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030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docx

金榜作业本三第四章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金榜作业本(三)

多彩的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下列短语或成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

A.立竿见影B.鱼翔浅底

C.三点一线D.一叶障目

2.(2012·天津中考)图甲,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图乙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

3.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这是因为光在 (  )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

4.(2013·潍坊中考)图甲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图乙中的 (  )

5.下列光路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是 (  )

6.(2013·福州中考)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

A.照相机    B.老花镜

C.幻灯机D.放大镜

7.(多选)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

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同学

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8.香城泉都,万国咸宁,缓缓穿城而过的温泉河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各式现代建筑依河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

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9.(2013·泰安中考)由于光的    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10.小张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

由图可知,他的眼睛患有     视,应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视力。

11.(2013·济宁中考)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12.(2012·重庆中考)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3.(5分)(2013·兰州中考)欲使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入射光沿水平方向射出,请你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

14.(6分)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

图中的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

请完成图中的一条入射光线经过这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5.(15分)(2012·贵阳中考)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

(2)海若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乙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

这一现象说明了: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9分)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17.(12分)(2013·咸宁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     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

    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     (选填“较大”或“较小”)。

【拓展提升】

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

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入射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

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度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光的三种现象的区别。

立竿见影和一叶障目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三点一线则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由于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故应该选B。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D错误;青蛙通过井口观察是光射入青蛙眼中,A正确,B错误。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光的两种反射。

由于水面光滑,地面粗糙,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B正确。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可知,“绿色花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C选项。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题选A。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透镜及其应用。

照相机的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幻灯机原理是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的原理是当u

在图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7.【解析】选A、B、C。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近视眼看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矫正时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些,像才能正好成到视网膜上,A正确;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能对物镜中的像进行二次放大,B正确;根据凸透镜实像大小的调节规律:

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用手机拍合影时,要使所有人都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同学,C正确;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错。

8.【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

答案:

反射 折射

9.【解析】本题考查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

只有在特定的位置上才能看到某个物体,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某个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答案:

漫反射

10.【解析】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

由题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答案:

近 凹

11.【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答案:

吸收 反射

12.【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手机中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很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可以在它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凸 实像

13.【解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用虚线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

(2)作出与法线垂直的平面镜。

答案:

14.【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由于入射光线原来的方向经过凹透镜的焦点,所以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凸透镜的焦点。

答案:

如图所示

15.【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1)在做实验时,需要有光源,故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就是光源(激光笔等)。

(2)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画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3)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应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

这一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1)光源(激光笔等) 

(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画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两点确定直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16.【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因玻璃板具有透光的特点,所以我们用其代替平面镜,其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A处时,玻璃板后面的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这说明利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像;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出现,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3)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刚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答案:

(1)位置 

(2)虚(或正立、等大的虚) (3)10

17.【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应用。

(1)实验前应该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调到同一水平线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由于光屏上的实像是倒立的,当烛焰向下运动时,像应该向上运动;(3)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a处的实像最小;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也是放大镜的工作原理;(4)在相同条件下,镜头的焦距越大,凸透镜越薄,所成的放大的像越不容易变形,所以为了使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较大。

答案:

(1)凸透镜 

(2)上 (3)a d d (4)较大

【拓展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从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1)增大(或增加) 41.8 

(2)小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