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894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 霍金习题 5.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习题5

第13课宇宙的未来

讲不通的“电光火石”

“今年的8月14日,重庆沙坪坝公安分局微电子园治安派出所的民警周缙与同事王晓渝在电光火石间以命相搏,合力击毙悍匪周克华。

”这是2012年12月26日《现代快报》封10版《击毙周克华的两位英雄民警升职当领导了》一文中的一句话。

其中的“电光火石”显系“电光石火”之误。

电光:

闪电的光。

石火:

燧石的火。

二者存在的时间均极为短促,所以人们用“电光石火”来表示“一眨眼就过去了”。

“火石”也可指燧石,但燧石本身不表示时间短促之意,只有用燧石打出的火,才可表示这个意思。

火石和电光,不能搭配在一起。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

李荣先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在这篇讲演录中,作者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预言,再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未来做了两种预测:

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

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理论——人择原理和暴

涨理论,体现了科学界最新的探索。

(1)单音字。

坍缩(  ) 耶稣(  ) 逾越(  ) 告罄(  )

恍惚(  ) 溢出(  ) 关隘(  ) 沮丧(  )

膨胀(  ) 拯救(  ) 混沌(  ) 尴尬(  )

模棱两可(  ) 诘问(  ) 臭名昭著(  )

答案:

tān sū yú qìng huǎnghū yì ài jǔ zhàng zhěng hùndùn gāngà móléng jié zhāo

(2)多音字。

     丧

答案:

zhǎngzhàng sàngsāng chuàngchuāng píngbǐng

(3)形近字。

    

      

答案:

zhuìduò xièxiè yīnyīn

 

“尸”是个象形字。

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像一个面部朝左而屈膝的人形。

上部为头,左伸展的一笔为臂,下部为腿足之形。

小篆的形体,像人仰卧之形。

楷书的写法,已看不出人的样子了。

“尸”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由“尸”组成的字大都与人有关,如“尾”“屁”“尿”“屎”“居”等。

(1)模棱两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臭名昭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逾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感恩戴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作两种解释。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2)坏名声传得很远。

(3)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4)不可超越。

(5)感激别人所给的恩德。

 

(1)预言/预报。

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她(  ),他将和一位医生结婚。

②据(  ),今天夜里雨转雪。

③您想知道是什么使我深信自己的(  )终将实现?

A.预言 B.预报

答案:

预言:

①动词,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②名词,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

预报:

先报告;预先告知;预报情况结果。

①A ②B ③A

(2)振荡/震荡。

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叫喊的回声(  )着山谷。

②粒子每运转一周都从电场(  )中获取新的能量。

③他们好像在那儿大声疾呼,叫空气都跟着(  )。

A.振荡 B.震荡

答案:

震荡:

震动,动荡。

在股市中指股价在某个区间内进行反复整理、上下波动。

振荡:

在反应器中某空间位置上的浓度或(和)温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①B ②A ③B

(3)演算/验算。

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方法研究(  )。

②用这个公式进行重复(  ),就可以趋近于真正的温度场。

③培养学生的(  )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A.演算 B.验算

答案:

提示:

演算:

按照一定原理或公式计算。

演算:

算题算好以后,再用另外的方法演算一遍,检验已得出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

答案:

二者都有“计算”的意思。

“演算”主要用来指推演和计算;“验算”主要用来指再计算一下检验是否正确,主要运用逆运算。

①B ②A ③B

(4)搜集/收集。

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不辞辛劳地为我(  )资料。

②他(  )硬币是作为一种业余癖好。

③我用上午的时间尽力(  )所需要的文件。

A.搜集 B.收集

答案:

提示:

收集:

使聚集在一起。

搜集:

到处搜求寻找事物,然后使之聚集。

答案:

“搜集”的对象一般是较隐蔽、不易得到的东西;“收集”的对象一般是不隐蔽的东西。

①A ②B ③A

背景链接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有多种,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

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

现代宇宙学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宇宙大爆炸学说是逐渐形成的。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科学家研究宇宙的方法。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第一个提出了动态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从一种“原始原子”不断分裂、膨胀形成的。

1948年。

出生于俄国的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大爆炸”学说。

《宇宙的未来》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是他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言。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用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引出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此来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宗教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

 

科技论文阅读方法

阅读时,采用两步走:

第一步泛读,即知其大意,不求甚解。

第二步精读。

精读时应注意的方法:

(1)边读边画出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句子、段落。

(2)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句。

(3)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如:

也许、左右、可能、似乎、大概等模棱两可的词语。

(4)提取作者观点时,或摘录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七至第十三段),回答问题

第八段中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十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三、阅读第三部分(第十四至第二十五段),回答问题

1.第三部分中,作者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②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③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

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④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⑤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

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2.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四、阅读课文的第四部分(第二十六段),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

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

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

“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领域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理论,叫做“佯谬”。

品读课文《宇宙的未来》,说说霍金在探讨宇宙未来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佯谬理论?

你运用这一理论,又从课文中发现了哪些佯谬?

【探究思路】

―→

―→

―→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佯谬并不神秘,佯谬就是暴露原有科学理论中潜在的矛盾,弄清楚原来的基本概念中出错在什么地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中的例子有:

对暗物质的确认。

假如星系和星团中没有暗物质,那么由星系动力学推知,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就会把星球中的星球抛开,星系团也会飞散开去,但是现在星球被牢牢抓住,星系团也紧紧绑在一起,作者正是从这矛盾现象中断定其中必有暗物质。

又如黑洞,如果根据引力学原理断定,它是星体运动的最后终结,那么就会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相矛盾,作者正是通过这个佯谬的研究,对黑洞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接受采访时,曝出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

移民外星球。

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虽然时下全球气候呈现异常,地质灾害增多,但就此认为地球即将终结是缺少科学依据的。

霍金所提观点也并不是针对地球寿命而谈的什么学术问题,而是谈及的社会问题。

所谓的“地球终结”说,也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现如今的生存方式所表达出的担忧。

霍金提及了古巴的导弹、政治的争斗以及人类无限掠夺的本性,因此霍金所说的“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才是毁灭地球的真正灾难。

霍金为人类找出的解决之法就是向外太空移居。

 

联系“写法延伸”的内容,请你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以“感动”为话题,写一个故事。

(5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

“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个小时可以赚到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个小时赚多少钱?

”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

“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

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

后来,他平静下来了。

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

“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

”小孩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

”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

”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

”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

”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坍缩(tān)   溢出(yì)  精神恍惚(huánɡhū)

捍卫国家(hàn)

B.耶稣(yē)   拯救(zhēnɡ) 臭名昭著(zhāo)

感恩戴德(dài)

C.尴尬(ɡānɡà) 崩溃(kuì)  模棱两可(mólénɡ)

迄今为止(qí)

D.混沌(hùndùn) 逾越(yú)  水涨(zhǎnɡ)船高

微不足道(wēi)

解析:

A项,精神恍huǎnɡ惚。

B项,拯zhěnɡ救。

C项,迄qì今为止。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唯权”“唯尊”“唯上”等人治观念使农民不相信法律的公正性、严肃性,农民不信任法律最终也就导致了其法律信仰的________。

(2)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担负着公路桥梁修建和________的任务。

(3)________与问责制度能否杜绝矿难的发生?

恐怕很难。

在巨额的利润面前,欲望膨胀的人胆大包天,总是想方设法弄虚作假,不顾一切孤注一掷。

A.缺失 养护 惩戒 B.缺乏 养护 惩罚

C.缺乏 维护 惩戒 D.缺失 维护 惩罚

解析:

(1)缺乏:

指没有或不够,语意侧重在“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缺失:

指丢失、散失,语意侧重在“应该具有而失去”。

(2)维护:

维持并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多用于抽象事物,如利益、团结等;养护:

保养护理,包括进行管理、修理,多用于具体事物,如使建筑物、机器等维持良好状态。

(3)惩戒:

给予处罚来使人警戒,语意侧重在“告诫”;惩罚:

处罚、惩治,语意侧重在“给予处分或依法惩治”。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当前,发达国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和过量的消费方式是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B.热力学概念乍听起来有些深不可测,其实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而又给人印象最深的科学概念。

C.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它们而言毫不足怪。

D.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杳无音讯地过去了。

解析:

D项,杳无音讯:

指远得不见踪影。

此处应改为“无声无息”。

A项,罪魁祸首:

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B项,深不可测:

此处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

C项,毫不足怪:

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答案:

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B.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C.图书馆、影剧院、篮球场、老年活动室,这些城里有的文化娱乐设施,在很多村子里都有,对村民免费开放。

D.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解析:

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盖的”。

B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放在句首,“和”改成“或”。

D项,句式杂糅,末句应改为“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位置,这是毋庸置疑的”。

答案:

C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

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跌。

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B.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也在世界末日带不走什么的话

C.假定在世界末日你什么也不带走的话,为何会使人在世界的终结日愿意用股票来换钱

D.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也带不走什么的话,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作答,根据“使我百思不解”判断,下文由“思”的问题引出,排除C项和D项;B项,“假定你也在……”的“也”字上文无类比项,排除B项。

答案:

A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史蒂芬·霍金

①《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销量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

也许阅读过它的大多数人并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科学成分,但它却毫无疑问地重新激起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

史蒂芬·霍金把他的书之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

一、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二、公众总是寻找英雄。

霍金显然满足了这两种愿望。

②8岁时霍金进入学校学习。

在学校里,他喜欢古典音乐,喜欢名人写的精彩读物,喜欢讨论名人的事迹。

比作业更重要的是他的英语填字游戏。

他甚至和伙伴制造了一台逻辑单选计算机。

同样,17岁的霍金在牛津大学学习时,他的兴趣是成为8人龙舟队的无畏舵手。

但是广泛的兴趣并没有妨碍他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

③21岁的时候,霍金被疾病禁锢在轮椅上。

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

可怕的疾病使他的自由行动只能体现在几个手指上。

他骨瘦如柴地躺在电动轮椅上,每次都要非常努力才能举起头来。

在失声之前,他还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失声之后,他就只能借助电脑和语言合成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

阅读文献时,他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推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霍金开始沉入对世界的思索: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有开端吗?

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经过不懈的奋斗,霍金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

同时,经年累月,他粉碎了医生的预言,这个被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