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761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11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57分)

一、(3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疲惫(bèi)模样(mó)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咬文嚼(jiáo)字

   B.麻痹(bì)包庇(bì)   妄自菲薄(fēi)  步履蹒跚(pán)心潮澎湃(bài)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脍炙人口(kuài)

   D.畸形(jī)   眼睑(jiǎn)  方枘(ruì“)圆凿虚与委蛇(yi)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魄冲锋枪/冲击波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倒胃口/倒霉运累赘/果实累累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干细胞/干休所攒射/万头攒动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勤/殷切迫击炮/迫切性绰约/绰绰有余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3.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伺候(cì)  怯生生(què)    冠心病(guān)不揣冒昧(chuǎi)

  B.愠色(yùn) 闹别扭(biè)    发横财(hèng)闭目塞听(sè)

  C.舛误(chuǎn)煞风景(shā)  文绉绉(zhòu)飞扬拔扈(hù)

  D.咋舌(zé)   处方药(chǔ)   露(lòu)马角刚愎(bì)自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傅雷先生耻于蜗角虚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

B.在亵()渎一切、消费一切的氛()围中,经典正在被调侃、嘲讽、戏说所消解,人们心中只残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美好回忆。

C.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遭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

这就是勇敢。

D.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

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残守缺费尽心机焕然冰释名列前茅买牍还珠

B.革故鼎新改弦更章汁流浃背开门揖盗首屈一指

C.坐收渔利继往开来玲珑剔透黄粱一梦风起云涌

D.迫不及待怨天尤人金壁辉煌进退维谷姗姗来迟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寒暄原生态粗制滥造在其位谋其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B.通缉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桃李不言,下自成奚

C.贸然问候白内瘴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振幅经典明信片作客他乡吉人自有天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足()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牛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能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侯生乃屏人间语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大王来何操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某所,而母立于兹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船以次俱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二、(27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日: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

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

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

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日好古。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

而士之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

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

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辱:

羞辱,侮辱。

②哓()哓:

吵嚷。

③手泽:

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

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

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

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

满足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日: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日: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愿闻成算所向②。

”帝日: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日: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日: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日: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日: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日: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日: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日: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二边之忠,我独当之当:

对,面对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

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谕:

明白

D.上索嫌其人,不与与:

赞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一举而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8.《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B.②⑨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足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93分)

三、(15分)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2)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3)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4)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5)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l~24题。

(18分)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

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

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2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分)

2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4分)

2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4分)

2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

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

“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

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落在地板上,碎了。

水流了一地。

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求:

①自选角度构思成文,自拟题目。

②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山东师大附中2012—201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2.A3.B4.D

5.C(A涣然冰释B改弦更张D金碧辉煌)

6.A(B应为“下自成蹊”C应为“白内障”D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

7.A(A项意思与语境不符,不足为训:

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

B卓尔不群:

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C彪炳千古: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D捉襟见肘:

现在一般用于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8.B(B项中的“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

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

A项中的“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C项中的“扑朔迷离”的意思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D项中的“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9.D(都是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A并列;修饰。

B副词,于足,就:

是,就是,表判断。

C什么,疑问代词;多么,副词)

10.C(都是连词,表示假设。

A代词,第一人称“我,自己”;语气副词,实在,真是。

B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

D名词,处所:

助词,后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11.C(都是兼词。

A介词,按照:

连词,因为。

B介词,趁着:

介词,依靠,凭借。

D介词,和;连词,和。

12.D(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A介词,表比较;介词,向。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二、13.B(“示”是“给……看”的意思。

14.B(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的意思。

A项虽都是代词,但意义不一样,第一个是人称代词“它”,指古砚;第二个是指示代词,“那,那种”的意思。

C项都是连词,第一个表承接,“那么”:

第二个表转折,“可是”。

D项都为助词,第一个为“的”,第二个意思更虚,不要译出。

15.D(“仿古、造假”原文无此信息。

16.B(道,方法、途径。

17.A(连词,表承接。

B.因,介词,趁机:

介词,经由C.介词,凭:

连词,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以致”等。

D.连词,表结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18.A(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9.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三、

20.

(1)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2)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3)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向南北征讨,现在正是时候。

(4)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5)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四、

21.(4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2.(4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

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

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23.(4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

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

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4.(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参考译文1】: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

“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

”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作了宝贝。

但没时间来辫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虽然这样,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时的东西,当初的人也只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砚台来使用罢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毁坏、还一定要把它传到现在而成为一件古物呢?

传到现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时(的宝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时,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当作珍宝的人,对这块(五代、柬时的)砚台又如何(看待)呢?

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器物,拿来给周、秦、汉、魏以上时期的人看,那时期的人看这些器物又怎样呢?

人们看到世上那些和和乐乐的人,沉醉于奢华艳丽的享乐中,在权贵和地位显赫的人的门前来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样子,遭受羞辱却不知道羞耻。

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改变这种风气,高高直立守道自重,凭淡泊的心态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书图画、器物爱好来娱乐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

所以大凡能名之日“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

因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欢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随并模仿着他们。

于是读书人中那些追求财利求得上进的人,一定想竭尽办法拿出权贵们没有的东西,来巴结侍奉那些权贵要人;权贵要人也时时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读书人中夸耀。

可是那些羡慕“好古”却不知追求什么的读书人,也每每与世人竞争角逐,一定要仿效他们所拥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

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趣味相同罢了。

既然与平庸世俗的人爱好相同,可是还要吵嚷着要拥有好古的名声,来显示与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样。

不知道他们的名声是这样,而他们真实想法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好古的人,想学习(先人或前辈)的道义,写他们那样的文章,思念他们的人却不能相见,上下徘徊,期望能得到他们的遗墨、遗物来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见到他们真人一样,因此喜好而从不满足。

.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留下的器物,而是他们的为人。

我看当今世人所爱好的,大都像这样。

不能详尽阐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写了一篇《古砚说》。

【参考译文2】

韩王赵普做宰相。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一天,犬雷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陋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向南北(方向)征讨,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