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265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1课)

教学内容:

1、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

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

节奏xxx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4、学生讨论:

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

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

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

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

等等.

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

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

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

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

(独唱、领唱等)

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

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

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4、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

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

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吹竖笛。

2、欣赏《飞来的花掰》、《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有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

5―――、6―――、7――-1―――反复练习。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清学生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

8、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

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

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

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

《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

“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

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生活动:

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

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生活动:

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

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课后记:

本节课开始学习吹奏竖笛,各班都由部分学生接受较慢,教师还要多关心他们,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因此,可以增加一课时。

 

第二单元祖国颂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难点:

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

的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1-2遍)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越短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4)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

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课后记:

学生对此歌比较熟悉,能主动学唱,并能参与小组的集体齐唱。

教师参与指挥,学生的演唱激情高涨,效果好。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

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难点:

1.重点:

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2.难点:

(1)本科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

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各取《歌唱祖国》。

“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祖国颂》。

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曲家乔羽。

3.提问:

(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他们是如何表现的?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

感知歌曲割断不同的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

个表现什么?

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

四句,南高、女高、男声、女声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

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豪迈。

第三段:

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

分为三段词。

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五、六段:

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

(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情的、充满想象的。

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各分为几段?

(《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

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

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

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曲线。

9、请听《祖国颂》。

10、介绍这两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

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小结:

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等形式,气势恢宏,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一种质朴的感情;《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有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颂》自20世纪二十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

请同学们想一想很有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如果时间允许,可将4首歌曲联起来听一遍。

课后记: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学生比较喜欢这些歌,有的还跟唱。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交响曲《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掌握《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便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沃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一节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沃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过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沃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他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她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

(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 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

如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例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沃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

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林中狩猎:

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

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月亮、水仙的舞蹈:

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圣-约翰峡谷:

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地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

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13分钟)

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沃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沃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

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课后记:

通过欣赏,同学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沃尔塔瓦河”、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沃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

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优美的音乐使人陶醉,好多同学要求有机会还要再听一次。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

唱歌:

《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感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过程: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词。

如“金色”、“秋收”、“红叶”、“谷穗”、“旷远”、“凳高”、“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肃瑟”等。

2、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播放《金色的秋天》,请同学讨论该乐曲采用了哪种音乐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悲凉、热烈、抒情、昂激、愤怒等)?

3、介绍维瓦尔第与《四季——秋》。

出示三个乐章的主题片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

启发学生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生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犬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大自然和生活场景的音乐作品的例子,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对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

(1)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中广为传唱。

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大调:

四四拍;引与为d1——e2。

(3)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有四个规整的乐句沟成。

-------

6、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设计提问:

该曲给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

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

经过讨论总结,再次有表情地演唱,可分为男女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小结: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感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课后记: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感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许多学生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第2课时)

1、采用提问导入新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呢?

2、播放乐曲《庆丰收》。

3、介绍讲解乐曲;再次欣赏。

分组训练:

讲解八分音符;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打击乐训练。

4、介绍、欣赏《丰收锣鼓》,注意打击乐主奏乐器的演奏。

再次欣赏,做填空练习。

下列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一次出现的顺序如下:

(3)笛子

(1)堂鼓

(2)唢呐(5)云锣(4)二胡(见教材中的练习。

5、介绍、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讨论乐曲中反复运用典型节奏模拟、象征什么?

(送粮车队的马蹄声)。

乐曲表达了何种音乐情绪?

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扮演角色(如赶车人、送粮人等),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节奏,为乐曲伴奏;另一组随音乐作律动。

积极调动学生以热烈欢快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小结:

以上各作品,运用多种体裁形式表现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

在各小组活动中,好多同学表现非常好,应该表扬。

课后记:

通过欣赏,同学们基本上能辩听出主奏乐器的演奏顺序。

纪律好,欣赏效果好。

 

(第3课时)

(一)配乐诗朗诵《秋》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秋的喁语》,引导学生默读抒情散文《秋》,体会音乐与文学作品的意境。

2、以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秋天主题时的共性与特点。

如艺术范畴:

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

钢琴与乐队;散文。

表现特征: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

抒情散文具有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为主的特点,要求作者把浓郁的思想感情融入生活画面中,创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唱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运用比喻、象征等技巧,在含蓄蕴藉中启迪读者,引入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音乐]以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事物和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通常认为,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旋律、节奏、和省、复调、曲式、配器等,由此奠定了不同音乐作品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特征。

3、播放背景音乐《秋的喁语》,组织集体表演配乐诗朗诵。

4、请有表演基础的学生表演配乐诗朗诵,并组织其他同学观赏中国画《深秋》。

(二)欣赏中国画《深秋》

1、介绍傅抱石简况。

2、组织讨论:

观赏《深秋》后的感受(作品表现内容、情绪、形象、色彩等)。

美术作品的特征: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具有造型性、空间性、构成性特征的表现手段,创造出直观形象的艺术。

绘画借助于线条、明暗、解剖、透视等造型手段,创造反映事物审美属性的图像,表现其内容和社会意义。

中国绘画的特征是融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为一体,强调意境的表现。

3、请同学讨论、为本单元的个音乐作品构思画面、造型形象、色彩等。

4、讨论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5、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写一首咏秋的小诗或散文;画一幅秋景图;选一段背景音乐,在下节课上展示。

(亦可自选文学作品、美术作品)

小结:

这节课,通过观赏、欣赏和朗诵,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听觉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区别、艺术形式及表现特征。

望大家平日要多欣赏一些不同类别的作品。

课后记:

表格填写比较好,说明同学们对这些知识已基本掌握。

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设计意图:

本节课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其中,选取了蒙古族民歌《牧歌》及根据它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供竖笛演奏的民歌旋律《蒙古小夜曲;哈萨克族民歌《我们的心毡房》。

力图做到所有材料(音乐、配画、地理等)顺序展开,从宏观到具体。

最初呈现的是天高地旷、绿草白羊的草原环境,进而呈现牧民居住的毡房,最后呈现载歌载舞、弹琴歌唱的生活、愉悦场景。

通过音响及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本单元的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竖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导入: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提示:

1、乐曲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2、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向学生介绍: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

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3、播放(VCD影片),了解蒙古族的地理环境。

(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4、听赏歌曲《牧歌》。

(请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5、采用哼唱、教师教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5、组织学生演唱。

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

6、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 无伴奏合唱《牧歌》。

(《牧歌》已被改变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

(1)播放录音。

(2)提出问题:

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

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请学生谈谈欣赏这首作品的感受。

(4)欣赏哈萨克民歌《我们的心毡房》(请学生注意这首民歌的特点)。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 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2、 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练会,看谁吹的好。

3、 以不同的方式抽查。

4、 齐奏。

(四)小结:

草原音乐

蒙古族: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短调”。

长调为散板或节奏自由;短调为块板,节奏整齐。

伴奏乐器:

马头琴。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民歌中带有附点、切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形态。

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

伴奏乐器:

冬不拉。

藏族:

藏族民歌节奏舒展、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