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947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docx

气象参数标准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容有:

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 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

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 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插法取值(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插或平面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

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 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第一节 统计方法

第3.1.1条历年值的统计

历年即逐年、每年。

历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所用记录年代中的每一年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

1.日平均值:

由每日三次(或四次)定时观测值的和,除以观测次数所得的商。

2.月(旬)平均值:

某月(旬)逐日平均值的和,除以月(旬)所含的日数所得的商。

3.年平均值:

逐月平均值的和,除以12所得的商。

二、总量

1.日总量:

一日某要素的累计值。

2.月总量:

某月逐日日总量的总和。

3.年总量:

逐月月总量的总和。

三、极值

1.日极值:

一日出现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月极值:

某月逐日日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3.年极值:

逐月月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3.1.2条累年值的统计

累年即多年。

累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整个记录年代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

1.月平均值:

历年月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2.年平均值:

历年年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二、极值

1.月极值:

历年月极值中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年极值:

历年年极值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二节 大气压

第3.2.1条年平均大气压历年年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2条夏季平均大气压

累年6、7、8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3条冬季平均大气压

  累年12、1、2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三节 干球温度

第3.3.1条全年年平均干球温度

历年年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2条干球温度年较差

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减去累年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所得的差值。

第3.3.3条干球温度全年平均日较差

累年年平均最高干球温度与累年年平均最低干球温度之差。

第3.3.4条极端最高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极端最高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3.5条极端最低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极端最低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6条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第3.7条条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

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8条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9条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日数、度日数及平均温度。

一、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及日数:

以累年逐旬平均干球温度插得出干球温度≤5℃的起止日期,及其间的日数。

二、度日数:

上款的起止日期之间各天日平均干球温度与室温18℃之间温差值的总和。

  三、平均温度:

起止日期之间的日平均温度。

第四节 相对湿度

第3.4.1条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高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3.4.2条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

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3.4.3条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低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五节 降水

第3.5.1条平均年总降水量

历年年降水总量的平均值。

第3.5.2条一日最大降水量

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数列中的最大值。

第3.5.3条最大积雪深度及其对应密度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数列中的最大值及出现此雪深时所测的积雪密度。

第六节 风

第3.6.1条风速

一、全年平均风速:

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二、夏季平均风速:

累年6、7、8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三、冬季平均风速:

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四、30年一遇最大风速:

对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数列采用极值Ⅰ型分布配置曲线后,根据曲线确定的重现期为30年的最大风速。

如无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时,可将历年不同高度定时观测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换算成离地10m高、10钟平均最大风速。

第3.6.2条风向

一、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累年全年(某月)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大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二、全年最小风频:

累年年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小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三、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

年、季16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构成的封闭折线图。

第七节 日照

第3.7.1条年(月)日照时数

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的平均值。

第3.7.2条年(月)日照百分率

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

第3.7.3条冬季日照时数

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之和(即参数表中第37项三个数据之和)。

第3.7.4条冬季日照百分率

累年12、1、2三个月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即参数表中第38项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第3.7.5条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入射角

  冬至日、大寒日中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第八节 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

第3.8.1条冬季太阳辐射强度

取各地采暖期的累年(1、2、3、4、10、11、1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和平均直射辐射总量,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各月南、北、西(东)垂直面及水平面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3.8.2条夏季太阳辐射强度

  取各地历年7月份最大的总辐射、直射辐射日总量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南、北、西(东)各垂直面及水平面上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九节 地温

第3.9.1条某深度的月平均地温

  历年某深度月平均地温的平均值。

第十节 冻土

第3.10.1条最大冻土深度

历年冻土深度最大值中的最大值。

第3.10.2条某深度土壤的冻结、解冻日期

  历年某深度土壤冻结、解冻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十一节 天气现象

第3.11.1条大风日数

一、全年大风日数:

历年大风(风速≥17m/s或风力≥8级)日数的平均值。

二、最多(最少)年大风日数:

历年大风日数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值。

第3.11.2条年(月)积雪日数及初终期

历年地面积雪日数的平均值,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积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3条年(月)降雪日数及初终期

历年年(月)降雪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降雪即作为降雪日计),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降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4条全年雷暴日数

历年出现雷暴总日数的平均值(闻雷声即作为雷暴日计)。

第3.11.5条年(月)冰雹日数

历年年(月)冰雹总日数的平均值(凡有降雹现象之日即作为冰雹日计)。

第3.11.6条年(月)沙暴日数

历年年(月)出现沙暴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沙暴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即作为沙暴日计)。

第3.11.7条年(月)雾日日数

历年年(月)雾日总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雾的现象即作为雾日计)。

第3.11.8条年(月)雨凇日数

历年年(月)雨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雨凇现象即为雨凇日计)。

第3.11.9条年(月)雾凇日数

  历年年(月)雾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雾凇现象即作为雾凇日计)。

附录一 建筑气象参数全国城镇定点示意图及附表

  附录一                                       附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8

4

4

8

4

二连浩特市

海拉尔市

东乌珠穆沁旗

锡林浩特市

杭锦后旗

图们市

天池

1

8

3

直辖市

直辖市

双鸭山市

新余市

7

9

4

5

4

5

绥芬河市

嫩江县

漠河乡

嘉荫县

铁力县

屯溪市

建阳县

广昌县

6

1

2

3

2

直辖市

(盱江镇)

(贵溪县

雄石镇)

  续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壮族自治区

枣庄市

东营市

潍坊市

沙市市

襄樊市

株洲市

大庸市

永州市

8

7

6

8

7

5

7

日照市

南邱市

梅县市

凭祥市

1

4

1

3

2

2

4

(垦利)

(江陵)

自治区

回族自治区

维吾尔自治区

渡口市

六盘水市

金昌市

石咀山市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台北市

2

2

1

3

4

1

2

2

甘孜县

酉阳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

个旧市

纳西族

自治县

昌都县

林芝县

那曲县

敦煌县

靖远县

窑街

格尔木市

德令哈镇

化隆回族

自治县

茶卡

石河子市

伊宁市

哈密市

库尔勒市

喀什市

奎屯市

吐鲁番市

且末县

和田市

阿克市

阿勒泰市

1

5

4

4

4

4

1

11

(钟多镇)

(水城镇)

(允)

(大研镇)

(普拉)

(红古)

(乌兰县)

(巴燕镇)

(乌)

共计            132       77

             63%       37%

附录三 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

序号

城市

名称

月份

朝向

当地太阳时

日总量

昼夜

平均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10月

S

W(E)

N

H

2

1

1

1

177

43

43

123

273

75

75

251

457

98

98

358

538

112

112

428

566

117

117

451

538

247

112

426

457

340

98

358

273

362

75

251

177

286

43

123

2

6

1

1

3460

1687

775

2769

144.2

70.3

32.3

115.4

11月

S

W(E)

N

H

113

16

16

41

287

51

51

150

431

76

76

250

521

90

90

315

552

95

95

338

521

210

90

315

431

282

76

250

287

274

51

150

113

157

16

41

3256

1251

561

1850

135.7

52.1

23.4

77.1

12月

S

W(E)

N

H

3

1

241

45

45

101

402

81

81

196

504

103

03

262

539

110

110

284

504

208

103

262

402

255

81

196

241

217

45

101

3

4

1

2839

1023

568

1404

118.3

42.6

23.7

58.5

1月

S

W(E)

N

H

12

2

2

3

281

59

59

133

436

95

95

234

534

125

125

326

568

125

25

326

534

230

118

303

436

287

95

234

281

261

59

133

12

16

12

3

3095

1193

673

1672

128.9

49.7

28.0

69.7

2月

S

W(E)

N

H

163

38

38

98

333

77

77

231

473

105

105

344

561

122

122

417

591

127

127

443

561

254

122

417

473

338

105

344

333

346

77

231

163

245

38

98

3651

1652

811

2623

152.1

68.8

33.8

109.3

3月

S

W(E)

N

H

66

30

30

70

196

74

74

208

332

109

109

343

444

133

133

451

516

147

147

521

541

152

152

545

516

280

147

521

444

372

133

451

332

303

109

343

196

346

74

208

66

191

30

70

2649

2237

1138

3731

152.0

93.2

47.4

155.5

4月

S

W(E)

N

H

19

19

19

40

77

63

63

157

176

103

103

290

280

133

133

414

366

154

154

511

423

167

67

573

444

172

172

595

423

282

167

573

266

265

154

511

280

398

133

414

176

367

103

290

77

260

63

157

19

101

19

40

3126

2584

1450

4565

130.3

107.7

60.4

190.2

2

11月

S

W(E)

N

H

131

25

25

62

297

61

61

182

431

87

87

287

515

101

101

355

543

105

105

379

515

219

101

355

431

293

87

287

297

290

61

182

131

180

25

62

3291

1361

653

2151

137.1

56.7

27.2

59.6

12月

S

W(E)

N

H

11

2

2

4

269

61

61

137

421

97

97

239

516

118

118

308

547

125

125

331

51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