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04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代史复习大纲 附要点.docx

近代史复习大纲附要点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P6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无产阶级革命性最强,此外它还具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等优点。

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p15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殖民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技术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

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各人民解放的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P16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p19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p27

民族意识的觉醒p34

1.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看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施行“君民共主”制度,主张吸纳西方经济政治学说,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1898严复: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4孙中山:

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p37

为什么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填空)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简答)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及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特征: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

确定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9等分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评价:

①起义农民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⑴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仍有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眼界狭隘。

⑵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

1859洪仁玕

政治:

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

发展近代邮政交通等,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

报馆新闻业兴办学校、医院

外交:

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

评价:

①第一部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②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成功。

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发展近代企业,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p44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客观促进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②兴办近代的教育,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社会风气改善。

维新派和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

①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p46

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p51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兴中会

1894年11月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檀香山

同盟会

1905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东京以《民报》为机关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评价: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P54

三民主义学说内容

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①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②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评价:

资产阶级的阶级软弱性,未正面提出反帝。

民权:

“创建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评价: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国家地位,难以真正保证民主权利。

民生: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平均分配

评价:

未能正面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能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痛斥帝国主义侵略揭露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号召人民革命推翻清政府p55

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论战的主要问题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p5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59

北洋军阀政府的性质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p61

宋教仁被暗杀宋教仁希望组织责任内阁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袁世凯想复辟帝制p62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清王朝统治;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第一的资产阶级共和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思想解放激发爱国热情;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善社会风气;鼓舞亚洲民族解放运动p60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客观上:

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行不通。

主观上:

革命派存在许多错误①没有提出彻底的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

资产阶级的对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和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仍需新探索。

p65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

李大钊(中国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18《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文化运动后期p92

五四运动要求惩办的卖国贼

陆宗舆曹汝霖章宗祥p93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类型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先驱和擎旗人)李大钊陈独秀;

(主体部分)五四运动左翼毛泽东周恩来杨匏安蔡和森;

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活动家。

p96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p9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党的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南湖)

1.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成立的: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共成立的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是思想范例准备;

2.制定反帝反封建纲领,走群众路线,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3.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

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

纲领:

①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目的--消灭阶级。

②废除资本主义私有。

③联合第三国际。

p102

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包括

当前阶段:

①打倒军阀

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p104

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开始

新三民主义

民族:

突出反帝;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共有;

民生: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两大原则;后提出“节制资本”,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P105

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革命联盟的政党,包括的阶级有

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八七会议

1927汉口

内容:

清算国民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评价:

政治上的进步,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胜利的转折点。

p113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1.中国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优势,使农村对城市保存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工农兵士思想觉悟高、斗争经验丰富,提供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

4.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为红色政权的发展留有间隙复印纸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①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开始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p12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意义和铸就的长征精神

意义:

①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保存下来的兵力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依靠他取得全中国的胜利;

③宣告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

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全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救国救民不惜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122

瓦窑堡会议

1935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内容:

提出了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批评了党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错误。

p130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是由国民党承担

北平南苑战斗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阵亡。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孤军据守四行,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台儿庄大捷李宗仁等最大胜利p133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1944年,敌后战场人民转入攻势作战。

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战略地位:

抗战的初期战略防御阶段(辅助)和中期战略相持阶段(主要),游击战有战略地位,有全局性意义。

作用:

为战略反攻准备条件。

p137

共产党的胜战: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来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依靠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p139

大生产运动

1942开展

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将“南泥湾”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意义:

根据地生产得到恢复,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3.确立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整风运动

20世纪40年代延安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最主要任务:

反对主观主义(脱离理论实际,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方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路线。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共七大命名毛泽东思想p14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发挥抗日战争的指导作用;

②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抗战;

③党员以爱国主义、不怕牺牲的模范行动,成为民族先锋。

p14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1.党起中流砥柱作用

2.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团结,和英勇斗争。

(决定性因素)

3.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p148

基本经验:

1.全国人民大团结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2.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不惧战争;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p149

出席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p153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土地改革:

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使得农民自觉的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p158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危机表现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经济危机学生运动人民民主运动p160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原因:

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二.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大战役

1948年开始

意义:

使得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辽沈55天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歼敌47.2万

淮海66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共60万人)歼敌55.5万

平津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歼敌52万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基础:

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前俩为主要)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p168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p169

单项选择题10个,1分/个

多项选择题10个,1分/个

简答题5个,8分/个

总计60分

 

A是B的前提和基础

B是A的目标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