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780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

D.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

【答案】D

【解析】A.受苯环的影响,酚羟基变得更加活泼;

B.受羰基影响,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

C.受苯环的影响,使甲基氢变得更加活泼,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而苯却不能;

D.相同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是因为等物质的量的甘油中含有的羟基物质的量多,甘油产生的氢气多,这是官能团数目决定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

B.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

C.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

D.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体积、温度、压强间的关系及压强的产生。

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被压缩,压强增大;若温度不定,则压强也不定。

所以A正确,B体积应该减小所以错误。

气体压强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所以C错。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分子只要运动,就有相互作用力,就会产生压强,所以D错。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O2B.H2C.NO2D.N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不能与水反应且难溶于水,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

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

掌握气体收集方法的选取原理,记住典型气体的性质。

4.世界气候大会与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啥根召开,商讨2012年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N2B.H2C.CO2D.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故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选C。

考点:

考查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形成的气体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C.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D.人体不能缺碘,需要正常补碘。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正确;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C、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正确;D、“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通常添加碘酸钾,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常识、化学与生活。

6.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①甘氨酸;②乙酸铵;③硝酸乙酯;④硝基乙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有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

亚硝酸乙酯(C2H5—ONO)分子式为C2H5O2N.①甘氨酸H2NCH2COOH分子式为C2H5O2N,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互为同分异构体;②乙酸铵CH3COONH4分子式为C2H7O2N,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不是同分异构体;③硝酸乙酯CH3CH2ONO2分子式为C2H5O3N,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不是同分异构体;④硝基乙烷CH3CH2NO2分子式为C2H5O2N,与亚硝酸乙酯(C2H5—ONO)互为同分异构体。

因此符合题意的是①④,选项为B。

考点:

考查同分异构体的知识。

7.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X(?

)+Y(g)

Z(s)已达到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则气体的密度增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一定为气态

C.若X为非气态,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若加入少量的Z,该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升高温度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质量增加,平衡一定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放热,平衡逆向移动,Y(g)的质量增加,所以不管X是气态、液态或固态,气体的密度都增大,故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

8.下列溶液:

①硝酸钡溶液②碘水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④氯化铁溶液⑤品红溶液,其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A.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硝酸钡溶液,能产生沉淀的是SO2,没现象的是CO2。

碘水,碘水褪色的是SO2,没现象的是C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SO2,没现象的是CO2。

氯化铁溶液,黄色褪去的是SO2,没现象的是CO2。

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的是SO2,没现象的是CO2。

故选D。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有NA个氦原子

B.20g重水含有10NA个电子

C.12.5mLl6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有NA个氦原子,故A正确;B、20g重水物质的量为:

20g÷20g/mol=1mol,则含有10NA个电子,故B正确;C、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为稀硫酸后与Cu不反应,所以12.5mLl6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故C错误;D、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CH3Cl,将产生白色沉淀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则选项A不正确;B不正确,氯代烃不是电解质,和硝酸银溶液是不反应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不正确;同系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以及氯代烃结构的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同时兼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11.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两极材料

锌片、石墨

铜片、银片

锌片、铜片

铁片、铜片

插入溶液

稀硫酸溶液

硝酸银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电解质溶液,C中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

考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2.已知在25℃时:

2C(s)+O2(g)=2CO(g)△H1=-222kJ/mol,2H2(g)+O2(g)=2H2O(g)△H2=-484kJ/mol,C(s)+O2(g)=CO2(g)△H3=-394kJ/mol,则25℃时,CO(g)+H2O(g)=CO2(g)+H2(g)的反应热△H4为()

A.-82kJ/molB.-41kJ/molC.-312kJ/molD.+82kJ/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①2C(s)+O2(g)=2CO(g)△H1=-222kJ/mol,②2H2(g)+O2(g)=2H2O(g)△H2=-484kJ/mol,③C(s)+O2(g)=CO2(g)△H3=-394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③×2-②-①得④2CO(g)+2H2O(g)=2CO2(g)+2H2(g);△H=-82kJ/mol,④÷2得:

CO(g)+H2O(g)=CO2(g)+H2(g);△H4=-41kJ/mol,可见A、C、D错,B对。

考点: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B.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先被腐蚀的是铁

C.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Fe2O3·nH2O

D.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从而给出锌——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锌的金属性强于铁的,所以白铁(镀锌铁)镀层破损后,先被腐蚀的是锌,B不正确;信息C和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电化学的有关应用及判断

点评:

该题难度不大,只要熟练记住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常温常压下,将盛有20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水面上升至一定位置后不再变化,此时还有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NO2的体积可能是

A.17.8mLB.14.8mLC.12.6mLD.12.4m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氧化氮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2+O2+2H2O=4HNO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20-3)mL的混合气体恰好完全与水反应,则二氧化氮的体积是17mL×4/5=13.6mL;若剩余气体为NO,则产生3mLNO气体需要二氧化氮的体积是9mL,则20-9=11mL二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恰好与水完全反应,则二氧化氮的体积是9+11×4/5=17.8mL,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考查二氧化氮与氧气、水的反应计算

15.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

Na+、NH4+、Mg2+、Al3+、SO42-、NO3-、Cl-。

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

3NO3-+8Al+5OH-+2H2O

3NH3+8AlO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样品与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1和气体1,这说明气体一定是氨气,因此含有铵根离子。

沉淀能部分溶解在酸中,这说明沉淀1中含有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即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镁离子。

滤液1中通入CO2生成沉淀2和溶液2,沉淀能溶于酸并放出气体,因此沉淀2是碳酸钡。

溶液2中加入碱液并加入金属铝加热,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即气体是氨气。

根据已知信息可知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A正确;B.试样中可能含有Al3+,B错误;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C正确;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的有关判断

16.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

某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是。

(2)反应进行到3min时,v正v逆(填“>”或“<”、“=”)。

反应前3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mol·L-1·min-1。

(3)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比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3v逆(CH3OH)=v正(H2)D.H2转化率为75%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同时加入1molCO2和1molH2O(g),此时平衡将(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5)上述温度下,反应CH3OH(g)+H2O(g)

CO2(g)+3H2(g)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CO2

(2)>0.5(3)B(4)向右(5)0.19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像可知生成物X的浓度变化是0.75mol/L,反应物Y的浓度变化也是0.75mol/L。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无论是哪种生成物,方程式的系数都是1,其改变量与反应物相同。

则根据反应时各物质的关系可知只能是方程式中的系数为1的物质。

因此Y的化学式是CO2。

(2)反应进行到10min时得到化学平衡。

所以在进行到3min时,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

反应前3min,V(CO2)=0.5mol/L÷3min=1/6mol/(L·min)。

由于V(H2)=3V(CO2)=3×1/6mol/(L·min)=0.5mol/(L·min)。

(3)A.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比保持不变,则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正确。

B.由于反应是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无论反应是否发生,也无论反应进行到哪种程度,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物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错误。

C.在任何时刻都存在速率关系:

3v正(CH3OH)=v正(H2),而3v逆(CH3OH)=v正(H2)。

则v正(CH3OH)=v逆(CH3OH)。

即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

因此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正确。

D.由图像可知:

达到平衡状态时c(CO2)=0.25mol/L,改变了0.75mol/L.由于n(CO2):

n(H2)=1:

3,所以H2改变的浓度3×0.75mol/L,H2的起始浓度3mol/L.所以H2转化率为(3×0.75mol/L÷3)×100%=75%。

正确。

因此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选项是B。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同时加入1molCO2和1molH2O(g),由于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所以此时平衡将向右移动。

(5)上述温度下,反应CH3OH(g)+H2O(g)

CO2(g)+3H2(g)的平衡常数

.解得K=0.19。

考点:

考查反应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反应方向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的知识。

17.(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醋酸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pH计测定25℃时不同浓度的醋酸的pH,其结果如下:

醋酸浓度/mol·L-1

0.0010

0.0100

0.0200

0.1000

0.2000

pH

3.88

3.38

3.23

2.88

2.7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你认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结论:

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__________。

(5)常温常压下,在pH=5的稀醋酸溶液中,c(CH3COO-)=(精确值,用表达式表示)。

(6)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0.10mol·L-1的稀盐酸

b.加入少量冰醋酸

c.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

d.加热CH3COOH溶液

e.加入Zn粒

f.加入少量0.10mol·L-1的CH3COONa溶液

【答案】

(1)CH3COOH

CH3COO-+H+;

(2)H2O、CH3COOH、CH3COO-、H+、OH-;

(3)当醋酸浓度为0.001mol/L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小于0.001mol/L(其他合理即可);

(4)增大;(5)(10–5—10–9)mol/L;(6)de。

【解析】

试题分析:

(1)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CH3COOH

CH3COO-+H+;

(2)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醋酸溶液中含有水,水也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H2O

H++OH-,因此含有微粒有:

H2O、CH3COOH、CH3COO-、H+、OH-;(3)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假设醋酸是强电解质,当浓度是0.001mol·L-1时,pH应为3,但现在为3.88,说明醋酸是弱酸;(4)根据上述表中数据,得出:

随着醋酸浓度的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5)溶液中H+包括醋酸电离产生的还有水电离产生,根据水的离子积,得出水电离产生的c(H+)=c(OH-)=Kw/10-5=10-99mol·L-1,因此醋酸电离产生的c(H+)=C(CH3COO-)=10-5-10-9mol·L-1;(6)根据CH3COOH

CH3COO-+H+,a、加入盐酸,盐酸是强酸,电离出H+,抑制了醋酸的电离,电离程度减小,故错误;b、加入冰醋酸,醋酸的电离程度降低,故错误;c、加入NaCl(s),对醋酸的电离无影响,故错误;d、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电离,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故正确;e、加入Zn粒,和H+反应,减少生成物浓度,促使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电离程度增大,故正确;f、加入CH3COONa,产生CH3COO-抑制醋酸的电离,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故错误。

考点:

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水的离子积等知识。

18.(8分)在实验室制各氯气的实验中:

制法

(1)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指出下列装置中所盛试剂及其作用:

C.

D.

F.

【答案】

【解析】

19.(14分)

氢溴酸在工业和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模拟工厂制备氢溴酸粗品并精制的流程如下:

(1)混合①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2)操作II和III的名称是,;

(3)混合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工业上用氢溴酸和大理石制得溴化钙中含有少量Al3+、Fe3+杂质,加入适量的试剂(填化学式)后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即可除去杂质,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时,将HBr通入AgNO3溶液中生成的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l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含有Cl-和Br-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一定先产生AgBr的沉淀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时,AgCl(s)+Br-(aq)

AgBr(s)+Cl-(aq)平衡常数Κ≈816

【答案】(每空2分)

(1)降低体系的温度,防止溴的挥发(2分)

(2)过滤,蒸馏(各2分)

(3)Br2+SO32-+H2O=2Br-+SO42-+2H+(2分)

(4)CaO或Ca(OH)2或CaCO3,确保Fe3+和Al3+沉淀完全和防止氢氧化铝溶解(各2分)

(5)AB(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Br2氧化SO2放出很多热量,溴易挥发,使用冰水,降低体系温度,防止溴蒸发,使反应完全。

(2)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Ⅱ分离固体与液体,应是过滤;操作Ⅲ为互溶的溶液组分的分离,应是蒸馏。

(3)混合②中加入Na2SO3,Na2SO3具有还原性,被Br2氧化,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Br2+SO32-+H2O=2Br-+SO42-+2H+

(4)目的是制取CaBr2,通过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即可除去杂质Al3+、Fe3+,为了防止新杂质的进入,应加入含Ca元素且能与H+反应的物质,如CaO或Ca(OH)2或CaCO3;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时,Al3+、Fe3+转为Al(OH)3和Fe(OH)3沉淀而除去,所以控制溶液的PH约为8.0的目的是确保Fe3+和Al3+沉淀完全和防止氢氧化铝溶解。

(5)A、根据图中c点坐标可求出AgBr的Ksp=7×10-7×7×10-7=4.9×10-13,小于AgCl的Ksp,但选项中没有给出Cl‾和Br‾浓度,所以不一定先产生AgBr的沉淀,错误;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不可能由c点到b点,错误;C、a点在溶解平衡曲线以下,所以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正确;D、在t℃时,AgCl(s)+Br-(aq)

AgBr(s)+Cl-(aq)平衡常数Κ=c(Cl‾)/c(Br‾)=c(Cl‾)•c(Ag+)/c(Br‾)•c(Ag+)=Ksp(AgCl)/Ksp(AgBr)=4×l0-10/4.9×10-13≈816,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流程的分析、基本操作、除杂、沉淀溶解平衡。

20.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当装置B中充满色气体时,说明氯气收集满了。

(3)装置C的作用是(只有一项正确,填序号)。

①干燥气体②吸收尾气③防止倒吸

(4)装置C的烧杯中可以得到以次氯酸钠(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氯气可以与溴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NaBr+Cl2=2NaCl+Br2,在该反应中氯气作剂(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

(1)分液漏斗

(2)黄绿(3)②

(4)Cl2+2NaOH=NaCl+NaClO+H2O(5)氧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仪器的特征,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用来盛放浓盐酸。

(2)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可证明氯气收集满;

(3)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氯气,答案选②;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5)2NaBr+Cl2=2NaCl+Br2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氯气为氧化剂。

考点:

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1.(7分)现要配制500mL2.0mol/L的NaOH溶液,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用固体NaOH作溶质,需NaOH的质量为    ,称取这些NaOH常用的仪器有;

(2)若用10mol/L的NaOH溶液作溶质,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