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410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docx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

大班端午节教案汇总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

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准备:

  1、实物:

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

  一、开始部分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

,你们吃过粽子吗?

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

  2、欣赏故事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了解屈原的故事;

  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

师: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师: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

  教师小结: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

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

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

还有一种传说:

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

"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1、欣赏儿歌2、跟读儿歌3、朗读儿歌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师: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

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

你们想按哪种习俗过端午节?

  师: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认识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3.能力目标:

主动参与端午节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有关端午节的调查及信息采集。

  2.物质准备:

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节来历的图片;赛龙舟视频等。

  活动过程:

  1.以视频导入,激发幼儿对端午节兴趣。

  引导幼儿观看赛龙舟视频。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什么比赛?

为什么要赛龙舟?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鼓励幼儿结合调查表及信息资料,以小组形式交流分享已获得的相关经验。

  提问:

什么时间过端午节?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教师结合图片,以故事形式与幼儿共同梳理、提升经验。

  3.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提问:

端午节人们会做哪些事?

  引导幼儿结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的各种习俗。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

  梳理提升经验。

  4.幼儿品尝并交流各种风味的粽子,感受和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美工区:

为大家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区域活动时可以尝试做粽子。

  建构区:

提供龙舟图片,鼓励大家搭建龙舟。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

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小班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中班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加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大班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如:

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

  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

  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1)中班、大班可以以“我的检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

有关端午节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2)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1)图书角:

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

  

(2)体育角:

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3)动手区:

中、大班提供纸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

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搜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小班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

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

(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

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活动介绍: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

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品尝粽子,并讲述。

①认识粽叶。

  T:

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

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

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②幼儿品尝。

  T:

你们吃过粽子吗?

你吃过哪些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③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3、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①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②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③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④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中班活动一:

屈原的故事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

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

(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

童谣《拍手歌》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2、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

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

(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

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

为什么叫《拍手歌》?

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

(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大班

  活动:

我知道的端午节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社会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相关经验。

  2、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