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143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docx

钢铁+先识炭素行业供需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7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一、先识炭素:

基础与高端行业用途广泛,钢铁行业主要使用石墨电极与高炉炭块

(一)炭与石墨:

物化性能优异,金属冶炼和电解铝是主要应用行业

1、炭素材料包括炭素原料和炭素制品两大类

炭素材料是指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的总称。

炭素材料包括炭素原料和炭素制品两大类。

其中炭素原料是指炭素工业所使用的石油焦、针状焦、无烟煤和天然石墨原材料;而炭素制品是指炭素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物化性质的产品,如炭质电极、石墨电极、碳纤维和碳/碳复合材料等。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炭素制品行业而非上游炭素原料行业。

图1:

炭素制品是以石油焦、针状焦、无烟煤等原料加工制备而成

2、炭素制品中炭制品产量占比达86.19%,石墨制品占比13.48%

(1)按是否石墨化分,炭素制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未经过石墨化处理、由非石墨质碳组成的炭制品;二是经过石墨化处理、由石墨质碳组成的石墨制品;

(2)按产品用途分,石墨制品可分为石墨电极和特种石墨等;炭制品可分为预焙阳极、炭电极、炭糊、炭块等。

2016年我国炭素制品中炭制品产量占比达86.19%,石墨制品占13.48%。

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1至12月炭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简要分析》,

2016年我国炭素制品产量达378.11万吨,其中炭制品325.90万吨,占比达86.19%;

石墨制品产量达50.97万吨,占比为13.48%。

图2:

2016年我国炭制品、石墨制品及其他产品分别占炭素制品总产量的86.19%、

13.48%和0.33%

石墨电极为石墨制品绝对主力,预焙阳极产量占炭制品总产量的79%。

根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1至12月炭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简要分析》,2016年我国石墨电极产量达50.41万吨,占石墨制品总产量的97%,其余3%为特种石墨及其他石墨制品;在炭制品中,预焙阳极产量占比达79%,炭糊、炭电极和其他炭制品产量分别占4%、3%和3%。

图3:

2016年我国石墨制品中,石墨电极产量占比达97%

图4:

2016年我国炭制品中,预焙阳极占比达79%

3、炭素材料物化性能优异,金属冶炼和电解铝行业是主要应用

炭素材料导电、导热及稳定性等物化性能优异。

(1)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炭素材料是唯一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非金属材料,其导电性是不锈钢的4倍,且导电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具有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因此炭素制品适用于钢铁、矿物冶金和电解铝工业中各类高温设备电极;

(2)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炭素材料耐酸、耐碱、耐有机介质腐蚀能力强,因此普遍用于电化学工业中电解设备的导电阳极板(棒);(3)良好的热稳定性:

炭素材料在缺氧条件下可在2000摄氏度以上温度下长期工作,因此广泛应用于钢铁、矿物冶金和电解铝工业中加热炉的内衬;(4)良好的中子减速性能:

炭素材料中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快中子减速和反射性能,是最常用也是最早应用的一种核反应堆减速剂。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石岛湾高温气冷示范堆就是采用石墨作为中子减速材料。

炭素制品在传统及新兴工业部门均有广泛应用,金属冶炼及电解铝是主要下游行业。

正因为炭素制品具有优良的物化性能,炭素制品不仅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也在电子、光伏半导体、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等新兴产业有着重要的应用。

表1:

炭素制品可分为石墨及炭素制品两大类,在传统及新型工业部门均有广泛应用

(二)钢铁用炭素:

电炉用石墨电极用量占85%,高炉用炭块用量占15%

炭素制品由于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其中,应用于钢铁冶炼工业的炭素制品可分为两类:

一是应用于普通/高/超高功率电弧炉石墨电极;二是应用于高炉炉底、炉缸、炉身内衬炭块。

炭素制品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中,85%为石墨电极。

根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1至12月炭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简要分析》,2016年我国炼钢用石墨电极产量达50.45万吨,炭块产量为8.6万吨,因此可粗略估算出在钢铁工业用炭素制品中,石墨电极占比为85%左右,炭块占比约为15%。

因此石墨电极为炭素制品在钢铁行业中的主要应用。

1、电弧炉石墨电极:

电弧炉炼钢关键耗材

(1)石墨电极主要应用于电弧炉炼钢

电弧炉是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

电极在气体中放电形成电弧时能量很集中,弧区温度在3000℃以上。

电弧炉工艺灵活性好,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且设备占地面积小,适于优质合金钢的熔炼。

图5:

电弧炉主要导电部件为石墨电极

图6:

电弧炉用石墨电极

炼钢用电弧炉按电源性质、炉衬性质、装料方式、变压器输出功率、出钢方式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电弧炉电源性质分,电弧炉可分为三相电弧炉(交流)、

单相电弧炉(直流)、自耗电弧炉以及电阻电弧炉等类型;

(2)按电弧炉炉衬性质分,电弧炉可分为碱性电弧炉和酸性电弧炉;(3)按装料方式分,电弧炉可分为顶装料和炉门装料两种;(4)按变压器输出功率分,电弧炉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三种;(5)按出钢方式分,电弧炉可分为侧出钢、中心出钢和偏心底出钢三种。

表2:

电弧炉根据电源特性、炉衬性质、装料方式和输出功率有多种分类方式

应当注意的是,中频感应炉与电弧炉尽管都属电炉,但两者原理完全不同,中频感应炉并不采用石墨电极。

中频感应炉(简称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至20kHz)交流电,在感应线圈中激励磁场并在炉内钢材内部产生涡流而熔炼钢铁的炼钢设备,无法有效除去钢中硫、磷等有害杂质,且无法控制钢的成分,因此冶炼出的大多是低端普钢。

我们常说的“地条钢”就是指以废钢为原料、经过中频感应炉融化、不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的钢。

图7:

中频感应炉通过加热线圈来产生热量

图8:

中频感应炉实物图

(2)石墨电极是电弧炉关键耗材,电弧炉吨钢消耗量在1.2~2.5kg/t之间

石墨电极是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为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成,是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

石墨电极是易耗品,不同类型电弧炉石墨电极消耗量在1.2~2.5kg/t之间,受多因素影响而不同。

根据B.Bowman等人在《炭素技术》期刊上发表的《电弧炉中石墨电极的消耗》一文,石墨电极消耗方式可分为端部消耗、侧面氧化消耗、残端损失以及根部折断四种方式;石墨电极其消耗量及消耗速度受电炉电流大小、生产能力、实际氧量、实际连接、废钢种类和装料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根据高占彪等人2009年在《炭素技术》期刊上发表的《对电弧炉冶炼中石墨电极消耗及使用的探讨》一文,电弧炉吨钢石墨电极消耗在1.2kg/t至2.5kg/t之间;不同类型的电弧炉其石墨电极消耗量也不同,直流电炉石墨电极消耗量相比交流电炉和电阻电炉偏低。

表3:

直流电炉石墨电极消耗量相比交流电炉和电阻电炉偏低

2、高炉内衬炭块:

高炉耐蚀隔热结构材料

高炉是用焦炭还原铁矿石冶炼铁水的大型高温冶金炉。

高炉炼铁具有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和能耗低等优点。

高炉本体结构可分为炉壳和炉型两部分。

(1)炉壳:

现代化高炉广泛使用焊接的钢板炉壳,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冷却设备,保证高炉砌体牢固,密封炉体以及承受炉顶载荷;

(2)炉型:

高炉炉型是指高炉工作空间的形状,现代高炉炉型多为五段式炉型,自上而下由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五部分构成。

其中,炉喉是高炉本体的最上部分,既是炉料的加入口,也是煤气的导出口;炉身是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上向下逐渐扩大;炉腰是高炉直径最大的部位。

它使炉身和炉腹得以合理过渡;炉腹是高炉原料熔化和造渣的主要区段,呈倒锥台形;炉缸是高炉燃料燃烧、渣铁反应和贮存及排放区域,呈圆筒形,设有出铁口、渣口和风口,因此是承受高温煤气及渣铁物理和化学侵蚀最剧烈的部位。

图9:

高炉炉型由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五部分

图10:

高炉炉缸、炉腹一般采用炭块作为内衬耐火材料构成

高炉炉缸、炉腹多采用炭块炉衬。

以耐火材料砌筑的实体称为高炉炉衬,其作用在于构成高炉的工作空间,减少热损失,并保护炉壳和其它金属结构免受热应力和化学侵蚀的作用。

高炉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压力和工作条件的苛刻程度不同,因此炉衬耐火材料的选用也不同。

其中,炉腹和炉缸内衬多采用热稳定性好、抗化学侵蚀性好的炭砖做耐火材料。

表4:

高炉炉缸、炉腹多采用炭块炉衬

本章小结:

炭素制品按是否经过石墨化处理可分为炭制品和石墨制品两大类;2016年我国炭素制品中炭制品产量占比达86.19%,石墨制品占比为13.48%;在炭制品中,电解铝行业用预焙阳极占比达79%,而石墨电极占石墨制品总产量的97%;炭素制品因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中子减速性能,广泛应用于钢铁、矿物冶金、电解铝、电化学和核电行业中;应用于钢铁工业的炭素制品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利用石墨制品良好的导电性,应用于普通/高/超高功率电弧炉中的石墨电极,占钢铁用炭素制品总用量的85%;二是利用炭制品良好的热稳定性,应用于高炉炉底、炉缸、炉身内衬的炭块,占钢铁用炭素制品总用量的15%。

二、需求端:

特钢“增量提质”长期利好短流程炼钢占比提升,地条钢出清助短流程短期成本降低

(一)长期看:

我国短流程炼钢占比仅为全球平均水平1/4,特钢快速发展利好短流程炼钢,驱动石墨电极需求提升

1、短流程炼钢在建设成本、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较长流程炼钢更具优势

(1)废钢-电弧炉为短流程炼钢核心流程

根据杜涛等2006年在中国冶金报文发表的典型钢铁生产流程的环境负荷分析》及周建南等2008年在《山东冶金》发表的《钢铁制造流程技术进步与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钢铁生产流程分为两类:

一类为高炉—转炉—连铸—轧制工艺流程,即长流程;另一类为电炉—连铸—轧制工艺流程,即短流程。

长流程生产流程的源头是从矿石原料开始的,高炉和转炉是长流程关键设备。

主要的矿物原料有三种:

铁矿、炼焦煤、石灰石。

铁矿经选矿工序先选成铁精矿,

然后进一步制成烧结矿或球团矿;炼焦煤经过洗煤、配煤工序后经过焦炉干馏,释放出挥发成分而后得到焦炭;石灰石可直接用于高炉炼铁的造渣熔剂。

以上三种主要原料进入现代炼铁高炉冶炼得到碳的质量分数在4%以上的液态铁水。

高炉铁水经过氧气转炉吹炼配以精炼炉得到合格钢水。

钢水经过浇铸连续浇铸或模铸成为钢坯或钢锭,再经过轧制工序最后成为钢材。

短流程炼钢生产流程的原材料是废钢,电弧炉是短流程炼钢的关键设备。

废钢经简单加工破碎或剪切、打捆等后直接装入电弧炉中熔炼配以精炼炉,得到合格钢水,以后的工序与长流程相同。

图11:

炼钢短流程与长流程对比示意图

(2)短流程炼钢在建设成本、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根据我们2017年1月25日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之二十一:

去哪些产能(三):

供给侧改革将再超预期,重视短流程的发展机遇,坚定看好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深度报告,以废钢-电炉为核心流程的短流程炼钢技术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基建投资成本、工艺柔性等方面相对长流程炼钢技术有明显优势。

表5:

炼钢的长短流程技术指标定性对比

1)建设成本方面:

短流程吨钢投资及建设周期较低。

根据徐匡迪等人2005年发表在《中国冶金》期刊上的《电炉短流程回顾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从投资角度看,建设高炉-转炉联合企业年产能力每吨钢需要投资约1000~1500美元,而废钢-电炉短流程仅需要约500~800美元;从建设周期看,高炉-转炉联合企业建设周期约为4年,而废钢-电炉短流程建设周期可以缩短至1~1.5年。

2)生产效率方面:

短流程炼钢工艺远高于长流程炼钢。

根据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短流程炼钢新技术研究》,典型的现代钢铁联合企业的长流程炼钢工艺,从原材料进厂开始到出成品钢材的周期至少要3~4天(72~96h),而短流程炼钢工艺,从废钢入炉算起到轧出钢材为止,一般只需3~5h左右;根据徐匡迪等人2005年发表在《中国冶金》期刊上的《电炉短流程回顾和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一流的现代化高炉-转炉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和生产率为600~800吨钢/人·年,而以大型电炉为主体的现代化短流程企业的生产率已经达到1000~3000吨钢/人·年。

3)能源消耗方面:

短流程炼钢工艺累计能耗仅为长流程的一半。

高炉-转炉流程系统庞大,环节多,无论是原材料准备阶段还是冶炼过程操作均需消耗大量的能源。

根据贵州大学硕士论文《短流程炼钢新技术研究》一文,从矿石、焦煤开始的长流程工艺累计能耗达768千克/吨钢,而从废钢开始的短流程工艺累计能耗仅为385.8千克/吨钢,仅为长流程炼钢工艺累计能耗的一半左右。

表6:

炼钢的长短流程技术指标定量对比

4)污染物排放方面:

短流程在废水、废气排放方面对环境更为友好。

根据《废钢铁产业“十三五”规划》,与铁矿石炼钢相比,用1吨废钢铁炼钢可减少1.6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减少3吨固体废物的排放。

根据我们2017年1月25日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之二十一:

去哪些产能(三):

供给侧改革将再超预期,重视短流程的发展机遇,坚定看好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深度报告,在同样生产1吨板坯/方坯时,短流程炼钢排放的污染物明显低于含有烧结流程的长流程及含有球团的长流程,特别是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废水排放方面有较大优势。

表7:

长、短流程炼钢污染物排放对比

2、我国70%特钢由电弧炉生产,特钢“增量提质”驱动短流程炼钢发展

(1)我国70%的特钢、100%的高合金钢由电弧炉生产

电弧炉炼钢质量高、小批量的特点适合特钢冶炼。

电弧炉可以间断性生产,还可以满足各种小批量,特殊规格、品种,合金量较高的钢种需要,是一种柔性的炼钢法;同时电弧炉能冶炼含磷、硫、氧低的优质钢和合金钢,因此相比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更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的特钢生产。

我国特钢主要由电弧炉冶炼。

根据柳克勋等人2010在《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上发表的《短流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一文,我国30~40%的优质钢、70%的特殊钢以及100%的高合金钢是电弧炉生产的。

(2)2016年我国特钢产量占比4.61%、仅为日本的1/5,高端特钢占比3%、

仅为日本的1/8,特钢“增量提质”驱动短流程炼钢发展2016年我国特钢产量占比4.61%,仅为日本的1/5。

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数据,2016年我国特殊钢产量约3725.51万吨,仅占我国2016年粗钢总产量的4.61%;根据日本铁钢联盟JISF统计数据,2016年日本特殊钢产量达2403.40万吨,占同期日本粗钢产量的22.94%,是我国特钢占比的近5倍。

根据2012年科技部编制的《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显示,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普遍较高,2011年美国和韩国已达10%左右,法国和德达15~22%,瑞典则高达45%左右。

因此我国特钢产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12:

2016年我国特钢产量占比为4.61%、仅为日本的1/5

我国高端特钢仅占特钢总产量的3%,仅为日本的1/8。

除不锈钢外,以非合金钢和低合金钢为代表的特殊钢为低端特钢;以合金结构钢和轴承钢、弹簧钢为代表的合金钢为中端特钢;而以合金工模钢、高速钢、高温合金钢、精密合金钢、耐蚀钢等高合金钢为高端特钢。

根据我的钢铁网数据,2016年我国高合金钢占特钢总产量比例仅为3%,而中端合金钢占比达55%,低端特钢占比为24%。

根据《国内外特殊钢产业发展现状与工艺技术比较》,日本高端高合金钢产量占比达25%。

因此,我国特钢产业结构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供给不足。

图13:

2016年我国高合金钢占比仅为3%,仅为日本的1/8

3、我国钢铁蓄积量仍将快速增长,废钢回收率提升空间较大,为短流程炼钢提供充足废钢资源

废钢是短流程炼钢的主要原材料,废钢资源的供给情况是短流程钢发展的资源基础。

废钢资源供给包括未来废钢资源总量以及废钢回收率两个方面。

废钢来源于钢铁制品的报废,因此钢铁蓄积量的大小决定了废钢资源总量;废钢回收率则决定了废钢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2015年我国人均钢铁蓄积量仅为同期日本的55%,钢铁蓄积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未来废钢资源总量充足。

从日本钢铁行业发展历史看,在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之后,日本钢铁资源蓄积量仍保持较快增长,1973~1997年间日本钢铁资源蓄积量年均增长率达4.38%,直至1997年之后钢铁资源蓄积量增长率降低至2%以下,2004年之后降低至1%以下,显示日本的钢铁资源蓄积量逐渐企稳。

根据日本铁钢联盟数据,日本2014年钢铁蓄积量达到13.49亿吨,人均钢铁蓄积量约为10.61吨/人;而根据2016年12月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发布的《废钢铁产业“十三五”规划》,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钢铁蓄积量达到80亿吨,由此得出我国人均钢铁蓄积量约为5.82吨/人。

我国人均钢铁蓄积量仅为日本同期的55%左右。

因此我国钢铁资源蓄积量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由于钢铁制品在一定年限后会进入报废状态,钢铁资源蓄积量的快速提升为短流程炼钢提供了充足的废钢资源保证。

图14:

日本人均钢铁资源蓄积量在粗钢产量达峰值后仍保持较快增长

图15:

2000年以来日本废钢回收率保持在2%左右

2015年我国人均废钢消耗量仅为同期日本的1/5,废钢回收率提升空间较大。

从废钢消耗总量上看,根据日本铁联盟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中国废钢消耗总量自2003年起才超过日本,2015年中国废钢消耗总量达8020万吨,而日本同期为3920万吨,仅为中国的一半;从人均废钢消耗量上看,2015年我国人均废钢消耗量约为60.23公斤,而日本同期为308.45公斤,为我国人均废钢消耗量的5倍;从废钢回收率(废钢回收率=当年废钢消耗量/当年钢铁资源蓄积量)上看,日本2014年废钢回收率为1.77%,自1971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2016年我国废钢消耗量为9010万吨,废钢回收率为1.13%左右。

相比日本的2%左右还有一定差距。

图16:

中国废钢消耗量自2003年起才超过日本

图17:

2015年中国人均废钢消耗量仅为日本的1/5左右

4、我国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仅为日本的27%、全球平均的24%,石墨电极需求空间较大

(1)2015年我国短流程钢产量占比仅为日本的27%、全球平均的24%,发展空间广阔

2011~201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逐年降低。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2015

年我国电炉钢产量达4880万吨,占2015年我国粗钢总产量的6.07%。

从历史统计数据上看,2000年至2011年,我国电炉炼钢产量处于上升阶段,至2011年达到峰值7094.60万吨,2011年后电炉炼钢产量逐年下降,但同比降幅逐渐缩小。

2015年电炉钢产量同比2014年减少2.24%,电炉钢产量下降的趋势持续减弱。

我国电炉钢产量逐年降低的原因除了废钢资源紧张造成废钢价格偏高之外,还与

2011~2015年我国特殊钢产量没有明显增长、部分特钢开始采用长流程生产有关。

2011~201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逐年降低。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电炉炼钢占粗钢总产量百分比为25.2%,美国、欧盟28国、日本、印度分别为62.67%、39.43%、22.87%、57.07%,而中国电炉炼钢比率自2010年以来持续5年下降,2015年电炉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为6.07%,远低于世界水平

25.22%。

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逐年降低的原因是长流程炼钢产量增幅较大而短流程产量逐年降低造成的:

我国长流程炼钢产量由2011年的6.12亿吨增至2015年的7.55亿吨,而同期我国短流程炼钢产量则由0.71亿吨降至0.49亿吨。

图18:

2001~201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逐年下滑

图19:

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较美、日、欧、印及全球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国未来电炉钢增长空间较大。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电炉炼钢占粗钢总产量百分比为25.22%,美国、欧盟28国、日本、印度分别为62.67%、39.43%、22.87%、57.07%,而2015年我国电炉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百分比为6.07%,仅是美国电炉钢占比的1/10,印度的1/9,欧盟的1/6,以及日本的1/4左右。

因此我国未来电炉钢占比的增长空间较大。

(2)石墨电极产量与电炉钢产量变化趋势一致,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石墨电极产量与电炉钢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为0.94,未来电炉钢产量增长将驱动石墨电极需求。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和中国炭素行业协会数据,201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为4880万吨,石墨电极产量为53.93万吨。

我国石墨电极产量、增长率与我国电炉钢产量、增长率密切相关,其中石墨电极产量与电炉钢产量的相关系数达0.94,石墨电极产量增长率与电炉钢产量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68。

从产量上看,我电炉钢产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随后则逐年下滑,而我国石墨电极产量也在2011年后逐年萎缩;从增长率看,总体上看石墨电极产量增长率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2015年电炉钢产量下滑趋势减弱,石墨电极产量降幅也有所收窄。

未来电炉钢产量占比增长空间较大,将驱动电炉用石墨电极的未来需求空间。

图20:

2001~2015年我国电炉钢与石墨电极产量变化趋势一致

图21:

石墨电极产量增长率滞后于电炉钢产量增长率

(二)短期看:

地条钢出清将使废钢供需重归平衡,短流程炼钢成本降低产量增长,驱动石墨电极需求增长

1、地条钢出清释放废钢供给,废钢供需有望重归平衡

(1)全国需清理的地条钢产能达1.19亿吨以上

根据国经贸产业函[2002]156号《关于地条钢有关问题的复函》,地条钢指的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的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2017年6月30日前全面取缔地条钢。

从2005年以来,国家对用于生产“地

条钢”的中频炉出台了多个政策限制其发展。

2006年1月发改委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要求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中频感应炉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2011年4月,根据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淘汰类目录中,明确要求淘汰用于“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2016年10月,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2016年全面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生铁用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高合金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

全面取缔生产“地条钢”的中频炉、工频炉产能;而根据2017年1月11日新华网发布的《我国明确取缔“地条钢”时间表》,2017年1月10日上午,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7年理事(扩大)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2017年6月30日前,地条钢必须全部清除。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地条钢取缔期限。

全国需清理的地条钢产能达1.19亿吨以上。

根据中钢协2017年4月26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协会2017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目前全国各省区已清理出“地条钢”企业共500多家,涉产能1.19亿吨。

表8:

2006年以来国家针对地条钢及中频炉出台的政策

(2)地条钢出清释放废钢供给,废钢供需有望重归平衡

下面我们给出在地条钢全部出清之后废钢的供需测算。

本测算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1:

假设地条钢产能利用率为50%,中频炉出钢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