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876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docx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讲解

QB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施工工艺标准

送审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化工装置建筑工程测量工艺标准

Q/HSZXXXX.XXX-XXXX

1总则

1.0.1为加强公司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管理和实施,统一公司建筑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确保工程测量产品质量可靠、安全适用,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化工装置建筑工程的通用性施工测量工作,也可应用于其它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及控制测量工作。

1.0.3建筑工程测量作业所使用的仪器和相关设备,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要求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并进行周期性检验。

1.0.4对施工中所引用的工程测量成果应进行校核,现场应用的场区基准控制点应进行定期复核。

1.0.5本标准规定的施工方法及过程控制的质量要求是指导性的条文,现场施工可根据资源情况和具体工程要求进行选择调整。

1.0.6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管理和实施除采用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0156水准仪

GB/T3161光学经纬仪

GB/T27663全站仪

JJF1323电子经纬仪型式评价大纲

3术语和符号

3.1术语

3.1.1建筑物施工测量:

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状和高程依据测量控制网标定在施工现场的地面或作业面上,并在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

3.1.2控制测量:

在场区内按规范容许的精度,根据现场基准点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施工中进行细部测放及检查检验的基础,主要包括高程控制测量、位置控制测量及变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施工测量的前提和基础。

3.2符号

相关符号参见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等。

4基本规定

4.0.1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在日光下进行测量应避免物镜对准太阳;电子仪器长期不使用,应将电池卸下分开存放,电池每月应充电一次。

强光下使用测量仪器应打伞遮护测量仪器,雨雪天、风力五级及以上应停止室外仪器操作。

4.0.2全站仪存放处的温度与工作处的温度差异大时,应先将仪器留置在箱内适应环境温度后再使用。

测量仪器应存放于干燥处并注意防震、防尘和防潮。

4.0.3测量仪器运输应将其放置在箱内,避免挤压、碰撞和剧烈震动,长途运输应在箱周围设置软垫。

4.0.4施工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以大定小、以长定短、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组织实施原则,大中型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或构筑物控制网,以场区控制网为基础,测设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轴线,根据主轴线进行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4.0.5基准点移交时,应组织专业测量人员对业主书面提供的基准控制点及相关信息进行复核,不符合规范规定的应及时向业主反馈。

4.0.6施工中当基准点或控制网上控制点遇到下列情况,应组织测量人员及时进行复核:

1)基准点或控制点受水浸泡或有移动迹象;

2)部分基准点或控制点被破坏或因周围有震动作业引起扰动;

3)基准点或控制点复测间隔超过3个月;

4)业主监理要求复测或其它应该复测的情况。

4.0.7施工测量工作应做到步步有校核,以控制误差超限,避免出现误差累积。

延长直线时应采用正倒镜法,且前视长度应不超过后视长度的3倍,以减少方向误差。

4.0.8标高竖向传递时应始终以底层或“接力层”的“高程控制线”为起点,并在传递至实测层后,与下一结构层标高控制线校对,以防因标高传递起点不同造成标高传递错误。

4.0.9弹墨线时,应保证拉力均匀、线段长度适中、线形直顺,墨线本身宽度不大于2mm,以防墨线不准;使用垂球吊点时,应稳定不晃动,以减少对中误差;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做到“平、直、齐、准”;精密量距时,应使用标准拉力计,并考虑钢尺的尺长改正(钢结构量尺时可不考虑温度对尺长的影响),以防止量距误差超过限值。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

5.1.1收集分析规划、勘察、设计及施工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勘察内容主要应包括:

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施工场区内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等。

5.1.2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按公司规定要求审批程序审批合格,并对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

5.1.3办理现场基准点的移交,复核相关资料信息,并对基准点定期进行复核。

5.2作业人员

测量工必须持有有效测量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5.3施工材料及器具

5.3.1主要测量仪器:

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5",测距精度不低于2mm+2ppm)、经纬仪(不低于J6)、水准仪(不低于S3);仪器参数需要根据气压、温度、海拔等调整的进行调整,调整后进行检验,精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3.2测量辅助工具和材料:

水准尺、塔尺、钢尺、皮尺、花杆、垂球、墨斗、手锤、斧头、木桩、红油漆、铁钉、白线、对讲机等。

5.3.3涉及的计量器具应按照公司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分类管理,建立使用台账,加强维护保养,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在检定周期内合格有效。

5.5作业条件

5.5.1给定的测量平面基准点、建筑红线桩或建筑物平面位置桩等数量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数量不少于2个;并能符合测量通视良好的基本要求。

5.5.2依据永久性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的工程定位基准点必须由建设单位现场指认确定并附说明文件。

5.5.3具备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有关的设计变更。

5.5.4能见度、风力、雨雪等气候条件及现场场地通视条件满足保证测量工作顺利实施和测量精度要求。

6施工工艺

6.1一般规定

6.1.1新建场区平面控制网宜布设成自由网,利用3个及以上基准点进行定位,小规模的场区控制网可利用1个基准点的坐标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定位。

6.1.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采用布网法宜增测方格网的对角线,采用轴线法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少于3个,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位,长轴线的点位偏离直线、短轴线直角偏差、水平角观测的测角误差应符合规范GB50026第8.2.4条第3款规定。

6.1.3当场地高程水准点距离建筑物距离超过200mm,场地水准水准点的距离小于1km,应将基准点的高程引测到建筑物周围25m范围外或建筑物上,距离回土边线不宜小于15m,引测的精度不低于四等水准。

6.1.4高耸构筑物如烟囱、造粒塔等中心对中宜采用激光铅垂仪,风影响不大时也可采用线坠,其方向偏移应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测,应选择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观测;其高程每隔10m向上传递一次。

6.2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图6.2.1所示。

图6.2.1施工工艺流程图

6.3工艺计算

6.3.1测量定位计算

1两点的平面距离按照公式6.3.1计算,其中

为两点的距离,(

)和(

)分别是A、B两点的坐标。

(6.3.1)

2如图6.3.1所示两点的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6.3.2高程计算

1水准测量高程应按式6.3.2.1计算

HA+a=HB+b(6.3.2.1)

HA为A点高程,a为A点后视读数,HB为B点高程,b为B点后视读数

2高程向基坑内传递应按式6.3.2.2计算

HA+a=HB+d+(b-c)(6.3.2.2)

其中HA为A点高程,a为A点后视读数,HB为B点高程,d为B点后视读数,b为A点的前视卷尺读数,c为B点的前视卷尺读数,计算简图如图6.3.2.2所示。

3高程向高空传递应按式式6.3.2.3计算

H2+b2=H1+b1+(a2-a1)(6.3.2.3)

其中H1为首层高程点高程,b1为首层高程点后视读数,H2为待测楼层高程点,b2为待测楼层高程点后视读数,a2为待测楼层高程点的前视卷尺读数,a1为首层高程点点的前视卷尺读数,计算简图如图6.3.2.3所示,每次传递应从首层或接力层开始。

6.4施工方法

6.4.1测量桩位(基准点)交接

1交接的测量桩位(基准点)类型包括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城市导线点或GPS点)、建筑物场地红线桩、永久性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位置(桩)、建筑物平面位置桩;高程控制桩等。

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也可由建设单位直接进行交桩,建设单位对其提交的基准点的位置和相关资料准确性负责。

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附标桩(基准点)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基准点)平面位置和高程,必要时应附文字说明,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基准点)应完整稳固;现场标桩(基准点)应与书面资料相吻合。

4交接桩办理完毕后,必须履行交接桩手续,签署交接桩的相关见证资料,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和现场标桩(基准点)。

6.4.2桩位(基准点)复测

1交桩后,接桩单位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与外业复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2场区基准点(场区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或建筑物位置桩)外业复测宜用全站仪进行,精度要求不高或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经纬仪,复测允许误差:

角度±8″、测距相对中误差1/14000、点位坐标相对误差5mm;角度闭合差为±16√n″(n为测站数量,)。

3水准基准点的复测应使用水准仪,采用附合水准路线的方法进行,允许闭合差为±12√Lmm(L为附和导线的长度单位k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应符合规范GB/T12898表9的规定。

4桩位(基准点)复测实施中同一操作人员应进行多次复测,条件容许时应安排其他专业测量人员实施复测,避免施工的测量错误,减少人为视觉误差。

6.4.3施工场地测量

1施工场地测量一般应包括测设场地原始自然地面方格网、测设施工道路、测设临时设施及临时水电管线的位置、测设并标出原有地下建(构)筑物、管线的位置及走向等。

2场地原始自然地面方格网主要用于计算现场开挖与填土的土方量,指导施工场地平整。

视测区大小、地形起伏变化情况确定方格网大小。

方格网测设宜覆盖红线桩范围,其边应与红线桩或拟建建筑物建立内在联系;高程变化较大的区域宜将方格网加密。

占地面积≤1万m2方格网间距10m;占地面积≥1万m2方格网间距20m,地形复杂的可适当调整。

3、根据确定的方格网间距、布置及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计算方格网交点的坐标,用全站仪定位,水准仪测量交点高程。

已确定主轴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用卷尺通过主轴线辅助定位。

4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布置、物料机具场地划分,临时水电管线布置等项目现场测设工作应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及相应技术交底进行。

5现场原有地下建(构)筑物、管线的位置及走向应根据施工场区内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进行测设。

6.4.4实施施工阶段控制测量,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1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网分为建筑物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对于独立建筑物可直接布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2)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与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综合考虑确定。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3)场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与建筑物总体布置情况,布设成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等。

4)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在工程定位完成后建立起来的主轴控制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布设成矩形,特殊时也可布设成平行于建筑物外廓的多边形。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宜与建筑物主轴控制线结合布置,并进行联测。

建筑物总体布局呈矩形时,应将主轴控制线布设成“井”字型(尽量避免中心十字型);当建筑物总体布局呈封闭曲线或不规则图形时,宜增设导线网作为一级控制网,主轴控制线作为二级控制网。

一般情况下,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网。

5)平面控制网中所涉及的临时测量控制点应采用木桩制作,桩截面不小于50×50mm,木桩顶部平整;木桩周边应浇筑混凝土避免扰动,木桩顶部设置十字线并在其中部钉铁钉标识位置,如木桩控制点的结构形式如图6.4.4.1所示

6)采用龙门桩建立控制网时,龙门桩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距离基坑开挖边外侧约1~1.5m,龙门桩应钉得竖直、牢固,木桩侧面与基槽平行。

根据轴线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将墙、柱的轴线投到龙门板顶面上,并钉小钉标明。

投点允许偏差为±5mm。

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

经检核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

龙门桩的设置如图6.4.4.2所示

7)主体结构施工时,在楼层上采用内控法或外控法建立轴线控制网,高层建筑宜采用内控法;采用内控法控制点不少于4个,可采用十字形控制线控制,楼层内控法如图6.4.4.3所示

8)圆形构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应采用与设计坐标系统相一致的十字线控制,十字线的交点为圆形的圆心,十字线的方位与图纸的南北或东西方向一致。

2高程控制网测量

1)高程控制网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点宜在每一建筑物附近设置不少于2个,主要建筑物附近不少于3个。

高程控制点位置一般距新建筑物不小于25m,距回填土边线不小于15m,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

2)高程控制点应从业主提交的水准基准点引侧至场区内建筑物上或构筑物周围,引侧时应采用附合导线测量,引测的多个控制点形成导线的闭合差应符合规范GB/T12898表9的规定,控制点的高程宜根据闭合差进行修正。

3)场区内建立的高程控制网除应相互之间满足闭合要求外,还应与现场的水准基准控制网相闭合,其附合导线及环形导线的闭合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等应符合规范GB/T12898表9的规定。

6.4.5工程定位

1建筑物的定位依据

1)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或原有建筑物外廓角点桩;

2)场区控制网或建筑物控制网;

3)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

2由基准点或控制点确定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定位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场地平面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应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当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且便于量距,宜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于小型建筑物或管线定位,测设点不便量距或远离控制点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测设;对于精度要求低,已知测设点到控制点的距离且该距离不超过测距尺长度,可用距离交会法测设,此法也可用于细部的放线;对于测设点与2个基准点或控制点方向线明确的情况下,可利用经纬仪或细绳线采用方向线交会法测设。

2)定位测量宜采用全站仪,精度要求不高或场区规模较小且地势平坦易于用卷尺测距可采用经纬仪定位;精度要求更低的粗略定位也可按照1)所述的采用无仪器定位。

3)采用全站仪定位时,先应将全站仪架设在离测设点较近的基准点或控制点上,对中调平仪器,后视另一个基准点或控制点,将两个基准点或控制点及需要测设点的坐标输入到仪器中,仪器自动计算测设点到仪器架设基准点的距离和测设点方位,转动仪器到测设点的方位,根据距离确定测设点的位置;测设找点时可先采用移动式棱镜架粗略定位后打入木桩,再在木桩上精细测设并复测,完毕后参照图6.4.4.1保护测设点。

4)采用全站仪完成测设点定位后,将仪器移至测设点上,后视一个基准点,测量另一个基准点的坐标值,测量坐标测量值与坐标实际值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5)采用经纬仪定位时,先应根据基准点或控制点及测设点的坐标,根据6.3节的规定计算出测设点到基准点的距离和测设点的方位角。

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准点上,对中调平,后视另一个基准点,根据计算的方位角转动仪器,锁定方位,在方位线上根据卷尺测量长度设置若干个方位桩,根据计算的测设点到仪器架设基准点的距离用卷尺测量,确定测设点位,并复测。

6)当场区规模较大,测设点位转点时,测设点与基准点应测量导线闭合差,其闭合差应符合6.4.2条第2款的规定,转点的坐标宜根据闭合差进行修正。

7)测量定位完成后,应组织内部自检,宜采用测量人员间相互复测,条件不容许时也可采用一个多次复测或一人多方法复测。

8)现场完成建筑物定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及业主测量主管人员验线,合格后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同时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

6.4.6基槽施工测量

1基槽放线

1)根据技术人员或测量人员书面技术交底(土方开挖图)的定位桩,测放出基槽上口开挖线或护坡桩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测放时应按照技术员的要求考虑工作面的宽度、放坡坡度。

开挖边线的精度要求较低,可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网用卷尺直接测距测放。

2)开挖过程中,测量员必须对轴线、断面尺寸、高程、坡度、基槽下口线、人工清底厚度、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实时监控。

3)基槽验底后,依据定位控制桩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投点法向基坑底投测轴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水准高程引测至基槽内,向基坑内传递高程的计算应符合6.3.2条第2款的规定;当基坑深度不大时,可在坑上直接测量高程;基坑内高程控制桩宜布设在坑壁上距槽底1m处,数量不应少于3个。

4)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在槽底测设垫层标高、建筑物基础外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坑、设备基础、柱、梁、墙等位置线及高程;

5)经项目部技术、质量、测量三方自检合格,填写“基槽验线记录”,同时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报请监理验线。

2基槽验线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槽内建筑物位置桩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相对关系,桩基础位置与槽内位置桩的相对关系;

2)基槽内建筑物位置桩本身的几何尺寸;

3)工作面预留宽度尺寸;

4)基槽边坡坡度或护坡桩、基坑支护的垂直度;

5)集水坑、电梯井坑、设备基础、柱、梁、墙等几何尺寸、相对位置;

6)基槽内各部位高程。

6.4.7基础施工测量

1基础放线与验线

1)校核基槽内轴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桩,利用基坑上建筑物的控制点采用投点法进行校核,即将全站仪或经纬仪架设在轴线的控制点上,后视该轴线的另一控制或与该轴线垂直的控制点,校核基坑内控制桩是否与坑上控制轴线一致。

2)检查垫层标高,在基坑内的控制桩上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投点法向垫层(已做完防水保护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条件允许时也可通过基坑上控制点直接投测。

3)根据工程进度,在适当时候测设标高控制线;基坑较深时可将高程控制点引测至基坑边坡上。

4)落在垫层上的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

5)根据基础施工图,以轴线为准,测设出梁、柱、门窗洞口、电梯井、集水坑、设备基础等各种位置线,分别弹出其轴线及边线。

关键部位点用红油漆标注。

6)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楼层放线记录”和“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同时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报请监理验线。

2桩基础的施工测量

1)测设桩基础时一般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廓、后内部”的顺序进行。

根据平面控制网精确地测设出桩位网格4个角点,再进行加密即可。

2)桩基施工完成后,应对桩的实际位置及标高进行检测。

将每个桩位中心实测值与设计值的纵横向差值、实测与设计标高差值标注到桩位平面图上。

当上述差值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时,应及时联系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处理。

3混凝土杯型基础施工测量

1)垫层完成后,根据轴线控制桩,在垫层上测放出杯型基础定位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依据。

支模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标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2)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桩,在杯口顶面标出柱中心线(纵横向),并在杯口的内壁测设出自杯顶设计高程值下返0.10m的标高线,供修平杯底用。

3)基础的中线投点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全站仪或经纬仪安置在柱中心线的一个端点,照准另一端点而将中线投到杯口上,另一种是将全站仪或经纬仪安置于中线上的适当位置,照准控制网上柱基中心线两端点,采用正倒镜法进行投点。

4)杯型基础完工后,应实测每个杯底标高,并编制成测量成果表,为柱子安装提供依据。

4钢柱基础(埋设地脚螺栓)的施工测量

1)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应在垫层面上投测钢柱基础中线点,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依据中线支立模板,将固定螺栓用木架与模板支架支撑固定牢固后,即可在木架投点放线安装地脚螺栓安装。

2)钢柱地脚螺栓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型钢固定架,固定架构造应符合图6.4.6.1的规定,固定架与底层钢筋网焊牢(也可在基础底板上预埋铁件与固定架焊接)并保证上口横梁水平,将中线投测于固定架横梁上,安装地脚螺栓。

1-固定架中线投点;2-拉线;3-横梁抄平位置;4-钢筋网;5-标高点

5独立基础的施工测量:

当基础混凝土拆模以后,应根据控制网上的柱子中心线,将中心线投测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出标高点,独立基础施工测量如图6.4.6.2所示。

1-中线端点;2-基础面上中线点;3-柱身下端中线点;4-柱身下端标高点;5-钢筋上标高点

6设备基础的施工测量

1)当设备基础在厂房围护结构施工完后施工时,应在厂房围护结构施工之前将厂房外面的控制网,引进厂房内部,布设一个内控制网,作为设备基础施工和设备安装控制测量的依据。

2)大型设备基础或设备基础群宜作为独立的测量控制对象,用场区控制网直接定位、控制高程,其操作应符合6.4.5条的规定。

3)当中小型设备基础与厂房基础同时施工,不可能设置内控制网时,可采用在靠近设备基础的周围架设钢线板或木线板或设置独立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控制。

根据厂房控制网,将设备基础的主要中心线投测于线板上或确定设备基础的独立控制点,然后根据主要中心线用精密量距或投点的方法,定出其中心线和螺栓组中心的位置,由此拉通线控制安装螺栓。

6.4.8结构施工测量

1高程传递

1)传递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并至少应由三处向上传递,以便施工层校核、使用;

2)校核传递到施工层的标高点,其误差应在±2mm以内;

3)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尺身应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4)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

传递前应注意对高程传递依据点的检查测量;

5)施工到±0.000后,应将首层标高控制线引测至结构内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

同时应将主轴控制线投测至结构外墙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用线的控制依据;

6)地上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

自首层传递至实测层的标高,应与其下一层校对高差值;

7)对于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物,也可采用全站仪对顶测距法传递高程,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高程控制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2轴线竖向投测

1)轴线竖向投测可采用下述四种方法:

(1)延长轴线法:

适用于场地四周宽阔,可将建筑物外廓主轴线延长到大于建筑的总高度或附近的多层建筑顶面上;

(2)侧向借线法:

适用于场地四周窄小、建筑物外廓主轴线无法延长时,可将轴线向建筑物外侧平移;

(3)正倒镜调直法:

适用于场地内地面上无法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向上投测时,可将经纬仪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