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378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docx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名称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

课程名称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教学对象

2015级机电班学生

课时

6学时

设计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包含四个学习任务,分别为:

⑴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⑵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⑶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⑷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检修

本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是:

记住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会安装和调试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用电路工作原理来分析电路故障现象;编写故障检修流程;实际检测并排除电路故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起、保、停电路的安装;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

在教师指导下,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该班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应急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说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根据故障现象,能运用专业化语言描述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4、会制定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的流程。

5、会检测与维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6、通过该任务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会安装并调试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详讲,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实际安装电路。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安装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步骤的制定,实际检修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现场分析并示范检修故障,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实际检修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教学法:

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方案,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

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职业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充分激发个体潜能,融合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达到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故障模拟训练法:

通过设置和检修模拟故障,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控制线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并能用测量法查找和排除故障。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2.任务准备与实施

(1)工具、仪表及器材

表1工具与仪表

工具

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

仪表

25—3型兆欧表(500V、0~500MΩ)、3—1型钳形电流表、47型万用表

表2元件明细表

代号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M

 

1

2

1、2

1、2、3

1~4

三相异步电动机

组合开关

熔断器

熔断器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按钮

端子板

行程开关

1124

10-25/3

1-60/25

1-15/2

1-20

36-20

4-3H

0-1020

1

4、380V、△接法、8.8A、1440

三极、25A

500V、60A、配熔体25A

500V、15A、配熔体2A

20A、线圈电压380V

三极、20A、整定电流8.8A

保护式、500V、5V、按钮数3

500V、10A、20节

500V、5A

1

1

3

2

2

1

1

1

4

以上设备共24套。

(2)学习材料准备:

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笔、电路安装评分标准表和检修训练评分标准表等。

八、教学内容结构图

九、教学流程图

 

十、教学过程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案

学科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课题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班级

15级机电班

人数

43

授课时数

6

课型

任务教学

周次

8

授课时间

星期一

授课教师

张德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行程开关,熟悉其内部构造;

2、正确理解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3、学会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电路图、接线图画法;

[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练运用、安装行程开关;

2、会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学会排除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故障;

[德育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对电力拖动这门课程的兴趣;

2、渗透电工安全意识教育;

3、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遇难而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原理;

2、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接线步骤及接线方法;

3、检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教学难点

1、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接线步骤及接线方法;

2、检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教具

电脑、投影仪、电拖电路板、万用表、行程开关等

教材分析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这一节是电力拖动教学中的重点,是在位置控制线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一个线路,也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比较难的、容易出故障的线路,学生容易在本节实训课中遇到各种难题。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位置控制线路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比较容易。

但由于引入了行程开关的常开、常闭触点,所以接线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具体实训时要提醒学生要先画好元器件安装布置图、接线图。

老师巡回指导,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教学方法

 

1、课前复习;

2、多媒体演示;

3、小组讨论;

4、实训示范;

5、巡回指导;

6、小组小结。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一、织

1、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演示所用的安装板、导线、仪表、电工工具等。

2、〔课前检查〕

(1)清点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学生的着装;

(2)强调遵守实训课课堂纪律;

(3)检查本次课所需学习用具是否配带齐全;

(4)检查电工工具配带是否齐全,工具摆放是否整齐、有序;

3、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二、

复习旧课

复习上课题学过的位置控制的内容,对实习操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或鼓励做得较好的,并指出在上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进?

检查学生实习进度,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实习场地。

三、

课程导入

1、结合上课题讲解新课题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2、用行程开关进行自动往返控制:

有些生产机械,如万能铣床等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能自动往返,以便对工件连续加工。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在位置控制线路图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来实现自动循环控制。

2、可用位置开关的常闭触头来实现工作台指定位置停车,那么再反向起动时又如何控制呢?

3、位置开关有两对触头,一对常开触头和一对常闭触头,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应如何来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往返运动?

四、

讲授新课

(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实物图:

(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如下,工厂车间里的铣床常采用这种线路,行车运动示意图同位置控制示意图相同,行车的两头终点处各安装了二个位置开关1、3和2、4,将这两个位置开关1、3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另两个位置开关2、4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将2常开与按钮2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电路中,将1常开与按钮3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电路中。

当位置开关动作后,常闭触头先分断,工作台停止运动;常开触头后闭合,工作台反向运动。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电路原理图:

(三)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当运动部件向左运动时,假设1失灵,运动部件继续向左运动撞到3,这时3可以进行终端限位保护。

当运动部件反向运动时,4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停车时只需按下1即可。

(四)接线方法

接线时,行程开关1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1线圈回路中,行程开关2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2线圈回路中,将2常开触头与按钮2的常开触头、接触器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1常开触头与按钮3的常开触头、接触器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主电路走线与位置控制电路相同。

(五)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

1、画出元件布置图和线路接线图;

2、检查元器件好坏,在确定无误后,在板上安装;

3、工艺要求:

(1)接线时,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走线,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且走线合理,线路要求横平竖直,转角转成直角;

(2)接点不能松动,不能有反圈,不能露线心;

(3)按接线图布线并套好号码管;

4、根据原理图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5、安装电动机;

6、连接电动机和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7、连接控制板外部的导线;

8、自检;

9、交实习教师检验、检查无误后通电试车。

(六)注意事项:

1、熔断器接线一定要正确;

2、安装完成电路后,要认真检查电路;

3、通电试车时,应先合上电源开关,可手动按钮实现正反转控制,也可用手动控制位置开关,试验行程开关碰撞过程,行程开关接线一定要正确;

4、接触器联锁触头接线必须正确,否则会造成主电路中两相电源短路事故;

5、在通电过程中,手不允许乱指,通电完毕后,要断开所有电源开关后,才可离开。

(七)检修训练

⑴故障设置,在控制电路或主电路中的为设置电气自然故障两处;

⑵教师示范检修,教师示范检修时,可把下述检修步骤及要求贯穿其中,直到故障排除;

①用试验法来观察故障现象,主要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接触器的动作情况和线路的工作情况等;

②用逻辑分析法缩小故障范围,并在电路图上用虚线标出故障部位的最小范围。

③用测量法正确,迅速地找出故障点;

④根据故障点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修复方法,迅速排除故障;

⑤排除故障后通电试车。

五、

课堂小结

1、位置与自动往返控制特点及作用;

2、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图分析及工作原理;

3、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的接线方法及注意事项;

4、安装接线评分标准和检修训练评分标准;

5、检修要求和方法。

六、

布置作业

1、绘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要求绘图要规范,写出电路的工作原理;

2、填写实习报告:

3、写出行程开关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

七、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见附表

十一、教学反思: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安装和检修电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通过这一次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为了上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先要提高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做到能“文”能“武”。

能够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方法、认识方法和教学方法,使我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增加了我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时间,我增进了对学生知识需求的了解,能切合实际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理实一体化教学”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我作理论知识讲解时,已激起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一旦实践,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操作试验中,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自觉地思考和提问或与老师讨论,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因此,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当然,本次课教学中也有不足点:

1、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方法上还欠佳。

因此,课堂纪律不太好。

2、课堂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语言不够精炼,与学生的互动时间较少,学生有感觉乏味的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组

2014年4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