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267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docx

课题申报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

课题名称: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个人修养创新意识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际上传统的途径和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012年《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放弃了这一观念和做法,转而提出深度融合这一概念。

各省市已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创新与变革的积极意义,因地制宜地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开发了大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翻转课堂”、“教育云”等丰富的优秀案例,全面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转型期,教育信息化从基础建设、起步应用转向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的发展时期。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走过了多媒体教学理论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走过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理论下的课内课外整合模式,现呼唤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再次深度整合——融合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传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现在也提出了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第七届“长江教育论坛”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王文辉等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需要。

1、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进步,冲击着学校教育,也正在影响、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课堂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它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给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校有18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并可实时控制接入因特网。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民教师们必须关注的课题。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下的课题研究,已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创造的环境,改变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条件,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知识和其它知识融通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价值,感悟真谛,真正经历数字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适应现代课堂教育发展的要求,促使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教师由原来关注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进行转变,使课堂富有生命性、实践性和个性化。

在此前提下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最终打造信息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我们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的课题,试图对讲授式教学模式、接受性教学、活动式的教学三种形态进行意义改造,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要素之中,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意义构建,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工具,成为终身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获得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获得“整合”的成功经验。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研究开发一批实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④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研究报告、论文。

 ⑤积累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教学实验法。

   第一、制定计划,即根据教学需求拟定研究目标和试验对象;第二、开始行动,即教师培训、教学设计研究、上课实践;第三、注意观察;第四、进行反思,即分析录象、阶段总结、找出问题和改进策略,最后,根据反思结果,拟定新的研究目标、任务和计划。

  同时辅以问卷调查、观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研究。

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方向自行选择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16年6月—2016年9月

  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并对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行可行性论证;申报立项。

成立课题研究组,并安排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听取专家的指导;安排课题组成员暑期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培训等。

 

(2)探索研究阶段: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

  课题开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安排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子课题方案,按计划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开设研究课,形成教学设想与反思;形成阶段性报告,根据中期评估反馈结果,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

2017年11月—2018年6月

   召开课题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邀请专家结题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相关研究成果:

论文  如何提高信息课堂效率                                                 刘俊娥  

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几点教学方法                            仇占岭

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刘俊娥

论文  基于区域性教育blog校际教研协作共同体建设的思考周秀艳

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仇占岭

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刘俊娥

论文  浅谈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谢艳彬

论文  努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                                            王建新

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撑起一片教育创新的天空         周秀艳

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谢艳彬

参考文献:

  1、李妍.信息技术中介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2、陈燕.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创设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

3、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4、史瑶.基于“问题解决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6)

5、刘安,周彩英,陈琳.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7)

6、王桂庆.信息技术主题教学策略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7、赵革委,冯德虎.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05)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仇占岭,中学一级教师,信息学科带头人,负责蓟县骨干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获县级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县级奖。

周秀艳,中学二级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参与课题《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获县级一等奖。

谢艳彬,中学一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参与课题《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意识的研究》获县级二等奖。

王建新,中学二级教师,参与课题《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获县级一等奖。

王树强,中学一级教师,参与课题《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获县级一等奖。

2、课题的组成结构:

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刘俊娥    副组长:

仇占岭

主要研究成员:

谢艳彬37岁,一级教师,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大学本科。

周秀艳34岁,二级教师,数学教学,学科带头人,大学本科。

王建新36岁,二级教师,美术教学,教研组长,大学本科

王树强39岁,一级教师,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大学本科。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学校地处农村边远地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设备、教育环境、资料信息、实验研究对象等。

每周定期至少利用两小时来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经费预算:

总额:

(单位元)共10000元。

分为专业培训:

2000元,资料购买2000元,中期成果研讨会:

4000元。

结题2000元。

经费来源:

全部为学校自筹,经费使用:

学校统筹。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