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72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docx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知识点1

 投资业务管理与核算

  知识点: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又称项目投资,具有投资数额大、影响时间长(至少1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发生频率低、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高的特点。

  一、投资项目现金流量估计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数量的总称,将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称为净现金流量。

  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由建设期现金流量、经营期现金流量、终结点现金流量三部分组成。

  

(一)建设期现金流量

  项目建设期开始至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

  建设期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其他投资费用-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

  

(1)固定资产投资,即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购入或建造、运输、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投资,即由于新增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运资金;

  (3)其他投资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筹建费用、职工培训费;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表现为现金流入,常见于固定资产更新投资。

  ●建设期投资可以一次投入,也可以分期投入。

  ●通常,在进行投资分析时,假定开始时投资的营运资金在项目结束时收回。

  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数)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上年流动资金需用额

  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

  =本年流动资产需用额-本年流动负债需用额

  【例1】B企业拟建的生产线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用额为3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15万元;预计投产第二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4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2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该项目各项指标如下:

  ①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金需用额=30-15=15(万元)

  第一次流动资金投资额=15-0=15(万元)

  ②投产第二年的流动资金需用额=40-20=20(万元)

  第二次流动资金投资额=20-15=5(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合计=15+5=20(万元)

  

(二)经营期现金流量

  经营期是指项目投产至项目终结的时间段,经营期现金流量表现为净现金流量,等于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

  经营期内现金净流量(NCF)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净利润+非付现成本(折旧等)

  =(销售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等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例2】某企业计划投资购买1台设备,设备价值为35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以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给企业带来销售收入38万元,付现成本15万元,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该项目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折旧额=35/5=7(万元)

  税前利润=38-15-7=16(万元)

  所得税=16×25%=4(万元)

  净利润=16-4=12(万元)

  经营期现金净流量=38-15-4=19(万元)

  =12+7=19(万元)

  或者,(38-15)×(1-25%)+7×25%=19(万元)

  (三)终结点现金流量

  终结阶段的现金流量主要是现金流入量,包括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固定资产变现净损益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和垫支营运资金的收回。

  终结点现金流量

  =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变价净收入)×所得税税率+垫支营运资金的收回

  1.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是指固定资产出售或报废时的出售价款或残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

2.固定资产变现净损益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如下:

  固定资产变现净损益对现金净流量的影响=(账面价值-变价净收入)×所得税税率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

  ●如果(账面价值-变价净收入)>0,则意味着发生了变现净损失,可以抵税,减少现金流出,增加现金净流量。

  ●如果(账面价值-变价净收入)<0,则意味着实现了变现净收益,应该纳税,增加现金流出,减少现金净流量。

  3.伴随着固定资产的出售或报废,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结束,企业将与该项目相关的存货出售,应收账款收回,应付账款也随之偿付。

营运资金恢复到原有水平,项目开始垫支的营运资金在项目结束时得到回收。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基本方法

  

(一)非贴现法

  1.投资回收期法

定义

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

缩短投资回收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计算方法

(1)满足特殊条件下的简便算法(投资初始一次投资,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

(2)若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

原始投资是在第n年和第n+1年之间收回

投资回收期=n+(第n年末尚未收回的投资额/第n+1年的现金净流量)

评价标准

(1)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

(2)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例3】某企业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甲方案需要投资4500万元,设备使用6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500万元;乙方案需要投资4000万元,设备使用6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1600万元。

计算甲、乙两个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并判断选择投资方案。

  由于甲、乙方案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则投资回收期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4500/2500=1.8(年)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4000/1600=2.5(年)

  从计算结果看,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短,所以选择甲方案。

  【例4】某企业计划投资一个项目,需要投资10000万元,现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有关资料见下表。

使用期间(年)

甲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

甲方案年末累积现金净流量

乙方案各年现金净流量

乙方案年末累积现金净流量

1

6000

6000

0

0

2

5000

11000

2000

2000

3

3000

14000

6000

8000

4

2000

16000

8000

16000

  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不相等,投资回收期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1+(10000-6000)/5000=1+4000/5000=1.8(年)

  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3+(10000-8000)/8000=3+2000/8000=3.25(年)

  从计算结果看,甲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收期短,所以选择甲方案投资。

  2.投资回报率法

定义

投资回报率是年均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计算方法

评价标准

(1)投资回报率越高,则方案越好。

(2)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报率,选择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方案

  

  【例】接【例3】,假定用投资回报率法计算甲、乙方案,则结算结果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报率=2500/4500=55.56%

  乙方案的投资回报率=1600/4000=40%

  从计算结果看,甲方案的投资回报率比乙方案的投资回报率高,所以选择甲方案。

  但是,利用投资回报率指标有时可能得出与投资回收期不一致的情况。

  【例】接【例4】,假定用投资回报率法计算甲、乙方案,则结算结果为:

  甲方案的投资回报率=(16000÷4)/10000=40%

  乙方案的投资回报率=(16000÷4)/10000=40%

  从计算结果看,甲乙两个方案的投资回报率相同。

  

(二)贴现法

  贴现法主要分为三种方法:

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

  1.净现值法

  

  式中:

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Nt——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贴现率。

  净现值法

定义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净额的现值

评价标准

(1)净现值为正数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是不可取的;

(2)多个方案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投资

  2.现值指数法

  

  式中:

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Nt——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贴现率。

  现值指数法

定义

现值指数法又称获利指数法,是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比率

评价标准

(1)现值指数大于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不可取;

(2)在现值指数大于1的诸多方案中,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内含报酬率法

  

  公式中使等式成立的r值,即是要求的内含报酬率。

  式中:

It——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

  Ot——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Nt——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r——内含报酬率。

  内涵报酬率法

定义

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相等的贴现率

评价标准

(1)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的方案为可行方案;

(2)多个方案中,应选择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计算方法

(1)“逐步测试法”:

它适合于各期现金流入量不相等的非年金形式,逐步测试找到使方案净现值一个大于0,另一个小于0,并且最接近的两个折现率,然后结合内插法来确定;

(2)“年金法”,它适合于建设期为0,运营期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符合普通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结合内插法来确定

【教师提示】当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和金额)、期数和折现率相同的情况下,上述三种方法存在以下的关系:

  

  【教师提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应用,如“独立投资方案决策”、“互斥方案投资决策”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等内容,将在基础班中详细讲解,敬请期待!

  知识点:

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一、有价证券投资管理

  

(一)股票的估价模型

  股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给持有者带来未来的收益,这种未来的收益包括各期获得的股利、转让股票获得的价差收益、股份公司的清算收益等。

  ●股份公司的净利润是决定股票价值的基础。

  ●股票给持有者带来未来的收益一般是以股利形式出现的,因此也可以说股利决定了股票价值。

  股票估价模型:

基本模型、零增长模型、固定增长模型、阶段性增长模型

  1.股票股价的基本模型

  由于普通股票的价值是由各年股利所形成的现金流入量表示出来的,因此,将各年股利的现值加总即为普通股票的价值。

  对永远持有的普通股票,其估价模型为:

  

  式中:

P——普通股票的价值;

     di——第i年应支付的股利;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2.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模型是普通股票的股利增长速度为零,即每年的股利保持不变。

  这种股票价格的估价模型为:

  P=d0/k(即为永续年金现值计算公式)

  式中:

P——普通股票的价值;

     d0——上一期支付的固定股利;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3.固定增长模型

  若普通股票的股利每年都增长,并且增长速度相等,这种条件下,如果上年刚分配的股利为d0,股利的增长速度为g,根据股票估价的基本模型:

  

  式中:

P——普通股票的价值;

     d0——上一期刚支付的股利;

     d1——下一期预计支付的股利;

     g——股利的增长率;

     k——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

  【教师解读】上面公式隐含条件是“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一定大于股利的增长速度”。

  【例5】某公司普通股票上年每股分配股利1.2元,公司每年股利的增长速度为3%,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8%,则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为多少?

根据固定增长股票的估价模型,计算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为:

  

  4.阶段性增长模型

  实务中,有些公司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例如,在一段时间里高速增长,在另一段时间里正常固定增长或固定不变。

对于阶段性增长的股票,需要分段计算,才能确定股票的价值。

  

  【例6】假定某投资人持有甲公司的股票,投资必要报酬率为15%。

预计甲公司未来3年股利将高速增长,增长率为20%。

在此以后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12%。

甲公司最近支付的股利是2元。

现计算该公司股票的价值。

  首先,计算非正常增长期的股利现值,如下表所示。

年份

股利(Dt)

复利现值系数

股利现值

1

2×(1+20%)=2.4

0.870

2.088

2

2.4×(1+20%)=2.88

0.756

2.177

3

2.88×(1+20%)=3.456

0.658

2.274

合计(3年股利的现值)

——

6.539

  其次,按固定增长模型,计算第三年年底的股票价值:

  

  然后计算第三年年底股票价值的折现值

  P=129.02×(P/F,15%,3)=129.02×0.6575=84.831(元)

  最后,计算该股票的价值=6.539+84.831=91.37(元)。

  

(二)债券投资估价模型

  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是取得了一种权利,即按时得到利息并在债券到期日收回本金。

因此,债券的持有人就会得到一种现金流入量,这种现金流入量的价值(折现值)就是债券的价值。

确定债券价值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适当的贴现率。

  将在债券投资上未来收取的利息和收回的本金折为现值,即可得到债券的内在价值。

  债券的内在价值也称为债券的理论价格,只有债券价值大于其购买价格时,该债券才值得投资。

  【注意】影响债券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债券的面值、期限、票面利率和所采用的贴现率等。

  债券投资估价模型:

一年付息一次债券估价模型、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估价模型、贴现债券估价模型

  1.一年付息一次的债券估价模型

  一年付息一次的债券是每年底债券的持有人都会得到当年的利息,在债券到期日收回债券的本金。

则该债券的价值可由下式计算:

  

  其中:

P——债券价值;

     k——适用的贴现率;

     F——债券面值;

     n——付息期数。

  【例7】某公司投资购入一种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每年底付息一次,期限为10年。

若市场利率为10%,则该债券的价值为多少?

若市场利率为6%,则该债券的价值又为多少?

  分析:

根据债券估价模型,该债券的价值为:

  

(1)当市场利率为10%时:

  

  

(2)当市场利率为6%时:

  

  【结论】

  

(1)市场利率>票面利率时,市场利率越高,债券价值越低;

  

(2)市场利率<票面利率时,市场利率越低,债券价值越高;

  (3)市场利率=票面利率时,债券实际价值等于债券票面价格。

  【教师提示】以上结论只适用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

  债券在未到期之前不支付利息,当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全部的本金及利息,一般情况下,债券的利息是按单利计息(计算到期时的现金流)。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为:

  

  其中:

P——债券价值;

     i——票面利率;

     k——市场利率;

     F——债券面值;

     n——付息期数。

  3.贴现发行债券的估价模型

  贴现发行的债券是在债券上没有票面利率,只有票面值的债券。

在债券发行时,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时按面值偿还,面值与发行价格的差额作为债券的利息。

  贴现发行债券的估价模型为:

  

  其中:

P——债券价值;

     F——票面值;

     k——市场利率;

     n——付息期数。

  【教师提示】注意,这里的债券面值即为是终值。

  

  二、公司并购概述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的相关含义

类型

相关概念

合并

吸收合并(兼并)

以主并企业法人地位存续为前提,将目标公司的产权折合为股份,连同相应的资产与负债整合到主并企业之中的资本运作方式。

新设合并

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组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法人公司,被合并的各公司原有的法人地位均不复存在。

收购

主并企业对目标公司实施的股权收购,包括控制权性收购(取得目标公司第一大股东地位)与非控制权性收购(即参股性收购)。

  

(二)并购动因

  1.获取公司控制权增效

  兼并收购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运用控制权而产生控制权增效。

  ●控制权增效,是指由于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使公司效率改进和获得价值增大的效果。

  ●控制权,是指对公司的所有可供支配和利用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力。

  2.取得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的是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即俗称的“1+1>2”效应。

  3.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低估的信息

  4.降低代理成本

  5.管理层扩张动机论

  (三)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

  1.折现式价值评估模式

  现金流量折现模式是折现式价值评估模式中最科学的一种,其基本估值模型如下:

  

  式中:

V——目标公司价值;

     FCF——目标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K——折现率;

     t——期限;

     n——折现期。

  通过这个模型估计的是企业整体价值。

因为并购中实际使用的目标公司的股权价值,因此,目标公司股权价值=V-目标公司债务价值。

  2.非折现式价值评估模式

  非现金流量折现模式包括市盈率法、账面资产净值法和清算价值法等。

下面对市盈率法进行介绍。

  市盈率法下的每股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价值=预计每股收益×标准市盈率

  其中: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四)并购支付方式

  并购支付方式,是指并购活动中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之间的交易形式。

  并购支付方式:

现金支付、股票对价、杠杆收购、卖方融资。

1.现金支付

  集团公司取得现金的来源通常有增资扩股、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等,也可以通过出售部分原有资产换取现金等。

  2.股票对价

  集团公司通过增发新股换取目标公司的股权。

  【教师解读】定向增发(PrivatePlacement)是增发的一种。

通常是企业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