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14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瓦尔登湖》导学案 鲁人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

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

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

“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指出:

《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另一位研究专家乔治·

艾略特指出:

《瓦尔登湖》“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

  哈丁提醒人们,可以把《瓦尔登湖》当作一种19世纪的《鲁滨逊飘流记》来阅读;

并认为《瓦尔登湖》是现代美国散文最早的榜样。

梭罗深信如果人能专注于乐观,就能在人世间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而且他相信人类美好的未来。

把《瓦尔登湖》作为神圣的书来读的人,无疑关注了《瓦尔登湖》中人类灵性恢复这个主题。

λ描写湖光山色诗文共赏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唐·

白居易《题岳阳楼》)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李商隐《初入武夷》)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宋·

辛弃疾《游》之一)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

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当代·

董必武《游镜泊湖》)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郁达夫《南游吟草》)

诵读文本·

整体感知

λ补充注音、释义

[汆(tǔn)水]飘浮在水里。

[鳍(qí

)]鱼类的运动器官,由刺状的硬骨或软骨支撑薄膜而成。

[水蝎(xiē)]一种节肢动物。

[蓟(ì

j)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虚掷(zhì

)]白白抛弃。

[黑魆魆(xū)]形容黑暗。

[深邃(suì

)]深远。

λ感知文本内容

本文是写景散文,描写瓦尔登湖的景色,在写景中穿插叙事、议论、抒情。

文章第1段用一句话领起写景内容: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下文的写景文段,就是着力描写湖的表情、姿容。

第2、3、4、5段集中笔墨写景,主要描写湖光山色和湖面小生命的活动,顺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和“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前者,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的描绘。

后者,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

第6、7、8、9段转入叙事,写了两个老年人在瓦尔登湖的见闻和作者在瓦尔登湖的见闻,前者略写,后者详写。

全文在写景和叙事中穿插抒情议论。

抒情议论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1、赞美瓦尔登湖;

2、思考人生课题;

3、鞭挞丑恶现象。

λ画出结构简图

行文内容:

写景(穿插议论抒情)→叙事(穿插议论抒情)

↓      ↓

写作意图:

 讴歌大自然→←鞭挞丑恶现象

[思路探微]

文章以开头的“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这句话,领起全文。

下文从不同场景和角度对瓦尔登湖的湖光水色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之后,转入叙事。

在写景与叙事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好理想。

理想境界。

 

精读课文·

品析鉴赏

λ细读语句,品味文意

一、写景内容:

1.“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描写:

有静景,也有动景,在静景之中写了远景和近景。

“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衬着远处的松林而发光,把大气的一层和另外的一层隔开了。

”写的是远景、全景,用精彩的、含情的比喻,把平静、高雅、不乏神奇色彩的湖面、湖周背景、湖底倒影都表现了出来。

“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

”写的是近景、小景,凭静心的观察、细心的揣摩,用贴切、新颖的比喻,以极度赞叹的语气,集中笔墨把湖水的纯洁、可爱,表现我遗。

2.“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描写:

同样写了静景和动景。

“湖水是出奇地平静,因此简直就看不出它的表面来了,虽然它不再反映出十月份的光辉色彩,它却反映出了四周小山的十一月的阴暗颜色。

”写静景,侧重表现湖景的季节特征和特色感觉,透露出作者对景物色彩的敏感。

“惊奇地发现我自己已给成亿万的小鲈鱼围住”;

“它们在那里嬉戏着,经常地升到水面来”;

“鲈鱼的游泳又是多么像在盘旋、飞翔,仿佛它们成了一群飞鸟”;

“它们惊慌起来,突然尾巴横扫,激起水花,好像有人用一根毛刷般的树枝鞭挞了水波,立刻它们都躲到深水底下去了”这些都是写动景,着力写鲈鱼嬉戏的场面。

每个比喻都是一种情景、一幅动态图画,绘声绘色,绘形绘影,形象极强。

给人一种新鲜感觉,都是作者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

二、叙事内容:

1.“在他那个时代,有时湖上很热闹,全是鸭子和别的水禽,上空还有许多老鹰在盘旋”;

“有一次人家告诉过他,在湖底下有一只大铁箱,还曾经看到过。

”写两个老年人在瓦尔登湖的见闻,盛赞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2.“砍伐木材的人竞大砍大伐起来了”;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裂破人耳的鼓膜的声音已经全乡镇都听得到了,它已经用肮脏的脚步使沸泉的水混浊了”;

“伐木的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一次冰”。

这些写“我”在瓦尔登湖的见闻,叙事中隐含着议论,显露出作者贬恶扬善的态度。

三、抒情议论内容:

1.赞美瓦尔登湖:

“这是何等愉快的事啊”,“湖的现象是何等和平啊”,“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

2.思考人生课题:

“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

因为我是富有的,虽然这话与金钱无关,我却富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

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3.鞭挞丑恶现象: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

”;

“哪里去找呵,找这个国家的武士,摩尔大厅的摩尔人,到名叫‘深割’的最深创伤的地方去掷出复仇的投枪,刺入这傲慢瘟神的肋骨之间?

”……

  抒情议论显示出作者深刻的思想。

[领悟内涵]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不同寻常的丰富感受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天性,表达了他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破坏大自然行为的斥责。

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λ走进《瓦尔登湖》

——交流阅读体会

甲生说:

评论家说,《瓦尔登湖》这本书有经久的魅力,细读之后,我有个感想。

书中生动地描写了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和清新的空气,使遭受严重污染的人们向往。

这应当是这本书具有魅力的一方面原因。

从各方面的报道可知,人类的生态环境恶化:

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气候变化,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污染,海洋过度开发,沿海地带污染,空气污染,等等,这些在威胁着整个人类。

《瓦尔登湖》发出的回归自然的呼声,跟后人保护环境的呼声,是合拍的。

乙生说:

梭罗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

他记述这些事,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看出他提倡简朴生活,这跟人们的传统观念相符。

事实上,简朴生活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有人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

据说《瓦尔登湖》在美国当时便有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

他们引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

丙生说:

有人认为《瓦尔登湖》是梭罗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

我认为如果一定要说有所逃避的话,也可以说他是躲进林中疗伤。

当时,梭罗经历了人生感情上的悲痛,他与哥哥同时爱上了少女爱伦·

西华尔,兄弟俩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人都向西华尔求了婚,西华尔却二者都不选,最后嫁给了一个银行家。

后来,梭罗在瓦尔登森林中的生活给了自身精神的力量,让他安然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期。

他的确是为了疗伤而在逃避。

但他的这种逃避能够引起同情,他记述他的心路历程的书,也就有了魅力。

丁生说:

读《瓦尔登湖》,我为梭罗那朴实美好的文笔,以及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所折服。

梭罗描写了他的平民意识、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

他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但却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博大、深刻、积极得多,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

课时作业

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汆(tǔn)水懒(là

i)惰黝黑(yǒu)黑魆魆(xū)

B.鱼鳍(qí

)峻峭(qià

o)深邃(suì

)湿辘辘(lù

C.漪(yī)澜水蝎(xiē)虚掷(zhì

)黯淡无光(à

n)

D.鸟瞰(kà

n)鼓膜(mó

)蓟(jì

)草缪(mó

u)斯女神

2.“望着它(瓦尔登湖)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样的内涵?

答:

3.仿照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同时又这样大。

仿句: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

这(华尔登湖)一泓湖水澄澈碧绿,湖身长半哩,面积六十一亩半;

湖居一松栎林中,为一长流泉所潴成,无有显出入口,故水量的盈虚多系于当地的云雨与蒸发。

沿湖多山,其势若自水面陡起,山丘已高拔至四十至八十余尺,至于东与东南面,甚至高达在百尺与百五尺不等。

而那里概为林地。

我们庸谷一带河湖的水色至少不下两种:

一为远观之色,一为近视(尤为是身旁近处)之色。

前者似更多取决于光线的明暗,每每因天气而不同。

天气晴和的夏日,稍远处的水即呈蓝色,尤其当水面激荡的时候;

如观看的距离稍远,则一例为蔚蓝,并无区别。

遇风雨晦冥的天气,水面则略呈青灰色。

华尔登湖就是一时一个样子。

一会儿蓝,一会儿又成了绿,即使观看的角度不变。

居处于下界与穹苍之间,天光山色都不免要映入湖中。

登山俯视,湖面即呈高空的天青色;

但自近外观之,近岸泥沙可见处的水面却微近橙黄,渐至湖上,复为嫩绿,如此依次转浓,追至湖心深处,则又浑然一色暗碧。

然而某种明暗之下,即使山顶处所见的近岸一带也可能是色泽光艳,溅溅新绿。

有人认为这乃是林峦翠微的一种反照;

但可怪的是铁路的沙基之侧也是同一颜色,另外初春树叶未密之前也是这样,故我以为这可能是天空缥青与岸沙的橙黄互映交融所致。

与此地的一切水流相同,每当有风而晴朗的天气,因而波面最能以一定角度反映天空的色泽时,这时自离湖稍远处观之,湖面呈现的一派湛蓝甚至会较天空本身的颜色更深一层;

而这时,由于身在湖上,而且为了研究反光,不能不天空水面两头瞅着,这时我确曾在那里窥见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浅蓝——水中灯下变幻不定的绢丝或刀锋剑端上青光或者近之——较之天空还要缥青,交相辉映,蔚成奇景。

实际上,那淡蓝色是一种透着微绿的琉璃翠;

把这水盛入杯中,面光而视,却完全没有任何颜色。

我们都知道,一只较大的玻璃盘往往即呈现浅绿,而其原因据玻璃匠人说则在它的“个头”,如体积稍小,便又不见颜色。

至于华尔登湖的水要多到什么程度才出这种色泽,我却不曾作过试验。

由于华尔登的湖水澄澈,因而在这里洗浴者的身上往往呈现一种雪花石膏似的苍白,再加上浸泡在水中时人的身体不免有点膨涨与变形,看起来极不自然,不过那效果之微妙奇特,恐怕惟有米凯罗安琪洛之辈的绘画大师才能追摹得来了。

(节选自美国散文作家梭罗的《湖光水色》,见《世界名家散文经典》,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

“米凯罗安琪洛”又译作“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

4.根据上下文联系,你能探究一下“在某种明暗之下”中“某种”指代的基本内容吗?

5.你喜欢作者笔下描绘的华尔登湖吗?

请说出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6.这篇文章写出了华尔登湖湖光水色有什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7.这篇文章只是为了写华尔登湖的美丽吗?

只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华尔登湖的喜爱吗?

如果不是,请你探究一下,文章还向我们反映了什么样的深刻内涵?

8.这篇文章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又有什么不足之处?

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或语句,简要分析一下。

(二)寂寞

梭罗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

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自然的一部分。

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地合适。

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

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和如镜的湖面一样,晚风吹起来的微波是谈不上什么风暴的。

虽然天色黑了,风还在森林中吹着,咆哮着,波浪还在拍岸,某一些动物还在用它们的乐音催眠着另外的那些。

在我出门时有没有客人来过,我总能知道,不是树枝或青草弯倒,便是有了鞋印,一般说,从他们留下的微小痕迹里我还可以猜出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性格;

有的掉下了花朵,有的抓来一把草,又扔掉,甚至还有一直带到半英里外的铁路边才扔下的呢;

有时,雪茄烟或烟斗味道还残留不散。

常常我还能从烟斗的香味注意到六十杆之外公路上行经的一个旅行者。

大体说来,我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

在这里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

可以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

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除非在春天里,隔了很长久的时候,有人从村里来钓鳘鱼,——在瓦尔登湖中,很显然他们能钓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多种多样的性格,而钩子只能钩到黑夜而已——他们立刻都撤走了,常常是鱼篓很轻地撤退的,又把“世界留给黑夜和我”,而黑夜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

然而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慢的人也一样。

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

对于健全而无邪的耳朵,暴风雨还真是音乐呢。

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

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抑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

虽然它使我不能够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

如果雨下得太久,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既然它对高地的草很好,它对我也是很好的了。

我从不觉得寂寞,也一点不受寂寞之感的压迫,只有一次,在我进了森林数星期后,我怀疑了一个小时,不知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是否应当有些近邻,独处似乎不很愉快。

同时,我却觉得我的情绪有些失常了,但我似乎也预知我会恢复到正常的。

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候,温和的雨丝飘洒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尽无边际的友爱,一下子这个支持我的气氛把我想象中的有邻居方便一点的思潮压下去了,从此之后,我就没有再想到过邻居这回事。

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

我明显地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虽然我是在一般所谓凄惨荒凉的处境中,然则那最接近于我的血统,并最富于人性的却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村民,从今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地方会使我觉得陌生的了。

我的最愉快的若干时光在于春秋两季的长时间暴风雨当中,这弄得我上午下午都被禁闭在室内,只有不停止的大雨和咆哮安慰着我;

我从微明的早起就进入了漫长的黄昏,其间有许多思想扎下了根,并发展了它们自己。

人们常常对我说,“我想你在那儿住着,一定很寂寞,总是想要跟人们接近一下的吧,特别在下雨下雪的日子和夜晚。

”我喉咙痒痒的直想这样口答,——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之中不过是一个小点。

那边一颗星星,我们的天文仪器还无法测量出它有多么大呢,你想想它上面的两个相距最远的居民又能有多远的距离呢?

我怎会觉得寂寞?

我们的地球难道不在银河之中?

在我看来,你提出的似乎是最不重要的问题。

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

我已经发现了,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形接近。

我们最愿意和谁紧邻而居呢?

人并不是都喜欢车站哪,邮局哪,酒吧间哪,会场哪,学校哪,杂货店哪,烽火山哪,五点区哪,虽然在那里人们常常相聚,人们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时常感到有这么个需要,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向了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有一个晚上在走向瓦尔登湖的路上,我赶上了一个市民同胞,他已经积蓄了所谓的“一笔很可观的产业”,他问我,我是怎么想出来的,宁肯抛弃这么多人生的乐趣?

我回答说,我确信我很喜欢我这样的生活;

我不是开玩笑。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

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

我爱孤独。

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到国外去厕身于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格外寂寞。

一个在思想着在工作着的人总是单独的,让他爱在哪儿就在哪儿吧,寂寞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

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

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

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

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

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在冬天的长夜里,雪狂飘,风在森林中号叫的时候,一个老年的移民,原先的主人,不时来拜访我。

他告诉我旧时的和新近的永恒的故事;

我们俩这样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充满了交际的喜悦,交换了对事物的惬意的意见,虽然没有苹果或苹果酒,——这个最聪明而幽默的朋友啊,我真喜欢他,他比谷菲或华莱知道更多的秘密。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欢乐!

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

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

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还是让我来喝一口纯净的黎明空气。

黎明的空气啊!

(注:

本文节选自《瓦尔登湖》,经过了大量的删节)

9.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明白文章以“寂寞”为题目的含义,以及作者对“寂寞”的理解吗?

10.文章题目是寂寞,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反而觉得作者并不寂寞,他反而非常喜欢这种寂寞。

你能探究一下作者喜欢这种寂寞的原因吗?

11.从文章的描写中,你知道作者抒发了对大自然怎样的情感吗?

12.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作者向你讲了什么样的哲理?

请结合实际,讲讲你在这方面的感受。

13.作者在文中说“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

你认为寂寞有益吗?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说说你的理由。

综合学习与探究

发现创新

像山那样思考

[美]利奥波德侯文蕙译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蔑视情感的迸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

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

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

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涵义,这个涵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涵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它地方区别开来的。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

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云杉下道路的荫影。

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认识不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

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

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

当它爬上岸朝向我们,并摇晃着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