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415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docx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2、食物的色香味

3、食物从哪里

4、食物的营养

、设计一日食谱

6、食物的消化

7、食物的变质

8、水是什么样的

9、怎样使水变清

10、烧开水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13、糖到哪里去了

14、水与生命

自由研究

1玩具大集合

16磁铁玩具

17玩小车

18小车的运动

自由研究

19、鸡

20、鸭和鸡

21、猫

22、兔与猫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2、食物的色香味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食物的色香味,并通过活动认识感觉器官子观察物体中的作用。

2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

3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4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其他物品:

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

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

问:

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

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不同的味道。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

(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

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

(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

(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

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

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

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观察物体?

分组实验:

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

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

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

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辨别

四、归纳总结

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

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

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

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

3、食物从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2、能按食物的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教学准备

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

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

(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

(2)、全班交流归纳,

提示学生注意:

食物是指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于哪些动植物

(1)分小组进行,将带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学生反馈

注意:

A、食物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写。

(3)、问:

根据食物的,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动物类和植物类

3、对食物进行分类

(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

(3)交流并修正

(4)总结归纳:

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

4、全总结,拓展应用。

4、食物的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4、能按照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能用所学的食物营养知识改善自己的营养结构,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概念。

教学准备

1、酒精灯、镊子,碘酒、滴管、白纸等

2、馒头、米饭、熟土豆、熟鸡蛋、肥肉、瘦肉、蔬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3、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学重点:

常见的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列举平时爱吃的食物

1、在小组里面交流,对爱吃的食物进行统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2、汇报统计情况,根据学生的有无偏食的情况引入对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研究。

3、揭示题

二:

实验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1、介绍酒精灯及用途,边介绍边演示酒精灯的用法,

2、实验:

(1)实验要求:

将自己所带食物分成三分,分别放在火上烧、滴碘酒、放在纸上面按压,等方法进行实验。

(2)分组进行探究,边观察边记录,

注意:

对食物进行按压时,许多食物会留下痕迹,肥肉留下的是油迹,蔬菜留下的是水迹,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火烧的要尽量避免黑烟,要放在火的外焰烧,

三、归纳实验现象

问:

你在研究食物营养的实验中观察到哪些现象?

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

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

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

蔬菜——有水分

四、介绍食物的营养资料

瘦肉、鸡蛋等在火上烧过有烧头发的气味,这是因为食物里面主要含有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材料,在食物上面滴上碘酒变成深蓝色是食物中主要含有淀粉,按压后有油迹,是因为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

五、对常见的食物进行分类

1、分小组完成,将分类的结果记载下。

2、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六、拓展、运用

1、阅读书中的资料。

2、回家对自己吃的食物进行鉴别,有哪些营养成分。

收集有关食物营养的图片资料进行展览。

、设计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1、能根据一天所需的食物营养设计一日食谱。

2、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方式获取制定“一日食谱”的相关资料。

3、通过收集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制定一份教为科学的“一日食谱”

4、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有关膳食结构的资料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问:

如果每天都吃一样或2样的食物,这样行吗?

为什么?

学生反馈并揭示题:

设计一日食谱

二、学生设计一日食谱

(1)讨论:

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

让学生自由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设计科学的一日食谱,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要的营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实际、经济情况等设计。

(2)出示:

有关食物营养的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获取设计一日食谱的信息。

为设计食谱提高依据。

(3)学生自己设计“一日食谱”。

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交流设计的“一日食谱”

(1)交流设计的食谱,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设计的理由,以防出现不合理的食谱。

(2)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的食谱。

相互比较评价出设计合理的食谱,进行肯定,对不合理的食谱进行完善、修改。

(3)根据交流和评价的结果,更加完善自己设计的食谱。

四、引导学生统计进三天的食物品种,对照设计的一日食谱,改正自己的饮食习惯。

(1)统计最近三天吃的食物,记录下。

(2)根据自己统计的结果与设计的一日食谱进行比较,找出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是营养的结构和食物的数量。

(3)相互交流,说出改进的理由。

特别是自己平时爱挑食偏食的同学改进饮食习惯。

五,总结

6、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

、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

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的资料

教学重点:

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

这节我们就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

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

我们用吞咽食物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阅读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

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看看它们是什么样?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

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

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余大肠,大约——6米长,弯弯曲曲的。

大肠比较粗,下端余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述

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问:

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小结:

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六、总结拓展

7、食物的变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2、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一组变质发霉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烂水果、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发霉的食物。

2、香蕉变质的过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认识变质的食物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1、出示两组食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

要求:

充分应用感觉器官观察比较变质食物的特点,将变质的食物与没有变质的食物充分的进行对比,(严禁用口尝)

2、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

食物名称外在的不同特点

没有变质的食物以变质的食物

米饭

馒头

水果

3、对变质食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归纳

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1、猜测:

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原因可能有那些?

提示:

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去猜测、假设。

2、对猜测进行归纳;可能与食物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与温度的高低、食物中的水分的多少、食物外表的损坏等等因素有关系。

3、出示香蕉变质过程的,观察香蕉逐渐变质的过程。

在让学生进行描述。

三、认识食物变质对人的危害

1、讲述:

根据自己生活中经验和我们刚才看的资料,说说你认为食物变质了会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再归纳。

四、探究哪些方法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时间

1、讨论,

(1)生活中你看见爸爸妈妈是怎样让食物保存很长的时间的?

(2)在超市里面买的方便食物又是怎样保质的?

(3)我们吃的一些干果,大米又是怎样保质的?

2、交流归纳食物的保质方法:

冷冻冷藏;晒干;用盐腌制,做成罐头食品,隔绝食品与空气接触等等。

五、拓展延伸:

研究馒头怎样保存的时间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