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2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观察记录1.docx

幼儿园观察记录1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

  大二班观察记录

  东桥中心幼儿园胡细玲

  观察记录一:

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

美工区

  对象:

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

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

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

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

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

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

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

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

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

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

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活动持续情况:

  幼儿的活动持续情况较好,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观察记录二:

  观察内容:

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时间:

2011年3月24日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对象:

黄萍如

  观察目标:

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蔡冰茜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黄萍如、张旭琨、张莹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黄萍如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

“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张莹两张呢!

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

”(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

这时黄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蔡冰茜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

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

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观察记录三:

爱护小草

  观察对象:

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

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内容: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

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老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

”原来,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

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

“老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

”“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

”我说道。

“啊,老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

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们一起去拿吧!

  情况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观察记录四:

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

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

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

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

”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

“还有几颗,谁还要?

”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

但其中一个孩子说:

“老师,我真的不要了。

”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

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

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

“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

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

”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

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

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

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

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

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

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

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

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

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

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

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

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观察记录五:

关注孩子表现,但不强求

  黄旭彬是个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平时爱说话,喜欢亲近老师,有事没事都喜欢找老师聊天,还喜欢跟老师讲述自己的见闻和自己的感受、体验。

一天,小朋友们都搬好了自己的椅子准备玩音乐游戏,这时黄旭彬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我看见他的表情很不开心,好像要哭的样子,于是我问:

“你怎黄旭彬么啦?

”他没有回答我,只是低着头坐着。

我摸摸他的头,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因生病而难受。

于是我问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

“为黄旭彬什么不开心?

”小朋友都说不知道,我又轻声地问正准备组织小朋友游戏的肖老师:

“你刚才有没有批评黄旭彬”,肖老师说:

“没有呀!

”于是肖老师也过去问:

“黄旭彬你怎么啦?

”这一问在黄旭彬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用很无奈的语调说:

“你就别理我啦!

”这时他的眼泪也快要流出来了,边说边走进洗手间拿毛巾擦眼泪。

听到这黄旭彬样说,我们两个老师都觉得很奇怪,平时只要有一点小事,黄旭彬都会很着急地说出来,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过了一会儿黄旭彬从洗手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情绪好舒缓了一些,后来我们也不再去干扰他的情绪,他也照常参加音乐游戏。

第二天,我们看他的情绪很好,就问他昨天是因为什么事不开心,结果他笑而不答,好象还是不愿意说出来,我们也不勉强孩子,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

  虽然我不知道黄旭彬哭的具体原因,但我从黄旭彬的情绪变化和平常的表现中可以猜测出他是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的,他自己也觉得老师没有必要知道,也不需要老师帮助。

也许是想起一些不开心的事;也许是小伙伴无意中让他受了委屈;也许是自己没有做好哪一件事情;也许……

  作为老师,关注孩子的各种表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孩子突然哭时,(很多时候孩子是用哭来求助)老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怎么啦?

怎么会哭呢?

然后就着急地询问原因,以便及时帮助解决孩子遇到的各种事情。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他们不断在摸索、尝试自己独立,逐步摆脱对别人的依赖。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大:

  一.的黄旭彬表现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我觉得这是黄旭彬长大的表现,他在尝试独立承受和解决一些事情。

  二.我觉得老师全面仔细关注孩子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要强求孩子接受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不要强求孩子说出自己不想说或认为没必要说的事情。

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学着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矛盾,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锻炼。

  观察记录六:

  观察对象:

玩拼图的幼儿

  观察目的:

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记录:

  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

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

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

“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

”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

小羽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

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分析:

  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

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

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

〈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观察记录七:

  观察目的:

观察图书角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后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张佳锋吃完早饭后直奔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世界》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庄泽锋,说:

“庄泽锋这本书你看过了吗?

能给我讲一讲吗?

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是吃什么的?

”庄泽锋也很喜欢看这本书,而且这本书是他带来的,他连忙把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座位上张佳锋给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

“对,我在动画片里见过这种恐龙,”“没错,这种恐龙是食草的。

”吃完早饭后一直到晨间锻炼这段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

而且不时有其他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们班图书角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

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幼儿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观察记录八:

学会谦让

  观察对象:

蔡冰莹性别:

  观察时间:

2011年4月22日

  观察地点:

活动室

  观察背景:

  冰莹小朋友各方面非常优秀:

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己。

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老师心目中的最爱。

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

  观察实录:

  今天的操作活动是用橡皮泥装饰《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七组时(冰莹那组),操作盒刚放到桌子上,‘冰莹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

这时,七组的张诗妍告诉我:

“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

”“冰莹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七组的孩子齐声回答。

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

当我问时冰莹,她竟然认真的说:

我还没用完。

  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冰莹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

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

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

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我的一番话,冰莹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

“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

”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

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

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观察记录九:

区角游戏记录时间2011年5月7日

  游戏区域区角活动

  实录

  教师介入指导

  今天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是结合主题投掷的中国地图的拼图,拼板较多需要集体合作拼搭。

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

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黄伟妍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这时,她向我走过来说:

“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拼一下吗?

”然后我走过去,对她说:

“,黄伟妍,老师不能代替你拼,你自己的工作要你自己完成。

”她一听,先是皱起了眉头,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

“,,黄伟妍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的怎样。

”我见她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她说:

“,,黄伟妍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好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老师相信你们一起合作一定能拼完。

”说完,她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自己手中的工作。

不一会儿。

好,张小露,张箐箐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那些合,黄伟妍在一起,有的还顺势拿起其中的一小块图片给同伴,她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她们身边说:

“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呀!

,黄伟妍也拼了一大块了。

”孩子们听了鼓励开心的继续拼着自己的拼图。

  分析:

  小,黄伟妍朋友性格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求助于别人,所以当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要她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在游戏中锻炼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帮助。

  观察记录十:

区角观察记录

  一、个案背景记录:

  我们通过对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较小班、中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惩缺乏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

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纲要》中指出: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我班活泼聪明可爱,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大胆创造,在进行幼儿园物品管理中,老师在行为上是做到了每次总是强调小朋友玩好后及时整理玩具,但小朋友们每一次一到课间幼儿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后都不主动自觉的收拾好活动室的物品,这样一来苦了老师,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费人力资源。

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教育对策与过程:

  1、创设责任区:

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创设了几个责任区。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各种任务按要求划分成若干项,每一项落实到一个责任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给值日生,使值日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区工作,以此让幼儿去体验“责任”的含义。

值日生负责幼儿一日三次餐具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2、教师对责任区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师要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如幼儿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

  3、掌握标准,及时评价:

要使幼儿养成对自己责任区工作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培养费其责任感。

我在对幼儿提出任务要求后,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坚持整体性原则,即每个责任区都要达到要求,哪个责任区出现问题,幼儿共同商量,最终解决。

其次坚持差异性原则,即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每个幼儿都有优缺点,对他们进行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发现和表扬他们的长处和微小进步,同时指出不足,经常提醒、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相信他们都有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