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629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docx

第三章生化简明教程章节习题集

第三章酶

一、练习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全酶2.别构酶3.别构效应4.单体酶5.寡聚酶6.诱导酶7.固定化酶8.酶原9.酶原激活10.序变模型11.齐变模型12.同I酶13.酶的最适pH14.共价调节酶15.酶的辅助因子16.酶的活性中心17.酶的抑制作用18.酶的最适底物19.多酶体系20.邻近效应21.定向效应22.竞争性抑制作用2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2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25.核糖酶26.细胞外酶27.细胞内酶28.酶活力29.酶的活力单位30.酶的比活力31.酶的转换系数32.酶工程33.生物酶工程34.维生素

(二)问答题

1简述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特性

2.以胰凝乳蛋白酶为例,说明酶作用的机理。

3.简述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4.米氏方程

的推导过程。

5.简述米氏常数Km值的物理意义。

6.简述酶的分离、提纯的步骤。

7.遵循米氏方程式的酶催化反应中,求

(1)当V=0.1Vmax时底物浓度

(2)当V=0.9Vmax时底物浓度。

8.过氧化氢酶的Km值为2.5×10-2M,当底物过氧化氢浓度为l00mM时,求过氧化氢酶被底物所饱和的百分数。

9.已知无抑制剂时:

Km=1.1×10-5M,Vmax=50μm/min,有抑制剂时Km=3.1×10-5M,Vmax=50μm/min,试确定抑制剂类型。

10.某酶Km为4.7×10-5M,Vmax是22μm/min,在2×10-4M底物和下述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为多少?

①5×10-4M竞争性抑制剂;②5×10-4M非竞争性抑制剂;以上两种情况的Ki都是3×10-4M。

1l.称取25mg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一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μg酪氨酸。

另取2ml酶液,测得蛋白氮为0.2mg,若以每分种产生1μ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计算,求出:

①每ml酶液中所含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②比活力;③l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及总活力。

12.写出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辅酶(辅基)形式、中文名称、英文代号、生化功能。

13.进行酶活力测定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测定酶活力时以测初速度为宜?

14.为什么酶反应的酸碱催化主要不是依靠H+和OH-?

酶反应中有哪些常见的亲核基团和亲电子基团?

酶蛋白中既能作为质子供体又能作为质子受体的最有效又最活泼的催化基团是什么?

活性中心是疏水区有何意义?

15.有一克淀粉酶制剂,用水溶解成1000毫升,从中取出1毫升测定淀粉酶活力,测知每5分钟分解0.25克淀粉,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数?

(已知淀粉酶活力单位的定义为:

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l克淀粉的酶量称为1个活力单位。

16.怎样区别不可逆抑制剂和可逆抑制剂?

(三)填空

1.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以____________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2.根据酶的组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3.组成酶的蛋白质叫_____________,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__________。

4.国际系统分类中分类的原则是将所有的酶促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__________大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__________部位和__________部位。

6.酶的结构专一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立体异构专一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一性。

7.酶分子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亲核基团主要有:

组氨酸的__________基,丝氨酸的__________基及半胱氨酸的__________基。

8.胰凝乳蛋白酶在动物小肠中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它裂解由__________族氨基酸羧基端形成的肽键,即由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形成的肽键。

9.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的电荷转接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共振是这个系统的有效性的关键。

10.胰凝乳蛋白酶为一丝氨酸蛋白酶,在其活性部位上有一个异乎寻常的亲核的__________原子。

11.在一定酶浓度下,如将反应速度v对底物浓度[S]作图,二者关系曲线是一条__________。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表现为__________反应,随底物增加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反应表现为__________反应,如果再继续加大底物浓度,曲线表现为__________反应。

12.米氏方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13.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提高酶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Koshland提出关于酶促作用专—性的__________学说。

15.一条多肽链Asn—Lys—Cys—Asp—Phe—Glu—11e—Arg—Glu—Tyr—Gly—Arg,胰蛋白酶水解可得到__________个肽。

16.脲酶具有__________专一性。

17.丙二酸是__________酶的__________性抑制剂。

碘乙酸对__________酶产生__________逆抑制。

18.变构酶的特点是由__________组成,除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外,还有结合__________的中心,动力学上不符合一般的__________,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__________型曲线,而非__________曲线,它是__________酶。

19.米氏常数的求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0.1/km可近似地表示酶与底物__________的大小,Km越大,表明__________。

21.某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为

,此酶的最适底物为______________。

22.合成酶类所催化反应的代表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3.维生素B2又叫__________,做为某些酶的辅基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4.泛酸在生物体内主要作为________的组成成分存在,其组成物的功能基因是__________,可传递_____________。

25.NAD、FAD、COA的相同之处在于三者均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其成分。

26.BCCP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7.生物素是由噻吩环与尿素结合成的一个___________化合物,它是____________辅酶,它的生化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8.维生索B6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可做为_______酶的辅酶。

29.叶酸以________作辅酶,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形式,生化功能是__________。

30.硫辛酸的6—8位上有______________键,缩写为___________,它的生化功能是__________。

3l.维生素通常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一__________族。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维生素________________,脂溶性维生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2.人类若缺乏维生素______________,即产生脚气病。

(三)填空

1.蛋白质2.单成份酶、双成分酶

3.酶蛋白、全酶

4.六、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5.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6.键专一性、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

7.咪唑、羟基、巯基

8.芳香、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9.Aspl02、His57、Serl95、氢键

10.氧

11.双曲线、一级反应、混合级反应、零级反应

12.

13.邻近定向效应、诱导契合、共价催化、酸碱催化、微环境影响

14.诱导契合15.316.绝对

17.琥珀酸脱氢酶、竞争、巯基、不可

18.多个亚基、调节物、别构、米氏方程、S、双、寡聚酶

19.双倒数作图法、V对V/(S)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

20.亲合力、亲合力越小21.C

22.A+B+ATP→ATP十ADP+Pi

23.核黄素、FMN、FAD

24.CoA、ACP、一SH、酰基25.AMP

26.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

27.双环、羧化酶、固定C02。

28.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转氨

29.还原型产物、DHF、THF、转移一碳基团

SH

30.二硫、L、传递氢和酰基作用

SH

31.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B、B1(硫胺素)、B2(核黄素)、烟酸和烟酰胺、B6(吡哆素)、泛酸、生物素、叶酸、B12(钴胺素)、C、A、D、E、K

32.B1

(四)选择题

1.酶在催化反应时将产生下列哪种能量效应()。

①提高反应物能量②降低反应物能量③降低反应活化能④降低了自由能

2.淀粉酶是()。

①合成酶类②水解酶类③裂解酶类④氧化还原酶类

3.延胡索酸酶对延胡索酸的专一性为()。

①绝对专一②相对专一③立体专一④基团专一

4.关于米氏常数(Km)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②Km随底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它是酶促反应的特征性常数。

④随酶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5.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①与反应时间长短无关②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提高③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6.当反应速度是最大反应速度的90%时,其Km值等于()。

①1/9[S]②1/6[S]③1/3[S]④1/2[S]

7.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为()。

①活性中心学说②诱导契合学说③锁钥学说

8.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汞化合物等是一种()。

①竞争性抑制剂②不可逆抑制剂③非竞争性抑制剂

9.一个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产生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①Km增大,Vmax不变②Km不变,Vmax减小

③Km减小,Vmax不变④Km不变,Vmax增大

10.变构酶是一种()。

①诱导酶②单体酶③寡聚酶④多酶体系

11.有机磷杀虫剂其杀虫机制是有机磷化合物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哪一个基团发生反应()。

①巯基②羧基③羟基④咪唑基

12.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

①酶分子的完整无缺②有金属离子参加③有辅酶参加

④有特定构象的活性中心及必需基团。

13.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①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②抑制剂与底物一样,与酶活性中心进行可逆结合③抑制剂与酶结合,但不被酶催化形成产物④抑制作用不能用提高底物浓度解除

14.关于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①ES复合物形成是催化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ES复合物形成是可逆的并可进一步使底物形成产物。

③s通过诱导契合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上。

④一个酶分子只能催化一个底物转化后而被消耗。

15.当酶与底物结合形成ES复合物时()。

①酶和底物的构象都发生改变②主要是酶构象发生改变

③主要是底物构象发生改变④主要是辅酶构象发生改变

16.转氨酶的辅酶为()。

①毗哆醛②磷酸吡哆醛③磷酸毗哆酸④焦磷酸硫胺素

17.CoA的功能基团为()。

①一SH②一COOH③一OH④一NH2

18.下列哪种辅酶不含有维生素()。

①CoA②CoQ③FAD④NAD

19.下面有关酶活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在酶提纯过程中,总活力逐渐下降比活力逐渐提高

②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也愈大

③测定酶活力大小即测定酶促反应速度的快慢

④为了使测定准确,通常将酶与底物先混合一段时间后,再测定反应速度大小

20.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①VB1②VB2③VB6④VB12

21.丙酮酸脱氢酶系未涉及的维生素是()。

①硫胺素②核黄素③生物素④泛酸

22.指出哪种情况下酶的纯度最高()。

①500mg蛋白中含270酶活力单位②300mg蛋白中含130酶活力单位③700mg蛋白中含300酶活力单位④200mg蛋白中含110酶活力单位

23.糙皮病的治疗可以用()。

①硫胺素②烟酸③吡哆醇④泛酸

24.催化l、6一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反应的酶属于()。

①氧化还原酶类②转移酶类③裂合酶类④合成酶类

25.下面哪一种化合物是由谷氨酸、对氨基苯甲酸和一个蝶啶合成的()。

①维生素B12②叶酸③生物素④辅酶A

26.NAD、NADP、COA、FMN和ATP全部含有()。

①至少一个磷酸②腺苷③核糖④一种维生素

27.下列物质中酰基携带体是()。

①TPP②FMN③HSCoA④FH4

28.酶的不可逆抑制的机制是由于抑制剂()。

①使酶蛋白变性②与酶的催化活性中心以共价键结合很紧③与酶的非必需基团结合

29.酶学史上第一个得到结晶的酶是:

()。

①胰蛋白酶②过氧化物酶③脲酶④核糖核酸酶

30.酶的活性中心()。

①具有三维空间结构②只占微小区域,并形成凹穴③是辅因子结合的部位

④包括所有的必需基团⑤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

31.下列酶属于裂合酶类的有()。

①蛋白酶②醛缩酶③水化酶④过氧化物酶⑤转氨酶

32.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是因为pH能影响()。

①必需基团的解离程度②底物的解离程度

③酶与底物的结合程度④辅因子的解离程度

⑤酶分子的构象

33.同工酶的特点是()。

①可催化相同的反应②有多种存在形式③不同组织中,各种形式的比例不同

④不同形式电泳区带不同⑤不同形式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

34.酶的作用特点有()。

①结构不变②活性不可调节③高度催化效率④高度特异性⑤催化条件温和

35.结合蛋白酶类的特点是()。

①辅因子种类多,酶蛋白种类少②酶蛋白决定催化反应类型

③一种酶蛋白可与多种辅团子结合④一种辅因子可与多种酶蛋白结合

⑤酶蛋白与辅因子组成全酶才有活性

36.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是()。

①与酶结合后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②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③抑制程度与底物浓度某无关④对酶的抑制程度仅仅取决于抑制剂浓度

⑤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

37.解释酶作用专一性机理的学说有()。

①诱导契合学说②锁钥学说③中间产物学说④张力学说⑤流动镶嵌学说

38.与酶促反应高效性有关的因素是()。

①酸碱催化②共价催化③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④张力学说⑤微环境影响

(四)选择题

1.③2.②3.③4.③5.③6.①7.②8.②9.①10.③11.③12.④13.④14.④15.②16.②17.①18.②19.④20.④21.③22.④23.②24.③25.②26.①27.③28.②29.③30.①②③⑤31.②③32.①②③④⑤33.①②③④34.③④⑤35.④⑤36.②③④37.①②38.①②③④⑤

(五)是非题

1.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皆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

2.别构酶的别构中心只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的快慢。

3.固定化酶的一个优点是比溶液酶稳定。

4.变构酶的酶蛋白具有四级结构。

5.同功酶是一组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酶。

6.酶对底物的酸碱催化作用是依靠酶溶液中的H+和OH-。

7.酶的抑制作用是使酶活性下降甚至丧失,酶变性作用也是使酶的生物活性破坏。

因此酶的抑制作用就是酶变性。

8.Km值越大,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高。

9.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它的效应在于降低最大反应速度,而不改变Km值。

10.竞争性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加大底物浓度来解除。

11.酶反应的专—性取决于辅助因子的分子结构。

12.酶蛋白和辅因子只要有其中之—就有催化活力。

1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14.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15.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先合成酶原,再激活发挥酶催化作用。

16.辅因子与激活剂的作用相同。

17.在生物体内,NADH和NADPH的生理生化作用相同。

因此可相互替代。

18.和其它化学反应一样,酶促反应也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19.植物几乎能合成生长必需的所有维生素而动物和人则不能。

20.水溶性维生素多是构成辅酶或辅基的成分。

21.因为酶的活性中心凹穴内常呈非极性环境、所以酶的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全部为非极性氨基酸。

22.烟酰胺在机体中做为NAD和NADP的组分在代谢中传递酰基。

23.黄素蛋白的辅基为FMN和FAD。

24.酶分子中除活性部位外,其它部位对酶的催化作用是不必要的。

25.β一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故称为维生素A原。

(五)是非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L.×22.×23.√24.×25.√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全酶(holoenzyme):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2.别构酶(又称变构酶allostericenzyme):

这种酶是寡聚酶,除了活性中心外还有一个别构中心,当专一性的代谢调节物非共价地结合到别构中心时,它的催化活性即发生改变。

3.别构效应(allostericeffect):

调节物与酶分子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此效应称酶的别构效应。

4.单体酶(1noBomerlcenzyme):

有些酶的分子结构只有一条多肽链,称为单体酶。

5.寡聚酶(oligomericenzyme):

有些酶分子结构是由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称为寡聚酶。

亚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亚基间靠非共价键结合。

6.诱导酶(inducedenzyme):

是指当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

7.固定化酶(immobilizedenzyme):

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于不溶性高分子支持物(或载体)上。

或将酶包起来成为—种不溶于水的状态,而制成的——种酶制剂形式。

8.酶原(proenzymee):

是酶的无活性的前体。

9.酶原的激活(proenzymeactivation):

是酶的无活性的前体(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过程。

10.别构酶的序变模型:

这种模型主张酶分子中一个亚基结合小分子物质(底物或调节物)后构象发生了变化,其它亚基构象逐个地依次发生相同的变化。

11.别构酶的齐变模型:

这种模型主张别构酶的所有亚基或者全部呈坚固紧密的、不利于结合底物的“T”型状态;或者全部是松散的、有利于结合底物的“R”状态。

这两种状态间的转变对于每一个亚基都是同时、齐步发生的。

12.同功酶(tsoenzyme):

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13.酶的最适pH值(optimalpH):

pH对酶反应速度有显着的影响,在某一pH值下,酶的反应具有最大速度,高于或低于此值、反应速度下降,通常称此pH为酶的最适pH值。

14.共价调节酶(covalentregulatoryenzyme):

由其它酶对其结构进行共价修饰,而使其在活性与非活性形成之间相互转变的一类酶。

15.酶的辅助因子(cofactor):

)双成份酶分子中,除蛋白质外,非蛋白质部分称为酶的辅助因子。

与酶蛋白结合松驰的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牢固的称为辅基。

16.酶的活性中心(activecenter):

就是酶分子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是这些残基上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处于相邻的空间位置,形成一定的立体空间结构。

对于需要辅因子的酶除具上述特点外,辅因子参与活性中心的组成,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17.酶的抑制作用(inhibition):

凡使酶的活力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称为酶的抑制作用。

18.酶的最适底物(又称天然底物optimalsubstrate):

如果一个酶有几个底物,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19.多酶体系(multienzymesystem):

是由若干种功能相关的酶分子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20.邻近效应(proximity):

由于酶和底物间的亲和性,底物分子有向酶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大大增加了其有效浓度,同时也使底物分子间的反应基团相互靠近,从而提高酶催化活性的效应。

21.定向效应(orientation):

当底物和酶接近时,会诱导酶分子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正确定向排列,所产生的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效应。

22.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inhibition):

是一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和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和酶的正常结合。

23.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inhibition):

酶可以同时与底物和抑制剂结合,两者无竞争作用,但生成的中间产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因此酶活性降低。

2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inhibition):

这类抑制剂不能同游离的酶结合,它必须在酶和底物结合后才能与酶结合形成ESI复合物,此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这类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25.核糖酶(irbozyme):

是RNA生物催化剂,泛指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26.细胞外酶:

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

27.细胞内酶:

在细胞内合成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

28.酶活力(又称酶活性enzymeactivity):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用它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反应速度来表示。

29.酶的活力单位(activeumt,U):

一个酶活力,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lmin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转化底物中1μmol有关基团的酶量,特定条件是选定25℃,最适pH值,底物浓度采用饱和浓度。

30.酶的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

即每毫克酶蛋白所含酶的活力单位数。

比活力高,表示酶纯度高。

31.酶的转换系数(turnovernumber):

为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32.酶工程(enzymeengineeHng):

是指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分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两大类。

33.生物酶工程:

是在化学酶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酶和DNA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用DNA重组技术大量生产酶;②对酶基因修饰产生遗传修饰酶;③设计新的酶基因,合成自然界没有的新酶。

34.维生素(vitamin):

是一类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二)问答题

1简述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特性1.共性:

①用量少而催化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