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682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docx

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三段考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共48分)

1、《荀子·君道》写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2、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

4、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历朝历代所沿用,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从根本上

A.保护了小农经济,维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B.始终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与西周分封制异曲同工,只是管理体制上有差异

D.始终制约中国经济文化发展

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6、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D.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阅读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①为英国侵略进行辩护②不赞成使用武力③肯定了中国抗争的正义性 ④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战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黑格尔说:

“平凡的土地、肥沃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12、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

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被称为公民法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

“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B.《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1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使五四运动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因素是

A.它使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它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它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北伐战争顺利进行D.它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16、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7、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段文字反映出

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三权分立的原则D.共和政体的实质

19、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年b年a年上半年a年下半年b年6月

图一党员成份构成变化图二党员数量增长

A.1921年和1922年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D.1949年和1950年

20、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民族自治区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确立

2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以下属于国体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22、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

“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③④

2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2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25、(16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

他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主张的?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

(3分)

26、(24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

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图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三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这场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

“共和造端,一人首揭。

榖我蒸民,振兴实业。

四万万众,人足家给。

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分)

(2)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4分)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4分)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

(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说明理由。

(6分)

(6)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

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

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

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4分)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2014届高三(上)第一次段考

历史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5、

(1)

(2)

(3)

(4)

26、

(1)

(2)

(3)

(4)

(5)

(6)

27、

(1)

(2)

(3)

 

高2014级高二下下期期末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C

A

B

D

C

B

B

C

D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A

A

B

D

B

B

C

B

A

A

D

 

(3)原因:

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

(4分)(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2分,任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观点:

同意。

理由:

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分)(评分说明:

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26、(24分)

(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2分)

(2)图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

图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分)

(3)“界碑”含义: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胜利”含义:

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2分)

(4)表现:

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

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平均地权等。

(4分)

(5)用意:

是表示国家由专制走向民主(或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2分)

当时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封建君主专制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发展有限;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混乱;人民生活贫穷,苦难深重。

(以上5个中任意四个答案,总分4分)因此,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发展和国力增强在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2分,这点语言表述不一致无所谓,只要有这样的意思,并显示出答题的完整性就可以给分)

(6)问题:

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