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16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传播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笔记.docx

《传播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笔记.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笔记.docx

传播学笔记

《传播学》笔记1高教版邵培仁(2007-05-1619:

37:

21)

转载

《传播学》笔记高教版邵培仁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传播学是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和“通行证”。

因此,不论是学习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还是学习社会学专业、文秘专业等,都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律,知道如何运用传播学的原理与知识指导各种传播活动,知道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知道如何避免信息伤害和信息污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绪论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和研究体系,理解传播学、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的概念,了解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以及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懂得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叫传播学?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科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的关系是什么?

(P.1)(信息、知识、理论、科学、智慧)

3.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是什么?

积累、批判、创新。

即既要尊重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有一种批判的精神,不囿旧说,积极探求新思想,寻求新解释,提出新预见,建立新理论。

4.传播学是一门自主独立的学科吗?

传播学自身特性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表现在:

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宗旨;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有自己的研究体系。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现象,它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人际传播、内向传播。

7.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

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8.何谓传播本质?

其特点是什么?

P.3

传播的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它是由传播活动的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它具有稳定的、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性质和特点。

9.何谓传播规律?

其特点是什么?

P.3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与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要性和隐蔽性。

10.传播媒介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传播媒介发展具有五大规律:

(1)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

(2)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

(3)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

(4)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

(5)取长补短的整合(互补)规律。

11.信息传播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P.3

信息传播具有五大规律:

(1)协同合作的规律;

(2)双向传播的规律;

(3)信息共享的规律;

(4)守规合境的规律;

(5)适时适量的规律。

12.信息接受有哪些规律?

如何理解这些规律?

P.3

信息接受具有五大规律:

(1)循序渐进的规律;

(2)由浅入深的规律;

(3)认知协调的规律;

(4)意向选择的规律;

(5)惯性类化的规律。

13.传播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整体性、

互动性、

开放性、

综合性、

发展性。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1.只要掌握了社会学,传播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P.5

在西方,人们曾将传播学看作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

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

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但也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中吸取养料。

如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这种研究范围的部分重叠、交叉和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2.传播学就是宣传学吗?

传播学就是宣传学这一观点颇有市场,曾迷惑了不少人。

从传播学的起源看,早期的传播研究的确很像宣传研究,如拉斯韦尔、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研究成果即是。

但是,这两者毕竟是有区别的,早期的研究态势也不能反映后来的研究状况。

传播学是将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把具有政治性、阶级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提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用来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本身来揭示宣传规律,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但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

3.传播学就是广义的新闻学吗?

不是!

新闻学在传播学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助产士”的作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新闻采编现象;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其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现象。

4.传播学与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P5-P7)

5.传播学有哪些知识层次?

理论传播学、

历史传播学、

实用传播学、

边缘传播学.

6.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关系是什么?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理论传播学是研究的主干和核心。

科学的理论传播学可以为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成为它们的可靠指南,从而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历史传播学是研究的基础,“论从史出”,丰富的人类传播史料是总结、概括、丰富和发展理论传播学不可缺少的条件;“鉴古知今”,人类传播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具体的传播活动及实用研究重要的借鉴内容。

实用传播学是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落脚点,即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和归宿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传播实践活动,为传播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和方法。

如果只有理论和历史,没有实际应用部分,那么理论和历史就不能有力的发挥其应有作用;如果只有实际应用部分,没有理论和历史,那么就会使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边缘传播学也会“得人一牛,还人一马”,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的充实和提高分别作出自己的贡献。

7.设立边缘传播学有何意义?

边缘传播学既是对传统的“三分法”的叛逆,又是对传播学体系划分的完善,也适应了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

它既是传播学向外扩张的产物,也是传播学向外联姻的结晶,还可能是在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三者交叉处圈起的一块“飞地”。

8.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应如何构建?

八大理论板块:

传播科学论、

传播过程论、

传播主体论、

传播客体论、

传播载体论、

传播对象论、

传播方法论、

传播环境论。

9.如何确立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用整体互动论的观点分析,它应以传播学科论、传播过程论为统辖,以传播主体论(传者论)、传播对象论(受者论)为中坚,以传播客体论(信息论)为核心,以传播载体论为渠道,以传播方法论为辅助,以传播环境论为参照,同时也顾及传播效果及评估。

第三节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1.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

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化水平;

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2.我国传播学研究应坚持怎样的方针?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1.传播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传播学大致孕育于本世纪上半叶,形成于本世纪下半叶,诞生地是美国。

其产生和确立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具体有下列几个方面:

①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为传播学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现实土壤,形成了适宜的社会氛围。

美国选举政治带动了对公众心理、传播技巧、媒介特性等方面的传播研究;市场经济模式下广告、公关等方面的研究对传播学的形成有催化作用;世界大战中战争宣传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大规模传播研究的开展;二十年代兴起的广播和四十年代兴起的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兴盛引来了人们对传播研究的日益重视。

②学科内部的发展演变中“三论”的出现为传播学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框架。

信息论的提出为传播学理论解决了起点问题,控制论的反馈说极大地启发了传播研究,系统论的观念影响了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③加上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影响,促进了传播学的产生。

④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四位先驱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形成充实了基本内容,包括传播的功能和结构研究、团体动力学和守门理论研究、受众的选择研究、两级传播研究、劝服研究等。

⑤施拉姆在对传播学研究集大成的基础上,构筑起传播学的体系和框架,最终使传播学得以确立。

2.亚里士多德的“对话三要素”是什么?

说话者、话题、听者

3.法德一些学者的研究在传播学形成中有何作用?

孔德的学说为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实证主义的崛起助了一臂之力,塔尔德的理论为创新-扩散论、中介因素论的出现直接鸣锣开道,西姆米尔的学说为人际传播学和组织传播学的问世铺路架桥。

4.批判学派的大本营是什么?

在其影响之下的传播学研究有哪些?

法兰克福。

其批判性的研究范围广泛,如德国的文化工业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的当代文化研究,法国的语义分析和后结构主义批判,意大利的统治权论,美国的媒介垄断的分析,还有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侵略、传播帝国主义研究等批判的传播理论研究。

5.罗杰斯对四位传播学研究鼻祖的评价如何?

四位鼻祖指的是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评价:

虽然他们当中没有一位被视为主要的传播学者,但他们都在研究与教学中重视引介欧洲学术,强调理论发展,力主“亲自动手”;都将传播看作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过程,并将传播尤其是人际传播置于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

都强调一个信息如何被认知的个人主观性是一个重要的人类特质;都寄希望于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变迁、社会进步能有所推动。

6.中国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①引进与介绍阶段(1978-1984),新兴学科引发的兴奋感在新闻学界持续了好几年,除几部译著和几篇文章外,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评价和研究阶段(1985-1989),其特点是全面了解,分析研究,组合拼装,为我所用,一些具有奠基性质的传播学著作开始面世;

③探索和创新阶段(1990-今),系统了解,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超越创新,应是它的主要特点,传播学研究开始注意联系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

7.中国大陆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几种值得重视的研究倾向?

四种倾向:

重复性、

依赖性、

实证性、

实用性。

8.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提出这一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原因:

①、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精神食粮;

②为了让传播学成为适应中国需要的科学;

③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

④为了让传播学的理论建树与世界文化接轨。

9.应对西方传播学持怎样的基本态度?

(《传播学导论》P。

17)

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

10.传播学完成根本任务的指标是什么?

(《传播学导论》P。

16-18)

倾向性、民族性、超陈性、实用性、启发性

1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

(两种传播学体系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传播学》P。

16-18)

12.完成传播学根本任务的途径是什么?

①系统了解、博采众长;

②以我为主,超越创新;

③联系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

13.传播学研究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①分析和探讨人类传播的格局和规律;

②说明和解决人类传播的现象和问题;

③总结和深化传播研究的成果;

④评估和控制大众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⑤审视和澄清传播研究中的主要概念;

⑥普及传播学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传播观念,形成健康的传播心态等。

14.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

独立性、稳定性、创造性、解释性、科学性

1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种类?

主要种类:

哲学方法、专向方法(学科方法)、横向方法、具体方法。

哲学方法:

可分为描述传播的方法、分析传播的方法、规范传播的方法;

专向方法:

主要指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

横向方法:

指“三论”方法,即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

具体方法:

主要指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6.西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中国学者的长处何在?

西方传播学者往往不懂得从传播现象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考察它,不懂得从事物本身矛盾的正反、主次的辩证统一等各方面来把握,结果常导致主观片面。

唯物、辩证地分析问题是中国学者的特长。

17.传播专向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它能有效地照亮自己理论视野内的一切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构成形貌(优势),但也存在着定向、盲区和排它的局限性。

18.传播控制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传播控制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有目的性。

它首先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和作用,并且是以复杂的因果关系和以可能世界的存在为条件的;其次传播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作用某因而出现或实现某种预期的传播效果;再则,传播控制离不开内在操作方式的能动选择。

19.系统论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论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把传播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考察和改造的科学方法。

它着重从对象的普遍联系和有机结构中进行综合地探索和分析,从而在复杂的散乱的系统构成中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认识和知识。

其特征为:

整体性、联系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

20.控制实验法的新趋势是什么?

转向自然实验法或综合运用两者。

《传播学》笔记2 高教版 邵培仁

(2007-05-1619:

40:

08)

转载

 

第一章 传播学的回顾和展望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知道传播学的创始人和完善者,熟悉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和传播学基本成熟的主要标准,了解关于传播学分支研究和本土研究的学术争鸣情况及其正确观点,掌握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传播学的产生与确立

1.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是谁?

拉斯韦尔、

勒温、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2.为什么说施拉姆是传播学的完善者?

因为他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因为传播学具有优越性、适应性、伸缩性等特点。

2.衡量传播学基本成熟的标准应该有哪些?

衡量传播学基本成熟的标准有:

(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国;

(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

(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

3.传播学的发展有几种趋势?

科学化趋势、

融合化趋势、

鲜活化趋势、

操作化趋势、

分支化趋势、

本土化趋势。

4.传播学的分支研究会肢解基础研究吗?

为什么?

不会。

因为传播学的基础研究和分支研究犹如心脏和血管、树干与树枝,它们相辅相成,互生互动,缺一不可。

基础研究可以推动、促进分支研究,而分支研究也可以丰富、充实基础研究。

基础传播学不会因向分支传播学输送养料而变得支离研究,分支研究也不会因向基础传播学回送营养而将其“变性”。

5.如何理解传播学的本士化趋势?

本土化是传播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指传播学研究同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相吻合,与所在国家的传播实践相结合并为其服务,对西方传播学采取舍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拿来主义,针对本国国情,联系当今传播实际,从本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中吸取营养,适应本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受众心理态势、意识取向等条件,形成有民族特色的主流文化。

第二章 传  播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掌握传播在组织和社会层面的功能以及传播者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1.传播概念的演变(P27-P28)

2.传播的代表性定义

(1)“共享”说

(2)“影响”说

(3)“反应”说

(4)“互动”说

(5)“过程”说

3.什么叫传播?

   传播是指人类借助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的定义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指的是什么?

不专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还包括情报资料的获得、知识的增加、见闻的扩大、感情的沟通、精神的愉悦、情况的了解、事实的澄清等。

5.如何理解“传播就是人做的某种事”这一论断?

施拉姆和波特的这一论断指出了传播是人类的活动这一事实。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6.为什么说“一贯正确不是科学的特点”?

德弗勒和丹尼斯指出:

“一贯正确不是科学的特点。

科学是实现理解、前进和纠正错误的厉刃,不过,这一切通常是在过去经验教训的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我们既不能无视前人的精神劳动成果,也不能照单全收、不假思索,用操作性、随意性的传播定义来“指示”科学的传播学研究,也不能在没有对传播取得明确认识的情况下而贸然进入它的研究领域。

7.为什么说“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人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是人类的创造和特权,丰富多彩的传播内容也是形成人性和人格的建筑材料。

在人类的各种行为和技能中,只有传播是最富有人性的。

第二节       传播的特点

1. 为什么说“传播是人类的表征和特权”?

P。

30-31

传播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有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促成了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传播。

2. 传播的特点?

社会性和阶级性;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协同性和互动性;

永恒性和历史性。

3. 为什么说“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传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自觉自愿、自择自控、自知自发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由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他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就都具有创造性。

威廉韦斯特也曾经说过:

“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即使你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的材料,你也为它们创造着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因此,“所有的传播都是创造性的”。

4. 古人说:

立言可使人死而不朽。

这与传播的永恒性有何关系?

传播不是暂时的社会现象,而是长久、永恒的人类活动。

传播既是空间的连接体,使信息不受高山大川的阻隔而传之万里;也是时间的连接体,使信息不受沧桑岁月的磨损而传之千年;同时也是人类的连接体,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传播则是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基本手段。

信息需要的永恒性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永恒性,而信息传播饿永恒性有沉淀为信息传播的历史性。

第三节       传播的分类

1.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传播可分为几类?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跨国传播。

2。

内向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内向传播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

其特点是:

隐蔽性、

内动性、

短途性、

思维性。

3.为什么说内向传播是人类一切传播的基础?

P。

34

4.为什么说内向传播是一种最隐蔽、最自由的传播?

P。

34

5.内向传播的功能有哪些?

P。

34

6.人际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其特点是:

传受双主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形式为主;信息的交流性强,反馈直接、迅速、集中,传受双方可以现场把握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等;适用于短时间内改变接受者态度。

7.人际传播的功能有哪些?

P。

34

协调人际关系;

交流思想感情;

同意社会态度;

支配他人行动等。

8.组织传播的目的是什么?

其目的对内对外有何不同?

P。

34

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摩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变化。

9.组织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其特点是:

传播者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信息大多是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

10.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大众传播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其特点是:

传播者即是个体又是团体,大多受过一定的专门训练;

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

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

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较大影响。

11.跨国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我国对外传播还要注意些什么?

P。

35

塑造和美化国家形象;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宣传本国价值观念、方针政策;报道友好往来,加强彼此了解,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我国的对外传播还要抵制西方媒介大国的信息污染、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反对其借口新闻自由干涉我国内政和外交。

12.跨国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跨国传播是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通讯网络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其新特点是:

传播者是国家的代言人;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流通不平衡;西方媒介强国发起的文化侵略威胁媒介欠发达国家;

传播对象主要为对象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传播界、知识界中当前的或未来的精英和领导者。

13.大众传播与跨国传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P。

35

14.什么叫隐蔽性传播与显明性传播?

隐蔽性传播是那种目的被巧妙地隐藏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中,接受者稍加体味就会悟出对方意图的传播。

显明性传播是那种目的公开,传播者不回避传播意图而且总是让接受者强烈感觉到并很快作出反应的传播。

第四节传播的革命

1.什么叫“传播学时钟”?

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仿卡尔塞根的“宇宙年”所假设的描述人类传播发展轨迹的时刻表。

它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把它比作只有24小时的一天来计算人类传播发展史。

2.为什么说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