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4503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docx

中国会计电算化30年1992

中国会计电算化三十年30年春秋----1992

随着高新技术再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和企业管理活动日益紧密结合,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由“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实时高效的追求。

而互联网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也已经预示着中国会计电算化的一场革命的到来。

此时,在立足于现实,研究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同时,系统的探讨一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鲁迅说过:

“我们研究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

”越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高速发展的时期,回顾过去的成长历程,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核算电算化,用一句话说就是主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1992年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讲是个不平凡的一年。

毛华扬先生在90年代末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阶段:

即1983年以前的试验阶段,1983年——1986年的自然发展阶段,1986年——1992年逐步走上有组织有计划发展的阶段以及1992年至今以宏观调控为主,财务软件开发以市场为主,企业会计电算化从单纯的软件应用到强调组织管理的阶段1992年是会计电算化宏观调控为主的开始年。

一、财政部制度及其导向分析

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使用的会计软件达到符合财正部规定的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技术标准。

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核算要求和会计人员的习惯,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

第二:

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财正部根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

1.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2.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

4.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置的功能。

5.会计核算软件应当符合GB/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要求。

6.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性能允许的使用范围内,不得出现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死机或者非正常退出等情况。

7.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在机内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8.单位修改、升级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改变会计核算软件的运行环境,应当建立相应的审批手续。

9.会计核算软件开发销售单位必须为使用单位提供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人员培训、会计核算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方面的服务。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中。

1979年,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起点。

在1979-1988年期间,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在中国生根发芽,行政部门包括财政部,机械工业部等,纷纷在全国各地做探索性的试点,全国各个高等院校也加入研究的行列,这个阶段属于探索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电算化水平不高,功能单一且不通用,还没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与市场。

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及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中国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管理和强有力的推动下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这十年中,在财政部及各省财政厅的推动下,一方面商品化会计软件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会计软件生产厂家从几百家逐步向十余家集中财政部

1994年6月同时发布了三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文件: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电算化管理部门。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规则》-----电算化软件评审部门。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电算化软件开发单位。

1996年6月财政部制订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包括: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法》。

1998年,财政部撤销了全国性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电算化处,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第三阶段开始的标志。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经趋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开始由政府管理转向行业协会自律。

这个时期的会计软件逐步转向管理型,大型的会计软件公司开始向ERP转

二、中国标志事件概述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入会计电算化理念,受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管理革命、会计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从1998年以后,国家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运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法规,极大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使得这一起步较晚的应用软件产品得以快速发展,目前财务软件业已成为应用软件领域中除操作系统以外营销量和客户量最大的产品。

我国财务电算化也曾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目前业内公认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三阶段,可以反映出二十余年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变革。

(一)以自我开发为主专用会计软件阶段:

最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发和使用的专用财务软件。

鉴于当时懂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业务的双栖人才奇缺,造成这类软件开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低的弊端。

特别是当时的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软件长期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

(二)以专业厂商开发为主的通用会计软件阶段:

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的“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和商品化的设想,并明确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会计软件。

随后,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运用而生,上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通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相继成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出现孕育了日后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三)以最新科技成果为支撑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求。

在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

许多会计软件专业公司以吸收国际高科技最新成果(如网络、硬件、数据库等)和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为契机,在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实施“管理型”会计系统方面投入了巨大力量。

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大型管理型会计软件系统的逐步成功,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家财政部对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宏观管理,对促进会计电算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财政部从制定应用发展规划、会计软件功能规范、会计软件评审规则、会计软件市场管理、会计人员培训、电算化持证上岗、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营造了的良好环境,保证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三、硬件环境特征描述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环境特征整体如下: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认识不足。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部门未能将其摆到应有的位置,基本上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位本身的事,财政部门不要干预,因此,未能进行有力的推动。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

   

(2)匆忙甩账。

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

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账了。

   (3)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4)还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人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

  2.电算化会计等同于“仿真手工”

会计电算化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

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

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它只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

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我们说目前的电算化会计还很难称之为是一场“会计的革命”。

3.“会计电算化系统”脱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孤军突进”

会计电算化孤军突进的后遗症是明显的,当前几个突出的问题是: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

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

近两年来虽然倡导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但一般只从财务管理的要求出发。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

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在综合的企业MIS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它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

4.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

(1)财务软件市场秩序不规范。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4)可操作性差。

仅仅是从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表处理等表面问题上作文章,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5)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

(6)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7)重视财务软件的技术性,忽略其实用性。

  5.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者导致系统崩溃。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3)各地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浅尝辄止,针对性差、系统性不够,同时考试系统本身也不完善,培训形式主义严重,不讲实效。

(4)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财会专业人员。

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只是原始凭证的分析和输入由会计人员直接处理,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一部分财务数据的分析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因此,这些单位更多地依赖计算机专业人才,造成重视计算机专业人员,忽视会计人员的现象。

 

  6.会计电算化中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重视不够。

纵观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和设计中,开发和设计者未能全面、科学地设计考虑,结果所设计的财务软件与实际会计工作相脱节,导致常常出现差错。

二是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账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三是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四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主要是一些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档案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要求。

对此,一方面可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另一方面可采用电子账簿的形式来弥补其不足。

四、会计软件开发建设情况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真正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可以预见,会计电算化将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

一方面,以机代账单位将逐步增多。

自财政部1989年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之后,大部分的单位实现了以机代账,逐步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

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已经成了一个自发的要求,各单位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后,一般在3个月后大都能够实现计算机替代手记账。

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2.“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终极目标。

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

无疑,“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

所谓“网络财务”是基于Intranet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向“管理一体化”方向扩展。

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整个管理电算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电算化的支持,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技术上提供了向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可能。

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财务、统计信息综合数据库,综合利用会计信息的方向发展。

4.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行业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单位会计电算化是主管部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反之主管部门的电算化将促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在我国宏观管理向现代化进军的今天,主管部门与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将继续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

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大大提高。

但在软件应用的品种、水平、范围等参差不齐。

现在,数据大集中、软件大统一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大型企业集团尤其如此。

5.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软件的开发日益工程化。

首先,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仅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可靠。

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重点放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

其次,准确透彻地了解用户是一个软件开发的首要工作,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应用软件是当前国际流行趋势。

我国会计软件开发也正从以往的经验开发向科学化的工程方法转化。

 6.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都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整个账务处理都在计算机内部自动生成。

过去靠人工进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审计的职能大大削弱。

为了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的关系,有必要完善以下会计电算化功能:

一是“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二是“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

7.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

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8.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与手工会计制度溶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

首先:

标准的账表文件格式将逐步实现统一,以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的接口问题、会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问题、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问题,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

其次:

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责权、电算化后的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9.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将逐步建立起来。

会计电算化从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开始转向同时为宏观经济服务,为了使会计信息在宏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并已经开始建立以微观会计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搜集、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中心。

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五、企业应用状况及其绩效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

(一)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了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应用中,对会计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

一、易出错、易遗漏等问题,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三)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在经营管下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促进会计队伍的素质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新知识,以便适应工作要求并争取主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工作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可以提供许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接受脱产专业培训的机会。

因此,必然逐步提高整体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

(五)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带动或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六)推动会计改革,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会计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方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影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响;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六、人才培养及需求状况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当然,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随意组合。

会计电算化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知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在会计电算化这种现代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整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他们掌握的知识决不只是简单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工艺现代会计工作方式。

(二)会计专业岗位群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才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区别。

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

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综合及编制报表等具体核算岗位。

下同)

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会计主管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

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计划及其他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血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

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商银行基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上述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

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