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14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药物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比移值——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等电聚焦——使电泳的介质中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度,电泳时待分离的两性分子可以在这种pH梯度中迁移,直到聚集于与其等电点相同的区域。

两性载体——

色谱法——指一种利用混合物中诸组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原理以获得分离的方法。

放射性比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分离度——用以判断分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用R表示。

R等于相邻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托尾因子——是通过计算5%峰高处峰宽与峰顶点至前沿的距离比来评价峰形的参数,目的是为了保证色谱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常用T来表示。

牛津单位——在标准情况下,能完全抑制50ml肉汤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牛津标准菌株)生长的青霉素最低含量。

稀释单位——能完全抑制1ml肉汤培养基中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最低含量作为链霉素的一个效价单位。

用以标示链霉素的抗生活力。

重量单位——以抗生素的生物活性部分的重量作为效价单位。

旋光性——当光通过含有某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比旋度——指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和温度下的旋光度。

稀释法——一般是在一系列的试管中用液体培养基逐管将抗生素做2倍稀释,并于各个试管中加入同量的对该抗生素有高度敏感性的试验菌液。

将各个试管放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作为测定终点。

再用同法测得的抗生素标准品终点作比较,即可求得被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比浊法——将抗生素标准品的稀释液与供试品的稀释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已接种试验菌的液体培养基,摇匀,置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由于抗生素的浓度不同,试验菌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浑浊。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透光度或吸收度,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出供试品的效价。

琼脂扩散法(管碟法)——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的球形区,抑制供试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

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的原理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法。

生物检定——利用药物对生物体(微生物、细胞、离体组织、整体动物等)所引起的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或效价的一种方法。

容量分析法——依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与被测定的一定量供试品药物完全作用所消耗的标准试剂的体积,来计算被测定药物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方法。

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逆滴定法——指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使之与待测物质反应,然后用另外的试剂滴定过量的滴定剂,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维生素——指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电位滴定法——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终点的滴定方法。

化学聚合117——

光聚合——利用光照加速化合物单体之间共价连接的现象。

微分比容——当加入1克干物质于无限大体积的溶剂中时,溶液的体积增量。

茚三酮反应——茚三酮与氨基酸、肽类或蛋白质的自由α氨基或其他氨基化合物所产生的一种可定量的显色反应。

所呈现的颜色随反应的条件(酸度、温度、盐浓度、铜、镉离子等)不同而异。

用于氨基酸和肽的层析及定量测定。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作用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的呈色反应。

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

符号为pI。

福林酚法——利用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可在7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换算系数——指含有1g氮的蛋白质重量,一般为。

甲醛滴定法——依据一分子氨基酸与两分子甲醛反应生成一个氢离子,再用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以确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非水滴定法——在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的高效性——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

酶的绝对专一性——指一种仅能催化一种底物的生化反应。

酶的相对专一性——指一种酶仅能催化相应的某一类化合物或具有某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变化。

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指底物有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底物。

酶的活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力单位(U)——在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umol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有的酶活力。

用U/mg表示。

恒比活力——

多肽生长因子——指那些分子量不算太大的,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却发挥极大生理作用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肽图分析——根据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氨基酸组成特点,使用专一性较强的蛋白水解酶(一般为肽链内切酶)作用于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通过一定的分离检测手段形成特征性指纹图谱。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299——借助PAGE技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

分离后的样品几乎可以原位、定量驱动或吸印在另一种固相载体上,因此能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和物质类型,所以可以进行各种生物监测、免疫识别、扫描、积分和保存。

细胞病变抑制法310——

H3—TdR掺入法311——在测试液中加入由H3标记的胸腺嘧啶(H3—TdR),由于在细胞增殖过程中H3—TdR是DNA合成的必备物质,所以H3—TdR掺入的多少就代表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通过同位素液闪计数仪来测定),进而确定多肽药物的生物效价。

微量酶检测法(MTT)312——利用活细胞特别是增殖期的细胞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使淡黄色的MTT分解产生蓝色结晶状甲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而且甲攒的量与细胞的增殖程度呈正比,甲攒经异丙醇作用后可溶解显色的性质,通过测定OD值对多肽药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生物制品——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关技术制成,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品,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异烟肼法——利用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都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异烟腙,在一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的性质对甾体激素进行定量的方法。

激素——指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

这些物质通过扩散或被血液转运到作用细胞或器官,从而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并有反馈性地调节机制以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调节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

保护指数——

抗毒素单位(U)——将抗毒素与一个L+量的毒素作用后,注射小鼠仍能使该小鼠在96h左右才死亡的最小抗毒素量。

致死剂量——指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杀死一只规定体重动物的最小毒素量。

絮状单位——能与一个单位抗生素首先发生絮状沉淀反应的类毒素(或毒素)的量。

二、问答题

1、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有哪四个方面?

答:

全面控制生物药物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①、原料药和制剂的检验;

②、生产过程的质量过程;

③、运输、储存质量控制;

④、进行临床分析。

2、中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哪几种?

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3、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几部分?

两部。

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等。

4、生物药物质量标准的特征是什么?

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5、试述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A:

学习分析生物药品的若干方法及新技术;

B:

生物药物测定及药品检验;

C:

体内药物分析;

D:

生物药品制品的标准制定。

6、一般杂质检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费休法测水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平板菌落计数法中向培养基中加入TTC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杂质检查遵循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费休法测水分的基本原理:

利用费休试液(碘:

二氧化硫:

吡啶:

甲醇=1:

1:

3:

1)与水一比一反应,通过反应消耗的费休试液量计算药物中含水量的方法

加入TTC的原理:

TTC本身为无色化合物,接受氢离子和电子后成为红色的甲噆,且不再被空气氧化。

细菌体内含有多种脱氢酶,进行氧化作用时释放出电子和氢离子,遇TTC指示剂菌落呈红色。

在培养集基中加入适量的TTC,既可以限制细菌蔓延生长又便于计数。

7、如何鉴别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

8、放射性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P61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哪三个方面?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抗血清的质量检定:

特异性、滴度、亲和性。

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

佐剂、剂量要适当、免疫竞争。

9、在酶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P63它们分别有哪些类型?

在酶免测定法中胰岛素测定实例P79。

竞争法:

①固相法;

②双抗体法;

③均相酶免疫测定;

④酶抑制剂免疫测定。

非竞争法:

①双抗体夹心法;

②免疫酶测定法。

10、酶免疫测定法中实验条件的建立包括哪五个过程?

包被,洗涤,加待测物,温育,检测。

11、在酶法分析中终点法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P97

条件:

①要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

②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

③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某种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

注意的问题:

①酶的底物特异性;

②反应的平衡;

③反应液;

④反应产物的抑制。

12、酶法分析有哪三种方法?

终点法、反应速度法、酶循环放大分析法。

13、如何在一个比色杯中同时定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

P102

答:

对于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共存的混合液来说,用乳酸脱氢酶作用时,由于乳酸脱氢酶反应定量地向右方进行,因此根据340nm吸收度的减少便可以容易地算出丙酮酸量;

如向这种反应液中再加入丙酮酸激酶,使丙酮激酶反应与乳酸脱氢酶反应成偶联反应,则NADH的减少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量成正比。

如果进一步向该反应系统中加烯醇化酶,使烯醇化酶反应与丙酮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偶联,那么此时NADH减少与D-2-磷酸甘油酸的量成正比例。

这样在一个比色杯内就能依次进行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的定量。

14、如何在样品中同时测定葡萄糖和果糖?

如何进行G-1-P的定量测定?

15、酶循环放大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

P107酶循环放大法特点是什么?

P107

基本原理:

酶循环放大法分析法是一种超微量分析法,本分析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转换反应:

以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为底物,经特异反应生成与待测组分相当的定量循环产物。

第二步,循环反应:

生成的循环底物反复参加由两个酶反应组成的偶联反应,所得产物量为循环底物的若干倍。

第三步,指示反应:

采用酶法测定反应产物。

有反应产物量及循环次数,计算出循环底物量,再推算试样中待测组分的量。

注意事项:

①在循环反应中各成员的浓度应符合一定要求,底物Sa和Sb

的浓度比相应酶Ea和Eb的米氏常数值大,循环底物A和B的浓度应比相应酶Ea和Eb的米氏常数值小;

②转化反应后,需将剩余的未参加转化反应的循环底物那一型除去;

③许多循环底物的对应两型,对酸碱、热的稳定性有较大差别,常用于在循环反应前对对循环底物进行选择性破坏。

特点:

酶循环放大法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具有较强特异性,分析生物试样时,可直接进行测定,不必先用各种分离方法对样品进行纯化,当试样中含有吸光性或荧光性质时,可先将试样进行充分稀释,使干扰物浓度降到几乎无影响的程度,而待测组分经循环放大仍可测出。

随着酶试剂供应的改善,酶循环放大分析法在生化分析中将会越来越广。

16、电泳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哪些?

P112

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依据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行为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①颗粒性质;

②电场强度;

③溶液性质(pH值;

离子强度;

溶液粘度);

④电渗;

⑤焦耳热;

⑥筛孔。

17、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有哪两种?

它们的催化剂、加速剂是什么?

制备方法:

化学聚合、光聚合

催化剂

加速剂

化学聚合

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三乙醇胺、DMPN

光聚合

核黄素

TEMED

1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9、SDS—PAG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P122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去污剂结合。

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

logMW=K-bX,式中:

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20、影响SDS与蛋白质结合的因素有哪些?

①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

②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③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

21、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p114蛋白质染色的方法有哪五种?

蛋白质染色的方法:

氨基黑10B法、考马斯亮蓝R250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1-苯胺基-8-苯磺酸法、银染色法。

22、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P131纸色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差异,它们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就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而得到分离。

纸色谱的影响因素:

①物质极性;

②溶剂;

③pH;

④滤纸;

⑤温度和时间。

23、HPLC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P140HPLC的色谱类型有哪几种?

HPLC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

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

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的分配。

从而使流出时间不同,进而达到分离。

类型:

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

24、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别是什么?

P151

混合物的分离依据色谱柱的性质(柱效)和相关的保留或固定相的性质(选择性)。

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

气固色谱、气液色谱

25、抗生素的鉴别常用方法有哪三类?

P162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

26、怎样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

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包括抗生素及其衍生物的鉴别。

前者是鉴别抗生素的种属,后者是鉴别衍生物是属何种盐类、脂类、复合物等。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有紫外光吸收图谱、红外光吸收图谱、色谱分析及溶解度等。

化学方法常用的有功能基团反应、特异性的呈色反应等。

生物学方法利用特异的酶反应,如用青霉素酶在一定条件下水解青霉素,使其丧失抗菌活性,以此鉴别青霉素。

27、如何鉴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P168

①茚三酮反应(蓝紫色);

②坂口反应(橙红色);

③糖类试剂反应,即莫利西试验;

④埃尔松-摩根反应(红色);

⑤麦芽酚反应(紫红色)。

28、测定青霉素中过敏原青霉噻唑衍生物的原理是什么?

P187

氯化汞与青霉噻唑衍生物形成Penamaldate衍生物该衍生物在285nm处有吸收峰。

可先通过凝胶过滤分离青霉噻唑衍生物,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对照,测定285nm处的吸收度。

再与以青霉噻唑正丙胺为标准品所作的标准曲线作对比,即可定量。

29、抗生素的效价微生物测定方法有哪三种?

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是什么?

P196

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管蝶法)

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

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的球型区,抑制了试验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

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

方法设计是在同样条件下将已知效价的标准品溶液与未知效价的供试品溶液的剂量反应(抑菌圈)进行比较;

当标准品和供试品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抗生素时,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对一定试验菌所得的剂量反应曲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相互平行。

根据以上原理,可设计为一剂量法、二剂量法及三剂量法等,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30、量反应平行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哪些?

P215

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平方设计、交叉设计。

31、简述量反应平行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以方差分析法测验,测验多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是否显着。

抗生素效价测定中,存在有S(标准差)和T的差别,直线及平行线关系,剂量间和双碟间的关系。

通过统计以上各组均数间的方差,以试品间、回归、剂间(列)、蝶间(行)等的方差与误差项(S平方)的比值(称F值),来确定各自差异的显着性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F值(F值=该项方差/误差项)可作为观察实验显着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计算出的F值,可通过F值表得知计算F值是处于P>

、P<

、还是P<

一般差别显着意义的表示法,常用:

P<

差别有显着意义;

,差别有非常显着意义;

P>

,差别无显着意义。

32、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P229

一、容量法(酸碱滴定法、碘量法);

二、光谱学测定法(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三、色谱测定法(洗脱法、直接测量法、生物自显影);

四、高效液相测定法

33、容量分析法分为哪几种类型?

光谱分析法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容量分析法:

酸碱滴定法、碘量法;

光谱学测定法:

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34、在抗生素的色谱分析中洗脱法哪三个步骤?

斑点定位、洗脱、测量。

35、维生素C的从哪三个方面进行鉴别?

P241

利用还原性、利用糖类的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

36、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其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P243

一、容量分析法

1、碘量法

2、2,6-二氯吲哚酚法

3、NBS滴定法

二、比色法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37、如何进行的维生素C中铁和铜盐检查?

P242

铁盐检查:

取本品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入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入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