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666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肥沃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6.肥沃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6.肥沃的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

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

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

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

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全班交流:

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

腐殖质

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

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

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引导:

土壤的肥沃与土地中含有腐殖质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土壤的肥沃离不开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与土壤肥沃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土壤中的小动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关系一:

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间接的帮助了土壤通气;

关系二:

小动物们吞吃和排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关系三:

小动物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讨论:

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列举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蚂蚁、蚯蚓、蜗牛、蛇、变形虫、涡虫、线虫、蜘蛛、蜈蚣等等,并大概说一说,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出示蚯蚓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四、研究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教师引导:

在我们周围,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比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面对比较贫瘠的土壤,我们怎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肥力呢?

出示课本中的几幅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方法一:

种植绿肥,覆盖农田;方法二:

多施农家肥;

方法三:

收集落叶沤肥。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第3点方法

引导:

在城市街道和农村,长着很多树木,这些树木,一到秋天就会落叶,这些落下来的叶子,该如何处理呢?

当垃圾扔掉、烧掉、做堆肥,你认为以上三种做法,哪种处理落叶的方法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看法。

当垃圾扔掉,会影响环境;烧掉,就会污染空气;做堆肥,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土壤的肥力。

我们不仅可以拿落叶来做堆肥,还可以收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果蔬垃圾来做堆肥。

下面我们就动手来做一个肥料袋。

五、动手做肥料袋

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动手做一个肥料袋,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塑料袋、土壤、果皮、菜叶、蚯蚓、蚂蚁、水等等。

出示课本中的活动步骤图及相关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制作肥料袋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点。

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肥料袋要保持潮湿,如果你准备使用自来水,那么自来水在使用前至少要放上一天,除去水里面微量的氯。

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肥料袋的制作情况。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肥料袋。

教师引导:

肥料袋做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很好的管理肥料袋。

在管理肥料袋的过程中,要经常往肥料袋里面喷一些水,保持肥料袋里的潮湿;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间的热量;另外,每周都要坚持观察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观察大家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以及肥料的制作情况。

 

板书

设计

6.肥沃的土壤

影响土壤肥力因素——腐殖质的多少、小动物等

做肥料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9、认识液体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归纳液体的共同特点。

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难点

体会液体的性质,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了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平仪、常见的液体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液体,了解这些液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

一般来讲,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呢?

拆分法、量筒测量法、埋盐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板书课题:

9.认识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

为什么称他们为液体?

全班交流讨论,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除了图中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液体之外,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液体?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液体,如饮料、眼泪、血液、柴油等等。

出示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也是液体吗?

教师引导:

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的这种飘动和流动跟液体的漂动和流动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把烟的颗粒和沙的颗粒进行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和放大的沙子的颗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老师小结:

飘动的烟,流动的沙,它们与液体的流动有着本质的差异,烟尽管在飘动,沙尽管在流动,可是构成烟和沙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因此,他们是属于固体,而不是属于液体。

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液体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确定的形状。

出示固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把液体的性质和固体的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液体和固体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而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这是区分液体和固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交流。

三、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液体,那么它们的性质都一样吗?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牛奶、蜂蜜和油这4种液体的性质。

出示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了解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哪些液体?

比较哪些方面?

性质

液体

牛奶

蜂蜜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黏稠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相互交流,并填好活动记录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指导。

各小组交流观察比较的情况,共同完成活动记录单的填写。

出示填写好的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4种液体不同的性质。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活动记录单。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

液体和固体一样,也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出示课本上测量液体的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了解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点。

教师特别强调:

在把液体倒进量筒的时候,量筒要略倾斜,烧杯口要紧挨着量筒口;滴落的液体要用专门的抹布擦拭,不要用手去摸;在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教师出示一杯盛了液体的量筒,引导学生读一读上面的数字,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读取量筒数字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特别说明:

这杯水是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各小组水的体积都是一样的,便于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再次强调,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目光要平视。

四、比较液体的质量

引导:

液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量筒去量,那么液体的质量我们该如何去测量呢?

出示实验室天平,引导学生认识天平,教师相机讲解使用实验室天平的方法。

布置活动任务:

请各小组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比一比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不同的话,谁的质量大一点,谁的质量小一点?

教师强调实验步骤:

要先用量筒分别量出50毫升的油和50毫升的水,再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油放在实验室天平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质量大,水的质量小。

各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量情况,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活动的过程及时活动的结果。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出来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他们的质量各不相同,50毫升的水的质量要大一些,50毫升的油质量要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水和油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学习到。

五、认识水平面和水平仪

认识水平面

教师出示一个装着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平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的水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发现水平面非常平。

教师再把这半杯水倾斜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再看一看水平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尽管玻璃杯已经倾斜了,但是水平面仍然是平的,并没有受玻璃杯倾斜的影响。

出示句子: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学生读一读,了解水平面的水平面的特点——始终保护水平。

认识水平仪

引导:

因为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聪明的人们根据水平面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水平仪。

出示水平仪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水平仪。

水平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出示文字:

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断。

教师进一步讲解:

水平仪里面有一个水泡,当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时,气泡如果稳定在中间,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就是平的,反之,水平仪中的气泡在哪端,说明物体的哪段就偏高。

学习了水平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利用水平仪来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地面等等,看它们是否是水平的?

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测量的物体,利用水平仪进行测量,看一看被测的物体表面是否是平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纠正个别使用水平仪不当的行为。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自己利用水平仪测量的物体及测量的结果。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的基本性质,那就是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但是没有固定的形状。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静止的水面一般都是保持水平的,人们根据这个原理还发明了水平仪,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表面是否平整。

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看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固体和液体。

 

板书

设计

9、认识液体

液体的特征——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水平仪的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