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26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2 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docx

232微观+宏观经济学笔试复习资料70页

综合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

考点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2.

2.1.

2.1.1.经济资源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2)选择行为的必然性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了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就必然导致对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去生产何种经济物品以及如何生产进行选择的行为。

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四大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的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

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

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1)资源配置:

为解决经济社会的四大基本问题,需要研究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以生产出更多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这就是资源配置。

它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2)资源利用:

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

这说明,生产

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答案选[D]。

 

2.1.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理性人假定

理性人的假定,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和由此得出的经济理论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

西方经济学的诸多命题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推演出来的。

理性人假定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居民户、厂商和政府),他们都充满智慧,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理性人,也称作经济人,其行为具有以下假定特征:

(1)完整性。

理性人了解自己的偏好,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对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变动,都能做出独立的选择。

(2)有理性地选择。

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3)自利原则。

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

(4)传递性。

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之所以作出这种假定,无非是要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因素,以此为前提,提出重要结论,并据此对人们有关经济行为作出预测,提供行动方针或决策的理论基础。

除了理性人这个最基础的假设,在进行基本原理的分析时,常有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即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既定的市场条件。

另外还有完全信息假设。

这一假设指市场上每一个活动主体都具有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并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边际增长量分析

1.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和边际增长量分析

个量分析研究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等如何决定;单个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产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润等如何决定;以及这些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研究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它是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具体形式,都广泛地采用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所谓边际增量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小考老师提示:

前面这句话大家一定要最终理解,本章后面的很多考点的内容,都与“边际增量分析”这个词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边际增量分析方法,便没有现代西方经济学。

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进行数量分析时,把经济变量区分为内生变量(内在变量)和外生变量(外在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是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3.流量和存量

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还把相关的经济变量区分为流量和存量。

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存量与流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

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间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对其他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存量与流量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是:

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而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维度。

其联系是:

流量来自存量,如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如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

微观经济学部分:

考点2需求与供给

2.2.

2.2.1.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涉及两个变量:

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

需求可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对某

素,可以抽象掉其他因素,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需求函数记作:

 

Qd=f(P)其中:

Qd代表商品的需求量,P代表价格。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下五种因素属于基本因素。

其他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商品的需求。

1.商品本身的价格: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感觉到实际购买力降低,相对收入下降,因而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这一商品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2.消费者偏好:

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加后,即使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增加。

3.收入: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要区分商品的不同特性。

对大部分正常商品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愈高,对它们的需求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而对另一部分劣等商品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它们的需求反而下降。

4.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由于满足同一种需求会有多种商品可供选择,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选择其他价格不变的替代商

向右移动。

因此答案选[B]。

[2006年农业银行笔试真题还原]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A]该商品的自身价格[B]该产品的生产技术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消费者的偏好

[E]通货膨胀

考霸解析:

影响商品需求的基本因素有该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因此答案选[A][C][D]。

[例题]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

考霸解析:

出租车服务与公共汽车服务为替代品,前者价格上涨会导致后者需求增加。

因此答案选[A]。

2.2.2.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可分为个别供给

就会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用于该商品的生产,从而使其供给量增加;反之,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原有的生产成本,使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也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供给量增加。

3.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上升,厂商利润减少,供给也会减少;反之则供给增加。

4.其他商品的价格:

如果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将使资源重新配置,从而影响商品的供给。

5.预期:

如果卖者预测某种商品涨价,就会囤积居奇,待价而沽,从而使该商品的供给减少;反之会导致供给增加。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变动:

供给量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它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

[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

考霸解析:

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因此答案选[C]。

2.2.3.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被成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成为市场出清。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共同决定的。

在纯粹的市场竞争经济中,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

而均衡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一旦背离均衡价格,由于供求的相互作用,有自动恢复到均衡的趋势。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时,如果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产量将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时,如果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则新的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产量将上升;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

需要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

(1)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

(2)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的变动不能确定;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也不能确定。

2.2.4.需求和供给弹性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可用弹性系数表示。

弹性系数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设X变量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

E=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Y/Y)/(△X/X)=(△Y/△X)(X/Y)

(一)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可用需求弹性系数表示。

在计算弹性系数时,通常采用变动前后价格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E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Q)/(△P/P)=-(△Q/△P)(P/Q)

公式中之所以有负号,是因为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一般方向相反,但为方便起见,总是取其绝对值进行比较。

如比较E1=-5,E2=-4时,总是说前者的弹性大于后者。

[举例]某商品地价格由20美元/件下降为15美元/件,需求量由20件增加到40件,求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解:

该商品的价格P=20,△P=15-20=-5;需求量Q=20,△Q=40-20=20根据公式,Ed=-(△Q/△P)(P/Q)=-(20/5)(20/20)=-4。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是不同的。

根据它们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分为五种类型。

 

(1)需求完全无弹性:

当∣Ed∣=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

这是一种现实中罕见的情况,通常认为像棺材、火葬、特效药这样的商品或劳务接

分比之比。

用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和△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公式为:

Em=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Q/Q)/(△I/I)=(△Q/△I)·(I/Q)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三种:

(1)当Em=1时,称为单元弹性;

(2)当Em>1时,称为富有弹性;(3)当Em<1时,称为缺乏弹性。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正可负,并可据此来判别该商品是正常品还是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大于1或小于1,并可据此来判断该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1)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

其中,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则为奢侈品;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则为必需品。

(2)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该商品称为劣等品。

(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以x、y代表两种商品,用Exy代表x商品的需求量对y商品的价格反应程度,则需求的交叉弹性公式为:

Exy=x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x/Qx)/(△Py/P)=(△Qx/△Py)*(Py/Qx)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分类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1)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减少),则商品x、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

(2)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3)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则说明x的需求量并不随y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x、y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是相对独立的两种商品。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分类

需求的交叉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即两种商品是互替商品还是互补商品。

同时,商品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通过交叉弹性来度量。

(1)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减少),这两种存在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为替代品。

(2)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这两种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为互补品。

(四)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是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即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以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以Q和△Q分别表示供给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量,P和△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则供给弹性系数为:

Es=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Q)/(△P/P)。

供给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ES=0,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

极其稀缺、珍贵、无法复制的商品如土地、文物,接近于这类商品。

(2)ES=∞,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

只有在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才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3)ES=1,供给为单元弹性。

其供给曲线。

这也是现实中一种极端的情况。

(4)ES<1,供给缺乏弹性。

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其供给曲线与横轴相交。

(5)ES>1,供给富有弹性。

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其供给曲线与纵轴相交。

影响供应弹性的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

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容易生产的产品,其供给弹性大;较难生产的产品,其供给弹性小。

(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生产规模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其产品的供给弹性小;而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的供给弹性大。

(3)成本的变化。

如果随着产量的提高,只引起单位成本的轻微提高,供给弹性就大;如果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而明显上升,则供给弹性就小。

(4)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都会影响供给弹性。

[2012年工商银行笔试真题还原]香蕉的价格上升5%后,需求量减少6%,那么香蕉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0.30[B]0.60[C]1.2[D]3.0

考霸解析:

Ed=(△Q/△P)(P/Q)=6%/5%=1.2,因此答案选[C]。

[2008年中国银行笔试真题还原]某商品需求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为()。

 

[C]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零,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零小于无穷

[D]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零

考霸解析:

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零表示无论该物品的价格如何变化,人们对其的需求是不变的,也不会影响交易量,因此答案选[C]。

[例题]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A]负数[B]正数[C]零[D]1

考霸解析: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E<0,这时的交叉弹性系数为负数,因此答案选[A]。

考点3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假定消费者从消费X和Y两种商品中获得效用,获得效用的总量与消费X和Y的数量有关,则效用函数表达式为:

TU=f(X,Y)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边际效用的表达式为:

MUX=△TU/△X,MUY=△TU/△Y。

其中,MUX的含义是当Y不变时增加l单位X能给消费者增加多少效用。

MUY的含义同样如此。

平均效用(AU)是指消费若干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可提供的效用。

如果以x表示消费某商品X的数量,则AUx=TUx/X。

针对“满足程度”即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论者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

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就足够了,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2.3.

2.3.1.基数效用论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叫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或戈森第一法则。

是指:

在总效用增加的时候,其增量也在逐渐减少,故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并在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后成为负数。

也即对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痛苦的感觉。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

由于欲望强度有限,并随满足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

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

④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值。

虽在理论上有负效用,但实际上,当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零时,具有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变更其消费方式,去满足其他欲望,以提高效用。

⑤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边际效用价值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

消费数量少,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也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在现实生活中对某一消费者而言,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水平和他所面对的物品的价格都是一定的,他不可能超越这一现实而任意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也就是说他的购买受到收入和价格的制约。

消费者只能根据商品的价格在其有限的收入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本人的收入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一般用预算线来表示。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

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以下数学公式表述:

MUx/Px=MUy/Py=λ

 

这里,MUx、MUy、Px、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边际效应和单位价格,λ表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应。

这一原

2.3.2.序数效用论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几个假定

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偏好提出的几个基本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偏:

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2.偏好的非对称性:

又称非饱和性。

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或者说,消费者对越多的商品其偏好越大,即消费数量越多,所获满足越大。

3.偏好的传递性:

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大于C。

它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

4.偏好的单调性:

偏好的单调性是指,如果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每种商品的数量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的一样多,那么,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

5.偏好的凸性:

这里的凸性是指,在含有商品数量较多的商品组合和含有商品数量较少的商品组合之间,消费者总是宁可要前者而不要后者。

它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的凸性上。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在无差异曲线群中,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且其绝对值是递减的。

这一特征取决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违反偏好假设的几种无差异曲线

(1)完全替代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即1:

1)的情况。

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2)完全互补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如一幅眼镜架必须同时搭配两片眼镜片的偏好组合。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边际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二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y的减少量/x的增加量。

如果用MRSxy代表x对y的边际替代率,则MRSxy=-△y/△x=-dy/dx。

这里△y前面加一负号表示x增加时y必须减少,二者变动方向相反。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产生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

随着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