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50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docx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

村社财务管理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

乡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报告

打破制约瓶颈发展村级经济

——曾集镇农村集体经济情况调查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农村税改以来,各级财政虽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

笔者就该镇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一、曾集镇基本情况

曾集镇位于沙洋县城以西20公里,区域面积222平方公里。

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97个村民小组,11408户、42387人,农业耕地面积10.63万亩,属全县农业大镇。

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01元。

全镇以农业种植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贫乏,产品结构单一,被列为省、县贫困乡镇。

二、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调查表明:

全镇24个村(居)级经济组织全年收入为360.67万元,其中变卖集体资产及处置资源收入22万元,接受馈赠及捐款收入177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及附加费补助等收入155.2万元,葛沪线占地流转费6.47万元。

当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9个(曾集、龚庙、万里、张港、官集、雷都、肖堰、六冢、青桥),年收入3-5万元的村有4个(范店、孙店、张池、雷巷),年收入1-3万元的有7个(民主、太山、曾巷、陈闸、古椿、金鸡、柴集),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2个(团结、烟庙),还有蔡庙金桥2个村无集体经营收入。

全镇农村资源经过“三资”清理,拥有鱼池、“四荒”地、水面、机动地及山林资源共9067亩,其资源存量及运行状态见图表1。

图表1:

单位:

 

运行状态

资源名称

合计

渔池

四荒地

水面

机动地

山林

合计

9067

1269.7

160.5

444

345.8

6847

发包

已到期

403

26

52

18

307

未到期

8261

1217.7

56.5

408

345.8

6233

闲置

60

26

34

侵占

343

52

18

273

目前,村集体支出一般包括:

村干部工资、村民误工费用、生产性开支、办公费用、基础设施维修及偿还历欠债务。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村难以承受上述开支。

因为只要村集体开展公益事业建设,特别是遇到天灾人祸急需偿还债务,就必需负债运行或挪用村干部工资才能维持。

近几年来,在强大惠农政策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是一般都要求村集体配套投入或农户自筹部分资金(如道路修建、堰塘改造、水渠硬化),为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筹集配套资金,各村只好“化缘拜佛”,有的村“香”钱花了不少,就是未见真“佛”,无奈之下只有靠借贷,于是又形成了新的债务。

截至底全镇24个村(居)集体均为负债村,负债总额高达2644.89万元,其中有15个村负债在100万元以上,村平负债达到91万元。

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症结

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日趋哀弱,既有政策方面的因素,也有村级发展活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集体意识薄弱,发展动力不强。

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中央大气候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现阶段集体经济发展无关大局。

多数村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二)增收渠道不宽,增收后劲乏力。

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直接经营收入过低,支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上级财政补助,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空间变小,缺乏后劲。

(三)村级债务过重,阻碍经济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超过1940万元,当时条件较好的孙店、烟庙、雷都、张池、陈闸、青桥等村现金存款均在100万元以上,到90年代初在“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消灭经济‘空壳村’”口号下,各村盲目上马办企业、开挖渔池、搞“普九”达标、架程控电话,由于缺乏市场引导,加之人才技术缺乏、管理混乱,其结果都是血本无归。

到90年代后期各村花光所有积蓄后全部走上负债之道,事后还要承担高额的利息,从此村集体经济一蹶不振。

(四)经济人才匮乏,发展意识不强。

受村级换届选举影响,发展集体经济无长远规划,加之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经济及日常工作上,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只能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另外,大部分有经济头脑的能人一般自主创业或外出经商务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发展壮大,致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人才极度匮

 

乏。

四、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及思路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对此,必须树立发展信心,打破瓶颈制约。

(一)加强班子建设,树立发展信心。

目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绝大多数村干部谈虎色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走出过去发展集体经济失败的阴影,对此,必须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树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

首先要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秉公办事的人选进班子。

要注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其次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用好的典型、经验激发他们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要让村干部意识到,作为一名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制定好本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指标,组织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给予帮助。

二是财政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周转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部门应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在税收、工商管理上,对村级兴办的集体企业和各种经营项目适当给予减免。

三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三)坚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支点。

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

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紧靠集镇的曾集、蔡庙、雷巷、曾巷、柴集等五个村要依托集镇优势,发展村办企业,特别是发展具有环保前途且有增收潜能的“小磨麻油”、“农家餐馆”等小型企业。

雷都、金鸡等村要依靠水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水”文章,目前雷都村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已初显规模并已显现效益。

孙店、张池、蔡庙三个村要利用“正邦集团”等大企业落户本地之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该镇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其中“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初被评为“全省十佳”。

(四)加强资产管理,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要盘活村集体资产。

据统计,全镇目前各村还有渔池、荒地、水面、机动地、山林等资源8261亩已发包到期被无偿使用,60多亩资源被闲置,近340余亩资源被侵占;11个村还有闲置的房屋、校舍多平方米。

对此,应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该包则包,亦卖则卖,利用原有的集体资产优势谋发展,巩固“三资”清理成果,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二是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

完善村级集体资金管理制度,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要做到既代管帐,又代管钱,防止出现只管帐、不管钱的现象。

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三是要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

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

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州、县党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神,根据县委办《关于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县部分乡镇和有关部门集中开展一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检查、调研工作。

2月16-20日,第四纪工委书记杨新明带领由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组成的第五调研组分别到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实地察看等形式开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全县公、检、法、司部门能够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工作规划,专门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都成立了由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相关的职能职责,负责领导、指导和组织协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施工作。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推动党组织的学习。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近年来,为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我县公、检、法、司部门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以中心组学习、专题调研、专题讲座、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岗位培训为抓手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干部读书活动、学习研讨、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特别是县检察院开展了体验学习教育,将新招录的公务员带到矿井、纺织厂等企业实地开展了“爱岗敬业”的主题实践学习活动,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县政法委将《楚雄州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续二)》中的案例内容复印发给10位在职职工认真学习,同时将一些学习资料光碟中的内容拷在电脑上,以供干部职工自己有时间可即时学习。

——制度健全,学有保障。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县公、检、法、司等部门年初都下发文件,制定了集体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领导专题讲座制度等,列出重点阅读书目,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学习考勤、学习交流、学习通报、学习考核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如:

县法院专门制定了《在职干警学历教育奖励规定》、县检察院制定了《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暂行规定》制度,支持、鼓励干警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县法院党组还与党员签订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学习作为一项硬性指标作为评先奖优的重要内容。

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各部门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点突出,成效明显。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明确学习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央和省、州、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等方面内容加强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了“学”与“用”、“思”与“行”的有机结合,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新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公、检、法、司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是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每年年初都专题讨论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形成“以党委(组党)中心组为龙头、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为重点、干部职工广泛参加”的学习格局。

并通过签到、发言、学习记录、学习考核等措施强化纪律约束,使学习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的学习,各部门干部职工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为民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

县检察院45名在职干部中,已有39名取得本科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87%;县法院将重点工作纳入学习日程,干警经过调研论证,狠抓审判调解、巡回办案和“代理、审、执兼顾促执行”等亮点工作,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是促进了部门工作。

通过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学习用于指导实践,各部门工作成效显著。

如:

县法院把解决审判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加强调研和理论研讨,学用相长,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大幅提高。

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全县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调研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也是广大干部职工存在的认识,所以学习型组织党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思想认识有差距。

一是对学习认识有偏差。

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搞形式主义,认为政治理论学习不是很有必要,反正不耽误正常业务工作,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对业

 

务知识的学习相对主动,对政治理论学习较被动。

三是对学习重视不够。

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看不到抓学习的潜在价值、长远效益,眼光只盯在具体工作、工作业绩上,把学习当成软任务。

三是学风不正。

表现在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缺乏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当成是额外负担,感到工作都干不完,没时间、也没必要学,陷于具体事务或不必要的应酬,静不下心来学。

对学习能推则推,不能推就应付。

四是学用脱节。

在学习的内容安排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一些干部没有很好地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存在“学习归学习,工作归工作”的现象;一些干部凭经验看问题、干工作,感到凭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照样可以胜任本职、干好工作,不注重最新前沿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学用脱节。

——考核、监督不到位。

虽然对干部年度考核中有述学的内容,但大多数单位评先评优重点在工作成绩、贡献大小上,对平时的学习过程情况没有衡量标准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存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规范的学习考试、考核制度不力,效果如何缺乏有效的量化手段和客观的评价标准。

对是否认真学习也没进行过认真的检查。

——工学矛盾突出。

公、检、法、司部门承担着全县社会安定、平稳和谐、法律保障等工作任务,工作岗位特殊、业务繁忙、会议较多,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业务量较大的科(股)室,人少任务重,党员干部整天忙于事务,即使个人主观上很想学些理论知识,但苦于抽不出时间,最终也只好以干代学。

在《大姚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问卷调查》中,根据回收的100份问卷调查显示,在“目前,您所在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一栏中,回答业务太忙占94%,回答缺少学习资料占2%,回答无从选择占4%。

三、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提高认识。

解决好思想问题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前提。

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要坚决克服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来的思想,树立“学习”和“工作”是辩证统一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常态,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在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渗透、贯穿上下功夫,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不要过分强调“工学矛盾”的一面,要重视学习和工作互相促进的一面,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地促进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要坚决克服重法律知识、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倾向,全面提高公、检、法、司部门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使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完善机制。

解决好机制问题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定期集中学习交流、奖励规定、督查考核等制度,并与“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针对当前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较多的实际,建议在下步工作中,能把各种主题实践学习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根据各部门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教育,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创新形式、搭建学习平台。

丰富学习方式,倡导以“个人自学勤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体系和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让党员干部互相交流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在有条件的时侯,有批次、有针对性的适当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大胆创新,促进工作;邀请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家、学者到大姚开展面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党员干部的专题讲座;举办高质量的培训班,安排不同类别的党员干部学习;为一般党员干部争取到国家、省、州等相关职能部门深造学习的机会。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能脱离部门工作实际,要注重学用结合,以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动力,把握好“三着力三结合”:

着力推动工作,把开展学习活动同研究解决本机关、本单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推动局机关党的建设,把开展学习活动同查找和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把开展学习活动同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艰苦奋斗,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我县和谐稳定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