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352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共60分)

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

“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

3.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4.李贽称赞西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妇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忠君思想的迷信

D.揭露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5.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6.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7.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道:

“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

”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A.造成阶级分化B.阻碍文化发展C.缺乏群众基础D.造成文化断层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9.某部著作中说:

“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

”这部著作最可能是

A.“九十五条论纲”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10.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印刷术B.天文历法C.指南针D.儒家学说

11.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

“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12.“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14.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

由此可知()

A.古代中国的人物画忽视人物个性表达

B.古代中国没有个体人物的绘画作品

C.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D.中国古代画家并不擅长创作人物画

15.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

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16.“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与上述时空观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B.量子理论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17.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

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相对论与量子论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18..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

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20.“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材料中“世界的新潮流”是指()

A.实现民主共和B.发展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

2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

”这“潮流”是指()

A.民族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民主和科学D.社会主义革命

22.在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D.《新民主主义论》

23.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有关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24.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两者的共同宗旨是()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25.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动荡不安。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A.来自其他城邦的威胁加剧B.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

C.城邦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D.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6.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务奴隶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27.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28.商鞅变法规定:

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

29.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封建经济D.推动社会转型

30.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

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二.材料解析题(共4个大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何以知其然也?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分)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4分)

 

(2)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32.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无知即罪恶。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

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分)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分)

(2)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4分)

33.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

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

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举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的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

从材料一、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

(5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答案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共60分)

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

“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1.解析:

选A。

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项是在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学说并未“强调民的作用”,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D.“无为而治”

2.解析:

选C。

“民贵君轻”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放在君主之上,显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3.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3.解析:

选B。

材料中强调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将儒学思辨化,但不是以哲学探究为己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的“论”即“理”,其核心是儒家的道德伦理,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都是唯心的,不存在唯物和唯心之争,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中穷理是为了把握其中的“理”以便更好的认识世界,不是在于至极,故D项错误。

4.李贽称赞西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妇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忠君思想的迷信

D.揭露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4.解析:

选B。

李贽是明清时期杰出的反封建思想的代表,他的思想与传统的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因此被视为“异端”思想。

本题选B。

5.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都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5.解析:

选D。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均肯定教育对美德的作用,D项正确。

A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B、C两项是孔子的主张。

6.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6.解析:

选C。

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理性主义,所以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

7.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道:

“通过它(文艺复兴),欧洲第一次被鲜明地分成有教养的阶级和没有教养的阶级。

”说明文艺复兴的不足之处在于()

A.造成阶级分化B.阻碍文化发展C.缺乏群众基础D.造成文化断层

7.解析:

选C。

题目中的阶级不是革命史观中的阶级分化,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不会阻碍文化的发展,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把群众都调动起来,缺乏群众基础,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不会造成文化断层,故D项错误。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8.解析:

选B。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不尽相同,排除D;A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两者都打击教会的权威而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B符合题意。

9.某部著作中说:

“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

”这部著作最可能是

A.“九十五条论纲”B.《论法的精神》

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9.解析:

选C。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开启宗教改革序幕的代表作,抨击基督教神权,反对人民起义和暴动,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作品,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当管理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时,人民可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启蒙思想家康德的作品,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主张思想自由,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0.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A.印刷术B.天文历法C.指南针D.儒家学说

10解析:

选A。

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11.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

“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11解析:

选B。

由材料关键信息“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可知“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不符合材料的描述和史实,C项错误。

由“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可知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12.“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12.解析:

选B。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B项符合题意。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