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029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docx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2018年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讲练测之练案

专题11地理信息技术

1.练高考

(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18.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

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减少了2700平方米

【答案】17.A18.D

【解析】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某地两年的遥感影像和数据资料为切入点,简单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第一小题考查遥感影像的判读,图片判读关键是地表起伏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征差异;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计算,该题计算只要比较出两个年份“1”和“2”的变化数量,再乘以每个方格代表的面积即可。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1、A2、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4·重庆卷)图3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

m2;高度单位:

m)。

读图2,完成11-12题。

11.若图3

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B.②C

.③D.④

1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

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D.B3纸(51.5cm×36.4cm)

【答案】11.D12.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013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第3题.

3.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解析】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

根据题目叙述: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提供灾区的影像资料主要依靠遥感(RS)技术;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更多的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根据排除法也可以选择处正确的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3重庆卷)图3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3回答第7题。

7.老师要利用学校那面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

A.输入B.管理C.分析D.输出

【答案】7.C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2013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第5题。

图2

5.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B.总部调控生产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D.研发中心创意

【答案】5.A

【解析】

5.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全球工业分布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辅助企业空间进行合理布局。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2.练模拟

(【全国百强校首发】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2015年12月22日,“数字泸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专家验收。

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之上,“数字泸州”整合了泸州住建、公安、工商、旅游、水务、城管、公安交警、统计、国土、防灾减灾等数据资源于一体,不仅有卫星地图视角,还有三维地图视角,该平台建成了泸州市全域唯一、权威、共享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据此完成下题。

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答案】C

(【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六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温州进入全国出行最拥堵的“TOP10城市”排行榜。

“双节”期间,在温州开车出行,为了避开交通拥堵路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RSB.GPSRSC.GISGPSD.RSVR

【答案】C

【解析】GPS可以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GIS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故选C。

(【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

末考试地理试题)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下图所示的“彩虹-5”是我国研制的最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而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则能够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根据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喷洒。

完成下面小题

3.“彩虹5”无人机侦察和精确打击分别应用了哪两种地理信息技术。

A.GISGPSB.GPSGISC.RSGPSD.RSGIS

4.利用植保无人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

A.生态农业B.有机农业C.精确农业D.“处方”农业

【答案】

3.C

4.C

(【全国省级联考】浙江省选考(学考)十校联盟2017年10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6秒后,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向全国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其中成都市提前71秒收到预警信息,汶川县提前44秒收到预警信息,为人们逃生赢得时间差。

完成下面小题。

5.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的主要原理是:

A.电磁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B.该系统在震前作出了预报

C.成都较汶川地质构造稳定D.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6.专家指出,此次地震所处的位置为岷江断裂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东部交汇地带。

要监测断裂带的微小移动,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GISB.GPSC.

RSD.VR

【答案】

5.A

6.B

【解析】

5.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

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

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

故答案选A。

6.监测断裂带的微小移动,需要地理位置的准确获取,因此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的为GPS技术,故答案选B项。

(江苏省2018年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下图为用户登录微信时所见的地球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

B.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

C.澳大利亚的农民忙于播种小麦

D.珠穆朗玛峰的雪线海拔接近全年最高

20.完成这幅地球影像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A.GPS、RSB.RS、GIS

C.GIS、GPSD.GPS、数字地球

【答案】19.A20.B

【解析】

(江苏省2018年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4))DMSP/OLS数据是通过夜间灯光提取的城镇建设用地数据。

图10为用DMSP/OLS数据生成的201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DMSP/OLS数据的获取与表达所用地理信息技术有()

A.北斗导航系统(BDS)B.遥感(RS)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GIS)D.全球定位系统(GPS)

2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开发和利用推动了甲区域的城市化

B.乙区域城市化速度最快、但水平低

C.丙区域城市化水平最高,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丁区域早期城市化主要得益于外商投资

【答案】21.BC22.AD

【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是根据遥感信息绘制的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地表温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冻土层最可能位于山地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8.影响从山麓到山顶地表温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

海拔升高  C.坡度陡缓       D.植被差异

9.遥感技术还可应用于

A.资源普查  B.城市管理     C.运动定位D.灾害预测

【答案】7.D8.B9.A

【解析】

试题分析:

9.遥感技术还可应用于资源普查,通过拍摄遥感图像,判断资源的分布状况,A对。

城市管理是动态变化的,不能用遥感技术,B错。

运动定位是GPS的主

要功能,C错。

灾害预测是在分析、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是GIS的功能,D错。

【考点定位】冻土分布的影响因素,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原因,地理信息技术。

(广东惠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某年连续四日大气中可吸入颗拉物浓度变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下列关于该城市四日不同时刻大气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2时的浓度较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旺盛

B.18时的浓度上升—可能由于下班高峰期,交通污染物增多

C.前3日夜晚浓度高—可能由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11月3日的夜间浓度低—可能由于大风、降雨天气

11.该市监测空气质量状况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数字地球 B.RS和GIS C.GIS和GPS D.GPS和RS

【答案】10、A11、A

【解析】

试题分析:

10.12时的气温不是一天中最高,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A不正确,选A。

18时是下班高峰期,交通污染物增多,浓度上升,B正确。

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造成逆温严重,不利于扩散,C正确。

大风、降雨天气是浓度降低,D正确

11、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不能监测空气质量状况。

数字地球是把地球数据化,对监测无作用,A、D、C错。

RS主要功能是监测,拍摄遥感图像。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

该市监测空气质量状况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RS和GIS,B对。

【考点定位】不同时刻大气状况及原因,地理信息技术。

【名师点睛】了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而不是正午12时。

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大气状况及原因。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中,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

图7分别表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9、绘制人口热力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RSB、GPS和GISC、RS和GISD、RS和数字地球

30、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B、确定城市用地类型

C、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答案】29.C30.B

【解析】

试题分析:

30.人口热力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集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交通、商业区的布局等用地类型。

B正确。

但是不通统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ACD错误。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练热点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发电厂周围250~1000米范围内9月份树木叶片含硫量的平均值。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能够监测植物体含硫量变

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GPSC.RSD.VR

2.根据题意,在树木的生长季节,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东南风和西南风B.东北风和西北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D.东南风和西北风

【答案】1.C2.A

【解析】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

完成下面小题。

3.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

4.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B.RSC.GISD.VR

【答案】3.D4.A

【解析】

3.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厚度为10-12千米,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即是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先下降后升高,选D。

4.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即定位功能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点睛】RS主要适用于影像的获取及动态追踪等情境。

GIS适用于数据分析及区域定位。

GPS则适用于导航定位,注意GPS是点定位。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支撑这些发明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它们是中国经济科技创新成就的缩影。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高铁运行中需要及时追踪列车位置,对其进行调度;使用“无桩式”共享单车时需要利用手机中的特定软件找车。

在此过程中二者共同运用到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PS.B.RS和GISC.IT和AID.GIS和GPS

6.关于“新四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支付使得区域联系减弱.

B.高铁网的建设利于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C.共享单车的长期发展将改变城市的服务功能

D.网购的兴起促使购物中心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竞争力

【答案】

5.D

6.B

【解析】

6.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使得区域联系更密切,A错误。

高铁网的建设利于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B正确。

共享

单车的长期发展不会改变城市的服务功能,C错误。

网购的兴起导致零售业衰退,购物中心缩小规模,D错。

点睛: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主要功能是查询、分析、处理信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监测。

IT是互联网技术。

“新四大发明”: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高铁网的建设利于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一批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将于2017年9月29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将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北斗卫星,

民用定位精度高达2米。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在2020年左右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哪些工作

①路线选择②搜索营救③作物估产④精准农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8.一支地理考察队用手持式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考察队可能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B.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答案】

7.B

8.C

【解析】

河南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是以防洪、减淤为主的综合性工程。

自2002年开始,小浪底水库已实施了14次汛前调水调沙,即赶在大量降水汇聚成径流到达水库之前放水冲沙,防止泥沙的淤积,也为防洪做好准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浪底一年一度的汛前调水调沙时间一般是

A.12月中旬—1月初B.4月中旬—5月初

C.6月中旬—7月初D.7月中旬—8月初

10.大坝在蓄水营运期间形态和位置会发生细微变化,监测这一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PSB.GISC.RSD.VR

【答案】

9.C

10.A

【解析】考查水利工程调水调沙,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9.注意题干中:

小浪底

一年一度的“汛前”调水调沙时间,黄河中下游汛期于华北平原雨季到来,每年7-8月。

所以“汛前”调水调沙时间为6月中旬—7月初。

故选C。

10.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监测要用到定位技术,所以监测大坝在蓄水营运期间形态和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用GPS技术。

故选A。

2017年8月28日上午10时,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组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

崩塌山体距离灾害地垂直落差约200m,崩塌岩体为60多万m3。

下图为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次山体崩塌灾害图的获取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12.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灾害中的正确应用为

A.遥感技术可提供灾害发生的准确位置

B.全球定位系统可提供灾害发生地的范围

C.地理信息系统可评估灾害带来的影响

D.数字地球技术可模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

【答案】

11.B

12.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