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417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docx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1-201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6x5分) 

1.鸿都门学 

2.中体西用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道尔顿制 

二、简答题(4 xl0分)

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论述题(4 x20分) 

1.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杜威教育思想。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解析】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 名。

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宦官为抵抗官僚势力而办。

鸿 都门学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 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

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作 为一种办学的新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 艺术专门学校。

       

2.【解析】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

如何解决“西 学”与中国固有文明之间的关系,洋务派提出典型的方案就是“中体西用”,即在“中学”(又称“旧学”)的主导下肯定“西学”的辅助作用和器用价值。

 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写道: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 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到19世纪90年代,发表类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而表达方式越来越 

性的策略。

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学习 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进行的策略。

元认知调节 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构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弥补,及时修正和调整认知策 略的策略。

 

【翔高点评】在复习中可以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放滏-起进行 记忆。

     

5.【解析】“苏格拉底方法”也称问答法,产婆术。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 

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产婆 术过程分成四步。

(1)讽刺。

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 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3)归纳。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 本质。

(4)定义。

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6.【解析】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 种个别教学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 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 

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

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 化。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

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 意识。

 

  二、简答题   

1.【解析】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18世纪的思想家爱尔维修、美国的行为主义心 理学家华生和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等,他们认为人的发展的一切差异都是由后天的环境 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先天的遗传素质和个性特征在人的发展中几乎没有什么作 用,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人是环境的“产物”。

环境决定论者看到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却把人看成是 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

我国古代墨子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些说法都 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机械唯物论。

  

一【嬉纳总结】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代表大物是英国犬粪学家高尔顿、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和奥地剩心理学家彪 勒。

这种理论认为食体的遗传素质藿英后天的发展进程串起决定性的作用,露天睁环境和 教育对于儿童f影响只能起延迟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但不能从根本土改变它 们。

这种理论看到了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后天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却夸大了这种释用。

   

2.【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 解析》教育心理学部分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中的第四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3.【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目,较容易,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 

学原理部分第十章德育中的第三节德育的原则。

4.【解析】本题比较宽泛,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参 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精编中的“结合现实谈谈在基础教育中 

为何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或者可以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谈,分别从教育的本 

质与目的、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如环境、遗传素质、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等方面来展开阐 述,或者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来谈。

  

三、分析论述题   

1.【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九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的第二节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l翔高点评】考生在备考中要着重对那些中孙著名教育教教育思想识记与理解≯如孔 予、孟子、董仲舒、王守仨、韩愈、颜之推、朱熹、张之洞、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 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杨贤江等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理解。

 

    2.【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八章 

教学(上)中的第三节教学原则。

     

【翔高点评】该题作为分析论述题,要求考生不仅要答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定 义,贯彻执行这一原则的要求,还要求能结合具体的事例予以展开。

 

  3.【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八章 教学(上)中的第六节教学评价。

   

4.【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内容,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外国教育史部分第七章 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中的第十节杜威的教育思想。

 

    【翔高点评】在复习备考中,对于教育史都努。

考垒可以扶锚度变和人物史两个方面来 准备,其中人物史方面,要特别重视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赞科夫等人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内驱力

6.恩物 

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简述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简述课程的多样化。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2.试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试论述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

教育无目的论。

 

(1)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 

(2)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

 

(3)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解析】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1862 年6月11日,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堂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名为同文馆。

1898年维 新变法高潮中,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

1902年1月, 京师同文馆并人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表明 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实。

  

 2.【解析】“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1)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 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3)教学做合一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再次,要 

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从思想背景来说,“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生活教育”理 论也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摆脱传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 死”的教育。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第一题名词解释第4题的解析。

     

4.【解析】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

陈 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

另外,表象和图示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 的重要形式。

程序知识主要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的。

     

5.【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 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或班级地位)的需要。

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6.【解析】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和教学用品,也即玩具。

恩物能 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可进一步发展“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真正的恩物应满足三个条件:

(1)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

(2)每种恩 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3)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 的统一观念: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

    

二、简答题 

1.【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第四章教育与社会 

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相关内容。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第二题简答题第1题的 解析。

 

3.【解析】课程的多样化主要是指,课程也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 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

简言之,要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它有助于实事求是、以人 为本,尊重不同地区、群体与个人的差异、特色及其对教育与课程的追求,有助于肯定各方 面的独特价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进社会的民主、公平,促使社会与个人都能更加丰 富多彩、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一味照顾各方面的局部利 益,那样不仅会造成课程的繁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削弱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 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4.【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 考,积极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贯彻启发 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 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

      

三、论述题 

1.【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二章私人讲学的 

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第二节孑L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

 

2.【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学原理部分十章德育第二节德 

育过程的相关内容。

 

3.【解析】参考答案参见编者的《教育综合大纲解析》教育心理学部分第四章学习动机第 

二节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的相关内容。

     

4.【解析】

(1)教育无目的论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他的教育思想来源于机能心理学、 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

从这些出发,他提出了以新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教育 新理论,注重实验和活动,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的内在目的,这 个目的就是“生长”。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认 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饱含权威与专制色彩。

而在 民主社会里,教育目的应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 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 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3)杜威关于教育的其他思想     1)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2)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3)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4)论课程与教材。

     5)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6)论道德教育。

 

    总之,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派的理论代表。

他对传统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挑战,奠 定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大厦的基石。

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使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 杜威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国家。

他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

他的教育理论突破以往建立在主客 体两分之上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将知行合一,使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突破了内发 论和外铄论,将教育看做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经验的观点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在此基础 上,他奠定了儿童中心论,解决教育与儿童相脱离的问题,并通过学校与社会的统一,思维 与经验的统一,解决教育与实践,学校与社会脱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做中学这 一建立在新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新方法,拓宽了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了教学专业化。

杜 威的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具 有直接的影响。

 

    但因其理论偏重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 以及引发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诸多矛盾。

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 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