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76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docx

高三历史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卷

课时检测(二十三)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时间:

45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南昌一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

选B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2.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解析:

选C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3.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

“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

川剧落后。

得罪了四川人。

当时一位同志回答:

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

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解析:

选A 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

4.(2018·宜昌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

“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解析:

选B 材料反映1954年教育部规定在授俄语的同时,允许继续授英语。

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模拟)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

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

解析:

选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这一措施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

6.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解析:

选B 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13项”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故C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2018·大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

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

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

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

解析:

选D 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的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故D项正确。

8.(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

“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

”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D.发展急于求成

解析:

选A 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薄弱,故A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借助苏联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

9.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

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

这些决定反映了(  )

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解析:

选A 1953年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可知,教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这些决定的内容与政治环境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此决定并不是周恩来自己决定的,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10.(2018·上饶模拟)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

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院系调

整前

法学院

农学院

文学院

工学院

理学院

航空学院

院系调整后

建筑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水利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

电机工

程系

无线电工

程系

石油工

程系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解析:

选D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建国后新教育中专业的调整,故B项错误;此时我国还没有“211工程”,故C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一五”计划的要求,故D项正确。

11.1975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  )

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解析:

选A 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恢复高考是1977年;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关,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2.(2018·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988年

2008年

2011年

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解析:

选B “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50~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

种;印数:

万册(张);印张数:

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

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1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10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表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概括变化;第二小问,认识围绕中国人变法图强,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等视角去概括作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判断趋势是不断上升的;第二小问,联系建国初期的国家发展表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概括作答。

答案:

(1)变化:

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

认识:

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趋势:

上升。

原因: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2018·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

大事记

1952年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

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

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

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

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

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

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

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

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12分)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需要选定时间段,结合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概括。

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教育的角度说明。

答案:

示例一:

特点: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

原因:

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

示例二:

特点:

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

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