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374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docx

国画社团教案模板

 

小学国画社团活动教案2015

 

时间

地点

美术教室1

参团人员

国画社团全体成员

活动主题

国画社团成立

活动目标

了解社团的相关知识

活动准备

社团名单,活动场所,国画工具及材料

 

一、组织社团人员,宣读名单

二、选举组长、副组长、宣传

二、制定考勤表

三、讲解社团的相关知识

四、师总结

活动效果

对国画社团有了一定的了解

国画社团活动计划

周次

学习内容

第1周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第2周

2学国画

第3周

3、认识藏锋和露锋

第4周

4墨与彩的韵味

第5周

5、文房四宝

第6周

6、国画《枇杷》

第7周

7、国画《寿桃》

第8周

8国画《樱桃》

第9周

9、国画《葫芦》

第10周

10、国画《柿子》

第11周

11、国画《石榴》

第12周

12、国画《白菜和蘑菇》

第13周

13、国画《西瓜和葡萄》

第14周

14、国画《荔枝》

第15周

15、国画《丝瓜》

第16周

16、国画《萝卜》

第17周

17、国画《南瓜和茄子》

第18周

18、国画《竹笋和豆角》

 

国画社团活动教案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 教学时间

     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 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教学准备:

字帖、毛笔

四、 教学过程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师:

(1)班的孩子,我听说学习特别努力,可上进了!

看你们这精神气,我想:

这肯定是真的了。

所以,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

你们能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纸的白边上吗?

让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生:

好。

师:

谁愿意到前边来,大声读读你的名字,快,看谁先和老师成为朋友。

生:

(陆续上来。

师:

你们长得这么漂亮,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写漂亮呀?

那今天,我就教你们一些把字写漂亮的小窍门,谁想学习呀!

生:

我。

师:

请你先抓住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师:

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

越来越多了!

好!

请你来说说!

生:

要想把字写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师:

给他掌声!

谢谢!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生:

正确的握笔方法是: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

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 指关节略弯曲。

    

师:

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

来试试。

(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

生:

好。

师:

咱们写一个试试,来!

(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

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师:

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师:

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 手腕做圆周运动

5.师:

谁来做个示范?

给他掌声!

谢谢!

生:

(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师:

再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坐姿。

生:

好,给点掌声!

(鼓掌)

师:

下课!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2、学国画

教学目的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

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重点难点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准备:

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新授:

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介绍工具:

a)笔:

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

有松烟、油烟。

c)纸:

宣纸——生、熟。

d)砚:

砚墨用的是石头。

e)色:

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

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

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

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讲评。

 

3、认识藏锋和露锋

一、观察“三”,三个的起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的三条横有什么不同吗?

 生:

我知道。

第二条横比较短,第三条横比较长。

 师:

对!

那么“三”的这三条横在起笔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

第一和第二条横的起笔是尖的,第三条横的起笔是圆的。

 师:

是啊,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种起笔方式。

 二、揭示藏锋和露锋的概念。

 师:

你们知道怎么才能使你写出来的横的起笔是尖的吗?

 生:

我觉得毛笔的笔头是尖的,写出来的自然是尖的。

 师:

是啊,这样的笔锋我们把它叫做“露锋”,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

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是方笔,显得锋芒毕露,神采飞扬。

 师:

还有一种笔锋叫做“藏锋”,它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

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

就像“三”的第三横那样。

 师:

(拿出钢笔)你们看,钢笔的笔头是尖的,把笔尖露在外面起笔的叫做“露锋”,把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的叫做“藏锋”。

 生:

用钢笔练习一下,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藏锋和露锋。

1、学生书空。

2、学生指名书空、集体书空、同桌互相书空,纠正错误。

 师:

总之,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四、指导认识米字格,并学会画米字格。

 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米字格,你知道它和田字格有什么不同吗?

 生:

米字格里有四条线,而田字格中只有两条线。

 生:

田字格中有横中线和竖中线,这两条线把田字格分为了四格,而米字格比田字格多了两条斜线,并且把米字格分为了八个部分。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完整。

 师:

让我们来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

下面让我们来学着画一画米字格。

 师:

先在空格中打两条斜线,再过交点打横竖两条线。

 (学生练习画米字格。

 五、学习在米字格里面描写“三”的轮廓。

 师:

你们知道在描写“三”的轮廓时要注意哪些吗?

 生:

我知道:

四条边线要对齐。

 生:

我还知道对齐之后不能再移动。

 师:

你们真聪明,是啊,的确要注意这两点:

四条边线要对齐,对齐之后不再移动。

 

 师: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描摹一下。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师:

描好了的同学来说说自己写的怎么样?

 生:

我描的还可以,就是第三横有些斜了,还需要改改。

 生:

我觉得只要认真描,一定会描得很好。

我描得就很好。

                                ……

 师: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同桌互相点评一下。

        (学生互相点评)

 师:

看着同学们认真的样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描摹得很好,为写好这个字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六、下课。

 

4、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

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

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

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

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

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

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

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5、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一、教学时间

第三周

二、教学目标

了解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

三、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

四、执教班级

一1班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吗?

生:

我知道。

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

师:

对!

文房四宝就是指笔、墨、纸、砚这四样。

师: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

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

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文房四宝。

二、具体介绍文房四宝。

师: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文房四宝中的笔呢?

生:

写书法用的是毛笔。

师:

对了,写书法时我们用的是毛笔。

师:

毛笔是用动物毛做成笔头,柔软而富有弹性,主要为狼毫笔与羊毫笔两大类。

师:

那同学们,你们知道选择毛笔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

买毛笔的时候要买好的。

师:

我们在选择毛笔时要注意“尖、圆、齐、健”四点。

  “尖”,指笔锋尖锐;“圆”,指笔头形状圆润、饱满;“健”,指毛笔弹性好;“齐”,是指笔毫用水化开后,笔锋顶端的毛排列整齐。

生:

原来选择毛笔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师:

对,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支毛笔,它的学问可大啦!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使用毛笔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

(出示毛笔讲解)在使用毛笔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它。

1、新的毛笔必须用冷水或者是温水泡开。

2、使用后必须清洗。

3、清洗后平放或者挂起来。

师:

有谁能向大家介绍文房四宝中的墨呢?

生:

墨就是墨汁。

师:

对。

古人用墨锭研墨写字,而我们现在用墨汁写字。

古人用的墨锭主要分油烟墨、松烟墨、漆烟墨三种。

我们现在用的墨汁则有“一得阁”、“中华”、“曹素功”等品牌。

我们同学在使用墨汁的时候必须注意:

每天使用倒新的,以免墨汁沉淀并发出臭味。

师:

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写毛笔字用的是什么纸吗?

生:

用白纸。

生:

用发黄的纸。

生:

用宣纸。

师:

我们一般使用的是颜色发黄的元书纸,在书写作品时则使用宣纸。

宣纸又分为两种:

“生宣”和“熟宣”,我们一般使用的是“生宣”。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砚台吗?

生:

我在电视里见过。

生:

我在书上见过。

师:

古时候人们用砚台来磨墨,现在的砚台一般用来储存墨汁。

我们中国有四种最名贵的砚台。

分别为“端砚”、“歙砚”等。

师: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中国的书法真有意思。

生:

书法的用具中还有很多学问呢!

生:

我想现在就用文房四宝来写书法。

……

三、作业。

师:

同学们,请你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根据本课所讲的“文房四宝”的选择方法,去书画商店购买笔、墨、纸、砚,好吗?

生:

好。

师:

购买好以后,用温水化开毛笔,作好学习书法的准备。

四、下课。

 

6、国画《枇杷》教案

国画教学:

枇杷图

活动名称:

枇杷图

活动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

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

看到了吗?

长在哪里?

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

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

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

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

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

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

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

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

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

(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

你喜欢谁的作品?

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7、国画《寿桃》教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寿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寿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寿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8、国画《樱桃》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9、国画《葫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葫芦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葫芦。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葫芦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葫芦的外形特点

二、绘画过程

1、章法——布局。

经营位置

2、画主体,要主体突出。

(1)用笔

(2)用墨

(3)用色

(4)用线

3、葫芦的画法

(1)先画葫芦

(2)画叶,勾叶脉

(3)画藤

(4)画小鸡

(5)落款,盖章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构图

(2)画葫芦——画叶——画藤——画小鸡——落款

四、小结、讲评

五、整理用具下课

10、国画《柿子》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蔬果。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蔬果。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柿子

三、交流

1、柿子的生物性。

2、柿子造型特点。

3、柿子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柿子。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柿子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柿子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11、国画《石榴》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石榴又名安石榴,落叶乔木,干高可达一两丈。

花分单瓣、重瓣两种。

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筒状。

叶长椭圆形。

果实为球状,前端有“嘴”。

一、花的画法

石榴花多用点厾法。

一般多画红花。

单瓣石榴花,可参照茶花画法。

外型宜圆些。

重瓣花可采用“外拓法”画,即抓住花形碗与盘的大关系,从内瓣画起。

先画浅色内层外瓣,再添内层深瓣;也可以先画内层深瓣,再画内层浅瓣。

画好之后再向外拓展画出。

花瓣用朱磦蘸胭脂画。

花头点好后可趁湿以稍重色勾筋,亦可不勾。

最后以胭脂合墨点蕊(也可以粉黄点蕊)。

花萼肥厚,可先用淡墨勾,再染黄(略加朱磦)。

二、果实的画法

1.勾染法

先以淡墨勾出形体。

线不仅仅是画出轮廓,更要把体积起伏关系表现出来。

勾石榴可从“嘴”画起,再勾果身。

用笔要有轻重顿挫,要借助体面转换在轮廓上形成的变化,用线与线相“搭”,来表现果实的体积起伏关系。

勾出形体后,可略皴几笔以增强果实的厚重感。

干后可用淡赭石染。

染要见笔,实为点染。

2.点厾法

点厾法常以清水笔蘸赭石,再以笔尖蘸少许重墨稍加调整,先点石榴“嘴”,再点果身,半干时以重墨点斑;青石榴则以草绿蘸赭石点;红石榴则用朱砂点,亦可先用重墨点,半干以朱砂罩点。

石榴成熟后,表皮绽裂,露出籽粒。

画籽粒可勾可点,红籽可用胭脂点,籽粒要有大小变化,用笔要利落。

三、叶子的画法

画石榴叶子,要弄清叶子的生长特征。

新枝上的叶成簇,一组一组的;老枝条上的叶为对生。

根据果实的画法不同,及色调需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

四、硕果的画法

步骤:

  步骤一:

先以浓墨点写出画面左下方的两个石榴,而后添枝条。

画枝要注意前后、轻重的穿插关系。

再用稍淡的墨补画左侧后面及右侧的石榴。

半干时在墨上点朱砂。

点朱砂要见“笔”,用笔不可太碎。

步骤二:

用墨勾叶。

勾叶要注意叶的前后、浓淡虚实关系。

为求厚重感在叶子外缘用淡墨复勾,复勾要断断续续以求松动。

最后用草绿填叶,填色时不必太拘泥,要见“笔”。

步骤三:

用淡墨画帘子。

帘子宜虚,中锋用笔,宜松活。

要注意线的疏密变化。

步骤四:

整理画面。

以胭脂点出石榴籽,颜色不宜过重。

籽粒与果皮处点以浓黄、枝干上点苔,钤印。

来源:

中国书画报

果实的画法

12、国画《白菜和蘑菇》

WWW.home598.Com-防采集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

构思引导

1:

生活中常见的白菜和蘑菇有哪些?

打算画几样?

2:

怎么样画出白菜和蘑菇?

3:

怎么样安排画面?

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三:

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

先用课件中国画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

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四:

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五、教学后记

13、国画《西瓜和葡萄》

水墨画:

西瓜和葡萄

活动目的:

1、 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含义。

2、 认识宣纸、颜料等特殊用品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绘画。

3、 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国画欣赏图片,范例、墨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认识画画工具

1、 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引发学生对新的绘画方式的兴趣)

2、 出示绘画工具,引导学生了解

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学生进行比较

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

3、 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画西瓜和葡萄

提问:

画西瓜和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

引导学生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最后画零小的部分)

引导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

(注意水与颜料的搭配)

提问:

水多会怎么样?

如果水少了会怎么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最后画叶梗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学生作画,教师知道,知道学生拿笔和用墨的方式。

注意画面的布局,及绘画时的先后顺序。

四、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五、延伸:

活动区中进行练习

14、国画《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