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19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观点要明确名师教案Word下载.docx

观点要明确。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确观点的基本要求,为下个板块的学习预热。

二、自主研学,表述“观点明确”

1.寻找规律,明确观点句式

观察回顾所学课文表达观点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表达观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可以用“是”“要”这类词连接。

追问: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式可以明确表达观点?

并举例说明。

①……是……。

示例: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应当/必须……。

人应当敬业、乐业。

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够/将会……。

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

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位置,凸显观点句

有了明确的观点,怎样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呢?

(1)用题目表明观点。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在开篇亮明观点。

如《敬业与乐业》。

(3)在结尾总结观点。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师小结:

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学生观点“怎么说”的问题。

观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

列举了一些常用句式,便于学生掌握。

明确观点句所放的位置,便于凸显观点。

三、实战演练,尝试“观点明确”

下面请大家辨别提炼的观点是否适当,然后练习提炼观点句。

(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

1.材料呈现

课件出示:

寓言: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

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

根据材料,有人提炼出了下面的观点,请你判断是否明确。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没有个人主见。

(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4)真知也许从实践出。

(5)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

2.教师点拨

观点

(1)—(4)的态度不明确。

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也就是对问题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

观点(5)不简洁,语言不凝练。

3.学生辨析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与“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②“没有个人主见”与“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③“我们应当相信谁呢?

”与“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④“真知也许从实践出”与“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⑤“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4.活动小结

总之,我们在提炼观点时,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简洁、凝练。

(二)多角度提炼观点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多角度提炼观点,要求观点明确。

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ú

)志”念成了“鸿鹄(hà

o)志”,引发许多人的质疑:

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呢?

2018年5月5日,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公开信。

此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

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

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此信发出后,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

但是社会负面舆论继续发酵,许多人对此事仍然议论纷纷。

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请阐述你的看法,明确提炼出你的观点。

(教师简介校长致歉信的内容和校长读书工作经历)

2.学生看法

(1)日常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总是懒得去认真查字典,心中随便念一个读音,就一晃而过了。

相信有这种阅读习惯的不止一人。

(2)作为北大校长,确实不应该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已经犯错,能够坦然承认,直面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勇敢的表现。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许多大麻烦都是因小细节引起的。

学习中有一处不求甚解,某一天就可能犯下大错误;

工作中有一丝疏忽大意,某一天就可能引发大事故。

3.提炼观点

(1)要“求甚解”。

(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坦然面对错误,才能取得进步。

(4)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5)加强个人修养,勿因小节影响大局。

4.教师点拨

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怎样多角度提炼观点?

可用多人找异同、矛盾双方找对立统一面等方法。

5.活动小结

观点的要求是:

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观点具体,避免空泛;

观点简洁,语言凝练。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议论文“说什么(观点)”的问题。

“怎么说”是句式、语言的斟酌。

“说什么”,要求学生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议论性文章语言富有理性色彩,这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能针对不同的材料和情境,勇于表达自己明确的观点。

四、写作指导,实现“观点明确”

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选定观点,完成写作实践一、二(见教材P38—39)。

1.技法指导

初写议论文,先列写作提纲。

提纲的编写步骤:

(1)选定观点;

(2)寻找论据;

(3)确定论证方法;

(4)构思文章结构。

2.列写提纲

请同学们阅读“写作实践一”,根据提示选定一个观点,列出写作提纲。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略写)

(2)列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事例,论证“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的观点。

(详写)

(3)发出号召,我们应该拥有强烈的好奇心。

3.片段作文

用口头形式表达。

事实证明,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牛顿曾经说过:

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拾起一两块美丽的贝壳。

这是多么谦逊的话!

一个创立了经典力学和微积分的伟大科学家,岂止是一个好奇的孩子,而他的伟大成就又岂止是一两块美丽的贝壳。

不,当然不是!

我们在感叹牛顿伟大成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那个故事,即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

且不管故事是否真实,我都想说,牛顿之所以发现真理,正是因这份强烈的好奇心。

牛顿的好奇心,使牛顿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现代社会中依然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期待着像牛顿那样的人去一一解开。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常常保持一颗好奇心,努力追求事物的本质,探究科学的真相。

4.师生点评

总体来说:

作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完整。

具体来说:

(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观点鲜明;

(2)引用名言、名人事例论证,论据充分;

(3)针对现实生活,提出号召。

【设计意图】通过“提观点—列提纲—写片段作文”的实践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提出观点,也能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证明。

在观点与材料的切换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也为他们进行全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全面检测

过渡语:

由段到篇。

下面请大家按写片段作文的方法,完成全文的写作。

题目:

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

大家认识不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不少于600字。

提示:

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要求:

请大家先提炼观点,再列写作提纲,最后完成全文的写作。

【设计意图】本板块意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尝试,巩固学习成果。

结束语:

面对议论文写作,我们首先根据题目或所给材料提炼出观点。

观点是纲,纲举目张。

观点的要求是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确立了观点之后,再选择恰当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列写作提纲,明确论证思路。

【板书设计】

【我的设计亮点】

根据新课标,初中生写作议论文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要做到观点准确,有理有据。

所以,我们本课着重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并用有章可循的句式将观点简洁明了地表述出来。

先是解决“说什么(观点)”的问题,再是“怎么说(句式)”的问题。

教学过程先学后练,注重运用。

第2课时

1.通过作文评讲,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

2.通过作文评讲,提高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通过作文评讲,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一、回顾习作,自我反思

1.回顾作文题目及要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作文讲评,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作文题目及要求。

(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

(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2.同学相互传阅作文

每个同学细看自己的作文及教师评改,再在小组内交换看三本同学习作及评改,找出优缺点。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文题,观看自己的习作及教师评改,观看同学的习作及教师评改,这时他是以读者身份审视自己的作文的。

不同的视角会让学生在观看作文时获得不同的启发。

二、师生互动,总结优劣

1.生谈收获

除了常规的作文要求,如字数是否达到标准,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语句是否通顺等,重点针对本次议论文写作要求谈收获。

2.教师总结

(1)公布优秀作文学生名单。

(2)教师谈本次作文的亮点与不足。

本次作文亮点:

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而且全文也围绕观点在展开论述。

总的来说,大家认为青少年玩电子游戏有利有弊。

利在于:

①可以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②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手脑并用能力。

③可以交到新朋友。

④有助于打开青少年的心扉。

弊在于:

①耽误时间,玩上瘾了之后停不下来。

②使你宅在家,不爱户外运动。

③严重依赖互联网,没网的地方不爱去。

④影响身体健康。

⑤浪费金钱。

⑥严重影响学习。

总的来说,大家更侧重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

本次作文不足之处:

①提炼的观点不够深刻,都是人们所熟知的理解和感受,不能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教育。

②论据多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过多地叙述自己的感受,缺乏典型性。

这导致议论文文体特征不突出。

【设计意图】“不愤不发,不悱不启。

”学生只有在经过写作、阅读、思考、反思之后有所体会时,教师的总结才能开导他。

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更能答疑解惑。

三、针对问题,交流提升

1.观点表述

生1:

没玩过电子游戏的人几乎没有。

生2:

电子游戏有利有弊。

生3:

电子游戏时间玩长了不好。

生4:

电子游戏还有世界大赛。

只要是文中出现的观点句,都应达到准确、具体、简洁的要求。

——这是一句否定的陈述,陈述玩电子游戏的人数众多。

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诱惑力极大。

——题目问的是青少年应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问的是你和电子游戏的关系问题,不是叫你评价电子游戏这种产物。

观点缺乏针对性。

——观点应简洁明了,可改为“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是有害的”。

——世界电子游戏大赛为电子游戏“正名”,倡导国人转变“视电子竞技为洪水猛兽”的心态,而将其作为考验手脑并用能力的一项体育赛事项目。

提炼观点:

青少年对电子游戏的喜爱可转移到为国争光的竞技项目上。

2.文题拟定

同学们拟定的作文题目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直接看出作者观点的作文题目:

如电子游戏危害青少年成长;

沉迷电子游戏危害多……

另一类是不能直接看出作者观点的作文题目:

如电子游戏之我见;

我看电子游戏……

总的来说,大家直接亮明观点的作文题目都是写电子游戏的危害的。

没有直接亮明作者观点的作文题目是既写玩电子游戏的好处也写玩电子游戏的坏处的。

其实,很多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可以把对电子游戏的认识写得更全面、深刻些,让人能从中明白新的道理。

3.作文升格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

(1)把握文章整体布局。

文章整体结构“总—分—总”,总起提出论点,论点要准确、明晰、简洁。

分论点要层次分明,以并列式或递进式排列。

并列式要求分论点句式整齐,递进式要注意使用序列词或关联词。

总结要简短有力,催人向上。

(2)论据和论点的衔接问题。

针对每一段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修正,力求衔接流畅,符合逻辑。

(3)文章细节修改问题。

字数是否达到标准,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

(4)对比改前改后的作文,文章作者总结,师生补充。

【设计意图】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落实到操作层面,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

四、佳作欣赏,自我提升

从电子游戏到现代科技

——因势利导转变青少年的游戏观

从诸如魂斗罗之类的早期电视小游戏,到遍布街头的游戏厅中的大型游戏,再到电脑游戏和现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品种愈发多样,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诱惑力愈发强劲。

何以如此?

仔细分析,无外乎两大原因:

其一,在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暂时地脱离苦闷枯燥的学习生活或压抑的家庭生活,找到现实中难以体味的存在感和愉悦感;

其二,电子游戏是最便利、最廉价的娱乐方式。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游戏接触起来极为方便,而大多数电子游戏都选择免费入门的模式,这对于经济受限的青少年诱惑力必然很大。

面对此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古人云,堵不如疏。

因势利导可能比千堵万防更有意义,也更有成效。

在现代信息社会,禁止青少年接触电脑、智能手机是不现实的,甚至更容易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

与其堵,不如因势利导。

首先,家长、教师可以与青少年一起讨论电子游戏的利弊优劣,用身边或报道的鲜活案例,来分析电子游戏的危害,让青少年认识到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危害。

同时,也可以与孩子协商把游戏时间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正确地引导,切不可随意批判,以免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其次,以电子游戏为切入点,引导青少年从对电子游戏的喜好转为对现代科技的探索。

可以用因痴迷电脑而从哈佛大学退学,后来创建“微软帝国”的比尔·

盖茨为例,用英语老师马云“改行”创建阿里巴巴这一商业帝国的生动案例,引导青少年进入更为广阔的科技领域。

面对信息社会的滔滔大潮,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应保持开明的心态,乐观面对电子游戏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的各种影响,积极作为,力避电子游戏可能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引导青少年进入更为广阔的信息科技领域,使青少年在游戏之外获得存在感和愉悦感,在信息社会谱写自己独特的人生篇章。

【评析】

这篇议论文逻辑清楚,论据充分,观点鲜明,很有说服力。

作者从家长和老师“谈电子游戏色变”的现实入手,分析了青少年沉迷游戏的基本原因,进而笔锋一转,追问教师和家长要怎么办,同时给出了自己的对症之药:

堵不如疏。

然后从两个方面阐述因势利导的办法,既要使青少年明白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又要引导青少年从对电子游戏的喜好转为对现代科技的探索,引导青少年在信息社会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本文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视野开阔,从分析青少年为何会沉迷电子游戏到如何去应对这一问题,层层深入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同时,作者的视角新颖,从电子游戏引导到现代科技,可谓是因势利导的有效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设计意图】佳作欣赏除了借鉴文章形式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看作者面对同一个问题,他的观点与你的有何不同,你从中能领悟到别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这个板块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写作能力。

大家第一次尝试议论文写作,能做到观点明确,论证清楚,这是很不错的。

议论文写作有方法,“文有一定之法,有无定之法”。

我们多读、多写、多练,就能掌握一些基本手法,但有法之中求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写作实践。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吧。

本课重在强化学生初学议论文写作时采用“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完成作文的能力。

在分写的部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实文章内容。

面对电子游戏,同学们都有深切的感受和体悟,但诉诸笔端的只有利弊两种观点,而且写弊端的较多。

我引导学生将利弊进行比较,得出观点——青少年玩电子游戏是弊大于利的,进而得出观点——青少年对电子游戏的态度是需要引导的,但玩电子游戏之便利、廉价、普及,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通过发散思维,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彭念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