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3136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docx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

卧龙自然保护区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野化培训智能化高清监控系统项目(以下简称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四川卧龙**********(以下简称****)

项目负责人:

***

3、设计方案编制单位

本项目设计工作由************(以下简称****)承担。

编制单位名称:

***********

设计资质:

4、设计方案编制依据

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2)《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3)《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4)《视频安防系统技术要求》(GB/T367-2001)

5)《邮电通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

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

7)《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5.1建设目标与原则

到2011年年底,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建设成一个具备实时观察大熊猫行为轨迹、智能发现大熊猫活动目标,具备智能存储数据中心的高效研究中心,提供GIS地图实时定位联动接口,真正达到监控网络化、分析智能化、存储高效化、联动研究有效化,充分发挥高清网络监控与前置智能化分析的技术优势,从而全面提高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的研究发展分析水平,实现针对大熊猫研究的科技化管理分析。

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构建网络智能化图像监控分析平台,根据重点监控区域划分建设成一个覆盖熊猫主要活动区域、监控区域周界等部位的,可对熊猫进行行为轨迹分析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该系统既具有实时监控功能,也具有行为轨迹跟踪功能,可有效提高对林区熊猫生活行踪的观测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熊猫生活轨迹的跟踪及生活模式的观测提供最直观、最有效的平台。

建设具有自动定位跟踪功能和智能分析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能更加广阔地对大熊猫野外活动的形态、生活的相关动作和活动轨迹进行全方位监视并记录,特别是全天候、全方位地对大熊猫在纯野化环境中的带仔繁育的活动形态和生活轨迹的跟踪监视功能,使研究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握并分析大熊猫在野化状态下的各类动作和生活习性,从而为大熊猫野化训练提供详细可靠的训练依据,不仅如此,系统的建成还能大量地释放研究人员对视频采集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分析、研究的效率,从而为更及时地得出真实有效的野化训练成果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

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起统一的具有稳定可靠、先进实用,能够支撑各类视频设备的通信网络及电力线路。

在野化林区内建设主干分支节点,数据中心与野化林区间采取主干光缆、电缆传输方式,并在野化林区内部署星状分支节点与每个点位间实现统一的通信电力传输,为野化林区内高清视频监控、前端智能分析等平台建设提供可靠、高效的信息传输网络。

(2)建立起先进、实用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林区周界、林区内竹林区域、林区内竹林间空旷区域及林区内大片空旷区域分别建设不同形态的监控摄像机点位,对林区内大熊猫野化状态下的活动进行多角度的发现与观察。

在保证图像质量清晰的前提下,实现监控画面的实时调看、实时研究,并应用前端智能化分析技术对现场实时画面进行大熊猫的发现与跟踪,保证高清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反映。

(3)建立起一套安全、可靠、稳定的视频存储系统,能实现RAID6级别磁盘保护,对于多监控点位的存储系统,达到恢复两个同时发生的磁盘故障并能用完好的对等磁盘恢复一个磁盘故障和一个读取错误的效果。

高安全级别的磁盘保护能在系统整体运行时减少磁盘故障为系统带来的影响,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4)建立起一套可靠、完整的视频监控应用平台,统一对高清视频图像及智能分析图像进行管理与研究,分类查看高清画面与分析画面,对发现熊猫的画面进行及时的联动查看。

并且,高清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后期系统的扩容及集成提供足够的接口容量。

5.2建设规模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总体建设覆盖整个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包括:

周界监控系统、中心林区智能化监控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及中间传输层建设内容,总体预期建设177个高清监控点位。

此次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传输层电力线路与通信链路的建设,前端智能化视频图像设备的安装调试建设以及数据中心设备的安装调试建设。

系统前端应用智能分析前置技术高清网络摄像机、高清网络摄像机,在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竹林中的活动区域,布点67台高清网络云台枪式摄像机,对林区内大熊猫活动进行监控和观察;在林区内竹林边的空旷区域,布点50台智能型高清网络云台枪式摄像机,对林区内大熊猫进出竹林进行目标发现与轨迹跟踪;在林区内大片空旷区域,布点20台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通过手动操控球机转动及镜头变倍对林区内空旷区域进行精确观察;在林区周界区域内,布点40台高清网络云台枪式摄像机,对接近林区周界范围的大熊猫进行目标发现与轨迹跟踪。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中心处建立一套集高效数据存储、统一平台管理的数据中心系统,满足野化放归林区内高清监控管理与智能化存储需求,并且分别对普通视频数据及发现大熊猫的视频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便于在大熊猫野化研究过程中的调看与分析。

5.3建设期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熊猫野化放归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目前大熊猫野化放归研究课题已经在计划实施中,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也必须随之加速建设,计划于60天内建设完成,以尽快满足研究课题的视频材料需求。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及保护区概况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由卧龙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

中心科研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大熊猫的繁育,增加大熊猫的数量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开展大熊猫、珍贵经济动植物的行为、生态、饲养、繁殖、育幼、生理生化、内分泌、遗传、疾病防治、人工复壮、种群监测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科研保护机构,成立近30年来为大熊猫的科研保护事业和大熊猫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最终目的是将所有圈养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壮大野生种群,从而增加大熊猫遗传物质多样性,让这一濒危物种能继续生存。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

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

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

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

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

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

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

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

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着眼于建设一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目标,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展保护、科研、社区建设等工作,使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

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

同时也培养锻炼出了一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大熊猫科研队伍。

已出学术专著8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有4项获部、省科技成果奖,有5人次获优秀科技论文奖。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熊猫认养活动,保护区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目前,区内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区人均收入达2074.39元,比2003年增加234.21元。

基础设施建设发生根本性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向符合中国国情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第三章需求分析

1、现状描述

1.1系统现状描述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约50路模拟球型摄像机,分别布点于野化放归区域周边林区,用于林区内野化大熊猫的发现,并通过手动操控对大熊猫进行近距离观察研究。

现有模拟球机选用红外补光方式,实现夜间及竹林密集度较大区域的监控,通过手动操控球机拉伸转动实现近距离观察。

现有监控点位的通信网络及电力线路,采用埋管穿线方式进行光钎及电缆线路敷设,将视频监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存储。

1.2管理应用模式

现有模拟监控系统已建成由同轴电缆、光缆与电力线缆构建的传输层系统,并在数据中心实现由视频服务器对前端监控点位的控制与存储。

现有模拟系统中前端点位存在操作过于繁琐、不易发现与跟踪熊猫活动轨迹等不利于研究课题进行的因素,并且现有数据中心数据存储量过大、控制过于频繁,在检索视频记录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更好地满足大熊猫野化研究课题对视频资料的需求。

1.3现场环境分析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为项目总体建设工程设计范围,总体面积约为24万平米,保护区数据中心距离野化区域约2~3公里林区山路,且数据中心与野化林区海拔高差接近300米。

野化林区内接近原始丛林状态,除可预估的海拔高差限制以外,还存在冬季昼夜温差差异过大、地面土层潮湿松软等不利于安装的实际环境限制,因此项目设计与实施中需考虑设备抗低温、抗强风、防雷、防潮等因素。

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2.1信息采集需求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作为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熊猫野化放归研究课题的基础建设工程,担负着为大熊猫野化研究课题提供确切视频研究资料的责任,该项目的建设与实施需要为实际课题研究提供全方位的大熊猫活动实时画面,并能对重要视频信息进行自动或手动的存储与调看,将大熊猫的主要活动轨迹及活动区域通过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进行统一的调看与分析,达到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该项目建设与研究课题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需要提供视频监控与分析资料时,应用平台操控与前置智能化分析策略,对林区内大熊猫活动视频进行随时调看。

并且考虑到研究中心对视频资料不同类型的需求研究,项目应能对已保存的视频画面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分类与归档。

2.2监控视频需求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为采集视频资料、分析活动数据、研究行为轨迹的主要监控区域,在该区域内所设计的监控点位应针对林区地形结构、大熊猫活动特性以及林区内区域划分来进行明确的布点架设。

其中周界区域为野化林区的边界,监控点位的设计需要考虑林区内人员进出情况、大熊猫靠近边界活动等因素,全面防护并为周界区域提供可视化的研究角度,避免观测死角的情况发生。

在野化放归林区中间区域,林区空旷区域需按照大面积多角度等监控要求对该处监控布点进行设计与考证,可采用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的方式对指定的目标及区域进行细致的拉伸与转动观测,覆盖其复杂地形的大面积范围。

另外,野化林区内竹林中区域为最接近大熊猫活动进食的位置,且受到周边低矮竹林、狭小空间的影响,可采用固定镜头枪机配合云台转动的监控方式对该区域进行近距离监控观测。

而在野化林区中竹林间间隙区域,需考虑该区域大熊猫活动出没较为频繁,地形也较为复杂,因此可采取前置智能化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对实时观测、监控画面进行智能化分析,对画面内出现的大熊猫目标进行智能发现与轨迹跟踪描述,并在数据中心产生提示信号,以便自动调看该摄像机实时画面,从而为大熊猫野化研究提供最大程度的便捷。

2.3智能化应用需求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应具有自动跟踪定位、智能发现目标及分析功能,在高清网络监控系统前端设备中实现对实时画面的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实现对大熊猫在野化环境中活动形态的监控跟踪,使研究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并分析大熊猫的野化生存活动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研究人员在采集大熊猫视频画面资料时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并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的科学研究资料,为大熊猫野化研究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2.4通信网络及电力线路系统需求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依赖于数据中心与野化林区之间的通信传输层建设,需考虑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结构的信号传输及供电方式。

传输层的建设需考虑现场实际环境的限制,保证监控摄像机与数据中心的信号传输过程中留有足够的带宽要求,并合理地利用地形与传输特点。

电力线缆与光纤线缆由数据中心引至野化林区内的各监控点位处,其间主干的敷设与星状分支的敷设,以及各电力、网络传输节点的建设,须本着可靠、安全、节省的原则,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地部署与实施,确保传输层的建设最大化地便利于前端点位的安装与维护。

2.5数据中心需求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数据中心的建设是整套系统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现有监控环境中存在的低效率、累赘存储方式、频繁操作模式及必须人为值守等缺陷,需根据监控视频需求建立起一套完全智能化的、无人值守即能发现跟踪目标的数字监控网络平台。

并应用最新的存储结构方式对发现目标的视频数据与平时巡航的视频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归档,避免因数据分类的工作强度对研究人员的正常课题研究工作造成大量困扰。

2.6监控点位需求

根据现场实际环境勘测,野化林区内监控点位分布如下:

第四章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设计思路

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下,构建网络智能化图像监控分析平台,根据重点监控区域划分建设成一个覆盖野生动物主要活动区域、监控区域周界等部位的,可对野生动物进行行为轨迹分析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该系统是既具有实时监控功能,也具有行为轨迹跟踪功能;既具有前端实时智能分析功能,也具有后端GIS地图联动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智能化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地提高对林区动物生活行踪的观测能力,最大限度地为野生动物生活轨迹的跟踪及生活模式的观测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平台。

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智能发现、跟踪目标。

2、高效、低成本存储结构,实现有价值视频记录的高效存储。

3、提供后期GIS地图联动接口。

2、总体设计框架

系统采用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将智能分析功能应用与网络摄像机相结合,对实时监控视频进行分析与目标跟踪。

前端点位分布于林区周界与重点动物活动区域,在林区内采用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对动物活动区域进行发现与轨迹跟踪,并通过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结合网络球机的覆盖模式进行手动目标跟踪与近距离观察。

而在林区周界区域同样采用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摄像机对周界范围的活动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与轨迹跟踪。

前端检索到的目标发现视频通过光纤传输回中心平台,并在中心平台存储有价值的视频记录。

中心端采用网络摄像机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管理与存储,对动物目标的视频记录进行特征检索和分析,统计出动物主要活动轨迹与区域。

系统原理拓扑图: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3.1总体建设任务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总体建设覆盖整个大熊猫野化放归林区,包括:

周界监控系统、中心林区智能化监控系统、数据中心系统及中间传输层建设内容,总体预期建设177个高清监控点位。

此次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传输层电力线路与通信链路的建设,前端智能化视频图像设备的安装调试建设以及数据中心设备的安装调试建设。

3.2本期建设内容

本期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的建设需考虑总体建设任务的分配。

通过系统级别的划分,将本期建设内容分为传输层线缆敷设、前端视频设备安装调试及数据中心设备安装调试三类。

其中传输层线缆敷设的建设内容,在本期需考虑将主干通信网络及电力线缆传输统一建设完成,避免后期工程出现重复挖沟埋管的建设内容,节省项目概算中的人工成本。

传输层的建设考虑在野化林区内采取星状分布方式安装落地式接线箱,将建设区域划分为15个相对独立的监控分区,并通过主干分支光缆将前端点位视频数据信号统一传输至数据中心管理。

在本期建设中,根据实际布点需求,前端视频设备需要建设完成60个监控点位,包括:

42个普通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监控点位,8个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监控点位及10个球型摄像机监控点位。

并在后端数据中心初步实现智能化存储结构,视频数据信息的智能分类及统一平台管理等方面功能,以满足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野化放归课题的初步需求。

3.3后期建设内容

在后期建设中,传输层建设完成野化林区内剩余分支节点及监控点位线缆的敷设,并按照划分的独立监控分区将前端点位视频数据信号与主干光缆进行对接传输回数据中心管理。

而在后期前端监控建设中,根据实际布点需求,前端视频设备需建设完成剩余117个监控点位,包括:

65个普通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监控点位,42个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监控点位及10个球型摄像机监控点位。

并且,在后端数据中心建设中完善智能化存储结构,将统一的管理及存储平台建设成功能完备、安全级别最高的整体监控系统。

4、总体实现功能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大熊猫在林区内的活动进行跟踪和应用行为分析功能,考虑到地形对监控环境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系统应用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对需监控的目标进行实时识别和图像目标捕获,结合室外云台带动枪式摄像机转动对区域内的目标行动进行跟踪,并将发现目标的分析图像传输至中心平台存储,在后端中心进行定期的查看及分析。

(1)智能分析前置技术优势

系统应用智能分析前置的网络监控技术,有效地对监控图像在前端进行了实时分析与检索,节省了后端中心进行定期人为检索与分类的时间。

智能分析前置技术对实时监控图像进行行为分析,前端数字摄像机对监控图像进行预先检索,只将发现目标部分的视频图像传输回中心平台进行存储,从而大量节省存储空间,更加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减少中心存储人为检索的时间精力投入,以便将更多的资源应用在林区动物重点活动区域的监控覆盖上。

(2)前置智能化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覆盖模式

在前端监控点位设计中,考虑到林区重点区域的地形特点,应用前置智能化枪式云台红外摄像机技术对区域内大熊猫的活动进行发现与跟踪,结合前置智能化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及球型摄像机手动操控追踪、近距离观察的方式,对林区内动物活动进行全面的发现与观测。

前置智能化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采用多区域定点方式,能有效地对目标活动的区域进行跟踪和监控,避免球型摄像机在林区内实现手动目标捕获和跟踪情况中频繁操控浏览的问题。

采用前置智能化枪式红外云台摄像机多区域覆盖结合球型摄像机近距离观测的模式进行监控能优化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投入,更好地实现在林区内对大熊猫的发现、跟踪及观测分析。

第五章投资概算与实施计划

1、项目投资时间

卧龙智能化监控系统项目计划于60天内建设完成。

2、项目实施计划

具体项目实施计划见附件<技术标准要求及实施计划>。

 

第一包卧龙智能化高清监控系统设备一期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序号

材料名称

功能性描述

技术规格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动红外百万像素网络枪式摄像机

竹林内监控点位,运用高清云台枪机实现360度转动近距离观察监控动物活动情况

●图像传感器:

1/3.2Inch200万像素CMOS●最低照度:

0.(彩色);(黑白)●曝光模式:

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控制、自动曝光控制●快门控制:

电子快门(ERS)●镜头类型:

4、6、8、12、16mm定焦可选●红外距离:

10、20、30、50米可选●图像分辨率:

1280x720@30fps;720x480@30fps;360x240@30fps;1600x1200@15fps●视频压缩码率:

32kbps~4Mbps●网络接口:

一个RJ45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报警接口:

一路报警输入、一路开关量报警输出●工作温度:

-25℃~55℃

42

 

2

红外智能百万像素网络枪式摄像机

竹林周围空地监控点位,运用高清云台枪机前置智能分析技术智能发现动物进出竹林情况,实现指定预置位72度视角前端画面分析,实现监控画面中活动目标的发现与报警,并分析活动目标行动轨迹

●图像传感器:

1/3.2Inch200万像素CMOS●最低照度:

0.(彩色);(黑白)●曝光模式:

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控制、自动曝光控制●快门控制:

电子快门(ERS)●镜头类型:

4、6、8、12、16mm定焦可选●红外距离:

10、20、30、50米可选●图像分辨率:

1280x720@30fps;720x480@30fps;360x240@30fps;1600x1200@15fps●视频压缩码率:

32kbps~4Mbps●网络接口:

一个RJ45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报警接口:

一路报警输入、一路开关量报警输出●工作温度:

-25℃~55℃●智能分析接口:

含嵌入式智能分析板卡

8

实现前端分析功能

前端视频分析可从实时视频分析扩展开,对现场搜索提供警报和进行事后分析。

●自定义分析规则:

①应用到客户指定的摄像机上(固定和PTZ摄像机)②识别用户定义的与人、车辆及对象有关的事件③最大的人机效能●面对复杂环境,达到客户满意①运用多种规则②支持所有的环境、天气和光照条件

3

两百万像素高清网络球型摄像机

林区内大面积空旷区域监控点位,运用高清球型摄像机拉伸变倍及转动功能观察动物在林区内活动情况

●图像传感器:

1/2.5Inch500万像素CMOS●最低照度:

0.1Lux●镜头:

10倍光学变倍、自动同步聚焦、自动光圈●曝光模式:

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控制、自动曝光控制●快门控制:

电子快门(ERS)●图像分辨率:

1920x1080@30fps;1280x720@30fps;720x480@30fps;360x240@30fps●旋转速度:

水平:

1°~20°/秒;垂直:

1°~20°/秒●旋转范围:

水平:

0°~355°;垂直:

0°~90°●预置位:

128个预置位●预置位速度:

1-64级可设●视频压缩码率:

32kbps~4Mbps●网络接口:

一个RJ45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报警接口:

一路报警输入、一路开关量报警输出●工作温度:

-25℃~55℃

10

 

4

枪机室外云台

配合枪式摄像机实现竹林中摄像机360度视角转动功能,云台要求无明线走线

●供电电源:

24Vac●功率消耗:

110W●通信方式:

RS485总线●通信波特率:

2400/9600可选●水平旋转速度:

每秒1°-120°/S●水平旋转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