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216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docx

天津市高考历史仿真押题模拟试题

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

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

族。

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

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以外,

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表明

A.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不复存在B.分封制度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从地方转到中央D.宗法关系与政治关系日趋淡化

【答案】D

 

2.《中国经济史》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商业大都市……与西洋贵族在堡垒中的不同。

中国的是

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稷。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中西商业都市最大的不同是

A.商业繁荣程度B.政治性的强弱

C.都市规模大小D.军事保护措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中国的是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

稷”等信息说明中国的城市与政治有较大的关联,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西方城市商业繁荣程

 

度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西方都市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保护措施

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

法家不别亲疏,不分贵贱,给重视血缘和等级关系的社会以强烈冲击;它以君主和国家为

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在某些时候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是

A.建立了无差别等级的社会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建立了尊君卑臣的等级社会D.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

材料反映的是法家冲击了“重视血缘与等级关系”的社会,“以君主和国家

为中心进行思考”,“强调尊君卑臣”的主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这种强化中央权力的思想在当时是顺

应时代潮流的,故B项正确。

4.孟子与董仲舒虽然都属于儒家学派,但二者对君主的态度则大相径庭。

孟子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覆

之而不听,则易位”。

董仲舒却认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由此可得出

A.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B.两者思想均提出于社会变革时期

C.两者思想均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董仲舒否定了先秦儒学

【答案】A

 

5.宋元之际的理学家吴澄说:

“宋三百年间,锓板(刻书)成市,板本布满于天下。

而中秘所储,莫不家

藏而人有。

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

”这反映了

A.宋代政府大力推行学校教育B.重学之风已成为社会主流

C.宋代科技文化出现空前繁荣D.科技进步加速了文化传播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广泛流行于社会上,原先只有国家所能拥有的书籍,现在各

家都有,这反映了印刷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A项

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只是说明了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上书籍拥有量的影响,并没有

 

体现宋代科技文化空前繁荣,C项不符合题意。

6.顾炎武以考据学著称于世。

清代乾嘉考据学尊奉顾炎武为清代学术鼻祖。

顾炎武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

但是他揭示历史真相和考订史料并不是为求真而求真,而是要揭示历史成败兴坏之理。

这反映出其思想

实质是

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A、B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二程提出了“格物致知”,其目的是明道

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求真而求真”体现

了顾炎武对历史、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

7.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

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

比。

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离骚》B.《诗经》C.《庄子》D.《二京赋》

【答案】B

 

 

8.该画作表现在功能上是简洁淡雅,清新飘逸。

在色彩上是重水墨轻艳丽,在线条上洒脱不拘,在题材上

是自然的野趣。

在观点上是写意的,在表现的性质上是求意象外的趣味。

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这类中国画不仅讲求意趣,而且融诗、书、画于一体,结合

所学可知此类绘画是文人画。

《洛神赋图》属于人物画,故A项错误;《步辇图》属于人物画,故B项

错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故C项错误;《墨兰图》属于文人画,故D项正确。

9.明代陆楫在《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说道:

“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

鬻者织者分其利。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作者的态度是反对禁奢②作者认为奢侈之风促进经济发展

③奢侈之风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④一定程度冲击了传统的本末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10.下表是《筹办夷务始末》中,1842—1858年清朝皇帝和官员使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分类,这反

映了当时清朝

体现中国对外

体现中国对西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

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

关系基本哲学

方国家看法

政策

态度

天下、天朝、

丑类、逆夷、

查办、秉公办理、多

情词恭顺、仰赖天恩、

天威、中外一

夷性犬羊、性

方开导、恩准、格外

俯首听命、真心悔过、

体、抚驭中外、

情狡诈、夷情

施恩、办理夷务、羁

乞恩、四夷来服、就抚、

抚有万邦

叵测、夷祸、

縻、驭夷、顺其性而

虚声恫吓、犯顺、滋事、

狼狈为奸

训之

哓哓置辫

A.外交带有中国传统特色B.遵循近代国际外交惯例

C.面临外来侵略妥协退让D.政治上依附于西方国家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所列的四类外交词汇“天朝”“天威”“夷”“恩准”“仰赖天恩”“乞恩”可知,当时清政府的

大小官员仍具有天朝大国的心态,坚持固有的传统华夷观念,故B项错误,A项正确;C、D两项在

材料中未体现。

11.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

洋棉纱所织之布,较土布无甚低昂”。

这种

情况表明四川北部地区

 

A.洋纱代替土纱耕与织分离B.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布代替土布纺与织分离D.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表明,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手工棉织业流行用洋纱

代替土纱织布,所织的布与市场上销售的土布相比价格低很多,这势必导致传统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

破产,故D项正确。

洋纱代替土纱的结果是“纺”与“织”分离,洋布代替土布的结果是“耕”与“织”分离,

A、C两项说法错误。

材料“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

洋棉纱所织之布”说明手工棉织业仍在发展,

B项错误。

12.1900年6月26日,余联沅会同盛宣怀与列强驻沪总领事举行会议,经过讨价还价,签订了《东南互保

约款》9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款,规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内地均归各省

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中外商民生命财产”,各省督抚“出示禁止谣言,严拿匪徒”。

这表

A.清政府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B.中外联合绞杀国内起义

C.清朝官员成为洋人的朝廷

D.清朝内部统治出现分化

【答案】D

 

13.林语堂先生曾描述过女子缠足后的步态:

中国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其作用

等于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

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

”这种陋习被明令废止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废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等法令,使得长期以来的缠

足陋习得到改善,故选B项。

14.1917年,列宁提出民族自决;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许诺所有人们和民族都享有平等的自由与安全

的权力。

1919年,上海学生会英文小册上写道:

“综观全球,威尔逊预言若先知声音,予弱者以力量,

斗争者以勇气。

国人洗耳恭听,且深入人心。

”这反映出

 

A.学生深受世界民族主义思想影响

B.中国受美国自由主义原则影响深

C.国人对西方大国强权主义的抗争

D.五四运动发生有深刻的国际背景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争取民族平等和自由的民族主义成为广泛的世界潮流,中国学生深受

该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

15.1940年以后,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其“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

北八路军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破袭作战。

这次“作战”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答案】D

 

16.“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

1978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年9月重建司法部。

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

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

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民主集中制原则”、“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D两项;依法治国方略提

出是在1997年,故排除B项;从“文革”时期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到1978年“文革”结束后的司法

和法律制度的逐步恢复,说明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选C项。

17.2018年1月3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表示,两岸关系与“九二共识”是“相合则旺、相离则

伤、相反则荡”。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两岸直接“三通”B.“一个中国”原则C.经济密切合作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

 

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故B项正确。

18.1990年,厦门开始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时任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郑金沐在《厦门

日报》中发表谈话,提出“股份制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的观点,

结果遭到厦门大学四位老教授的一致反对。

这反映出

A.传统观念阻碍体制改革B.城市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已经明确D.“南方谈话”推进改革深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厦门大学教授反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反映了传统观念对改革的阻碍,故选A项;B、

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排除D项。

19.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公民大会妇女》中有一个虚拟的故事:

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

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

这本质上说明了

A.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化繁荣B.雅典民主易导致民主权利滥用

C.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D.雅典的妇女没有公民权

【答案】C

 

20.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写道:

“世界一旦建成,造物者则希望有人赞赏他的杰作……因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

A.肯定上帝的绝对权威B

C.相信理性使人性升华D.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

【答案】C

【解析】材料“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

自己的形象,因为人是有理性的,人可以经过努力变得样神圣,否认上帝的绝对权威,故A项不符合

 

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并非发展上帝造人学说,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如果你愿意,

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表明理性使人性升华,故C项理解正确;崇尚理性主义及独立判断是启蒙运

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

21.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

直到现在,巴西、巴拉圭、哥斯达黎加、巴哈马、美

国等十几个国家把这一天或这一天前后定为美洲发现日。

这个发现日与下列哪个人物相关

A.迪亚士B.麦哲伦C.达•伽玛D.哥伦布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这个发现日与美洲新大陆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揭开了世界历史新的篇章,故D项正确;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麦

哲伦船队实现了全球航行;达伽马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A、B、C均与材料不符。

22.美国宪法规定,只有2/3以上的州才可以联合提出修宪议案,一旦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

的一部分,美国宪法至今共有27条修正案。

另外,美国司法机构也可以通过判例对宪法进行实质上的

修正。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难以修改表明美国人缺乏改革精神

B.宪法主体未变表明美国法律观念没有发展

C.宪法修正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独立战争后美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一直未变

【答案】C

 

23.下列这次会议会晤之后

 

A.签署《大西洋宪章》,反对法西斯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宣言》,成立联合国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开罗宣言》,宣示协同对日作战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事件是1943年“三巨头”会面的德黑兰会议,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

亚”战略,故C项正确;《大西洋宪章》发表于1941年8月,故A项错误;C项发生于1945年;D项

发生在1943年,参加者没有斯大林,D项错误。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

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

1947年10月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

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但是,由于欧美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因此,拟

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

这反映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到美国的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直接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最主要和最根本原因

【答案】B

 

25.2018年3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将就英国脱欧协议阐明她的愿景,希望达成比”全球任何一个自

由贸易协定”都更为深广的协议,且对欧盟表明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下列关于英国“脱欧”说法正

确的是

A.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B.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

C.欧盟的发展面临挑战D.新一轮“冷战”即将来临

【答案】C

【解析】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还

 

需要漫长的过程,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英国脱离欧盟,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故C项正确;“冷战”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英国“脱欧”与冷战这一概念不符,故D

项错误。

26.【加试题】《起居注》是记载皇帝的言行录。

两汉时由宫内修撰,为官修史书主要来源之一。

魏晋以

后设官专修。

唐宋时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等事,皆按日记载。

元明以后

趋于简单。

据此可知

A.《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B.《起居注》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

C.《起居注》确保了修史上的政治性D.史书编撰的传统制约着君权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为官修史书主要来源之一”、“唐宋时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

臣进对等事,皆按日记载”等信息可知,《起居注》的记载是正统史书的一种补充,扩大了史书的史料

来源,同时扩大了历史记载的范围,选B项;《起居注》属于二手史料,不能真实客观反映历史事件

的来龙去脉,排除A项;C项属于官修史书的特征,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7.【加试题】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20年代,英国同各主

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

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

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的效率

D.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

【答案】B

 

28.【加试题】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

“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

人民需

要和平。

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匈牙利刚刚屈服。

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

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豪斯上校得出这一判断基于

①凡尔赛体系暂缓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

 

②德国对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极其不满

③德国后来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一战后人们对和平翘首企盼

A.①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29.【加试题】下面是1933年反映苏联建设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对苏联工业提供资金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效果明显

C.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西方转变态度D.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未停滞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在苏联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虽然面对西方资本家的冷嘲,工业仍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故选B项;A与材料主旨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的是敌视政策的,故排除C项;二战开始于1939年,排除

D项。

30.【加试题】“(这种画派)是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分割线,它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在艺术表现上

打破了常规的‘固有色’思想,并对之进行了科学的、客观的分析。

”下列属于这一画派的作品有

 

A.《自由引导人们》B.《拾穗者》C.《日出•印象》D.现代主义

 

【答案】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疏义•名例律》规定: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

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将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规定美国在中国的

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

清政府通过修订

法律、改良司法等措施以期早日收回这种司法主权。

1927年1月,美国出于远东战略利益的需要,决

定通过谈判途径尽快解除美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

1928年,中美签订新关税条约后,在中方的坚持下,

中美开始撤销美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进行谈判。

美国与英国在1943年1月11日,同时宣布放弃包括

领事裁判权在内的在华特权。

接着荷兰、比利时、挪威、巴西等国也相继采取同样步骤。

自此,开始

了全面废除帝国主义在华领事裁判权。

——摘编自仇华飞《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形成与撤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涉外案件处理的原则及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产生的影响及美国1943年放弃在华领事裁

判权的原因。

(6分)

【答案】

(1)原则:

同国籍侨民属人主义;不同国籍侨民属地主义。

(2分)原因:

唐朝是当时世界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解决大量外国人来华学习、经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2分)

(2)影响: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改革和法制的近代化。

(2分)原因:

中国

近代政府的斗争;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借此增强抗日力量,减轻自身对日作战的压

力。

(4分)

【解析】第

(1)问,“原则”根据材料一“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

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概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时期的国力及

 

在中西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来分析。

(2)问,“影响”结合材料“美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

辖,只由该国的领事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其本国法律裁判”可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材料“清

政府通过修订法律、改良司法等措施以期早日收回这种司法主权”,体现了对中国司法改革的激励和法

制的近代化。

“原因”从中国政府的斗争及中国在抗日战争的作用方面来分析。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统计表

 

———齐涛著《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世界人口在现代的第一轮变迁,是欧洲近代以来相对较快的人口数量增长及人口物质文明转

型,曾使欧洲长时间建立起强大优势地位。

1700年时欧洲人口(包括俄罗斯)占世界总人口18%左右,

1800年占20%,而到了1900年,则进一步上升到近25%。

这两百年时间里欧洲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世界

其他地区,为欧洲对外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这两个世纪也是欧洲大量向外移民的两个世

纪。

与此同时,欧洲于18世纪末率先推行工业革命,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商业社会,进行了

物质文明转型。

——《近现代欧州人口变迁及其霸权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迁发展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欧洲近代以来相对较快的人口数量增长及物质文明转型对欧洲产生的积极

影响。

(6分)

【答案】原因: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的逐渐增加;战乱、饥馑、瘟疫等复杂因素;社会的持

续稳定和生产力发展以及税制的改革;科技进步。

(4分)

(2)影响:

提供了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促进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欧洲人口的移民,促进

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速了欧洲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6分)。

 

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辛亥史研究头号专家章开沅先生说:

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