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678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人教版第三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人教版第三册

教学目标:

了解巴尔扎克、雨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生死观。

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了解该葬词的独特之处。

鉴赏文章的哲理化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该葬词的独特之处。

理解文章的哲理化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哲理化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

2个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了解该葬词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回顾一下高一上学期我们学过恩格斯的哪篇文章?

(明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是一篇悼词,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篇悼词,但它却与一般悼词不尽相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看看它的独特之处。

(二)、题解

刚才讲到,今天要学的是一篇悼词,而文章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葬词,同学们觉得矛盾吗?

怎样理解悼词和葬词呢?

明确:

广义的悼词指:

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敬意的文章。

从这个意义上说,葬词属于悼词的范畴。

葬词和悼词都是丧葬仪式上的演讲稿,因此它们都是演讲词。

(三)、了解巴尔扎克、雨果、文章的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1799—1850)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

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为人们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其中的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作品传遍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雨果(1802—1885)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穿他一生活动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

60年以上。

作品包括:

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代表作:

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写作背景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去世了。

他的死,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

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

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悲痛万分。

他痛悼一代伟人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作出的巨大贡献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

在8月28日这个天气阴晦、细雨霏霏的下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了解该葬词的独特之处

1、默读文章,思考: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的?

明确: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2)、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3)、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的……一部既是观察有时想象的书……

(4)、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5)、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6)、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

(7)、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殿堂。

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通过对以上相关文句的具体分析,得出:

文章是从人格、作品、成就、影响四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的。

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

明确:

(3)——(9)自然段。

3、请同学朗读

(1)、

(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

总结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

哪几个自然段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

明确:

(10)——(12)段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预言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意义。

5、作者生死观:

(1)、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2)、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3)、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得不化作灵魂!

明确:

这些就是雨果通过巴尔扎克之死得出的一种哲理性思考,这也就是本文区别于一般葬词的独特之处,即:

在向死者表达沉痛的哀悼之情,高度评价死者的伟大贡献的同时还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

基本思路:

悼念——评价——讴歌

感情脉络:

悲壮——激越——景仰

主题思想:

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五)布置作业:

熟读文章,找出文中的哲理化语言,并加以体会。

第2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哲理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给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明确了文章的主题:

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带领同学们回顾)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的哲理化语言。

(二)、理解哲理化语言

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文章中意义深远,含蓄深沉的句子比比皆是。

下面我们就对文中的一些经典的哲理化语句进行解读和品味。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明确:

“虚构”有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次时代的变动都是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

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明确: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

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事实”。

雨果的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

4、伟大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明确:

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它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

巴尔扎克一生只活了51岁,但作品却有91部,作品比岁月还多。

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的评价形象的表明了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

这样的独特行文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

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

“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也就是雨果生活的时

代。

当时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因此也有数不清的对现实的不满的人们。

“一个伟大的人指巴尔扎克”,这句话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伟人的逝世进一步警醒和启迪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

这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

7、上天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明确: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问题。

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考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明确:

作者用排比,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巴尔扎克的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黑夜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

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

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上节课给同学们讲了这篇文章区别于一般葬词的独特之处,即:

在向死者表达沉痛的悼念之情,高度评价死者的伟大贡献的同时,还阐述自己的生死观。

文学大师雨果对于生和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的看法,剩下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请大家各自抒发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

启发: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我们应该抓住每分每秒,努力地使自己的一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板书设计(正板):

人物和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1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作: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他们成为老朋友

题解

悼词:

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敬意的文章。

葬词、悼词属于同一范畴,都是演讲词。

文章结构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

(3)——(9)段

2、

(1)、

(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总结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

3、文中哪些段落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

(10)——(12)

基本思路:

悼念——评价——讴歌

四、感情脉络:

悲壮——激越——景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张衡传》《祭妹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一)学习《张衡传》要抓住两个要点:

1.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要结合“思考和练习”,介绍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从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入手,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人物传记特点,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不朽成就。

(二)学习《祭妹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篇为“自读课文”,文字不算很深,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应根据“思考和练习”一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即可。

2.写作特点,主要突出“寓情于事”这一点,其它不必过多“发掘”,以免分散重点。

3.对袁枚三妹素文的身世也不必多作介绍,只需结合课文来讲就可以了。

(三)应把对两课语言知识的整理作为重点。

【指点迷津】

(一)学习《张衡传》写作特点,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对于第一个特点,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1.先在全文各段中比较详略,分析详写张衡科学成就的原因。

并可追问:

对张衡的文才和政绩,完全舍去不写行不行?

2.比较写张衡各项发明创造的详略,分析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原因。

3.再在写候风地动仪这段中,分析特别着力写仪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通过提问、分析,让学生具体认识课文在记叙详略上的细致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而推一般,传记的详略取舍,应服从于突出传主特点的需要。

对于第二个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候风地动仪”一节来认识。

(二)《祭妹文》应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可先找出所选事例,然后再从组材和表现方法上作些分析。

1.一段写动年琐事(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瞠视而笑)。

2.在材料组织和表现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A.当年事和眼前景相结合:

不是一般忆旧,而是通过忆旧来掉念逝者,所以在写这些往事时,都紧扣眼前。

比如写“今予殓汝葬汝”的事实,就自然联想到儿时共同葬虫吊虫的情景,由此更加深了内心的悲痛。

这样使材料为中心服务。

B.在表现上只是寥寥数语而情态毕现:

写动作:

“奋臂出其间,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可爱。

写装束:

“梳双髻,披单缣”,使形象生动逼真。

写声音:

“两童子音琅琅然”,给人以实感。

写悲戚:

“掎裳悲恸”,表现出情感的真挚深沉。

写喜悦:

“自东厢扶案出……瞠视而笑”,欣喜之情由衷而发。

这些融汇起来,描绘出有色有声、生动感人的生活画面。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一)《张衡传》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情况?

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根据这些记叙,对张衡做出评价。

本篇课文记叙了张衡政治、文学与自然科学三个方面的情况。

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详细介绍的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科学效验等情况。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

张衡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这一点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属难能可贵。

以我们今天20世纪的科学水平看,不难想象古人研究天文、地震一类学问的艰难。

只就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来说,就比欧洲人要早1700多年,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然而这只是张衡研究地震学的成果,张衡的伟大在于他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在于他处在谶纬迷信观念风行一时,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东汉时期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

这就是说,张衡取得这种成果在于他有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的精神;一是他勇于批判,敢于斗争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至今应该认真学习的。

(二)《张衡传》与《屈原列传》两篇传记有什么异同?

答案要点:

如果将《张衡传》与《屈原列传》相比较,则更能体现《张》文特点。

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三)反复朗读《祭妹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开头总起说了什么?

结束时与开头怎样呼应?

2.文章的主体部分以什么为线索?

按什么顺序记叙死者的一生?

3.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记叙亡妹一生时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

文章在选材上有哪些特点?

4.文章的记叙、写景、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5.哪些句子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哀痛的心情?

答案要点:

《祭妹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文章开头总说亡妹葬于异地,交代祭奠时间,祭者身份,并用“呜呼”一语,转第一人称为第二人称,直呼亡妹,奠定全文凄切哀惋的基调。

结尾亦直抒悲痛之情,以“哭汝”二字总括全文,以“奠汝”二字与文首“奠以文”相应,以连呼“呜呼哀哉”呼应开头“呜呼”,结束全文,真是一往情深。

本文抒写对亡妹的怀念,主要采用的是寓情于事的写法。

正文部分先概述亡妹不幸的一生,将她的“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归咎于诗书。

以下便按时间的顺序叙事:

A.记幼年琐事B.记妹归终家后情况C.记妹病危和死D.叙对亡妹身后事的筹措,告慰亡灵

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哀思,撕肝裂胆,今日读之,不免同声一哭。

寓真情于家庭琐事的娓娓诉说,颇与明代归有光相似。

“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呜呼!

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死我葬,我死谁埋?

”皆呼天抢地直宣胸臆之笔,使文章涌起阵阵情感的波涛。

有时叙述中插入几句景物描写,如“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纸灰飞扬,朔风野大”,皆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倍增哀情。

作者以“爱听古人节义事”“一念之贞”说明亡妹的悲剧是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结果,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其“至今无男”“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又流露了封建宗法观念的消极思想。

(四)《张衡传》语言知识整理

1.重点文言实词释义(7个)

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字释义还可参见258页。

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动词,征召。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词,征伐。

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动词,报答。

关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

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

门闩。

抱关者,守门人。

机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

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名词,事务。

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2.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大将军邓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3.古今异同词

常从容淡静古义: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举孝廉不行古义:

不去(应荐)。

今义:

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

特地征召。

今义:

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

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

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

四周严密。

今义:

周到细致。

振声激扬古义:

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

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寻其方面古义:

方向。

今义:

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衡下车,治威严古义:

官吏初到任。

今义:

从车上下来。

上下肃然古义:

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

十分恭敬的样子,如:

肃然起敬。

中有都柱古义:

大,音dū。

又如:

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

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

词(音dōu)。

(五)《祭妹文》语言知识整理

1.重点文言实词释义(5个)

望此七月望日事也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动词,看。

南望原隰,西望栖霞动词,远望。

阿奶问望兄归否动词,盼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动词,对着。

先达德隆望尊名词,名望,声望。

差汝差肩而坐动词,比,并,cī。

后虽小差动词,通“瘥”,病愈,chài。

差强人意副词,chā,稍微。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动词,chà,相差。

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差(chāi)拨,管牢狱的公差。

宁请母命而宁汝于斯形容词使动,使……安宁,引申为“安葬”之意。

吾妻归宁动词,省亲。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语气副词,nìn,哪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气副词,nìn,难道。

吊远吊扬州动词,祭奠死者或凭吊古迹。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动词,对死者亲属表示慰问。

正欲吊审秋公之事动词,捆绑,提取。

临同临其穴动词,lìn,哭吊死者。

课本注“到”,有误。

居高临下动词,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

临视,则虫集冠上动词,临近。

如临大敌动词,面对。

2.词类活用

凡此琐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琐琐之事。

予弱冠粤行名词作状语,往粤,到粤。

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副词作动词,再现。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名词作状语,本着秉持道义。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悲伤。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此处指“安葬”。

南望原隰,西望栖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雨。

阿品远官河南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官。

3.古今异同词

汝终宵刺探古义:

探问,问候。

今义:

打听消息。

【妙文赏析】

孔子论水①

子贡②问曰: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

“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③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④,句倨皆循其理⑤,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微达⑥,似察;受恶不让⑦,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⑧;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⑨,似度;其万折必东(10),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注释:

①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子贡:

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③予:

给予。

④卑下:

低下。

此指水性向下。

⑤句倨皆循其理:

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

⑥绵弱微达:

曲细柔弱无微不达。

⑦让:

辞目,引申为申辩。

⑧善化:

善于教化改造。

⑨概:

古代量米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

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刮平、削平。

(10)必东:

一定东流入海。

译文:

子贡问道:

“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

“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

它遍布天下,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