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211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9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道路及其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

**长寿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

**市长寿区桃花新城

(四)建设性质:

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拟新建市政次干道路17条,道路总长19191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管网、道路路灯、市政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

道路基本上分布为八横九纵:

一横道路:

长1885米,宽30米,砼路面;

二横道路:

长1693米,宽30米,砼路面;

三横道路:

长1163米,宽18米,砼路面;

四横道路:

长1147米,宽18米,砼路面;

五横道路:

长1485米,宽30米,砼路面;

六横道路:

长1945米,宽30米,砼路面;

七横道路:

长492米,宽18米,砼路面;

八横道路:

长480米,宽24米,砼路面;

一纵道路:

长1359米,宽30米,砼路面;

二纵道路:

长1367米,宽30米,砼路面;

三纵道路:

长1384米,宽40米,砼路面;

四纵道路:

长1413米,宽18米,砼路面;

五纵道路:

长1414米,宽28米,砼路面;

六纵道路:

长278米,宽18米,砼路面;

七纵道路:

长258米,宽18米,砼路面;

八纵道路:

长292米,宽18米,砼路面;

九纵道路:

长1136米,宽30米,砼路面。

(六)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30个月,即2006年06月至2008年11月。

(七)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7875万元。

2、资金筹措

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业主简介

**长寿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12日经长寿区人民政府以长寿府发[2002]60号文批准成立,系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为**化工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大股东。

公司作为区政府的投融资主体,代表区政府对全区重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进行融资、投资或参股;受区政府委托对土地进行整治储备和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进行开发建设。

公司法定代表人左永祥,总经理孔祥文。

公司内设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财务部、融资部、社会事务部、经营策划部、工程部等2室5部,现有员工53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40人。

公司建设项目有桃花新城建设、河街滨江路及旧城改造和桃花溪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前期项目有桃花河环境综合整治、御临河环境综合整治、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及滨江路二期。

三、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2.0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及调查资料

(二)报告研究范围

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在发展预测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性、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的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论证,为政府和项目业主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四、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完善了长寿区桃花新城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符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要求,有利于长寿区城镇体系建设。

(二)项目建设能极大地推动长寿城市化建设,推动长寿社会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km

19.191

道路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7875

3

单位投资

万元/km

1452.50

4

道路辐射的可出让土地面积

3000

5

土地增值收入

万元

51810

计算期内合计

6

利润总额

万元

17437

计算期内合计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2.29

8

资本金收益率

%

8.63

9

投资回收期

6.51

10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018

ic=10%

11

借款偿还期

不借款

12

投资利润率

%

7.82

13

投资利税率

%

9.07

14

盈亏平衡点

(1)

保本土地出让率

%

63.82

可出让土地

(2)

保本土地出让数量

1914.69

可出让土地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长寿区概况

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公里,总人口874949人。

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凤城街道办事处、晏家街道办事处),16个镇(江南镇、但渡镇、邻封镇、长寿湖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云台镇、石堰镇、葛兰镇、新市镇、渡舟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228个村,2512个村民小组,19个居委会,152个居民小组。

改革开放以来,长寿抓住撤县设区、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机遇,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市工业高地、**市城郊农业基地、**市休闲胜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增长质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亿元,增长14.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79亿元,同口径增长47.7%。

长寿是**市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

境内有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17家,中小企业600多家,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

正在建设中的**(长寿)化工园区和**市晏家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累计引进企业9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跨国公司17家,**50强企业4家。

协议引资340亿元。

2005年,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和占**市工业利润的八分之一。

长寿已初步形成主城区为中心,晏家组团、渡舟组团和江南组团众星拱月、中心小城镇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格局,是**市承接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长寿基础设施现状

长寿位于**腹心地带,是**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是**通往上海、成都和福州的交通枢纽。

渝(**)万(万州)、渝(**)涪(涪陵)高速公路纵贯长寿全境,在境内设有晏家、桃花、但渡、合兴、云台五座互通式立交桥。

境内有通车公路干线6条,支线40条,总长572公里。

国道319、318线横贯区内。

全区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道319线、长寿长江公路大桥为主干骨架,覆盖到村的公路交通网。

与此同时,长寿至**江北机场、梁平机场的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50、100公里;渝(**)怀(湖南怀化)铁路穿境而过,在境内设有客、货及编组站;长江黄金水道长寿段长20.9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长寿港有5个港区公用码头,主港面有18个3000吨级的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1000万吨。

三峡库区正常蓄水之后,3000吨船舶可终年直达长寿。

境内有水电站30余座,变电站16座,总变电容量达1098.5MVA(兆伏安)。

新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狮子滩水电站在这里诞生,它被称为新中国水电工程师的摇篮。

境内的500千伏变电站是西电东输的重要枢纽站。

长寿电话通信实现了程控化,微波、光纤长途传输,建成了900兆赫移动通信网和自动转报系统;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15万。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符合长寿的城市规划要求

长寿区现状城市用地为浅丘地貌,城市内桃花溪、羊叉河、晏家河从北注入长江,将城市建设区隔离为几大片,加上319国道的分隔,决定了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布局。

大致成为带状哑铃式形态,城市建设区用地结构分为六组团(二中心),即凤城组团(商贸中心)朱家化工园区组团、晏家组团、桃花新城组团(行政中心)、江南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冲沟、绿化、道路、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为适应建设的需要,生产用地相对集中,居住用地向东北和西北发展,形成一个南北宽约5.85公里,东西长约11.73公里的带状城市。

其中桃花组团由桃东路以东、渝长路以南地区组成。

规划城市建设区面积331.48公顷,规划人口7.33万人,是以居住配套为主的山水园林小区。

本项目的建设是对桃花组团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正是长寿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长寿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寿是**的工业重地,境内大中型企业众多,固定资产存量大,技术装备良好,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较好,成为**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寿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天然气化学工业在西部乃至全国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天然气化工产品总量居国内市场第一位。

2004年,进入**工业十强区县。

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9亿元,同比增长29.9%,工业利税18.5亿元,同比增长41.1%。

工业经济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73.5%。

工业增速居**市第一位。

但目前长寿的投资受制于基础设施的瓶颈,本项目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改善长寿的基础设施状况,有利于拉动区域内投资和吸引区外投资,从而加速长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升长寿城市形象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周边的新城建设步伐和土地开发,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可以预见,几年以后,本项目建设区将呈现道路宽阔畅通、房屋崭新明亮、绿化错落有致的新景况,这对提升长寿城市形象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四、是推动长寿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城市化水平高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也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

**市到目前为止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较大反差。

当前最有条件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主城区向都市圈的过渡地带,在发展主城区外围组团的同时,应积极依托这些分布于主城区四周的城镇带动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长寿属于**大都市外围组团,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城区面积拓展2.4平方公里左右,县城常住人口增加3.2万人以上,有利于推动长寿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第四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市长寿区桃花新城。

二、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

(一)气候

长寿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特点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即冬暖,春旱、初夏多雨,盛夏炎热伏旱频繁,秋多阴雨,无霜期长。

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区气象观测站年均气温17.4℃。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1.1℃,出现在2001年8月。

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2.3℃,出现在1975年12月。

长寿区属于全国日照低值区,平均日照为1245.1小时。

区气象站大于0℃以上的年总积温平均为6423.7℃,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是3月9日,平均终日是11月27日,间隔264天,平均累计积温为5618.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平均初日是3月25日,平均终日是11月15日,间隔236天:

平均累计积温为5332.5℃,平均无霜期331天。

(1)年平均相对湿度80%

(2)年平均日照时数1241小时

(3)年最大风速19.0m/s,NNW

(4)霜期平均初日4/1,终日为4/2,其初终间日数平均为29天。

长寿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235.5mm,略高于年降水量。

其中4~8月份蒸发量约占全年的66.3%,7~8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35.5%。

年相对湿度为80%,其中,一月最大为83%,七月最小为70%。

区气象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6.8mm,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其中以春夏衔接间的5~6月更为集中;夏季(6~8月)占37%,秋季(9~11月)占27%,冬季(12~2月)占6%,5~9月降水多,总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6.1%,但分布不均。

(二)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

线路段覆盖层地下水主要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据钻孔水位观测结果和简易抽小试验结果,路段区在勘探深度内,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三)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位于川东弧形褶皱带之黄草峡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

280<6~8°,勘察区附近未见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

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

L1产状为70~85°<25~55°,呈闭合状,延伸1~5m,间距1.5~5m;L2产状为215~235°<43°~63°,呈闭合状,延伸2~3m,间距2.5~5m。

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较粗糙。

2、不良地质作用及地震

经工程地质测绘,结合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断层通过,无滑坡、危崖、坍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1、灰岩出露范围小,表面形成溶槽、溶沟等现象。

2、沿岩层层面及裂隙形成大小不规则,宽1~20mm的溶隙。

三、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项目建设场地抗震防烈度为6度;根据2001年《中国地震地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第五章项目规模及技术标准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项目拟新建市政次干道路17条,道路总长19191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管网、道路路灯、市政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

道路基本上分布为八横九纵:

一横道路:

长1885米,宽30米,砼路面;

二横道路:

长1693米,宽30米,砼路面;

三横道路:

长1163米,宽18米,砼路面;

四横道路:

长1147米,宽18米,砼路面;

五横道路:

长1485米,宽30米,砼路面;

六横道路:

长1945米,宽30米,砼路面;

七横道路:

长492米,宽18米,砼路面;

八横道路:

长480米,宽24米,砼路面;

一纵道路:

长1359米,宽30米,砼路面;

二纵道路:

长1367米,宽30米,砼路面;

三纵道路:

长1384米,宽40米,砼路面;

四纵道路:

长1413米,宽18米,砼路面;

五纵道路:

长1414米,宽28米,砼路面;

六纵道路:

长278米,宽18米,砼路面;

七纵道路:

长258米,宽18米,砼路面;

八纵道路:

长292米,宽18米,砼路面;

九纵道路:

长1136米,宽30米,砼路面。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

(一)《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三)《**市市政工程费用定额》

(四)《**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五)《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六)《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七)《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八)《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九)《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12-2001)

(十)《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十一)《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12-92)

三、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

(一)道路等级:

根据长寿城区规模和道路使用情况,道路设计为城市次干道路Ⅱ级标准

(二)设计计算车速:

20-30km/h

(三)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250m

(四)停车视距:

50m

(五)标高、纵坡:

最大纵坡为6.0%,最小纵坡为0.46%;最小竖曲线半径1500m

(六)路幅宽度:

18m-40m

(七)路面类型:

砼路面

(八)车辆荷载:

汽-20级挂-100级

(九)设计年限:

20年

 

第六章工程方案

一、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40—200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规划区现状条件的基础资料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二、设计原则

1.按照规划确定的线路走廊进行平面布线,结合既有道路现状和已建建筑,合理设置平曲线,保证线形的顺畅,充分利用既有道路,减少拆迁,尽可能节省工程造价。

2.考虑道路远近结合,为周边路网建设留下建设空间。

3.合理利用地形设计道路纵坡及支挡结构以降低工程造价,方便道路两侧用地开发。

三、道路设计

(一)道路设计要点

1、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及其路幅分配为:

2、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起伏较小,土石方基本平衡。

3、公交系统

考虑到规划区交通及人流量,本次设计中根据规划区功能性质,设置了若干划线式停车港,停车港长60m,宽3.5m。

4、人行系统

本次道路设计未考虑立体人行过街系统,全部道路均采用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组织行人过街,人行道及路口分别设有盲道及残疾人坡道,供残疾人行走和过街。

5、路面设计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较简单,使用年限较长,造价相对较低,故采用城市道路常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面层厚度为24.0cm,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

6、路基设计

填方边坡上部8m为1:

1.5,8m-16m为1:

1.75,16m以下为1:

2,并留1.5m宽碎落台。

并结合地块、高程进行斜坡绿化。

挖方边坡坡率采用为1:

0.5,挖方8m、18m处留2.0m宽马道。

对特殊永久性边坡路段视情况采用生态边坡技术等方式处理。

(二)无障碍设计

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要求,本次设计在人行道上,以及公交车站、人行过街地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单面或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

盲道宽0.6m,单面坡缘石坡道宽1.2m。

四、管网布置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13-8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14-87

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12-98

(二)设计原则

1、雨水、污水均沿设计道路敷设,均为单侧敷设。

2、通过管网平差高处确定给水管径,力求经济合理。

3、雨水、污水管道设计充分考虑重力流,尽量减少管道深埋,降低工程造价。

(三)雨水管道设计

1、雨水量计算公式:

Q=q·F·ψ

式中:

Q——设计雨水量(L/S)

q——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ψ——径流系数,取ψ=0.75

暴雨强度公式:

q=2822(1+0.775Lgp)/(t+12.8P0.076)0.77(L/s·ha)

式中:

P——暴雨重现期,取P=2年

t——地面集水时间(min),取t=5min

2、平面布置

雨水管道敷设在设计道路的两侧。

汇水面积尽量减小,适当多设雨水排水口,以求减小雨水管道的管径,降低工程造价。

本次设计的雨水管道的管径为d300—1200mm。

3、雨水口的设置

每一座雨水检查井均设一组雨水口,雨水口除交叉口采用双篦雨水口外,其余均采用单篦雨水口。

4、雨水支管的设置

雨水管道一般两、三个检查井预留一个雨水支管,雨水支管管径为d600,坡度i=0.01。

5、管材的选用

雨水管道管径d<1200mm时采用矫形钢筋砼渠道。

钢筋砼管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的技术要求。

6、管道连接方式

雨水管道的连接采用管顶平接。

(四)污水管道设计

1、平面布置

污水管道敷设在设计道路的东侧和南侧,本次设计的污水管道管径为d500—1200mm。

2、污水支管的设置

污水管道一般两、三个检查井预留一个污水支管,污水支管管径为d400,坡度i=0.01。

3、管材的选用

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砼II级管,橡胶圈接口,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的技术要求。

4、管道连接方式

污水管道的连接采用管顶平接。

五、道路照明系统设计

本项目道路照明路灯均采用双侧对称的布置方式,沿两侧人行道布置。

道路的照明标准:

平均亮度不应小于1.0cd/m2,平均照度不应小于15lx,亮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35,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35。

为了体现当地的城市风貌,达到城市的亮化和美化效果,本可研推荐采用高压钠灯,8-12米喷塑灯杆,平均间距约25米,铠装电缆加管埋于人行道下。

六、绿化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绿化包含两部分:

一是中间绿化隔离带,二是两侧行道树。

为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绿化带可种植花草、灌木和低矮乔木,以防眩光。

两侧行道树采用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的树种,可采用本地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香樟树。

 

第七章环境保护及防灾

一、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级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623—90)

(二)环境保护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提高环境抗害的预见性、稳妥性、承受力和恢复力。

(三)项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1、施工期主要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进行场地清理平整、挖方、运输等作业是产生含有CO、NO2的废气;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散装水泥作业、汽车运输作业等产生的扬尘。

2、施工期主要地表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间,由于进行各种土石方开挖、平整等工作,致使土地表面松散,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形成水土流失。

土建施工期间,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大雨或暴雨天气条件下地表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堆积物流失产生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对地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附近水沟中夹带的泥砂量增多,悬浮物浓度增大。

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将会对施工场地环境及其附近的水沟产生污染,环境卫生状况下降。

3、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主要噪声来自施工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重型碾压机、起重及卷场设备等的使用。

施工期噪声可造成施工区域局部超标。

(四)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执行**市道路施工管理有关法规。

2、合理布置施工方案,严格组织,精心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管理,杜绝野蛮施工。

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重点针对施工的噪声、污水排放、建筑弃渣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4、所有材料都应该符合环保要求,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防灾

从工程地质上看,岩体构造清楚,稳定性较好,基本上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在设计和施工时无需特别考虑。

就总体而言,基本适宜本项目道路的建设。

第八章劳动安全措施

一、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施工队伍素质低,不能按照正确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采用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施工工艺,该淘汰的施工设备仍然继续使用;建设施工单位没有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以致施工人员缺乏作业时必需的安全设施;建设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对施工用危险品的运输、储存缺乏严格的管理,在有安全隐患的生产场地缺乏专人管理和必需的保护措施、警示标志。

二、防护和监控措施

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招标阶段就应将由于素质低下的施工队伍造成的安全隐患杜绝;项目业主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就劳动安全的有关条文及安全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