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032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docx

活动方案之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篇一:

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岳华小学

2012.9

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培养他们成为我校教育骨干力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省级骨干骨干教师选拔培训及管理的规定》中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精神,结合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状况,现就我校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推力,坚持按需施教,做到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以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培训目标

(一)总的培养目标

骨干教师培训以培养骨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努力提高小学骨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突出以参训教师为主体,调动其内在潜力,促使参训教师实现三个转变,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由模仿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的转变,由工作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使参训教师成为我校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具体培训目标

1、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理念;

2、深化本学科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前沿;

3、具备熟练的学科教学技能;

4、能把握基础教育科研动态,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增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示范作用,在教学研究、改革中发挥示范与辐射指导作用。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教育部“十一五”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强调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修养”为基础,直面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突出四个板块的培训学习内容。

1、师德教育

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2、理论与技能

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参训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效能。

3、实践与考察

通过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岗位实践,评议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员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组织参训教师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发展自我,为逐步形成教学特色奠定基础。

4、课题研究

树立“科研兴教”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学习并掌握教科研课题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科研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更趋合理、规范、科学。

四、培训模式和方法

根据培训工作的定位与目标,结合校本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受训骨干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培训—互动交流、分散实践—反思研修、校本培训—总结提升的培训模式。

运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相结合,观摩课堂实际教学和课后研讨反思相结合,课题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养。

实行双导师制度。

建立培训导师团,为每位学员配备“双导师”。

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导师由培训机构选聘,以县进修学校专职教师、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专职教研员为主体;教学实践导师由学员所在中心学校教研员和县级骨干教师担任。

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导师队伍。

五、培训学习时间和各阶段主要任务及做法

培训时间为半年,培训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集中培训阶段、分散实践阶段、培训考察阶段和集中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

集中脱产培训阶段,培训时间50学时。

培训任务是:

理论学习,包括观看专家讲座录像,聆听专家现场授课,学习有关专题理论,进行问题研讨等。

要求:

参训学员学习后,每一专题要写一篇学习体会,问题研讨要作具体研讨记录。

集中理论学习开设理论专题如下:

【篇二:

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关健在拥有一批高素质教师。

基于我校教师现状,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已成为我校促进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学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着力锤炼,打造品牌,强化过程管理,构筑青年教师施展才能的平台,缩短成才周期,以尽快培养一批造诣高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前期保障。

二、现状分析。

我校教师队伍中,从年龄上看,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0%;从文化层次上看,本科学历占20%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占70%多;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各级骨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为此,急需加速挖掘积极因素,寻找支点,选拔人才,形成梯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培养目标:

紧紧围绕课改研究,加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速度,精心打造名师品牌,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教学工作中坚队伍,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迅速成长。

1、在已有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领下,2009年形成个个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人人会自制课件,并开展多媒体课件评比。

2、2009年要有5名教师形成自己课堂教学风格,其中8名教师在镇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5名教师在县级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

培养出10名镇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

2010年要有7名镇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2名市级骨干教师。

四、培养内容

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1、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体教学人员要练习“三字”“一画”“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发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精神,自选1-3项训练内容,持之以恒,天天练习,日久见功底。

2、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化的课程理念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每一位教师应加强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人师,把新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3、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但仍有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墨守陈规或搞花架子,或只重形式不重内涵。

通过诊断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科学的课程评价观培训。

评价与课程发展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过程中首要研究的问题。

按照新的课程观念,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它伴随着不断的调整而构成课程发展的动态系统。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

要把教育信息技术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来学习,真正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技

术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只有掌握这门技术,才能以此为平台探索在新技术条件下课程改革的规律,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6、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需要教师调整智能结构,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细细地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并成功的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指定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与学生的不同需要结合起来。

7、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

教师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研究的方法学习课标与教材。

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

①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作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成为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

②信息处理的能力。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也包括对信息的分析、评估以及利用信息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等。

③开拓创新的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

④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要把对课程改革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等斥诸文字,以科研报告、论文著作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教育科研落实于课程改革。

五、培养思路与方法

1、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整体引导。

2、通过暑期教师会及平时教研教改活动,专题培训,突出“三个结合”,即:

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相结合(以个人自修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信息);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重在教育实践能力的探索培养)。

以现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县级课改指导教师为师,包干帮扶。

六、组织机构及保障措施

1、为了保证培养骨干教师工作有序开展,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领导机构的职责为:

负责“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领会实施方案的内涵,要把握每个阶段的培训工作任务,确保培训效果。

2、对于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业务素质提高较快的骨干教师,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在评优树模上予以倾斜,优先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优先推荐参加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评选。

3、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将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保障。

4、在每个阶段完成培训任务后,教导处要及时总结反思,弘扬成绩,查找问题,限时整改。

七、评选和管理办法:

1、镇级骨干教师的条件:

(1)师德高尚,奋发向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服从学校安排。

教育教学家长、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

(2)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成绩显著,在镇上同学科评比中位于20%前的位次,且在县同类学科评比中位于前40%位次,能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

(3)已获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以上。

(4)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在镇级课堂技能竞赛中获奖或校教学评价组评价达标。

(5)、40岁以下的教师有大专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40岁以上教师须有中师以上学历。

(6)、参评当年或前两年须有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县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

今后每年初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每年末评价培养情况,并评选一批镇级骨干教师。

2、骨干教师职责:

(1)加强自身学习,除学校正常的政治业务学习外,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以每学年计算)。

①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做好学习笔记或撰写学习体会。

②参与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一般每学期1~2次)。

(2)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热忱培养青年教师,除学校正常的教科研活动外完成以下教研任务。

①作镇级以上讲座1~2次,时间不少于40分钟。

③镇级以上骨干教师要独立承担或参与一个教科研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

④1篇论文或总结等科研成果获奖或发表,镇级骨干教师的论文要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县级骨干教师的论文要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或在县级课堂技能赛中获奖。

⑤辅导青年教师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较高层次或等级的奖励,或辅导学生作品在正规报刊上发表,或所负责的条线工作取得突出的成绩。

【篇三:

开展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开展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为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切实保证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为我校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打下基础。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广开培训渠道,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新、方法新、境界新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培训,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3.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总结教科研工作经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4.通过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使教师乐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开拓视野,丰富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培训方式

我校校本培训分校级培训、个人自学和外出培训三个层次进行。

1.校级培训形式:

(1)学校组织专题报告、讲座或培训班。

(2)组织各项教学评比活动。

(3)定期对全校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4)组织进行如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等培训活动。

(5)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行动研究,每两周必须进行一次专题研讨和学习活动。

(6)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个人自学主要包括:

(1)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好读书笔记。

(2)撰写教学总结(反思)。

每学期末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一篇论文和若干篇教学反思。

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在期末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其培训课时。

3.外出培训

通过外出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动态、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五、培训对象

所有在职教师均需参加培训。

六、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学校给教师提供尽量多的教育教学“杂志”(理论指导,让教师能够研有所向,学有所依),要求教师每人每学期自选自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并要求做一定的教育笔记,读后写出心得体会,及时地把握教改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通过网上学习,录像学习,专著学习和专家讲座等形式。

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的培训。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资料下载、幻灯制作、flash制作等学习培训。

5.青年教师专项培训

通过组织帮扶对象,利用听评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6.骨干教师培训

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启用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七、培训时间

教研组培训单周星期一上午体育组、星期一下午英语组、星期二上午理化生组、星期二下午语文、星期三下午数学、星期五上午政史地组在五号会议室进行。

学校培训利用课外活动和自习课统一组织在报告厅进行。

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根据我校校本教研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学研究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本校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

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导处和教研室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

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推门听课、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

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

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

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

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

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

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体措施

(一)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学校决定,原则上每学科设组长1人。

3.各教研组长要配合学校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有研讨、有记录、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