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5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docx

第六节句子的分类

第六节句子的分类

一、句子分类概说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

例如从句型(结构类型)的角度、从语气用途的角度、从修辞效果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别叫句类,根据结构分出的叫句型。

句类分类表:

句类

例句

陈述句

天气十分寒冷。

疑问句

你明天来吗?

祈使句

我们逛街去吧。

感叹句

星湖的风景多美呀!

句型分类表:

句型

例句

单句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今天星期一。

动词谓语句

同学们认真做作业。

形容词谓语句

肇庆的端砚十分精美。

主谓谓语句

河边绿草茵茵。

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大象!

大年初一的早晨。

动词性非主谓句

下雨了!

是。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好!

高!

实在是高!

叹词句

哈哈!

嗬!

拟声词句

呼——!

呼——!

复句

从略,看复句一节

二、句类

人的语言交际总是有一定的语用目的的,这种语用目的就是句子的用途,例如陈述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达请求或发出命令、抒发一种情感等等,句子的这种语用目的和用途是由句子的语气来反映的。

语气又是通过语调或语气词等手段表现出来的。

句类就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对句子所作的分类。

句类不同于句型,语气是决定句类的因素,跟语气无关的因素都是非句类因素,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句法成分的配置方式和多寡、语义关系的样式和语义成分的多少等都不影响句类的划分。

从语气角度看,一般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一)陈述句

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它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

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句子。

例如:

1)他们在上课。

2)我哥哥已经结婚了。

3)他明天不去上海。

4)今天是星期六。

5)这孩子很可爱。

“双重否定”可以用来表示肯定的意思。

陈述句常在一句话内用两个互相呼应(抵消)的否定词,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我们明儿一早老地方不见不散。

(见了才散)

没有哪个不喜欢她。

(每一个人都喜欢她)

这事非这样做不行。

(事情一定要这样做,口气坚决、确定)

但要注意,双重否定的句子跟相应的单纯肯定的句子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

尤其是有些有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

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一定会去≠可能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以上双重否定句口气更坚决、确定)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跟表示肯定的句子意思差不多)

不会不去=会去(双重否定句比较委婉些)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双重否定句的口气略显无奈,带有“情势迫使”的意思)

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说”等说法跟“非……不可……”的意思相同,但形式上没有“双重否定”。

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

你非得把课文给我背下来。

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形式上也没有“双重否定”。

例如:

观众们无不为主人公的坎坷遭遇叹息。

搞错无非道歉就是了。

老爸的话也不无道理。

大家未必不知情。

“无不、无非”都比相应的肯定的意思加重,“不无、未必不”则比相应的肯定的意思减轻些。

(二)疑问句

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

疑问句主要是表示询问的,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询问总是希望听话人或被问人作出回答,因而疑问句是希望听话人用言语反馈的句子,所以“问”总是和“答”相联系的。

如:

你姓什么?

——我姓吴。

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

提问的手段,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二三种。

其中语调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来说疑问句句末用升调的多,不过不同的疑问句句末语调不完全一样,用不用语气词,语调也会有所不同。

书面语中,疑问句句末用问号标示。

疑问句内部又可细分为四小类:

1.是非问句

形式上跟有的陈述句、祈使句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要用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

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

回答时可以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

例如:

他就是小张?

你认识他吗?

小李在家吗?

是非问句形式既可以表示有疑而问,也可以表示半信半疑和无疑而问,

你知道这件事吗?

(有疑而问)

是小李求你办的吧?

(半信半疑,是测度疑问)

从来如此,难道就一定对吗?

(无疑而问)

没有语气词的是非问句,句末用上升句调,问话者对事情有一定猜测;有语气词的是非问句,一般用降调,靠“吗”负载疑问信息;如上例。

2.特指问句

句中一定有疑问代词,以表示疑问。

回答时不能只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而要作出具体回答。

句子往往用升调。

例如:

谁刚才给我打电话了呢?

(特指问句)

特指问句只有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没有半信半疑的,如:

你看,这事是谁做啊?

(有疑而问)

我们这里谁还配讲规矩?

(无疑而问)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是不能用“吗”。

3.选择问句

问话人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要听话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询问方式是“X还是Y”。

例如:

今天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

他想去北京还是上海,还是广州?

----

你想喝可乐,喝咖啡,还是喝红茶?

她个儿高,还是矮,还是不高不矮?

4.正反问句

问话人只提出肯定与否定两项,要求听话人在肯定与否定之中作出回答。

基本询问方式粗分三种:

(1)V不V(去不去);

(2)V不(去不),省去后一谓词,(3)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形式,常用语气词“呢、啊”等。

例如:

你明天去不去北京呢?

(1)

一会儿看电影,杏儿去不?

(2)

下星期去广州不?

你帮帮我,行不行?

(3)

疑问句末尾常常用疑问语气词“吗”、“吧”或“呢”,来增强疑问语气。

句末疑问语气词在使用上有分工:

在是非问句末尾,用“吗”或“吧”,不用“呢”;在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末尾则用“呢”,不用“吗”或“吧”。

例如:

25)他们在上课吗/吧?

26)这是谁告诉他的呢?

27)他究竟去了福州,还是去了广州呢?

28)他去没去学校呢?

例(25)句末用“吗/吧”,属于是非问句;例(26)-(28)句末用“呢”,分别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复问句。

注意,下面两个问句看上去很像是非问句(因为句中没有疑问成分),其实不属于是非问句:

29)我的笔呢?

30)你一个人病了呢?

例(29)、(30)实际是特指问句的一种省略形式,可以补出疑问代词。

请看:

a.我的笔在哪儿呢?

b.我的笔到哪儿去了呢?

你一个人病了怎么办呢?

有时句末用“呢”的也相当于正反问的省略形式。

例如书本第114页的例A、B、C。

就疑问程度来看,即使是“有疑而问”的疑问句本身也有疑问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特指问句因对所询问对象全然不知,所以疑问程度最高;其次是是非问句;再次是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

如果这样,就可以从疑问句的疑问程度角度构成一个降级疑问序列:

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测度句>反问句

练习:

指出下列疑问句的结构类型。

1.那本书你买了没有?

2、明天会下雨吧?

3、你的衣服呢?

4、你到底去不去?

5、你到底打算怎么办?

6、我们是看电影,看话剧,还是看球赛?

7、你们那儿还有谁要去么?

8、你是谁都可以去么?

(三)祈使句

句子传递信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类是使信息储存的句子,像陈述句、感叹句都是使信息储存的句子,使信息储存于听话人的大脑中;另一类是使信息反馈的句子,疑问句和祈使句就是使信息反馈的句子,要求听话人有所反应。

疑问句要求听话人用言语反馈,祈使句要求听话人用行动来反馈。

可见,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

如:

请坐!

冬天别喝凉水!

大家静一静!

让他走吧。

小王你来一下。

祈使句可分为两大类:

1、表示命令、禁止的。

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都用降语调,但在语气词等的运用上略有不同。

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

相对来说,表示禁止的句子因为使用了否定词或助动词,口气没有命令句强硬。

出去!

站起来!

出发!

抓住他!

(表示命令)

不许大声说话!

小孩子不能这样跟大人说话!

别动!

不要踏入草地!

(表示禁止)

2、表示请求、劝阻的。

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包括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和劝阻等等。

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

表示请求时,多用肯定句,常常用上语气词“吧”或“啊”。

表示劝阻时,多用否定句,常用“甭、不用、不要、别”等词语和语气词“了、啊”等。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语气比命令句、禁止句舒缓一些,常使用语气词“啊”、“吧”,常使用敬辞“请”或“您”、“诸位”、“各位”,有主语的句子也相对多一些。

例如:

请多多美言!

各位请慢用啊!

诸位请多包涵!

请您过来一下。

您老人家就不要来了吧!

★表示劝说的祈使句语气更为缓和、委婉,一般用语气词“吧”,也多使用敬辞:

“您”、“各位”、“诸位”等,有主语的句子多一些,还可以有否定词“别”、“不好”、“不要”、“不好”等。

如:

各位去休息一会儿吧!

您老少说几句吧!

你们不要再生气了!

★表示催促的祈使句含有催促他人立刻或尽量、尽快做某些事的意思,句中常用“快”、“快些”、“快点儿”、“倒”、“倒是”等词语,或重复,语气舒缓的催促句,句末常使用语气词“啊”、“吧”或使用敬辞“请”、“您”等,也常有主语:

快点做啊!

说!

说啊!

你倒是快点儿说呀!

您倒是快去啊!

快!

快!

快点儿!

★表示商议的祈使句因对要办的事是协商着办的,语气缓和,常用语气词“吧”或用敬辞“您”,常用“让”构成兼语句,也常用主语。

如:

您请等一会儿再来吧!

这事就让他试试吧!

要不就这么定下来吧!

请各位稍等一会儿吧!

★表示许可的祈使句含有同意、认同听话人做某事的意思,常用语气词“吧”,也常用主语和表示许可的助动词,句子也常有主语。

如:

您可以进来了。

能让他走了。

就进来看看吧!

你就这么办吧!

★表示号召的祈使句多见于标语、口号,祈使对象泛指,一般是非主谓句。

如:

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为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吧!

★表示提醒、警告、威胁的祈使句旨在要听话人防备什么事情、警告对方不该做什么或者威胁对方。

可以使用语气词,多有主语。

如:

当心受骗!

您小心点!

你等着瞧吧!

你敢说!

祈使句要使用祈使语气,祈使句在语调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句尾一般用降调,稍长一点的句子后面几个音节语速加快,二是整个句子的语音强度一般都比陈述句重些。

在书面语中,当祈使语气特别强烈时,句末一般用感叹号,若语气不太强烈,是一般性的命令、请求、劝止时,句末也可以用句号。

祈使句有时也可以用语气词“吧”、“罢”、“啊”、“呀”、“哇”、“哪”等。

(四)感叹句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如喜悦、愤怒、惊讶或悲哀等)。

由于感情的不同,感情的强烈程度也不同,因而表达方式也有差异,感叹词、感叹语气词、某些副词、某些句式都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感情,语调更是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感叹句的语调是尾音拉长而下降(用降调),不过表示斥责感情时也可以用高升调(人的身躯又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表示惊讶或意外等时也可能用曲折调,所以感叹句的语调(句调)往往随感情的变化而有变化。

表示喜悦、愤怒、惊讶的感叹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调,表示悲哀的感叹句一般用低而趋降的句调。

书面上感叹句末尾多用感叹号(!

)。

例如:

1)这风景多美啊!

2)你给我滚!

3)蛇!

1.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

又叫叹词非主谓句。

不过,叹词句往往作为始发句,要跟后续句组成句群。

如:

呸!

你不要血口喷人!

唉哟!

疼死我了!

啊!

我心中的绿洲,你在哪里啊?

有的叹词,只是独立语,用在句首。

如:

哈哈,真是有意思得很!

呵,我的小白杨啊!

有的叹词,它所代表的感情,我们一听就知道,如“呸”表示鄙视:

“呸!

(不要脸!

)”但是有的叹词表示什么感情,则要看前后的话才能确切知道。

请看下面的例子:

哎呀,你可吓死我啦!

(表示惊讶)

哎呀,好香啊!

(表示赞赏)

哇,真不要脸!

(表示斥责)

哇,太好了!

(表示喜悦)

2.有时是用一个名词(“天”、“妈”、“娘”、“上帝”或名词性短语等)跟“啊”结合起来表示感叹。

这些名词往往感叹语气词结合起来表示感叹,这时名词便失去实在的意思,成了纯粹的感叹语,作用同叹词。

例如:

天哪,这么大呀!

我的妈呀,你到底来了!

上帝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个什么样的世道啊!

3.有的感叹句只是一句口号,有的是祝词。

例如:

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祝您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4.更多的感叹句是句尾有语气词或常有副词、代词“多、多么、好、真、太、可、这么、怎样、什么、何等”等跟语气词配合使用。

句末带感叹语气词,这是常用的表达感叹语气的方式。

如:

长城,我心中伟大的长城啊!

太了不起啦!

我是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多么激动啊!

你可真有人缘哪!

好美丽的城市啊!

这是何等幸福的生活呀!

多么壮丽的河山呀!

这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哇!

“好”还可以做定语表示感叹,“好一个”是专职表示感叹的。

如:

好小伙子!

好一个武松!

好一张脸面!

“这么”、“怎样”、“什么”做定语也表示感叹语气。

如:

这么大的蛋糕啊!

这是怎样的场面呀!

什么东西!

此外,有主语和谓语的感叹句还往往采用倒装句的形式,来突出对谓语部分的感叹。

如:

多么伟大啊,我们的时代的歌手!

太好啦,这项计划!

三、句型

句型指句子的类型,也就是句子的整体格局。

句型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能从宏观的角度、总体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句子,从而掌握句子的不同类型和它们的表达功能。

(一)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主谓句是较为常见的句型。

谓语是句子结构的核心,因此对主谓句下位句型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谓语的功能。

根据充当谓语的词语的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主谓句分为三个下位句型: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

1.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短语类型多,结构复杂,所以动词性谓语句可以按照充当谓语的动词性短语的结构的不同分类。

动词单独做谓语在句法上受到限制。

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状语或后面有宾语、补语或动态助词,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同现,就是说,谓语动词对它前后的成分有一定的依存性。

例如: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

(主+动+宾)

桃花‖开了。

(主+动+动态助词)!

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

(主+状+动+定+宾)

春天‖悄然爬上树梢。

(主+状+动+补+宾)

小王‖说明白了。

(主+动+补)

他‖最近又读了一遍《红楼梦》。

(主+状+动+补+宾)

我‖借图书馆一本书。

(主+动+宾+宾)

有些动词就要重叠一下,例如“我们研究研究、大家考虑考虑”。

单个及物动词做谓语是有限制的,主语是受事,或者施事泛指,或者对举句,如:

饭好吃钱难挣。

饭做了开水烧了。

(对举)

门开着呢。

录取名单落实了。

(施事不明、施事无须说出)

小王的书出版了。

孩子的作业完成了。

(施事做了受事主语的定语)

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他放下行李走过来跟我说了几句。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屋里有人轻轻地哼着小调。

一般说来,谓语动词对它前面的成分的依存性并不很大,状语的应用主要取决于语义的需要,有时也能满足动词在句法上的成句要求,特别是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和能愿动词常常用来帮助成句。

例如“她会开车。

”状语还常常牵涉到动词谓语句的句式变化。

(后面会讲到这一点)

动词谓语句在日常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汉语的常见句型。

2.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主要的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

如:

天晴了。

吸烟对健康不利。

(性质)

学校里十分安静。

(状态)

单个性质形容词作谓语时,一般要求有对举句(有比较意味)或前后句,或者在问答句中。

如:

小王胖,小李瘦。

这件贵,那件便宜。

我喜欢女孩,女孩文静。

天气冷,出门要多带些衣服。

哪间房子大?

一一这间大。

形容词做谓语也常常用复杂形式。

如:

天气冷极了。

(形+补)

表演真精彩啊!

他对业务很熟悉。

(状+形)

这小姑娘确实乖得很。

(状+形+补)

这孩子老实憨厚。

他谦虚谨慎。

(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并列)

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常加“的”:

外面冷清清的。

房间里干干净净的。

3.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现代汉语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有条件的,尤其单个的名词充当谓语限制更多。

名词直接作谓语主要是用在说明日子和天气的短句中,如:

今天端午节。

昨天晴天。

明天元旦。

普通名词直接做谓语在语义和句法上都有些特殊要求,有的只有在对举的情况下才可以说,且这些名词往往表示身份、职衔、学历、职称等。

例如:

王刚连长,李铁营长。

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的句子,以说明数量、年龄、价格、容貌、籍贯、所属等为主。

例如:

小王‖才讲师。

小陈‖都教授了。

(名‖副、名,表身份、职衔)

鲁迅‖浙江人。

(名‖名、名,表籍贯)

苹果‖五个,葡萄‖十块。

(名‖数量短语,表数量、价格)

这学期‖共18周。

(指量‖副、数量,表时量)

小王‖都15岁了。

(名‖副、数量,表年龄)

一米100厘米。

一人‖就一本。

(数量‖数量,表数量)

这个姑娘‖长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

(定中短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山下‖一片草地。

(方位短语‖数量、名,表存在)

他‖在市场卖菜的。

(名‖介词短语,“的”字短语,表类属)

名词语一般是不能作谓语的,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

(1)句式上,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2)形式上,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3)风格上,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4)内容上,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

从它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

如:

今天端午节。

——今天不是端午节。

昨天晴天。

——昨天不是晴天。

明天元旦。

——明天不是元旦。

从有四种条件限制看,名词谓语句与前两种无条件限制的句型不同,属于不完备的句型。

4.主谓谓语句

重点是主谓谓语句,它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主谓谓语中,全句主语叫大主语,全句谓语叫大谓语;句子谓语内的主语叫小主语,谓语内的谓语叫小谓语。

例如:

中国人民志气高。

大主语大谓语

小主语小谓语

观察主谓谓语句这类句子,可以从全句的主语(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等方面来看,大体分为下面五种: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

受事‖施事一一动作。

例如:

这件事‖我知道。

那本书‖我看完了。

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

那个看法‖我认为有些片面。

孩子上学的学费嘛,‖我来出吧。

你说的那种材料‖我们已经买回来了。

那本书‖我给了小李了。

一点饭‖他也没吃。

谁‖他都敢骂。

大主语可以说原来是谓语里的一个成分,由于表达的需要,移位到句首当主语。

有时候,大主语只是大谓语中某个动词(不一定是小谓语)的受事,大主语只和一个动词发生施受关系。

如:

小王‖我已经派人去请了。

你要的那些材料‖我已经叫人到图书馆去找了。

这类句子都是谓语中某个成分移位到句首做主语的,带有明显的话题性质。

这类句子大多可以把主语回移到谓语中,使句子转换成“主——动——宾”格。

分析下列两个句子的结构

a小王作业做完了。

/b作业小王做完了。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

施事‖受事一一动作。

例如:

他‖名山大川都走遍了。

梁老汉‖什么活儿都会干。

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他‖一句话也不说。

我‖报纸看完了。

明明‖作业还没做呢。

这群姑娘‖眉头也没皱一下,扛起锄头就干起来了。

这种句子的受事有时有周遍性(指所说没有例外),有时表列举的事物,例如:

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有周遍性的受事,可能前面有任指性词语,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

梁老汉‖什么活儿都会干。

或者用“一”和“不、没有”相呼应,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他‖一句话也不说。

前面第

(1)种句子的受事也可能有周遍性,例如:

一点饭‖他也没吃。

谁‖他都敢骂。

(1)种句子和第

(2)种句子有的能互换,例如:

他‖名山大川都走遍了。

——名山大川‖他都走遍了。

谁‖他都敢骂。

——他‖谁都敢骂。

但不一定都能互换,例如:

你说的那种材料‖我们已经买回来了。

——我们‖你说的那种材料已经买回来了。

×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例如:

他‖身体健康。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小王‖确实身材高大。

同志们‖此时情绪高涨。

这出戏,‖主角是姐姐。

小王啊,‖稍微性子急了一点。

他‖投篮很准。

这个小姑娘‖唱歌很好听。

他‖待人很诚恳。

他‖工作很努力。

这类句子因为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有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主可以添加上“的”,例如:

“他的身体健康。

沙漠地区的空气干燥。

”变换成一般主谓句。

但如果因此认为这是偏正短语做主语的主谓句,则不妥当。

加“的”不加“的”应视为两种不同的句型。

理由有二:

其一,并不是每个这类句子都可以添加“的”,如:

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全世界人民的心连心。

×

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他们的你帮我,我帮你。

×

其二,部分这类句子在大主语和大谓语之间或者有停顿、有句中语气词,或者可插入副词等状语隔开,这些句子都不能加“的”,这些正是主谓关系的标志。

例如:

小王‖确实身材高大。

同志们‖此时情绪高涨。

这出戏,‖主角是姐姐。

小王啊,‖稍微性子急了一点。

(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例如: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这是多么宏伟的建筑。

母亲,‖这是多么亲切、多么伟大的名字啊!

这孩子,‖我也疼他。

前两例的大主语和小主语是复指成分。

后一例的大主语和谓语里的宾语是复指成分。

这类句子有争议。

有学者认为这类句子不是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提示成分,是句子的特殊成分。

(张斌)本教材句子成分中不设提示成分。

(5)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在……上/中”等等。

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关涉的事物,例如:

厂里的事儿,我不在行。

(范围)

这次考试,小王得了第一名。

(关涉的事物)

这个问题,我有新的看法。

(对象)

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关涉的地方)

西班牙语,我一窍不通。

(关涉的事物)

以上的主谓谓语句里的小谓语是动词语或形容词语,其实还有这多见于口语短句用名词语的,,只有肯定形式,可以随语境而出现省略了的动词,例如:

苹果,五块钱一斤。

(五块钱买一斤)

这小伙,身高一米九。

(身高有一米九)

商品房,一般每平方米三千元。

(一般每平方米卖三千元)

主谓谓语句是凭结构定的类名。

因为它是汉语很有特点的一类句型,而且这种句子的类型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放在主谓句一起谈便于了解它的特点。

若照功能分类它应归入谓词谓语句,即按小谓语的词性来分类,小谓语是动词的,归动词谓语句(谁‖他都敢骂。

)。

小谓语是形容词的,归形容词谓语句(今天‖天气晴朗。

)。

小谓语是名词的,由于这种谓语名词有表述性,有的又能加状语,这种句子的否定形式必定是动词谓语句,因此,论功能,可算谓词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

这类句子大都要在一定的语境里才能独立成句。

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