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46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优测评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读拼音,写词语。

yuándàn(____)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xiāo(____),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zi(____),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

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chí(____)舀了一点儿chéncù(____)倒在碟子里当作料。

我用kuàizi(____)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画。

“素”的解释有:

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④一向,向来,从来。

“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种解释;“素不相识”中的“素”应选第____种解释。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万(____)(____)新(____)(____)不同万不(____)(____)

(____)灯(____)彩(____)(____)分文两(____)三(____)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4.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1)过年吃鱼寓意:

________

(2)门上贴倒“福”寓意:

______

(3)中秋节赏月寓意:

_______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2.《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八儿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的内容。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4.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

《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信息匹配

6.根据词意完成练习。

“规矩”一词有两个意思:

①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②(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中“规矩”的意思应选______。

2.“弟弟虽然刚上一年级,但写的字却很规矩”中“规矩”的意思应选______。

三、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写的,他的作品还有《猫》和《草原》

B.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边城》

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韩翃

D.《藏戏》一课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8.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9.下列对北京过春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B.除夕真热闹。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除夕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C.初一这天,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D.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

过了正月十五,春节也就算结束了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明跑得可真快,转眼之间就到达了终点。

B.冬季易发流感,呼吸之间都有可能被传染,请同学们做好预防措施。

C.上次李芳数学居然考了全班第一,老师还表扬了她,没想到是县花一现,这次又回到了她原来的水平。

D.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下学期了,转瞬之间小学生活就只剩半学期了。

11.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B.迢迢牵牛星(遥远)

C.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D.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

四、判断题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______)

13.《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十五这几天过节的内容。

(______)

14.《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喝粥写得最详细。

(______)

15.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西藏僧人唐东杰布。

(______)

五、语言表达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

“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7.在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吃团圆饭()放花炮()吃饺子()

观花灯()逛庙会()吃元宵()

19.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20.用“____”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21.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贾宝玉诸葛亮宋江孙悟空林黛玉唐僧吕布鲁智深曹操

《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楼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

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故乡情思腊八粥(节选)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伯母煮的腊八粥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

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腊八粥,各种()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

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地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俗话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现在城里人叫的商店里卖的碗粥和罐装的八宝粥,不知是不是源于我们的腊八粥,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省事多了,可吃起来()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滋味。

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

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腊八粥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22.把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A.胀鼓鼓B.甜腻腻C.黏糊糊D.甜丝丝

23.短文中形容豆粒儿饱胀、晶莹剔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4.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___________的特点。

25.第2自然段在短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26.短文最后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

D.表示语意未尽,引入思索。

27.短文写了腊八粥的来历、妈妈煮的腊八粥最好吃、商店卖的八宝粥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等内容,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其他的则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有读者认为第4自然段与短文主题联系不大,属于次要内容,可以去掉,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9.习作。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要求:

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字数在45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元旦元宵饺子汤匙陈醋筷子

【解析】

【详解】

2.糸4②④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象更截然得已张结身无面刀张灯结彩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截然不同

【详解】

4.年年有余福气到了合家团圆

【详解】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沈从文等粥喝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或诗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或诗句,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6.①②

【详解】

本题考查了多义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一词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

能在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7.C

【详解】

8.C

【详解】

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的掌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的是重阳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写的是乞巧节。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意思是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没有写到节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写的是寒食节。

9.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所给选项进行判断。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D选项“过了正月十五,春节也就算结束了”是错的。

照老北京的规矩,过了正月十九才算过完了春节。

10.B

【详解】

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ACD选项的加点词都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

B选项表示呼吸的时候。

11.D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句加点字的字词的识记,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的意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思是: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盈盈: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12.×

13.√

14.×

15.×

【分析】

12.

13.

14.

15.

16.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色外套。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

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2.滥用介词,缺少主语。

去掉“经过”或“对”。

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

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4.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因此可以改为“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色外套。

5.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

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

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

②“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17.、、,,,

18.放花炮(√)观花灯(√)吃元宵(√)

19.处处几百盏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和美好快乐的日子

20.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21.林冲、宋江、鲁智深贾宝玉、林黛玉诸葛亮、吕布、曹操孙悟空、唐僧

【详解】

22.ACDB

23.珠圆玉润

24.夸张香、甜

25.承上启下(过渡)

26.D

27.妈妈煮的腊八粥最好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8.示例:

不赞同。

用第4自然段做对比,能够衬托出妈妈煮的腊八粥最好吃,更有利于作者抒发对母亲、对腊八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分析】

22.选词填空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胀鼓鼓:

形容胀得鼓起的样子。

甜腻腻:

形容甜蜜或让人感到愉快。

黏糊糊:

形容东西黏稠。

甜丝丝:

形容有甜味。

23.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形容豆粒儿饱胀、晶莹剔透的词语”自然要找到描写豆子的语句,然后发现“珠圆玉润”这个词。

24.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不等入口就甜到心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突出腊八粥的香甜。

25.要知道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先读段落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2自然段承接上文的故事,引起下文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因此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26.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结合省略号所在的句子,发现在“弥漫开来”后面,“弥漫开来”就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此处的省略号是语意未尽,引人思索的作用。

27.详写略写根据篇幅即可判断。

有详有略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8.像这样的主观题,先要进行判断,然后说明理由。

第四自然段将商店里的腊八粥与妈妈做的腊八粥进行对比,更能突出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29.范文:

中秋节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

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

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

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

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

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

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

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

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实所谓:

“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

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

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

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

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

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

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皇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

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