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162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第4章测评

第4章测评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广东高考)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

2.(2009·安徽高考理综)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3.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②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

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哪一点

A

b

a

c

d

B

d

c

b

a

C

d

b

c

b

D

c

a

d

c

4.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5.(2009·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

对象

现有

生物量

年增

长率/%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000m3

2

1000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000kg

35

3600kg

山地

甘草

1000kg

20

300kg

滩涂

沙蚕

10000kg

30

500kg

             

A.①B.②C.③D.④

7.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

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8.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9.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②数量的增加

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

C.种群②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

D.种群①②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

10.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11.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12.为了减少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图示是根据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绘出的曲线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构成了食物链

B.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

13.下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则这种变化为(  )。

14.下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15.在种群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  )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竞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

D.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1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17.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不需再设置对照组

C.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空白对照

D.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18.如下图表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表示下列哪组生物?

(  )

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D.牛和羊

19.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0.以下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演替的开始是早期出现的生物逐渐改变了该地区的环境,而环境的改变不能够影响生物群落

B.早期群落以物种多样性高、结构复杂等为特征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是自然发生的进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表示大兴安岭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变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      [株/(100m2·年)-1](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计算过程是           ;依此变化率估计到1995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   株/100m2。

 

(2)图中哪一时间阶段内种群的变化最大?

(  )

A.A→BB.A→C

C.B→CD.无明显差别

(3)(多选)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

A.空间B.营养

C.迁移D.季节变化

E.人为改变环境

22.(12分)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

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2)材料二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这会导致当地    丧失。

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

 

23.(8分)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

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约1500km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

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

最后请来了海牛,一头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从此河道又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刚果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      ,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      ,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之间的关系为      ,海牛与水葫芦之间的关系为      。

 

(2)引进之初,水葫芦能够征服所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并在河道上蔓延,其种群的数量呈“  ”型增长,原因是当地  

 。

 

(3)如果不治理,水葫芦的迅速增长将会严重地影响当地的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      类型。

 

24.(2010·重庆高考理综)(10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

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

乙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

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C 7.B 8.A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D 16.C 17.B 18.B 19.A 20.C

21.答案:

(1)-1 (5-10)÷(1990-1985) 0 

(2)A

(3)ABCDE

22.答案:

(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没有天敌 生物多样性 植物单一,控制害虫的天敌很少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即可)

23.答案:

(1)生物群落 种群 竞争 捕食

(2)J 养料、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合理即可)

(3)次生演替

24.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