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778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docx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课程作业

姓名:

学号:

年级:

学习中心:

—————————————————————————————

一、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语的构成方式

说明(补充)砖头(附加)化学(偏正)月亮(陈述)革命(支配)鸟儿(附加)董事(支配)雪白(偏正)太太(叠音)

2.分析下列单位,将他们分别归入词和短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老鹰-老照片木头-撞头甘苦-雨雪白菜-白布雪白-雪堆

词老鹰、木头、白菜、雪白

短语老照片、撞头、甘苦、雨雪、白布、雪堆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词性。

(1)他过分激动。

(副)

(2)你买了多少礼物?

(代)(3)里面黑咕隆咚的。

(代)

(4)任何事情都应该尽力去做。

(代)(5)将来一定属于你们。

(代)

4.辨析下列各组词,从作句法成分和组合能力上说明它们的语法特征。

(1)友好-友谊

(1)形容词-名词

(2)特别-格外

(2)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 名词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句子等,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在句中主要作状语。

 

(1)答:

“友好”和“友谊”这两个词的语法功能不同,“友好”前面可以加“不”和“很”,而“友谊”不行。

我们可以说“很友好”、“不友好”,但不能说“很友谊”、“不友谊”;“友好”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两国人民非常友好)和定语(友好邻邦),“友谊”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友谊第一)和宾语(增进友谊)。

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我们说“友好”是一个形容词,“友谊”是一个名词。

 

(2)答:

“特别” 强调特征与其它不同。

可作形容词,例:

她很特别;也可作副词,例:

今天特别冷。

“格外”是副词,强调与一般事物属性不同意。

5.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说明各组内词,哪些是兼类词,哪些同音词,哪些是词类活用。

(1)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了我的意思兼类词

(2)苹果两块钱一斤/现在的一斤相当于古代的一百钱。

 同音词

(3)他比阿Q还要阿Q。

词类活用

6.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关系。

简单明了()简单极了()勇敢一点()忍住悲痛()

答:

分别为:

联合、述补、述补、述宾 

7.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有歧义的请作多种分析。

(1)对校长的讲话进行批评

(2)发现敌人的哨兵叫王平

(1)对 校长的 讲话 进行 批评    

(2)发现  敌人的 哨兵 叫 王平        

 |     偏正         |           |      A       |       主             | 谓    |         | 介| 词结构    || 偏 | 正  |      B       |       连             |  动   |             | 偏 | 正  |  

第一句没有歧义。

第一句是个状中结构。

对校长的讲话是介词短语做状语,其中校长的讲话可以划分出定语校长和中心语讲话。

进行批评是中心语,应该是个连谓结构。

 

    第二句有歧义。

可以做两种分析:

1、主语:

发现敌人的哨兵。

谓语:

叫。

宾语:

王平。

主语又可划分为,定语,发现敌人,中心语,哨兵。

主语中的定语有可以分为动语,发现,宾语,敌人。

2、动语:

发现。

宾语:

敌人的哨兵叫王平。

宾语再划分为:

主语,敌人的哨兵。

谓语,叫。

宾语,王平。

主语再划分为,定语,敌人,中心语,哨兵。

8.区别下列两组短语,证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1)读三遍——读三篇

(2)明天春节——明天完成

答:

(1)述补与述宾;

(2)主谓与偏正 

9.请写出下列歧义短语的意义和类型

(1)菜不热了

(2)出土文物(3)没有买票的(4)在火车上贴标语

答:

词性不同;关系;层次;语义指向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

(1)看来不会下雨了。

(2)爱祖国、恨敌人是战士们的共同特点。

(3)这女孩手冻僵了。

(4)你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

答:

分别是动词性非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

11.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复句,并指出层次之间的关系。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是为人民所掌握,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答: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上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 

并列   

|| 如果不是为人民所掌握,| 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也是不起作用的。

 并列                  假设(条件)             让步  

12.分析下列有语误句子,指出其原因,并改正。

(1)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衣服做得好。

(歧义,老张的衣服比老王的做得好。

) 

(2)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有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语序不当,林冲在高衙内一次又一次派人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3)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语序不当,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

(4)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述宾搭配不当,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遭盗窃的消极行为,这是此次展览主办方深感头痛的问题)

13.下列广告词很有特色,指出它们在修辞上的特点。

(1)钻石音响-音响中的钻石。

(比喻 )

(2)××牌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

(双关)

14.分析下列两个句子,指出它们用了什么修辞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

(1)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2)感情的激流已经在胸中奔腾多日,眼看就要破堤而出了。

答:

借喻与暗喻。

 

借喻:

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暗喻:

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

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充当。

15.分析两面两句话,它们都可有两个意思。

请问:

它们都是双关吗?

为什么?

(1)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2)我想起来了。

答:

前为双关,后为歧义。

两层意义的联系性质不同。

第一句是歇后语,是双关。

第一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

有外甥则有舅。

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

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第二个意思是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

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

当然是找大了了。

所以就是大人丢了。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

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

与古汉语语法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现代汉语语法就是指现代汉语中组词成句的规则总合。

与古汉语语法相比,主要特点有:

 构词以合成词为主;语法手段更加完备;语法标记增多;语序微调。

2.什么是语素?

现代汉语语素有什么特点?

答: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

多数以单音节形式体现;是构成合成词的基本要素;语素的功能类型多样。

3.什么是语法意义?

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

语法意义是指借助于特定的语法形式实现的语法关系或功能。

就现代汉语来说,助词“了”可以附着于动词后,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意义,如“吃了饭”。

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

"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

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

"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

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4.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差异有哪些?

答: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在于1、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句法成分;区别词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只有加上“的”组成“的”字短语后才能作主语和宾语,所以区别词也称作“非谓语形容词”。

2、 

形容词可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

5.现代汉语里所有动词都可以重叠吗?

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答:

(1)不是。

 

(2)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归纳有:

表短暂、表尝试、表增量、表不定量、强化能动性和可控性。

表示程度减轻、短时态。

6.如何区别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

答:

1.看这个词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时间名词属于名词,它必然具有名词的属性,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比如“现在是五点钟”中的“现在”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昨天是星期天”中的“昨天、星期天”分别充当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中的“今天”则充当了句子的定语。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等,是不能作主语、宾语的。

      2.看这个词能否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时间名词一般都可以与介词组成介宾短语,而时间副词则不能。

比如“在当今,这种规象是不足为怪的”中的“当今”,就是如此。

 

    3.看这个词能否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能受其他词类修饰的是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不能受其他词类的修饰。

比如“去年的今天,我们是在客栈里”,“美丽的春天,鲜花盛开”,这里的“今天、春天”都是时间名词。

7.兼语短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

兼语词组是由一个述宾词组跟一个主谓词组套叠而成的,述宾词组的宾语兼任主谓词组的主语。

典型兼语词组的谓语动词往往带有使动性。

动词有使动义;第一个动词后宾语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后一个动词结构是前一个动词的结果;语音停顿应在兼语后。

8.请举例说明谓语与词类的关系。

答:

谓语是由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谓语主要有谓词充当;也可以是体词充当的,如“今天国庆节”等。

 

9.中心词是谓词的偏正词组都是谓词性的短语吗?

答:

不是。

也可以是体词性的,如狐狸的狡猾、你们的到来。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

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

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

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

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

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 

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11.举例说明汉语里的语气表现手段。

答:

陈述语气,如“我已经吃过了”;感叹语气,如“这饺子真是好吃啊”;疑问语气,如“你会包饺子吗”;祈使语气,如“别再吃了”;反问语气,如“难道你还没吃饱吗”等。

12.说明紧缩句与单句的区别。

答: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两类。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

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紧缩句的成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紧缩句内可以出现关联词。

13.语法学中将一个具体看作省略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

可以还原;还原的情况是唯一的

14.请举例说明汉语修辞的民族性。

答:

汉语、汉字与修辞有关联;汉民族文化与修辞有关;汉民族审美习惯与修辞有关。

15.什么是仿词?

请举例说明。

答:

临时仿照已有的词语而产生的用于幽默风趣表达的用词现象。

“地才”对于“天才”等。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

     例如:

草木皆冰——草木皆兵 2、民意测验——名义测验 3、你不会跳舞——我会跳六 

16.什么是比喻?

请举例说明。

答:

用与本体有相似性的喻体来描写本体,以取得形象生动效果的修辞手法。

有明喻、暗喻、借喻。

如:

她像一朵花——明喻;他成了一只困兽——暗喻; 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借喻 

17.什么是辞格?

判断辞格的条件有哪些?

答:

辞格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语言或语用规则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

18.什么是移就?

移就辞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答:

移就就是将描写甲的词语移过描写乙而形成的偏正短语的修辞方式。

    其心理基础主要是行为者心理情感转移投射。

19.什么是语体?

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与特定语境和话语主题对应的言语表达手段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特征体系,就是语体。

确定语体的主要因素有:

词语的应用、句子结构的特点、修辞格的应用方式与频率、焦点或话题转化的方式等。

三、论述与应用题

1.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

请以具体的材料加以说明。

答:

象性是语法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却是有限的。

换句话说,从成千上万个具体的个别的句法结构中可以归纳出一些语法规则出来。

 

词的数量无限,而词类的数量有限;构词的方式也有限;短语的数量无限, 

而短语的结构类型有限;句子的数量无限,而句型有限。

 

例如:

 "一张纸/两支笔/三匹马/四碗饭/五辆公共汽车„„"可以归纳出"数词+量词+名词"组合成的偏正关系的规则。

各种语法规则的聚合就形成了语法。

因此,语法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抽象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规则就象是数学公式,公式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当填入不同的数字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因此,词语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习,而语法规则却可以一套一套地学习。

2.举例说明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答:

是否有语境;是否有语调;是否有倒装、插说、省略。

句子成分就是句子的组成成分,也就是单句的句法结构成分。

因为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语调,所以当短语加上语调成为句子时,短语成分也就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天晴了!

”是一个感叹语句。

 

“杯子打破了。

——也许杯子打破了。

3.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

为什么给汉语词分类应该主要依靠功能标准?

答:

意义、形态、功能(分布);以功能为主要标准符合汉语词类的语法特点的实际。

4.判定是否兼类词要看哪些条件?

答:

音同义同(近)、词性稳定、功能排他

5.有的人认为“坐在椅子上”应分析为述(坐在)宾(椅子上)关系,有的人则认为应分析为述(坐)补(在椅子上)关系。

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答:

两者分析皆可。

但更倾向于前者。

理由:

停顿;插入动态助词。

6.“老张有辆车很得意”是单义的,“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却是多义的,请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

答:

前者两个动词都有主语“老张”控制,即都指向主语;后者则可以同于前者,但也可以是每个述语各有自己的主语,即可以分别指向不同的主语。

7.举例说明兼语句与主谓词组作宾语句的不同。

答:

他派士兵冲过去(兼语句);他同意士兵休息(主谓词组作宾语句)。

   区别:

前者的动词有使动义;第一个动词后宾语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后一个动词结构是前一个动词的结果;语音停顿应在兼语后。

后者都不是。

8.阅读下面这段话,指出其中哪些地方表达不妥;并加以修改:

昨天我的车挂不上两档,今天维修后,问题还是存在,所以基本上一直用1档和3,4档在跑。

但还好车速还是比较快,加上退出比赛的朋友帮我把车速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所以名次还排在第3,比第4名领先了一分钟。

答:

两档改为“二档”;“3,4档”中的逗号改为顿号;“还好”后加逗号;“帮我把车速调的操控比昨天好了很多”改为“帮我把车速调控得比昨天好操控很多”。

9.什么是对偶?

对偶有哪三种表现形式?

答:

运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句子或短语,并列起来表达相联、相对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有正对、反对和串对。

10.什么是借喻?

什么是借代?

两者有什么同异?

答: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借代是指: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

 同:

都是用一个与被描写对象有关的对象代替它。

  异:

构成基础不同;作用不同;变换结果不同。

11.请分析下列两句话,指出它们应归为哪种辞格?

为什么?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2)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尽情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机。

答:

前为比喻,后为比拟。

  

比喻一定出现喻体,比拟绝不出现拟体。

12.下面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荷”的,但属于不同的语体。

请分析它们的特征。

(1)曲曲折折的河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荷花(原产中国及亚洲南部等)Nelumbonucifera

睡莲科多年生挺水植物。

根状茎(藕)肥厚多节,节间内有多数孔眼。

叶盾状圆形,长叶柄挺出水面。

花大,单生于花梗顶端,高于水面,粉红、红或白色;花清香,昼开夜合;花期6—8月。

花托于果期膨大凸出于花中央,内有小坚果(莲子),果熟期9—8月。

品种较多,主要分观赏及食用两大类。

观赏类又有单瓣、重瓣以及花色、花形的品种。

答:

(1)属文学语体; 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

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

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

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

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

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2)属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

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

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

(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符号化,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主谓句较多。

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