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22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docx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1、基础层:

⑴筏板基础v=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

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i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⑵筏板基础〉2000mm时,

2、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ie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i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i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咼-max(二层层咼hn/6,500,

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

直径))+与三层搭接Li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角柱:

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

柱直径))-梁高+Lae

注: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

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

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

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侧钢筋根数为:

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6、边柱:

⑴、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⑵、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

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侧钢筋根数为:

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7、中柱: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

柱直径))-梁高+锚固

注: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

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

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1、梁的平面表示法:

⑴、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⑵、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筋

2梁下部钢筋

3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2、钢筋公式

I、上部通长筋:

⑴、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1、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

2、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

he-保护层+15d

算法2:

取0.4Lae+15d

算法3:

取Max(Lae,hc-保护层+15d)

算法4:

取Max(Lae,0.4Lae+15d)

⑵、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

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⑷、钢筋长度

1、架立筋长度二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150*2

注:

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2、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3、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4、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⑸、钢筋根数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1、当梁宽w350时,拉筋直径为6mm;

2、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3、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U、下部钢筋

⑴、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1、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2、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⑵、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⑶、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

-1)

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2、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⑷、吊筋长度二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⑸、斜段角度:

高度:

①、主梁高>800mma为60度

②、主梁高<=800mma为45度

⑴、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级钢筋)+搭接

⑵、根数=(净长-2*50)/间距+1

⑶、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级钢筋)+搭接

⑷、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

非抗震;lae:

抗震

⑸、长度计算

1、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2、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3、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4、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5、板中开洞:

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

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6、悬挑:

悬挑长度:

(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

(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

护层)+5d

剪力墙

1、暗柱钢筋计算

⑴、纵筋长度计算:

①、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

长度=层高-500+500

②、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

长度=层咼-500-板厚+Lae

⑵、纵筋根数:

按图数

⑶、箍筋计算:

(梁宽+梁高-4*保护层)*2+11.9*d*2+8*d

⑷、拉筋长度:

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

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

1、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2、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

3、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3、剪力墙中的连梁

1、连梁纵筋长度二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2、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一50*2)/箍筋配置间距+1

3、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

+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4、连梁箍筋的长度二(梁宽+梁高-4*保护层)*2+11.9*d*2+8*d

5、拉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

/间距)

4、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①、外侧钢筋二墙长-保护层;侧钢筋二墙长-保护层+15d

②、根数:

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5、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1、外侧钢筋二墙长-保护层;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2、根数二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水平筋照设

6、墙身纵筋计算

1、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

500

2、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3、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4、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72)/间距

7、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

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8、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⑴、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⑵、拉筋直径:

1、当梁宽w350时为6mm,

2、梁宽>350时为8mm,

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

3、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