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598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要求: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现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

第二学段,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已拓展到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因此,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

如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和图形(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面图、地图等),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2)数学现实。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就成为学生的“数学现实”,这些现实应当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素材。

选用这些素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还能够更好地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结构。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三年级上册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分数加、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拥有良好数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4.能利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利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不同,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共分7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1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1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1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1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

教学

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教材第89~90页例1)》。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本节课具体呈现如下

例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分吃圆形大饼)作为素材,引出两个问题,分别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教材注意结合直观图示引导学生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来理解算理,也就是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在此基础上规范书写过程,从而实现学生计算由原来借助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解算理的理性认识的飞跃。

同时结合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就是

,由此引出: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这道题直接提出“

可以直接相减吗?

”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计算,同样计算的结果也要化为最简分数。

结合例题和整数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说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总结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做一做”第1题,配合直观图,进一步强化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第2题,巩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方法,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学情

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适当引导。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难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按规定流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写几个分数,说出它们的分数单位。

2、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说出几个分数单位,知道相同的单位才能合并。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出示教材第89页例1。

(1)同分母分数加法。

提问:

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

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

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怎样列式?

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

,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提问:

你能算出结果吗?

怎样想的?

(因为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板书:

说明: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为什么可以合并?

你是怎样想的?

分子分母是怎样来的?

(2)同分母分数减法。

教材第90页例1第

(2)问。

教师: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反馈讨论结果。

板书:

小结:

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读题理解,自己尝试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教材第90页“做一做”。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

内容较简单,容易掌握。

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体验成功。

教学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教学

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

教材

分析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节知识点:

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

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适当引导。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重难点

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

过程

按规定流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复习上节的知识,为分数连加、连减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出示以下题。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你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自己解决吗?

(直到提出理想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1)问题一:

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①找出前三类节目所占的分数。

②尝试计算这三个分数的和。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③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2)问题二:

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①想一想:

每天播出的总时间用什么数表示?

或1)

②求其他节目时间应该怎样算?

列出算式:

③尝试计算: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第5~9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第10~11题。

六、谈谈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指名说说,集体订正。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应该说并不难,所以在教学中将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教学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1)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2)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

第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教材第93~94页例1)》。

教材

分析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节知识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数学课标指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具体呈现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打基础。

2、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课堂中安排学生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和操作,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3、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让学生通过填空、改错、竞赛等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按规定流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说说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

复习通分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1)出示教材第93页例题1(呈现教材例1图)。

(2)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当学生列出算式

时,教师:

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3)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讨论哪种算法正确,集体订正。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2)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探索结果。

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1)你如何比较

的大小?

(2)要求

多多少,怎么计算?

板书: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教材第94页“做一做”。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谈谈你这一节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

反思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就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加以适当的点拨,会带给老师意外的惊喜,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教学板书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教材第95~96页练习二十四第5~10题)》。

教材

分析

本节知识点:

巩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初步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其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数学课标指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合作促进人人发展”的理念。

学情

分析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基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按规定流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什么是通分?

怎样通分?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口算下列各题。

复习上一节较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重在练习通分)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

先判断,再把不对的改正。

2.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①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的分数。

②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只有公因数1。

③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小结:

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口算出结果。

如:

1.注意让学生说说理由。

2.注意找分母互质找最小公倍数简便方法。

小组内总结一下这些题的规律。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1.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7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

2.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8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

3.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9题。

(1)按照课本中的示例进行填空。

(2)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

如果第一个圆里的数是18,结果会怎样?

自己尝试,

小组交流。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点是熟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相加、减,而且还能用分数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第5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教学

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教材第97~98页的例1例2)》。

教材

分析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二学段中要求: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节知识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加减运算的发展,是解决现实中许多问题的需要。

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数学课标指出: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具体呈现过程:

本节教材安排两个例题进行教学。

例1: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两小题,第

(1)题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材根据问题引出

的计算,直接提问:

“你会算吗?

”让学生通过讨论,借助整数运算的经验,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同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分步通分计算以及一次通分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培养优化的思想方法。

(2)题教学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教材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引出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连续减和带括号先加后减。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与方法,同时明确有括号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2:

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并应用到分数加法中。

教材采用不完全归纳进行推广。

通过让学生计算、观察两组算式,发现两组算式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由于有了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计算的经验,这里让学生自主完成。

同时,在运用运算定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简捷性。

重点是要让学生养成在计算中自觉运用运算定律的习惯。

教学建议:

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不同,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转化思想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整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也比较熟悉,将知识迁移应用就行。

注意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分析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评价设计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本节课制定如下评价标准: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按规定流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能口答最好。

重点说一说:

还要注意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

“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2)提问:

森林部分指什么?

怎样列式?

板书:

(3)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4)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表格的内容,什么森深林面积?

什么是裸露地面?

所以怎样列式?

(先加后减)

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