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367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docx

山体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西溪山庄CFGH区块三号组团(南标)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街道绿城桃源小镇。

2.本工程(各方主体单位):

2.1.建设单位:

杭州西溪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2.地质勘察单位:

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2.3.设计单位:

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4.围护设计单位:

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5.监理单位:

浙江中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6.施工单位:

浙江坤兴建设有限公司;

2.7.质量监督站:

余杭区质检站。

3.本工程为项目南标段总建筑面积:

8W平方米,低层部分地上两层,建筑高度7.6米(至檐口),高层部分地上21~32层,建筑高度≤100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两层。

4.本工程结构形式:

低层建筑为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高层为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室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5.人防工程为甲类核六级常六级人防地下室,防化等级丙级,位于地下一层,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14个核六级常六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2个核6级常6级甲类物资库、1个固定柴油发电站.。

地下室首层覆土厚度为1.5m,首层与地下一层板厚满足早期防核辐射要求。

每个人防单元掩蔽面积、人数及疏散宽度详表。

两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一连通口。

6.本工程(南标区)地下室部分±0.000相对于国家85高程40.100。

7.本工程(南标区)工程桩采用φ700、φ800、旋挖灌注桩,有效桩长不得小于6.5m,总桩数618根。

8.本工程(南标区)基础形式分为独立基础及桩基础两种。

9.本工程(南标区)基坑面积约为26850m2,最长处约218M,最宽处约182M。

10.本工程(南标区)周边环境,西面靠山体(主要采用框格梁结合锚杆或预应力锚索作为边坡支护方案,待边坡加固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东侧为在建工程(一号组团,为四层叠拼建筑)中间相隔一条施工道路(离本工程南标区基坑相距约90M),北侧为本工程的北标区(同步进行施工),南侧为待开发的二号组团(目前为荒地)。

11.本工程(南标区)主干道位于场地东侧。

12.本工程(南标区)临时料场布置在102号楼位置,待地下室顶板完成施工后搬至顶板上,待料场迁至顶板后,再开始施工102号楼。

13.本工程(南标区)塔吊布置6台(其中1#~3#塔吊无桩矩形混凝土基础,位于山边高层区域,坐落在中风化岩上;、4#、5#塔吊为格构柱式矩形桩基础,位于有地下室的合院区域;6#为矩形桩基础,位于无地下室的合院区域。

14.本工程(南标区)场地已平整完成,对于地表障碍物(羊圈等)已清理完毕。

15.拟建建筑具体情况如下表:

楼号

建筑面积(㎡)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m)

建筑分类

±0.000绝对标高

64号楼

8537.96

21层

65.25(女儿墙)

一类高层

40.100

65号楼

11925.88

29层

89.25(女儿墙)

一类高层

40.100

66号楼

13196.67

32层

98.25(女儿墙)

一类高层

40.100

67号楼

12429.94

30层

92.25(女儿墙)

一类高层

40.100

74号楼

509.38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75号楼

712.53

2层

7.6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77号楼

328.15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78号楼

507.63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79号楼

721.97

2层

7.6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0号楼

823.31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1号楼

659.58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2号楼

900.68

2层

7.6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3号楼

846.05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4号楼

509.38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5号楼

721.97

2层

7.6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6号楼

328.15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87号楼

393.05

2层

7.60(檐口)

低层住宅

38.500

101号楼

824.25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40.500

102号楼

678.59

2层

7.40(檐口)

低层住宅

38.500

16.本工程(南标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6.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山体各土层性质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⑤-1粉质粘土:

灰黄色、黄褐色、棕红色,硬可塑,含云母片、氧化铁斑点和大量高岭土团块,偶见量砾石及砂粒,粒径一般在0.5~1.5cm为主,局部为粘土;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⑤-2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含云母片、氧化铁斑点和高岭土团块,混有砾石及砂粒,粒径一般在1.0~1.5cm为主,切面稍粗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⑩-a-1全风化灰岩:

灰白色、灰色、灰黄色,颜色多样,母岩成份已完全风化,风化后呈粘土状,可塑,局部为硬可塑,底部夹少量中等风化灰岩岩块。

⑩-a-2全风化灰岩:

灰黑色、黄褐色、灰黄色,颜色多样,母岩成份已完全风化,风化后呈粘土状,软塑,局部为流塑,夹少量中等风化灰岩岩块。

⑩-b强风化灰岩:

灰色、灰白色、灰黑色,颜色多样,原岩结构风化成碎块状,手折易碎,裂隙发育,充填铁质氧化物,局部为中等风化过渡带,岩芯稍完整,呈中等风化岩块。

⑩-c中等风化灰岩:

灰色、灰黑色,裂隙发育,其物质组成以方解石为主,粉砂、泥质物各少量,方解石为粒状结构,常见聚片双晶。

岩石致密坚硬,锤击声脆,钻进较慢。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Ⅳ级,属较硬岩。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本拟建场地区域内主要分布二层地下水,上层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下层地下水性质属基岩裂隙水。

上层潜水主要分布于杂填土、素填土、含砾粉质粘土和全风化灰岩内。

潜水埋藏较浅,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其埋深在地表下1.0米左右,该层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地下水位随季节性有所变化,年变化幅度在1.00米~2.00米之间。

在已施工的勘探孔中发现有溶洞存在,溶洞洞体不大,一般有充填物存在,充填物性质极差,多以软塑状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有岩石碎块,少数为空洞。

局部地段⑩-a-2层全风化灰岩呈软塑~流塑状,压缩性高,力学性质极差,该地层对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影响较大,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予注意。

由于本场地为灰岩地区,在发现有溶洞存在的位置,在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西郊农庄山体加固4.10》由杭州浙大福世德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

第三章山体加固设计概况

1.施工范围:

我公司山体加固施工范围为I~R段(详附图1)

2.施工顺序:

平整场地->按坡率开挖第一级土方->施工锚索(锚杆)->施工框格梁->待框格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锁定锚索->依次逐级开挖土坡并施工框格梁和锚索(锚杆)->开挖中风化岩石至坑底标高->地下室结构施工->按要求回填地下室肥槽->封锁锚头->景观施工。

3.I~R之间共有8段包括:

3.1.IJ/OP/QR段剖:

按二级放坡,共5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1.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

3.1.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

3.1.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

3.1.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

3.1.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

3.1.1.5.第五段中心标高为55.00。

3.1.1.6.坡度i=1:

0.75

3.1.2.锚杆HRB400-32钢筋@2.0m,L=8.0m,倾角20°

3.1.2.1.中心标高为42.10。

3.1.2.2.坡度i=1:

0.75

3.2.KL/MN段剖:

按二级放坡,共3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2.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

3.2.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

3.2.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

3.2.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

3.2.1.4.坡度i=1:

0.75

3.2.2.锚杆HRB400-32钢筋@2.0m,L=8.0m,倾角20°

3.2.2.1.中心标高为42.10。

3.2.2.2.坡度i=1:

0.75

3.3.LM段剖:

按一级放坡,共2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3.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

3.3.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

3.3.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

3.3.1.3.坡度i=1:

0.75

3.3.2.锚杆HRB400-32钢筋@2.0m,L=8.0m,倾角20°

3.3.2.1.中心标高为42.10。

3.3.2.2.坡度i=1:

0.75

3.4.PQ段剖:

按二级放坡,共6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4.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

3.4.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

3.4.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

3.4.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

3.4.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

3.4.1.5.第五段中心标高为55.00;

3.4.1.6.第六段中心标高为58.00。

3.4.1.7.坡度i=1:

0.75

3.4.2.锚杆HRB400-32钢筋@2.0m,L=8.0m,倾角20°

3.4.2.1.中心标高为42.10。

3.4.2.2.坡度i=1:

0.75

3.5.NO/JK段剖:

按二级放坡,共4道锚索,一道锚杆;锚杆底部设混凝土挡墙一堵,挡墙与山体之间空隙用素砼填充,挡墙埋置深度为1M;坡地标高为40.10,靠山体边设置排水沟一条。

3.5.1.预应力锚索@2000,L=15.0m(锚固段10m或进入中风化>8m),倾角20°,Nt=300kN

3.5.1.1.第一段中心标高为43.43;

3.5.1.2.第二段中心标高为46.00;

3.5.1.3.第三段中心标高为49.00;

3.5.1.4.第四段中心标高为52.00;

3.5.1.5.坡度i=1:

0.75

3.5.2.锚杆HRB400-32钢筋@2.0m,L=8.0m,倾角20°

3.5.2.1.中心标高为42.10。

3.5.2.2.坡度i=1:

0.75

4.锚杆:

4.1.先施工锚杆和面板,然后施工框格梁;框格梁和面板的砼强度等级为C30。

4.2.锚杆支护采用钢筋锚杆,成孔直径110,孔成孔的误差应满足以下要求:

孔深误差小于50,位置误差小于100,按矩形分布;

4.3.锚孔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应低于42.5MPa,砂采用中细砂,砂中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等有害物质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1%,注浆压力应为2~3个大气压;

4.4.对中支架用∅6钢筋作成弧型支架,沿锚杆长度方向对中支架间距2000,以确保钢筋在孔内居中,锚孔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

4.5.肋间板内配钢筋网∅10@150×150,钢筋网双向均应搭焊接,在锚杆端部沿锚杆长度方向焊上两段锁定钢筋锚固头,锚固头采用双面焊接,并与面层内连接相邻锚杆端部的通长加强筋相互焊接,使锚杆与喷射面层连接成一个整体;

4.6.每层锚杆施工完毕3天后,应每隔20m抽取1根锚杆进行抗拔试验,抗拔力不小于25kN/m;

4.7.锚固段长度:

若墙后为土层,则锚固段长度不小于8.0m,若墙后为基岩,则锚固段长度不小于6.0m;

5.锚索:

5.1.锚索施工按定位~钻孔~下锚~注浆~冠梁~张拉锁定顺序进行,锚索体采用4根∅15.24预应力钢绞线制作,钢绞线用1860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锚索锚具采用HDM15-6型,下料长度为设计长度加张拉时千斤顶工作长度和梁宽度,锚索成孔孔径130,孔距误差<100,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沿锚索体的长度每2000设隔离架,以使钢绞线有序排列并居中,注浆管应与隔离架绑扎牢固,锚索自由段钢绞线表面应均匀注上无水黄油,每根钢绞线均应套上∅16塑料波纹管,以防钢绞线锈蚀并保证自由段钢绞线受力后能收缩自如,水平倾角20°。

5.2.锚索采用普通粘结型。

锚索编束前,要确保每根钢绞线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

钢绞线凡有死结、机械损伤以及锈坑应剔出,禁止使用。

锚筋下料应整齐准确,误差不大于±50,并预留张拉段钢绞线长度。

注浆管应按设计要求安设,注浆管底端距孔底200。

制作好的锚索体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能出现死弯折,不得损坏隔离环、注浆管及钢绞线外包涂塑层。

5.3..锚索成孔应根据地层选用相应的锚杆钻机,土层中严禁开水冲钻及冲洗孔壁。

在钻进过程中要认真作好施工记录,如地层情况、地下水情况、进尺速度等。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并超钻500。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3~5分钟,同时应及时清理锚孔。

锚孔钻造结束后,使用高压空气将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锚索安装。

锚孔钻造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锚筋体安装和锚孔注浆,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以避免长时间搁置造成塌孔。

在钻孔穿过既有挡墙时应全程套管跟进,若在杂填土和粉质粘土中容易坍孔,成孔应增设套管。

5.4.锚索注浆采用水灰比0.45~0.5的纯水泥浆,必要时可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增加浆体和易性。

注浆材料要求严格按照经试验合格的配比备料,注浆浆液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体强度不低于35MPa。

锚孔注浆必须采用孔底返浆方法,直至孔口溢出新鲜浆液,严禁抽拔注浆管或孔口注浆;如发现孔口浆面回落,应在30分钟内进行孔底压注补浆2~3次,确保孔口浆体充满。

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应用水或水泥稀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注浆过程应认真做好现场注浆记录,每批次注浆都应进行浆体强度试验,试件不得小于两组,每组不得小于6个试块。

5.5.锚索施工前做好锚索的抗拔试验,检验土(岩)体与水泥浆间的抗剪强度,验证锚索的有效锚固长度,每排锚索间隔20m(含<20m)进行一根抗拔试验,且每个断面不少于2根。

5.6.浆体强度超过30MPa,冠梁(横梁)砼强度超过30MPa,方可进行张拉与锁定,锚杆分级加荷张拉至设计承载力时保持10~15min,然后进行锁定锁定后用C40砼封闭锚头坑。

5.7.应进行锚索的蠕变试验,每排锚索不少于3根,最大加载量500kN。

5.8.锚索施工完毕后进行验收试验,试验数量为总数的3%。

5.9.应开挖至锚索位置即进行锚索施工,待锚索锁定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开挖,严禁超开挖。

6.框格梁:

6.1.框格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主筋为HRB400;

第五章施工部署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在本工程的全过程施工中,我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势,本着技术先行的原则,在施工前就技术上的一切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1.1.2.在正式进入现场前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认真熟悉由业主提供的所有施工图纸及各有关技术资料,以作为本次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1.1.3.确定关键、特殊工序及质量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及质量保证计划,及时做好对于施工班组的逐级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确保在施工中得以确实贯彻实施。

1.2.材料准备:

1.2.1.根据统计的工程量计算原材料用量,编制原材料用量明细表。

1.2.2.根据原材料用量明细表对原材料进行分类,确定采购计划和步骤。

1.2.3.按采购计划对原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价格、产地、质量状况、运输距离等情况的调查,综合比较,确定采购地点和方式,订立采购合同。

1.2.4.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针对每种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制定各种原材料供应计划。

1.2.5.所有进场物资将预先设定场地,分类别堆放,并作好标识及产品保护工作。

1.3.机械准备:

1.3.1.拟定施工机械进场计划,按计划要求安排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进行保养和调试。

1.3.2.对于小型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配置。

1.3.3.所有机械设备进场后均事先规划适当的位置停放,小型设备则规划房间集中储存备用。

1.4.人员准备:

1.4.1.我公司将组建一套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并保证班子的所有人员均拥有岗位证书,项目经理具有相当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

1.4.2.其他主要的项目管理人员如项目工程师、技术负责等均具有丰富的施工项目管理经验,努力使管理机构的设置知识化、专业化,满足本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

1.4.3.参加本工程施工的作业工人大都为本公司长期聘用的专业技术工人,特殊及技术工种均保证持证上岗,本工程技术工种平均等级约为4.5级。

2.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2.1.

项目经理

俞森涛

项目技术负责人

黄文良

项目生产经理

李烨鹏

施工管理组

质量安全组

材料采购组

计划核算组

实测实量小组

施工员:

刘燕平

测量员:

田忠良

质量员:

申屠李群

安全员:

申屠芳

材料员:

方莲霞

务:

周文文

核算员:

申屠增锋

质量员:

周斌

实测负责人:

潘永平

实测员:

李旭东

山体加固施工班组

组织机构:

2.2.现场主要管理人员责任说明

序号

管理人员

责任说明

1

项目经理

作为我公司驻现场全权代表,管理工地一切技术、经济、质量、安全、行政事务。

2

生产经理

负责生产调度、进度控制、材料供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等事务。

3

技术负责人

负责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资料整理等事务。

4

质量员

主要负责工程质量“三检”工作。

5

资料员

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资料整理。

6

材料员

主要负责材料计划供应、材质检验等工作。

7

测量员

主要负责测量定位工作。

2.3.主要机械进场计划

第七章边坡加固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项目部研究决定采用搭设承重排进行锚索施工,锚索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

1.排架搭设一般技术要求:

1.1.多立杆式排架施工时,立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横杆采用搭接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得对接在同一个施工高程。

1.2.扣件钢管排架杆件连接接头应不小于0.8m,连接部位的结扎不少于2道,且扎点间距应不大于0.6m,结扎处端头外伸出长度不小于0.1m。

1.3.立柱底脚位置应设置扫地杆,扫地杆(纵向杆)距离地面0.2m。

1.4.排架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300,施工中随时检查偏差,高度低于20m施工排架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0mm。

1.5.排架横杆水平偏差应不大于1/250。

1.6.操作面脚手板铺设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7.剪刀撑搭接长度按0.5m控制。

2.(承重)排架搭设

2.1.锚索承重排架均采用φ48×3.6mm钢管进行搭设施工,排架搭设为垂直搭设。

扫地杆(纵向杆)距离地面为0.2m,排架立杆间距1.2m,横距1.2m,排架步距1.5m,排架高度按施工高度控制,搭设长度按覆盖整个施工面考虑。

为确保排架整体稳定性,在高程方向每隔3.0m位置布设插筋,插筋采用φ22钢筋,L=0.9m,外露0.2m,采用φ16mm钢筋拉条对钢管立柱设置反吊拉条加固,反吊结构固定在立杆与横杆节点位置,不宜固定在横杆其他部位。

2.2.排架底部采用φ22插筋搭设地锚,L=0.6m,外露0.2m,钢管立杆与插筋焊接牢固。

3.承重排架整体稳定性进行受力分析并计算:

3.1.1.钢材强度取值说明:

3.1.1.1.对Q235-A级钢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取为:

205N/mm2;

3.1.1.2.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25取值;

3.1.1.3.容许挠度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及《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规定确定的;

3.1.1.4.由于它压(拉)杆是按单根杆件进行验算,取μ=1.27,这里按步距、纵距为1.5m+0.2m时,斜杆的长度在[λ]=250条件下计算确定。

3.1.2.承重排架均布额定荷载

3.1.2.1.根据本段边坡搭设排架的最大步距1.8m,最大纵距1.5m,按最高18m等参数,并结合承重排架搭设规范,可查得此类排架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3KN/m2,施工均布恒荷载标准值3.73KN/m2(其中脚手板均布荷载为0.35KN/m2,栏杆及挡板均布载为0.14KN/m2,Ф48×3.5钢管脚手架每平米立杆承受的钢管自重标准值为3.24kN/m2),即承重结构每平米能承受均布荷载为:

N总=6.73KN/m2

3.1.3.承重排架实际均布荷载

3.1.3.1.排架及脚手板荷载: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要求,脚手架自重标准值采用0.35KN/m2,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0.11KN/m,安全设施及安全网0.005KN/m2。

3.1.3.2.钻机重量:

按排架上布置2台钻机,每台钻机重量约134.0kg约1.34KN。

G(机)=1.34KN×2台=2.68KN

3.1.3.3.施工人员重量:

在5排排架上布置2台钻机,需施工人员5人,考虑其他辅助及管理人员5人,平均每人重约0.8KN,则施工人员自重为:

G(人)=10人×0.8KN=8KN

3.1.3.4.钻机反向力:

根据钻机说明书,每台钻机的水平反向力G(反推力)=12KN则在排架内,最多可有2台钻机产生反向推力,即推力为24KN。

钻机产生的总荷载为24KN

3.1.4.总均布荷载

3.1.4.1.N总=①+②+③+④=9KN+2.68KN+8KN+24KN=43.68KN

计算按5排排架,同时2个作业层,按高度18米进行验算:

施工荷载均布参数为:

43.68/(5*1.5*2)=2.913KN/m2

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