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82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象名词与定义Word文档格式.docx

气象台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是装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温度表。

因为温度表本身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大,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指示的读数往往高于它周围空气的实际温度,所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时,通常都把温度表放在离地约1.5m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

气象部门所说的地面气温,就是指高地面约1.5m处百叶箱中的温度。

(二).极端温度:

一定时段内某一定地区达到的最低和最高温度。

前者是极端最低温度,后者是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温度(extremetemperature):

有时也指同一时期温度空间分布(一般指水平分布)中的最高和最低值。

(三).饱和:

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湿空气与水面或冰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叫做饱和。

饱和(saturation):

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湿空气与水面或冰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

此时湿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湿空气称为饱和空气。

(四).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saturationvapourpressure):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与其下方的水或冰处于相变平衡时温空气中的水汽压。

此时,湿空气对水面(或冰面)而言称为饱和湿空气,其饱和水汽压称为水面(或冰面)饱和水汽压。

饱和时,离开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与从空气中回到水中(或冰中)的数目相等。

饱和水汽压仅是温度的函数。

(五).暖空气: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位于高温区的空气称为暖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warmair):

全球各处空气的温度是不同的,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差别。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

我们可以在水平面上根据各点的温度值绘制等温线(连接相同温度点的曲线,见附图),这样便分出了高温区和低温区。

位于高温区的空气称为暖空气,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称为过渡区。

如果过渡区中的等温线十分密集,则称此过渡区为锋区或锋。

所以锋区或锋的较高温一侧是暖空气,较低温一侧是冷空气。

(六).冷空气: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

遥远的北冰洋、严寒的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发源地。

冷空气

冷空气(coldair):

冷空气强度:

中国冷空气入侵图

冷气团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

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

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

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根据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

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弱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

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

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强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

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

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

℃,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气。

(七).干空气:

通常情况下,干空气是相对于湿空气而言的,它指相对湿度很小的空气。

干空气(dryair):

(1).在大气热力学和化学中,指不含水汽的空气。

而把含有水汽或湿度

较大的空气则称为湿空气。

(2).通常情况下,干空气是相对于湿空气而言的,它指相对湿度很小的空

气。

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则称为湿空气。

(八).湿空气

湿空气指含有一定量的水汽的真实大气。

按照湿空气中的水蒸汽所处状态不同可分为:

饱和湿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

湿空气(moisair):

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真实大气。

当水汽没有发生凝结时,它具有与理想气体相同的特性,它的状态不受干空气的影响,故湿空气的热力性质是干空气与水汽的结合。

一般湿空气中水蒸汽的分压力很低(0.003〜0.004MPa),处于过热状态,性质接近于理想气体,可按理想气体处理,因此湿空气是理想气体混合物。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遵循的定律及理想气体混合物计算式都适用,但是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会改变,因此湿空气又有一些特殊性质。

湿空气的分类:

按照湿空气中的水蒸汽所处状态不同可分为:

(1).饱和湿空气:

由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汽组成的湿空气。

(2).未饱和湿空气:

由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汽组成的湿空气。

此时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处于过热状态,湿空气的温度不变,水蒸汽含量可增加,湿空气具有吸湿能力,故称为未饱和湿空气。

(九).饱和空气:

在饱和状态下的湿空气被称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saturatedair):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则叫饱和空气。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未达到此限度,这时叫未饱和空气;

如果水汽含量超过此限度,叫过饱和空气;

如果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则叫饱和空气。

从分子运动角度看,饱和空气是同一时间内逸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面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水与水汽间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处于这种状态的空气称为饱和空气。

(十).水汽含量:

水汽含量指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数量。

它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即湿度。

是降水必不缺少的两个条件之一。

水汽含量(moisturecontent):

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数量。

表示空气湿度的量有:

水汽压(e),绝对湿度(a),相对湿度(f),比湿(q),混合比(s),

露点温度(TA)或霜点温度等。

水汽含量与降雨:

饱和水汽含量和温度成正相关。

所以当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超饱和,便会有水汽凝结。

只是水汽凝结不一定会下雨,还有另一个条件就是形成的雨滴足够大,云托不住的时候才会降落。

另外,如果大气中没有凝结核,再多的水汽也不会凝结,也不会降雨了。

所以,降水要有至少两个条件:

一是饱和水汽含量,二是有凝结核。

(十ㄧ).水汽压:

水汽压是湿空气的气压中,由纯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单位为

hPa(百帕)。

水汽压〔力〕(vaporpressure):

湿空气的气压中,由纯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单位为hPa(百帕)。

水汽压是度量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一种量,水汽压值大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反之,则水汽含量少。

依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其中的干空气和水汽分压力之和。

水汽压力与水汽密度及温度成正比。

温度一定时,一定体积的湿空气中能容纳水汽的量是有限度的。

水汽含量恰好达到这个限度时的湿空气,称为饱和湿空气,此时的水汽压即为饱和水汽压,也称最大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虽然不多,却是大气中极其活跃的成分。

气象上对水汽含量有很多种测量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水汽压和相对湿度。

水汽压与蒸发:

水汽压直接反应出蒸发的快慢。

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

夜间出现相反的情况,基本上由温度决定。

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

在海洋上,或在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早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

在9~10时,由于太阳出来后对流开始发展,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

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

与这个最大值对应得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

(十二).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指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空气中的水汽密度,以g/m3为单位。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有三种表示方法:

绝对湿度、含湿量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absolutehumidity):

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即空气中的水汽密度,以g/m3为单位。

它是空气中水汽绝对含量的一种度量。

它与水汽压(e)的关系可由下式给出:

方程式

式中a为绝对湿度,e为水汽压(mmHg),T为气温(K)。

当气温等于16℃(289K)时,a=e。

一般情况下,气温数值与16℃相差不大,以mmHg为单位的水汽压与绝对湿度在数值上相近,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以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

水含量表示方法:

空气有吸收水分的特征,湿度的概念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

它有三种表示方法:

第一是绝对湿度,它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量,

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第二是含湿量,它表示每千克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

单位是千克/千克·

干空气。

第三是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

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

(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处空气中

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用RH表示。

相对湿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用d1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用d2表示)的百分比,即RH(%)=d1/d2x100%;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

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用p1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用p2表示)的百分比,即RH(%)=p1/p2x100%。

(十三).比湿:

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干空气质量与水f汽质量之和)之比。

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比湿,又称为饱和比湿。

比湿(specifichumidity):

在湿空气中,水汽质量mv与湿空气质量(干空气质量md与水f汽品质mv之和)之比(见右图)。

比湿

q是比湿,单位为g/kg;

由于mv≥md,故比湿值与混合比值相差无几。

比湿是空与湿度的一种度量。

比湿的作用:

比湿是气象学中常用的重要变量,利用它的变化,可以了解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特点,为预测降水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

(十四).混合比:

混合比是湿空气里的水汽和干空气的质量之比,单位为g/kg。

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混合比则称饱和混合比。

混合比(mixingratio):

湿空气里的水汽和干空气的质量之比,单位为g/kg。

设水汽质量为Mv,干空气质量为Md,则混合比r=Mv/Md。

利用它与比湿q的定义,可得二者之间的关系为q=r/(1+r)或r=q/(1-q)。

由于r和q之差通常总是小于0.049/kg,所以q=r,即二者可以通用。

(十五).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dew-pointtemperature):

简称露点。

在气压不变与水汽无增减的情况下,未饱和湿空气相对于纯水面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常用Td表示,单位是摄氏度(℃)。

当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仅仅限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

水汽含量愈多,露点愈高(少則低),所以露点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之一。

只有当空气饱和时,露点温度才与气温相等。

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常比气温低。

因此,根据气温和露点的差值,可以大致判断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越小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结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空气越干燥,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

解释ㄧ:

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下,逐渐降低空气的温度,当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凝结形成水滴时的温度叫做该空气在空气压力下的露点温度。

即当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湿空气中便有水滴析出。

降温法清除湿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利用此原理。

解释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到夜间空气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分会有一部分析出,形成露水或霜。

这说明在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温度的降低,能够使空气中原来未达饱和的水蒸气可变成饱和蒸气,多余的水分就会析出。

使水蒸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就叫作“露点”。

测得露点温度,就可以从水蒸气的饱和含量表中查得其水蒸气含量。

由于温度降低过程中水蒸气含量并没有改变,因此,测定露点实际上就是测定了空气中的绝对湿度。

如果露点越低,表示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越少。

露点可用专用的露点仪测定。

例如,空气经干燥器后的露点为-50℃,由查表可得:

与-50℃对应的饱和水分含量为0.038g/m3,说明空气中尚含有这些水分。

如果露点为-60℃,则饱和水分含量为0.011g/m3。

露点越低,说明干燥程度越高。

解释三:

它是指气体中的水份从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当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时,有极细的露珠出现,出现露珠时的温度叫做“露点”,它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露点越低,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约少,气体越干燥。

露点和压力有关,因此又有大气压露点(常压露点)和压力下露点之分。

大气压露点是指在大气压力下水份的凝结温度,而压力下露点是指该压力下的水份凝结温度,两者有换算关系(可查换算表),如压力0.7Mpa时压力露点为5℃,则相应的大气压(0.101Mpa)露点则为-20℃。

在气体行业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指的露点均为大气压露点。

(十六).露点:

①.使空气里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变成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②.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于饱和水蒸

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单位习惯上,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1.人们常常通过测定露点,来确定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所以露

点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例如:

当测得了在某一气压下空气的温度是20℃,露点是12℃那么,就可从表中查得2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7.54mmHg,12℃时的饱和蒸汽压为lO.52mmHg。

则此时:

空气的绝对湿度p=10.52mmHg,空气的相对湿度.B=(10.52/17.54)×

100%=60%。

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空气的湿度,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

但这里很关键的一点,要求学会露点的测定方法。

2.露点的测定,在农业上意义很大。

由于空气的湿度下降到露点时,

空气中的水蒸汽就凝结成露。

如果露点在O℃以下,那末气温下降

到露点时,水蒸汽就会直接凝结成霜。

3.气温和露点的差值愈小,表示空气愈接近饱和。

气温和露点接近,

也就是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大,人们感觉气候潮湿;

气温和露

点差值大,即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小,人们感觉气候干燥。

人体感到适中的相对湿度是60~70%。

4.严格地说,露点时的饱和汽压和空气当时的水汽压强是不相等的。

由于未饱和汽的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是遵循下列规律Pt=P0(1+t/273)。

(十七).冷平流:

较冷空气向较暖空气方向或较暖空气向较冷空气方向输送。

前者称为冷平流,后者称为暖平流。

冷平流coldadvection:

前者为冷平流,后者为暖平流。

温度平流强弱取决于温度水平梯度、风速和风速与温度等值线夹角大小,它在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天气现象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温度平流强弱判断:

根据天气图上风场和温度场的配置,可以判断温度平流的性质和强度。

温度平流的强弱取决于三个因素:

(1).温度水平分布梯度的大小。

梯度越大,平流越强。

(2).风速的大小。

风速越大,平流越强。

(3).风速与温度等值线夹角的大小。

交角越趋于正交,平流越强,当风向

与等温线夹角90°

时,平流最强。

温度平流的强弱,可以进行定量计

算。

温度平流的作用:

由于温度是大气的重要物理属性之一,温度平流,除能直接引起某地大气热力结构的变化之外,还可引起其它大气物理属性的变化。

所以,温度平流在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天气现象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某地区高空为冷子流而低空为暖平流时,该地区的大气层结将趋向不稳定,在其它有利条件的配合下,可产生对流性天气。

又如冷涡的形成,温度平流起着重要作用。

当槽前和槽的南部有较强的冷平流,槽后脊前有很强的暖平流时,槽南由于冷平流而减压,使槽加深,槽的西北因暖平流加压,使槽后的脊加强并向东北伸展,形成东西窄南北长的深槽,此时若槽内仍有冷平流,而槽的西北有较强的暖平流,可使槽后的脊进一步东伸,最后使槽的南部与北部分离,形成闭合环流的冷涡。

(十八).暖平流:

较暖空气向较冷空气方向或较冷空气向较暖空气方向输送。

前者为暖平流,后者为冷平流。

暖平流(extremetemperaturewarmadvection):

前者称为暖平流,后者称为冷平流。

根据天气图上风场和温度场的配置,可以判断温度平流的性质和强度。

(十九).氣象常规资料:

用气压表、温度计等常规气象仪器,按照统一规定的仪器、观测方法和时间,在固定地点进行规(探)测获得的气象数据。

特点是记录精度高、序列长,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较好。

常规资料conventionalmeteorologicaldata:

利用气压表、温度计等常规气象仪器,按照统一规定的仪器、观测方法和时间,在固定地点进行规(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

一般指地面、高空气象站在世界时00,06,12,18时(即北京时08,14,20,02时)观(探)测记录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

特点:

记录精度高、序列长,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较好,是研究天气、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开展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主要依据。

(二十).非常规氣象资料:

利用飞机、火箭、浮标、定高气球、天气雷达等携带特殊的气象仪器进行观(探)测获得的气象数据。

非常规资料nonconventionalmeteorologicaldata:

利用飞机、火箭、浮标、定高气球、天气雷达等携带特殊的气象仪器进行观(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

由于这种现(探)测使用非常规气象仪器,且一般观测地点、时间不固定,故称非常规气象资料。

种类: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观测到的高空压、温、湿、风、地面温度、云和辐射等资料;

飞机观测到的风、温度等数据;

陆地和船舶火箭探测到的高空温度、风、大气密度等数据,地面雷达观测到的云、降水等资料,定高气球观测到的高空压、温、风等资料。

和常规资料相比,它们分布区域较广,观测次数较频繁,但目前精度大多不如常规资料。

运载气球或飞机施放下投探空仪获得的高空压、温、湿、风等资料和海洋浮标站观测到的压、温、湿、民等数据,虽然使用和常规数据观测基本相似的仪器设备,但习惯上也把这些数据作为非常规数据中的一类。

非常规数据除了使用的观测方法与常现数据的观测方法不同之外,它们常常在观测时间和观测层次上与常规数据不一致,为了把常现数据和非常现数据一起使用,需要进行四线同化。

非常规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方面不如常规气象数据,但它弥补了高原、沙漠、洋面及大气高层的资料不足。

(二十ㄧ).时间剖面图:

把测站各定时观测到的某气象要素值按观测时间顺序排列填绘成的图,也就是一种分析固定测站某气象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图。

时间剖面图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有三种取法。

时间剖面timecross-section:

绘图方法:

时间剖面图是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的取法有三种情况:

(1).用高度或气压的对数标尺为纵坐标以时间顺序(在西风带横坐标取向

是自右指向左,东风带则相反):

填写某一测站的高空观测值的图称为垂直时间剖面图,亦称为时高

剖面图。

它能够把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它的演变表示出来。

它制

作简单,尤其适用于测站稀少地区。

(2).以每日八次定时观测时间为纵坐标,以日期为横坐标:

填写各次定时的地面观测记录,并绘制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图称为综

合时间剖面图,亦称为双时间剖面图或简称剖面图。

它能够反映天

气系统的性质、强度、移动缓急、持续时间等的大体情况。

(3).以某水平面上沿某一条在线若于测站为纵坐标:

填绘某一高度上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通过这种图可以了解某个天

气系统的移动。

这种图称为水平一时间剖面图,例如,槽脊图。

通过分析剖面图上等温、等压等线的的各种配置形式与天气现象之

间的关系,可寻找出本站降水、冰雹、大风等天气的中、短期预报

指标。

这种图是中国气象站单站预报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