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650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

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爱国主义高中语文研究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34131358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评述、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

    相关研究述评: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爱国主义教学更形象、直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因特网上就有我们所需要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源。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语文课堂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得历久弥新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相关文献:

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朱慕菊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走进新课程》;钟启泉等编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选题背景: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因为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淡化,老一辈革命家及事迹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较轻,由于年代久远,当一谈到毛泽东、鲁迅、雷锋等人时,学生会感到知识抽象、索然无味,激发不出学生爱国的火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设置了很多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目。

因此,将语文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能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青少年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民族自豪感和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目的。

研究价值:

1、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语文与信息教育技术相整合,体现高中语文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用研究成果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结合高中语文课程设置【其中有大量的善于爱国的篇目《离骚》(屈原),《永遇乐》(辛弃疾),《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毛泽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埃德加·斯诺),《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和当地名人事迹(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中国工农红军板寨会师会址)等,利用教育信息网站充分挖掘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素材,使爱国主义教育形象、直观、生动,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爱国主义思想“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给学生。

让学生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热情,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1、多媒体教学设计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教学的整合)。

2、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对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搜集和编辑。

3、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4、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强化课型意识,丰富课型内容,加强“德育”渗透,规范学生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阶段:

2013年9月—2013年11月

主要研究方法:

加强培训法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学习,在参研教师已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继续在以下方面进行培训:

1、设置培养目标,分层次逐步深入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结合我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实际状况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设定了如下培养目标:

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使教师树立信息观;学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

2、教学资源的获取与信息处理。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网络教学资源的搜集;②网络教学资源的实用辨识;③网络教学资源的借鉴;④网络教学资源与教材的整合。

3、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视频、素材的下载、剪辑整理等。

第二阶段:

2013年12月—2015年3月

研究阶段: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实施研究活动方案,开展课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共同交流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1、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诉基础上,分析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层次、分班级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实施方案,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2、问卷调查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高中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制定项目研究的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定期作出实验的总结和反思,写出具体的过程性研究报告,不断修正研究思路,逐步积累项目研究经验和成果,总结衔接手段。

4、个案分析法。

收集调查到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推广。

第三阶段:

2015年4月—2015年8月

研究步骤

完成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组和顾问组,确定主要成员,落实课题——课题开题论证及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明确工作分工——调查、筛选本课资源——举办本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实施教学实验——找原因改进,同时进行专家指导和对学生进行检测,以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期课题成果交流研讨会(教师提交教学录像和论文),总结推广经验——根据研究实验情况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内容、教学用书及选修教材进行调整和完善——各课题组成员准备一堂优质课,课题组进行录制,课题组成员完成一篇不少于3000安的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同时收集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成果,为发现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爱国主义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作改进并作进一步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接受评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新课得程优质课比赛,录制优秀录像参加高级别的比赛,举办课题成果展览。

-->

课题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同类中学中有很高的声誉。

我校每个班都安装有“班班通”现代教育教学设备,我校长期以来,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落实,并派领导、教师到贵省团校,余庆县城中学实地参观学习,然后指导我校教学实践,使学校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学习努力,在各类考核中成绩优秀,教师总结、撰写的论文有的发表,有的参评获好名次,我校教育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认可好评。

课题所在地—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当地有他的纪念馆,此外还有中国工农红军会师荔波洞塘板寨纪念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均是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年龄结构上属于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教学实践丰富,撰写有多篇教研论文,均为中高级职称,教师多为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构成合理,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且已通过国家级计算机考试。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单位积极支持课题的申报,并承诺在各方面对课题研究给予支持。

2、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具有高、中级职称和相关研究经验。

覃友平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何贵川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苏庭辉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覃孟霞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周媛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章德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

3、我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有省内外资深专家组成顾问为学术支撑,他们分别是:

邓胜利: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中学特级教师

安斯寿:

贵州省教科所                    科研课题研究专家

赵  松:

贵州省余庆县教育局              中学高级教师

罗光健:

贵州省荔波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