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350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重点.docx

语言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文字与语言重要性的比较:

文字打破了语言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语言是比文字更重要的交际工具。

(1)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

目前很多语言并没有产生文字。

(2)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才几千年的历史。

文字产生后要适应语言的发展演变,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因此,只有语言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a、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发展等受到社会的影响,也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b、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c、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d、语言社会性的实验证明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际互动功能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听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得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大脑的机能,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什么是思想?

•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成果。

•思维的类型: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语言功能区和抽象思维区都位于左半球。

(神经生理学依据:

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区别,左半球掌管右半身的动作掌管抽象思维,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掌管不需要语言的直观形象思维。

•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1说话中枢2书写中枢3视觉性语言中枢4听觉性语言中枢

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

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是有思维的。

•第一、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第二、聋哑人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在生理上具备条件,有说话的潜能和可能,这与动物具有根本区别。

•聋哑人有语言能力

•聋哑人不能说话,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个能力,而是由于听力受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阻碍了他们学习语言,只要他们的听力能恢复,他们就能掌握语言。

•聋哑人的思维以什么为载体?

•1.语言以声音作为形式来传递信息,但声音不是唯一的形式。

聋哑人可以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

视觉符号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声音符号方便,但同样也可以承载信息,具有表达和思维功能。

•2、聋哑人用“看话”代替“听话”,彼此间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也具备理解语言的能力;

•3、聋哑人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信息,使他们的思维有了依托,使思维能力成为现实。

*思考:

为什么情绪越激动的时候,越说不出话来?

用语言学的知识来解释。

本考题的知识点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规则表达思想的活动。

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没有思维就不会有思想。

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过程中用到的语言表现为一种内部语言,随着思维活动的进展,再借助外部言语把思想传递出来。

言语的状态反应的就是思维的实际状况。

人感情激动时,情绪活动占据主导地位而抽象活动受到抑制,思维不畅,内部和外部的言语活动也因此受到制约。

情绪越激动,思维受限越大,言语活动也就越难以形成。

五、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1.思维能力的普遍性。

•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大脑的生理构造都是一样的,因此思维能力全人类也是一样的。

•2.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思维过程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语言的差异会导致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具有民族性

•1.不同的民族在约定用来表示意义的语音形式不同;

•2.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如亲属称谓、色彩分类等。

•语言是思维的反应,具体的语言具有民族性,也就是思维方式民族性的表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语言和说话

(第一个区别语言和说话(言语)是瑞士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并确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的语言,被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区分:

•言语是指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和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指具体的话语。

•1、从运用角度来说:

言语是自由的,个人的;语言是有规则的,是全社会的

2、从表现形式看:

言语是开放的;语言是封闭的

3、从哲学角度看:

言语是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

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可以从说话中找语言。

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语言的形式存在着。

2、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二、符号

(一)定义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

(二)符号具备的条件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

•形式:

符号的外在形式,是人们可以感官感觉到的物质形式——可以感知。

如信号灯的形式是不同颜色的灯光,上课铃的形式是声音等。

•意义:

符号所代表的内容(意义)。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二者互相依存。

(三)符号的种类

•符号的种类有:

•视觉符号——作用于人的视觉(斑马线,指示灯,旗语)

•听觉符号——作用于人的听觉(鸣笛,军号,铃声)

•触觉符号——作用于人的触觉(盲文)

(四)征候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如:

•炊烟人家指纹、脚印作案大雁南飞秋天到了

动物异常活动地壳活动异常

•符号与征候的不同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要经过人们的约定。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征候和所预示的内容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所以在不同的区域可能用同样的形式却代表不同的内容,也可能同样的内容却以不同的形式表示

三、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的含义

•语言符号是用语音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语音为其物质表现形式,词义为其意义内容。

•语言符号:

1语音形式/能指:

能指也就是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

2词义/所指:

所指也就是语言符号的语义内容。

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有其自然属性的优势:

•1、听觉符号比视觉符号运用起来更为方便;

•2、灵活的发音器官能发出更多清晰而不同的音,为区分意义准备了足够的声音材料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这是语言符号最大的特点,也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符号除了任意性外,还有强制性,任意性与强制性辩证统一。

•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形成之初而言的,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言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

即只有接受的权利,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2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声音。

声音的自然属性决定,语言符号的出现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就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表达了不同于单个符号的新的意义,如“香”和“菜”排列的序列“香菜”产生了新的意义。

•排列的顺序不同,意义也不同,如“香菜”和“菜香”的意义不同。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系统:

许多元素有机结合执行某种职能达到某种目的形成的体系。

•语言符号系统是说语言符号中的要素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种种规律性的联系,并且彼此互相制约。

一、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分层装置,是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的。

•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单位。

语素用来构成词或者独立成词。

•词是指在句子中能够按照句法规则自由运用的最小符号单位

•语言符号:

语音层:

音位,音节(单一层)

符号层/语法层:

语素,词,词组,句子(双体层)

音位→语素→词→句子

语言符号这个层级装置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一步:

(1)出现了质的飞跃。

音位是语音层的最小单位,没有意义;语素是最小的语言符号,包含意义和形式两方面。

从音位到语素,发生了从纯语音形式到语言符号的飞跃。

(2)出现了量的飞跃。

一种语言系统的音位数通常只有三四十个,而语素的数量达到几千,数量上翻了上百倍。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用言语来表述就是:

•1、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上层又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词组,第四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2、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单位的数量呈现出

•逐层增多,具有从有限到无穷的特点。

•3、语言系统的层级装置可以实现以少驭多的功能。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简单说就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在同一个组合关系中的词,可以用别的词来替换,结构意义不变,横向组合具有一般性)

•聚合关系:

根据在组合结构中具有相同的作用而成为一个聚合,这是语言符号的一种聚合关系,也是一种分类关系。

(纵向替换性)

•组合关系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每个语言单位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中:

既可以和别的单位组合,又可以被别的单位替换。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一对根本关系,语言的各子要素系统依靠组合、聚合来运转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语言符号系统的一对根本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好比“货源—货架”的关系

•聚合关系为组合关系提供“货源”,组合关系为聚合关系的形成提供“货架”

•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1.任意性。

动物传达信息的声音和动作是先天的,只要是同一种类的动物,它的声音和动作大致是一样的,人类语言音义结合是任意的,因此世界上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

•2.单位的明晰性。

动物用作交际工具的声音是不可分解的,分不出音节、语素,更谈不上词汇、语法,而人类语言是有界限清晰的单位的。

•3.结构的二层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

音系层和符号层,两个层面上都有大小不同的单位。

动物的交际工具不能分解成单位,更谈不上结构的二层性。

•4.能产性。

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的装置,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材料和规则通过组合和替换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人们可以理解或说出以前从未说出或听到过的句子。

而动物的“语言”只能表达固定的有限的信息。

•5.传授性。

人类语言能力是先天的,但掌握什么语言是后天学会的。

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1.掌握语言的条件:

发达的大脑→抽象思维能力

灵活的发音器官→发音的能力

2、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

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则是后天的。

3、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章:

语音和语系

第一节:

语音和语系的区别和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语音学,社会属性→音系学)

◆自然属性:

•语音作为一种声音,具有所有声音的自然属性。

•语音交际过程的五个环节: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包含三个步骤:

发音———传递———感知→生理———物理———心理

(物理属性是所有声音都有的,生理属性是人和动物有的,社会属性是语言特有的)

●语音与一般声音的区别

1.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有别于也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而无意义的声音,如咳嗽、喷嚏、呼噜等

2.选择什么样的语音来表示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也就是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所包含的所有成分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因此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音之外的其他声音则是一种自然现象。

●语音学就是研究语音自然属性的一门学科。

又分为发音语音学(生理属性)和声学语音学(物理属性)。

◆社会属性

●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承载着语言符号的意义,具有社会属性

●音系学以具体语言的语音的社会功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语音在具体语言中是如何使用的。

自然属性相同的语音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音系学关注的是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

音系学也叫音位学。

●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关系

1.音系学与语音学相对独立:

音系学研究的是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自然属性。

2.音系学与语音学又不能截然分开:

音系学研究的是有自然属性的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这自然就需要先搞清楚语音的自然属性;语音学研究的是语言中的声音和发出声音时的肌体动作,而不是自然界的声音或与语言无关的肢体动作,这就必然要在研究中关注语音自然属性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和音位

●通常人们能自然感觉到的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节,如“天津师范大学”,说汉语的人能自然而然的分出tianjinshifandaxue6个音节

●音节并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还可以切分,如“da”可以切分为“d-a”,“xue”可以切分为“x-u-e”,而“d、a、x、u、e”不可以再切分。

因此,“d、a、x、u、e”是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称之为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是音位,这是从语音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与音位的区别

1.划分的角度不同;

2.两者作用不同;

3.音素和音位不是一一对应的。

■音素与音位的联系

1.在音流某个位置出现的音位一定有其自然属性,体现为某个音素。

2.音位是对具体语言中起相同作用的若干音素的抽象概括。

三、国际音标

1.定义: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音标。

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

(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定制的)

原则:

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音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时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有时候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

•国际音标必须加[],否则与字母相混。

如汉语拼音的b与国际音标[b]的写法一样,但两者表示的音不同。

汉语拼音的b,用国际音标来写是[p]。

•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和严式两种之分。

•宽式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也叫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严式标音又要叫做音素标音,不同的音素用不同的标音。

☆音标与音素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音素与字母的关系则不同:

a.一个音素可能用一个字母来记录,也可能用两个字母记录,如[i:

]在英语中用两个字母ee/ea来记录;

b.一个字母可能记录多个音素,如“a”记录汉语中的[a]、[ɑ]、[ɛ]、[ᴀ]等。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

一、语音四要素

●声波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多少决定声音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度;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叫音长;不同发音体发出的声音有质的不同,叫音质。

●语音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音高是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知,如汉语里声调的不同就是音高的不同。

●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与声波的振幅相关,汉语里轻声音节音强弱,非轻声音节音强强,如“帘子”的“子”比“莲子”的“子”音强弱。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如上声“以”的音长比去声“亿”的音长长。

●音质的决定因素:

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

语音音质的决定因素:

发音体:

声带,发音方法:

解除阻碍的方法,共鸣器:

口腔的形状

●语音的音质取决于:

(1)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受不受阻碍?

如果受到阻碍,在什么部位?

如果未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

——这些都构成不同形状的共鸣器;

(2)碰到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

(3)声带振动不振动?

——发音体。

二、音质的声学分析

●纯音是音叉在振动时发出的简单而有规则、有固定频率的声音。

●乐音是一般物体在振动时发出的有限多个、频率有着规则性联系的纯音构成的声音。

元音都是乐音。

●噪音是一般物体在振动时发出的由无穷多的、频率没有规则性的纯音凑合成的声音。

清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浊辅音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音。

●乐音都是由若干个不同频率的纯音复合而成。

乐音中频率最低的叫基音,其他的叫陪音。

陪音的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

●基音的强度最大,它的频率决定着整个音的音高。

●陪音的不同,决定着乐音的不同音质。

●对元音的语音分析来说:

●声带振动,产生若干频率,其中基音的频率叫基频(F0),有一些得到共鸣腔的加强,甚至特别强化的陪音,叫共振峰,(F1、F2、F3……Fn)。

●在决定元音音质的共振峰中,最重要的是F1和F2。

虽然F1、F2是一个数据,代表的是以它为中心的一小批频率成分,也就是被共鸣腔选择和强化的一束频率成分。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20世纪前期和中期,常见的普通仪器是浪纹计、语图仪等,20世纪后期通常借助的工具则是专门的计算机软件。

•目前,国内常用的语音分析软件有cooledit、praat、南开大学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软件等。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

✓主动发音器官:

能够主动活动:

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

✓被动发音器官:

不能主动活动:

上下齿、齿龈、硬腭

二、两类音素:

元音和辅音

●音素:

✓元音:

声带振动,呼出气流畅通无阻

✓辅音:

发音时气流受阻,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

三、元音

元音:

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1)舌面元音

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

1.舌位的高低,也就是嘴张的大小

2.舌位的前后,也就是舌头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

3.嘴唇的圆展

●舌面元音的分类

(1)根据舌面的前后: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2)根据舌面的高低:

高元音、次高元音、半高元音、中元音、半低元音、次低元音、低元音

(3)根据唇形的圆展:

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区别元音这三方面的要素可以用元音舌位图很好地表示出来,如下所示:

●八个基本元音介绍

1.[i]前高不圆唇汉语“衣”

2.[e]前半高不圆唇汉语“梅”

3.[ɛ]前半低不圆唇汉语“写”“缺”

4.[a]前低不圆唇汉语“爱”“安”

5.[u]后高圆唇汉语“苦”

6.[o]后半高圆唇汉语“拨”“窝”

7.[ɔ]后半低圆唇汉语广州方言“火”[fɔ]

8.[ɑ]后低不圆唇汉语“当、刀”

(2)舌尖元音

•由舌尖起主要作用,有前与后、圆唇与不圆唇的区别。

•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元音有:

◆舌尖前元音:

如zi、ci、si中的i,标作[ɿ]。

◆舌尖后元音:

如zhi、chi、shi中的i,标作[ʅ]

(3)卷舌元音

◆发音时舌面、舌尖同时起作用,在发舌面元音的同时,舌尖往硬腭方向翘起。

◆汉语普通话的卷舌元音只有er,标作[ɚ]。

四、辅音

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

发音部位:

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

发音方法:

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

●狭义的发音方法是指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

●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是否振动、是否送气、鼻音还是口音。

●辅音的主要发音方法:

清和浊,鼻音和口音,塞或爆、擦,送气和不送气,颤音、闪音、边音、近音、半元音

•清与浊,发音时声门微闭、气流上来后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如普通话里的l、n、m,英语里“狗”[dɔg];声带不颤动的叫清辅音,如普通话除鼻音和边音外的所有辅音。

•送气和不送气,发辅音时气流的强弱,如普通话里“爸”和“怕”,“大”和“踏”,“贵”和“愧”,每组的第一个字的声母是不送气辅音,第二个字的声母是送气辅音。

•塞与擦,塞就是发音器官(主动与被动)的两部分紧紧靠拢形成完全闭塞状态,然后迅速放开让气流冲出,爆发成音。

擦则是发音器官并没有完全闭塞,留有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形成摩擦

•塞擦音则是塞和擦的方法结合,前半段按塞的发音方法完全堵住气流,后半段改用擦的方法,给气流一个狭窄的缝隙,让它从缝隙中挤出。

•鼻音和口音:

软腭下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产生口音

•舌面后半高圆唇音[o]舌面后清擦音[x]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音[ɛ]双唇浊鼻音[m]

•舌面前高圆唇音[y]舌面后浊鼻音[n]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音[ɤ]舌尖前清送气塞擦音[tsh]

•舌面央低元音[A]

•舌尖前清不送气塞音[t]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社会属性)

一、音位

(一)音位及其分类

•音位的含义:

•具体语言(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线性语音单位。

辅音、元音、声调都可以是音位。

1、音位总是属于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a每种语言中都会有一些别的语言中所没有的音位。

b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可以有一些共同的音素,但不一定都用作音位。

•汉语普通话中,把“笔”[pi214]“本”[pәn214]中的[p]读成book中的[b]也不致引起误解,因为[p][b]这两个辅音音素在普通话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可见,音位总是属于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语言中有多少音位,而应该说某种语言或方言中有多少音位。

2、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

•打[tᴀ214]、赌[tu214]两个语素,其辅音相同、声调相同,只是元音不同,一个是[u],一个是[ᴀ],这两个不同的语素是靠[u]和[ᴀ]来区分的,我们说,[u]和[ᴀ]就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两个不同的音位。

3、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而且是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最小的线性单位指的是在时间上不能再分割之意。

具有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不仅是音位,还可以是音节,但音节不是音位,因为音节还可以再分割。

(二)音位的分类

a.音质音位:

元音音位、辅音音位

b.非音质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音高、音长、音强,分别称之为调位、时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