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商鞅南门立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060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6《商鞅南门立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商鞅南门立木》.docx

《6《商鞅南门立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商鞅南门立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商鞅南门立木》.docx

6《商鞅南门立木》

语S版六年级下册

6.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导语:

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

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

“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

“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

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

冥,深。

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

惹是非。

(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

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

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

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6.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过渡:

商鞅南门立木的目的是为了变法,那么商鞅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指名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1)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

你能否结合资料谈谈贵族为什么会反对。

生答。

(教师适当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旧贵族养尊处优,担心变法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而反对变法)

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

①鼓励生产,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

②奖励军功,取消世袭制,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即使是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③废井田,开阡陌,(即开垦掉井田的界限,封立新的界限,荒田、山林谁开垦谁占有),承认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④推行县制。

(2)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生简单谈理解。

(老百姓认为朝廷要进行改革只是形式而已,是不会真的加以改革的)

    教师小结:

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是基础”.虽然秦孝公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想做任何事情都是难以实现的。

对于变法,虽然有一些贵族也是持反对意见,但相对来说,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才是最致命的。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找句子写批注。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评议、补充。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品析)

 文段一: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古人云“口乃心之门”“言为心声”,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描写围观群众的议论和他们表现的语句,看你能不能走入人物的内心,读出他们的情感和认识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a.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

    b.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对朝廷挂出的告示不信任,认为告示中所说的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让老百姓去做,这只是朝廷在耍人玩儿罢了)

    c.读读句子,读出老百姓对朝廷的极度不信任。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从句子中提炼出一个词,结合黄金的现在的价格,讨论为什么说这件事稀奇。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抓住“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解人们的困惑,并用生活中的俗语丰富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语言。

指名三人合作朗读。

文段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

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

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从“成百上千”与“没有一个人上前”的对比中,读出人们

对朝廷的不信任。

过渡: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商鞅将赏金加到五十两时,终于有了第一个敢于以身试法的勇士,他真的相信商鞅相信朝廷吗?

文段三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a.了解小伙子的表现:

“走出、挽起、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嘟囔”,感受小伙子行动的干脆、麻利。

   b.理解小伙子的用意: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他此番扛木行动只是为了试探或考验商鞅是否说话算数,而不是冲着赏金而来)

  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人们对朝廷并不信任,对商鞅挂出的告示充满猜疑,哪怕面对十两黄金、甚至五十两黄金的诱惑既不心动也不行动,更有胆小怕事之人认为其中藏有是非偷偷溜走,只有这位胆大的小伙子挺身而出去扛木柱,想试探这位新来的左庶长是否讲诚信)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行动的果断,以及言语中试探与挑战的语气。

总结:

刚才我们从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听出了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从成百上千人的围观与无一人尝试的对比中看出了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从唯一的勇士小伙子的言行举止中见识了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此时此刻如果商鞅直接颁布变法令,百姓们会相信吗?

如果商鞅说奖励农耕,谁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多了,就减轻官差和徭役,百姓们会相信吗?

如果商鞅说奖励战功,谁立下战功就加官进爵,百姓们会相信吗?

如果商鞅说废井田开阡陌,谁开垦的土地归谁占有,百姓们会相信吗?

那么如果此时此刻,商鞅颁布变法令,对百姓而言,无疑是一纸空文。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又怎能立?

此时的秦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国之危矣。

所幸,秦孝公的一纸招贤令所引来的商鞅,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之安危,他的南门立木之举,无疑会成为秦朝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鞅是否实现了他的诺言呢?

那此时此刻小伙的表现又如何?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a.理解词语“喜笑颜开”,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其高兴的心理。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高兴的成语。

   b.议议: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联系上文中小伙子的言行.体会此时的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赏金而高兴,更值得他高兴的是,商鞅兑现了告示中的承诺,让他感受到这位左庶长是一个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讲求诚信之人.以后朝廷中就有了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官员了)

    c.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内心的喜悦。

此时此刻,商鞅趁热打铁,他郑重地对百姓们说,引读。

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

“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

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

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百姓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呢?

三、拓展延伸主题升华

作为一个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立木取信”之举,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千年之后又一为改革家王安石这样称赞商鞅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其中的“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对南门立木这件事的高度赞誉。

其实,不仅一个朝廷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们每个人也都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四、积少成多学以致用

小练笔。

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诚信”一词,“诚”是由“言”与“成”组成,“信”是由“人”与“言”组成,这就是说“人只有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成功。

愿同学们一生与诚信相伴,与成功相伴。

板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

不信相信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