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130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docx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则分值参考标准

附录B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细那么分值参考标准

〔标准性附录〕

说明:

1.各参评旅游度假区在满足附录A相应条款后,且度假区游客问卷综合满意度结果为75%以上时,使用本表进一步评分。

2.参与细那么评定的人员分为:

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机构组织专家组、技术组和参与问卷调查的游客三组。

参与人员可根据各分项标题括号内的评定人身份提示及参考标准给出分项得分,并填入汇总表〔表B1〕中。

游客问卷得分由统计人员根据有效问卷各题的算数平均分计入相应的游客问卷分项得分栏。

3.汇总表〔表B1〕中分项得分为记分项,工程得分为各局局部项得分的合计。

4.本细那么中的选择项为单项选择,并有一定的分值浮动,评估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细那么标准最接近的分值;累计项为多项选择,符合细那么标准即可累积记分。

5.细那么中出现X~Y时,指≥X且

1度假资源条件

说明:

注意区分“度假资源〞与“自然环境〞在本标准中的不同,借以形成核心度假产品的自然或文化吸引物才可作为“资源〞,如形成滑雪度假产品的滑雪地资源、形成海滨浴场度假产品的滨水资源等。

度假区资源的认定须由旅游度假区等级评定机构组织专家或技术组进行论证,防止低质高量。

对于依托10公里内旅游区的度假区,如果旅游区已通过GB/T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评定并已得到评级,可以根据旅游景区的相应评级以及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合作关系直接给分。

具体分值见下表:

依托景区或风景名胜区级别

3A以下

3A

4A或省级风景名胜区

5A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度假区资源条件得分

90

150

210

270

旅游区与度假区有具体密切合作或隶属一套管理体系

120

180

240

300

注:

风景名胜区属于严格保护的自然资源,度假区的边界不可与风景名胜区交叠,本表中的“依托风景名胜区〞指与度假区临近的风景名胜区,并非包含在度假区范围内。

此外,度假区内如有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程,以及区内有国家级或省级文保单位,可依照下表获得加分,但总分值不得超过20分。

2项〔处〕以下

3-5项〔处〕

5项以上〔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6

10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4

6

国家级文保单位

4

6

10

省级文保单位

2

6

6

主干资源指在被评定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占优势的资源。

其他资源是指近三年内,日平均接待住宿游客中有20%及以上使用或到访,但在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不占绝对优势的资源。

游客统计数据要求以近三年的为准,考虑到各地差异及数据获取的难易度,没有三年游客统计数据的度假区可委托相应调查机构在淡旺季分别抽取一个月进行数据收集和调查,取其平均值做数据统计。

本细那么鼓励各度假区开展智慧旅游,逐步自建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游客信息管理系统。

在某些度假区即依托旅游区也拥有人文资源其他资源且资源优势相当的情况下,由推荐单位先行自评,根据得分情况确定主干资源的类型。

目前,我国对旅游度假资源并没有明确分类,各度假区情况不同,有些符合度假特点的资源未列入资源分类,也可能会出现推荐单位夸大资源数量、种类,与专家技术组的认定有很大出入的情况。

本标准作出以上限定,以游客量界定其他资源的下限,来防止低质、平庸的资源参与评定。

1.1主干资源的丰度〔专家组〕

国内领先——30~40分

区域领先——20~30分

规模一般——10~20分

资源丰度又称资源富饶度,指各类资源的富集和丰富程度,为资源的自然属性。

它决定资源的开发规模和经济开展方向。

自然资源的自然丰度与其使用价值成正比例,丰度越高,使用价值越大。

推荐单位自评时应参照国家?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的分类方案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委托相关单位编制?

旅游资源丰度及构成报告?

,并进行国内同类型资源比较分析,供专家评审。

1.2主干资源的质量〔专家组〕

国内领先——40~50分

区域领先——20~40分

质量一般——10~20分

1.3主干资源的独特性〔专家组〕

国内少有——40~50分

区域少有——20~40分

较为常见——10~20分

主干资源的独特性是相对已有度假区中该类资源的比例而言,指主干资源在已有度假区中相对利用较少、独特性较高。

目前,我国度假区普遍存在对资源趋同,活开工程单一,产品档次较低的现象。

这种粗放式的开发显然与现代度假旅游产品的内涵要求相距甚远,对我国度假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本标准将独特性列为度假资源的主要评价因素之一,希望鼓励和引导有特色的度假区的申报和评定。

1.4主干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专家组〕

当前,主干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方式对该资源未来的规模和质量

根本不影响或有改进。

——30~40分

暂无负面影响,但有一定威胁。

——20~30分

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可逆。

——0~20分

有不可逆的较大负面影响。

——-10~0分

1.5其他资源〔专家组〕

其他资源是指近三年内,日平均接待住宿游客中有20%及以上使用或到访,但在度假区中接待量和品牌上不占绝对优势的非主干资源,每增加一项加5分,两项加10分,以此类推,6项封顶。

年均接待量/年均住宿游客

20%

30%

40%

50%

60%以上

1项

20

30

40

50

60

2项

30

40

50

60

70

3项

40

50

60

70

80

4项

50

60

70

80

90

4项以上

60

70

80

90

100

该项为综合加分累计项。

该项主要评定度假区中到达日接待住宿游客量20%以上的其他资源的独特性、资源质量、抵抗力和恢复力。

在?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中,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十分的宽泛,这一开放式的定义为旅游资源增加新的内容提供了空间。

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申报数十种其他资源的情况,为防止出现低质平庸的资源参与评定,本细那么限定只有到达日接待住宿游客量20%以上的资源才能计分,累积分不得超过100分。

1.6度假资源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2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1题的统计结果。

2区位条件

该指标考察度假区所在区域的吸引力、度假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效应,以及交通的可达性和便捷度。

2.1区位吸引力

2.1.1区域度假气氛〔专家组〕

已形成较好的区域性度假气氛——12~20分

区域性度假气氛正在形成——6~12分

尚无区域性度假气氛——0~6分

2.1.2区域知名度〔专家组〕

所在区域旅游营销具有鲜明品牌形象,其特定主题能在同类产品中形成特色——14~20分

所在区域旅游营销具有鲜明品牌形象,具有特定主题——8~14分

所在区域有统一旅游营销,但尚未形成品牌,——2~8分

所在区域无统一旅游营销——0分

2.2交通可达性

2.2.1航空班次〔技术组〕

最近交通枢纽城市每日到达的飞机班次〔班〕

≤2小时——15~20分

小时——10~15分

3.5~5小时——5~10分

≥5小时——0~5分

以每日往返我国主要国际口岸城市、周边主要客源市场城市均有1~2次航班为总分值。

2.2.2列车或轮船班次〔技术组〕

最近交通枢纽城市每日到达的列车或轮船班次〔班〕

列车班次≥20或轮船班次≥15——15~20分

列车班次15~20或轮船班次10~15——10~15分

列车班次10~15或轮船班次5~10——5~10分

列车班次<10或轮船班次<5——0~5分

以每日到我国主要国际口岸城市、周边主要客源市场城市均有列车或轮船为总分值。

2.2.3高速公路数量〔技术组〕

最近交通枢纽城市连接高速公路数量〔条〕

≥4——16~20分

3——12分

2——8分

1——4分

2.3交通便捷度

该局部的交通便捷度主观评价由专家与游客共同完成。

与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2题对应,评定分数由游客问卷得分与专家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40分,其中专家30分,占75%;游客10分,占25%。

2.3.1机动车程〔技术组〕

距离最近的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机动车程

≤2小时——15~20分

小时——10~15分

3.5~5小时——5~10分

≥5小时——0~5分

直达机场系指直达依托城市〔镇〕的民用机场,包括军民两用机场,但不包括可提供包机效劳的军用机场

可根据地形及区位状况适当浮动,如西北经济不兴旺地区或交通相对困难的山地区可适当放宽要求。

2.3.2公共交通〔技术组〕

交通枢纽城市机场、火车站及码头与度假地间的公共交通

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30分钟——14~20分

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45分钟——8~14分

有直达或可预约专线,等候时间不大于60分钟——2~8分

无直达专线——0分

以度假区首推的主干交通方式〔如机场〕为主评价,辅助交通方式〔如火车站、码头〕表达在浮动分中。

2.3.3便捷度专家组主观评价〔专家组〕

很便捷,方式多样——24~30分

便捷但方式单一——18~24分

一般,中转时间长——12~18分

不太方便,中转次数多——6~12分

很不方便——0~6分

2.3.4便捷度游客主观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2题的统计结果。

3市场条件

市场局部的统计数据应基于近3年的平均值〔申报省级度假区可基于近1年指标〕;度假区游客统计应有别于观光旅游区,以住宿接待设施统计的“人夜数〞及“人数〞代替景区统计的“人次〞,对于一日游游客的人数统计应探讨新的方法。

3.1市场结构

3.1.1.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数〔技术组〕

≥3天——60分

2~3天——40~60分

1~2天——20~40分

参考公式:

年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数=年过夜游客人夜数/年过夜游客人数;年过夜游客人夜数=年出售床位夜数X年过夜游客人数。

公式中“出售床位〞按实际占用的床位数计算,如标准间住1人时按出售1床位计,大床间住2人时按出售2床位计。

考虑到某些规模较小但高质量的度假区现实空间有限,为了鼓励其发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在计算该度假区的过夜游客时,建议将距度假区半小时车程或15公里内的饭店宾馆也纳入统计范围。

但在数据统计时按半数折算。

该指标是考评度假区的核心指标,也是表达度假区与观光旅游区根本区别的综合性指标。

度假区应以接待过夜游客为主要目的,过夜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反映了度假区对度假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度假区的综合实力。

3.1.2.年过夜游客人夜数与年游客总人数的比例〔技术组〕

≥60%——40分

50%~60%——20~40分

40%~50%——10~20分

<40%——0~10分

参考公式:

年游客总人数=年过夜游客人数+年一日游游客人数。

该指标评价过夜游客与一日游游客的比例关系,是考察度假区度假气氛的关键指标,也是区分度假区与游憩观光旅游区的重要指标。

3.1.3.外省游客的比例〔技术组〕

≥80%——30分

70%~80%——20~30分

60%~70%——10~20分

40%~60%——0~10分

<40%——0分

参考公式:

年过夜游客中外省游客的比例=年过夜外省游客人数/年过夜游客人数。

该指标评价度假区对远程游客的吸引力,是区分国家级度假区与省级度假区的重要客观性技术指标,对于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单位,其外省游客比例宜到达60%。

省级度假区宜到达40%。

3.1.4.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技术组〕

≥5%——10分

4%~5%——8~10分

3%~4%——6~8分

2%~3%——4~6分

<2%——0~4分

参考公式:

年接待人数中境外游客的比例=年境外游客人数/年接待人数。

该标准评价度假区所在区域的境外游客市场及度假区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是区分国家级度假区与省级度假区的客观性技术指标,对于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单位,其境外游客比例宜到达2%。

3.2市场规模

3.2.1年接待人天数〔万人天〕〔技术组〕

≥70——50分

55~70——35~50分

40~55——20~35分

25~40——10~20分

<25——0~10分

参考公式:

年接待人天数=年过夜游客人夜数+年过夜游客人数+年一日游游客人数。

3.3市场竞争力

该局部与游客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3题对应,评定分数由游客问卷得分与专家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40分,其中专家30分,占75%;游客10分,占25%。

3.3.1综合品牌形象〔专家组〕

十分突出(100%)——15分

很好(90%~100%)——12~15分

好(75%~90%)——8~12分

一般(60%~75%)——5~8分

不理想(<60%)——-10~0分

该指标考评度假区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形象是衡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综合品牌形象包括产品形象、质量形象、员工形象、品牌标志及其影响力等。

3.3.2市场吸引力〔专家组〕

具较强的市场吸引力——10~15分

具有根本的市场吸引力——5~10分

市场吸引力不大——0~5分

该指标考评游客来源即度假区的辐射范围,是区分国家级度假区和省级度假区的重要主观性指标。

3.3.3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3题的统计结果。

4空间环境条件

4.1自然生态环境

该局部的气候舒适度评价由专家、游客与技术组共同完成,与游客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表第4题对应,气候舒适度评价总分为40分,其中专家10分,占25%;游客10分,占25%;技术组20分,占50%。

如专家结论与问卷结果有较大出入时需加以说明。

4.1.1气候舒适度专家组评价〔专家组〕

十分舒适——8~10分

比较舒适——6~8分

局部区域或季节不舒适——3~6分

多数区域或季节不舒适——0~3分

气候舒适度评价应与主干资源结合考虑,如滑雪型度假区与滨水型度假区的舒适气候判定应有不同标准,“避暑气候地〞、“避寒气候地〞的评价期处于不同季节。

4.1.2气候舒适度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4题的统计结果。

4.1.3气候舒适度评价〔技术组〕

该项总分值为20分,由度假区委托相应机构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结论供技术组参考。

4.1.4空气质量〔技术组〕

到达GB3095一级标准且各项污染物年平均指标小于一级标准最高上限的50%,日平均指标小于一级标准最高上限的50%。

——20分

到达GB3095一级标准且各项污染物年平均指标小于一级标准最高上限的50%。

——15分

到达GB3095一级标准——10分

到达GB3095二级标准——5分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现场并结合鉴定材料检查

4.1.5地表水水域环境质量〔技术组〕

符合GB3838Ⅰ类标准——20分

符合GB3838Ⅱ类标准——15分

符合GB3838Ⅲ类标准——10分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现场并结合鉴定材料检查。

4.1.6土壤质量〔技术组〕

符合GB15618一级标准——20分

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10分

4.1.7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技术组〕

根本无自然灾害威胁——20分

威胁程度较低——10~20分

威胁程度较高——0分

该项指标的考评应综合灾害的发生频度、破坏力及风险的可躲避程度。

当存在自然灾害威胁,但经鉴定已具备良好的防灾避险能力,根本不会给游客生命财产带来威胁,那么可视为自然灾害的威胁程度较低。

4.2规划编制与开发建设

4.2.1空间边界〔技术组〕

边界明确,度假区有清晰的标桩定界——10分

边界明确,度假区有主要标桩定界——8分

边界明确,但度假区无标桩定界——4分

边界不明确——0分

目前我国度假区因为开展过程中的认识不够,导致很多度假区没有明确的边界,有些甚至在风景名胜区内,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环境破坏,因此本细那么强调度假区应有明确的标桩定界。

4.2.2规划文件制定和审批级别〔技术组〕

有市级以上规划、环保、旅游部门批准,相应甲级资质设计单位制定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12~15分

有市级以上规划、环保部门批准,相应乙级资质设计单位制定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8~12分

有市级以下相关部门批准,相应乙级以下资质设计单位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5~8分

无总体规划——0分

对于无国内资质的境外设计公司可根据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其他相关设计成果的社会反响等因素,由相关行业的专家协助给出综合评价。

4.2.3规划结构布局〔专家组〕

功能布局合理,选址及布局模式顺应自然地形地貌——12~20分

功能布局比较合理,选址或布局模式对自然地形地貌有一定改变——4~12分

功能布局一般,选址或布局模式对局部自然地形地貌有较大改变——-10~4分

对自然风貌的改变是指:

较大改变地形地势、过于集中建设造成的大规模植被破坏、切断生态廊道等〔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上流失、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效劳功能的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

〕。

必要时应由景观生态学专家对生态影响做出评价并与专家组交换意见。

4.2.4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

对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环评建议进行修改——10分

未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0分

具体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参照?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2.5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组〕

90%以上工程按照?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15~20分

30-90%的建设工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10~15分

30%以下的工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0~9分

此处的工程是指国家要求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具体要求参照?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2.6开发建设的实施情况〔专家组〕

各阶段建设均很好的贯彻了规划设计文件——15~20分

开发建设根本贯彻规划设计文件——8~15分

局部开发建设未贯彻规划设计文件——0~8分

多数开发建设未贯彻规划设计文件——-10~0分

当规划技术方法或时代发生较大进步,原有规划设计文件已明显不能适应新需要的时候,本标准鼓励规划设计适时进行修订,但必须获得相应部门的批准。

4.2.7度假区的管理是否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组〕

通过——10分

未通过——0分

该项为加分项,不计入2000分。

4.3人工环境

该局部中的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评价由游客与专家组共同完成,与游客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表第5题对应,评定分数总分40分,其中专家30分,占75%;游客10分,占25%。

4.3.1住宿接待设施及周边噪声环境质量〔在22点—6点时段,依据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技术组〕

严于0类标准5db——25分

符合0类标准——20分

符合1类标准——15分

针对度假游客对休息环境的较高要求,该指标评价住宿接待设施、环境的隔音降噪功能,以及相应效劳的人性化程度。

4.3.2建成区平均容积率〔技术组〕

——20~25分

或0.8~1——10~20分

或——5~10分

≥——0~5分

容积率的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对于度假区的容积率的计算,总用地面积是指度假区内建成区的基地面积。

对于2000年后开发的度假区,计算该区5-10年内所有审批工程的平均容积率。

考虑到各度假区的地形条件不同,对建成区的划定也不尽相同,本细那么规定申报单位应提供度假区的图纸,并标绘出建成区的计算范围、面积,供技术组审核。

该指标用于衡量度假区建筑的建设强度,在“低密度高舒适性〞与“集约用地〞双重标准的制约下,容积率过大或过小均不利。

4.3.3建成区平均绿地率〔技术组〕

≥50%——25分

45%~50%——15~25分

40%~45%——8~15分

35%~40%——0~8分

≤35%——-5~0分

对建成区的认定要求同。

4.3.4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专家评价〔专家组〕

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植被采用乡土物种,具乡土特色且生态效益高——24~30分

建筑与环境有机融合但无明显地方特色;植被局部采用乡土物种,具一定生态效益——18~24分

建筑及人工绿化根本与环境相融——10~18分

局部区域与环境不相融——0~10分

多数区域与环境不相融——-5~0分

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包括建筑、绿化、小品等〕是从自然文化环境角度评价,用于衡量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和乡土性。

4.3.5建筑、景观的总体风格特色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5题的统计结果。

4.3.6度假设施的装饰装修材料〔技术组〕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符合?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10项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高于GB/T18883的要求,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再生性能源,尽量减少非再生性能源的消耗——10~20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根本符合?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10项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根本到达GB/T18883的要求——5~10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不符合?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10项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未到达GB/T18883的要求——-10~0分

5核心度假设施及效劳条件

5.1住宿接待设施条件

该局部的住宿接待设施级配与游客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表第6题对应,评定分数由游客与专家组共同完成,总分40分,其中专家30分,游客10分。

5.1.1总床位数〔技术组〕

≥5000——30分

4000~5000——22~30分

3000~4000——14~22分

2000~3000——6~14分

1000~2000——0~6分

5.1.2三星级以上或相当于三星级标准以上的住宿接待设施所占比例〔技术组〕

≥60%——25~30分

50~60%——15~25分

40~50%——5~15分

30~40%——0~5分

<30%——0分

此项考察三星级〔按GB/T14308〕以上或相当于三星级标准以上的住宿接待设施占住宿接待设施总量的比例〔按床位数〕,随着专门的度假酒店评定标准的出台,该指标的评定依据和方法应作出相应调整。

此外,考虑到有些度假区的住宿接待设施虽未进行评级,但其标准已到达三星级以上的住宿设施要求。

此类住宿设施也可以纳入统计,但需提交相应的自查说明,并由技术组审核。

5.1.3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专家评价〔专家组〕

类型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20~30分

类型较多,根本满足市场需求——10~20分

类型不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5~10分

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5~5分

住宿接待设施的类型参照标准正文局部。

该项主要考察度假区能否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而设,根据消费水平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家庭出游与普通游客不同等情况,度假区应提供类型多样的住宿设施。

5.1.4住宿接待设施级配的游客评价〔游客问卷〕

该项总分值为10分,得分参考旅游度假区游客问卷第6题的统计结果。

5.1.5舒适度〔专家组〕

十分舒适——20~30分

比较舒适——12~20分

局部设施或时段不舒适——4~12分

多数设施或时段不舒适——0分

该指标由专家根据不同度假行为的舒适性需求进行评定。

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