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78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拆除违法建设预案.doc

依法拆除违法建设XXX的

工作预案

为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进一步加强我县城乡规划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依法拆除XXX,为及时、快速、稳妥的做好拆除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依法拆除目的

依法拆除XXX,以维护城乡规划法的严肃性,保障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健康有序实施。

二、依法拆除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原则。

三、违法建筑基本情况

经调查、查证,证实XXX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属违法建设。

XXX已依法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决定催告书、行政强制决定书及行政强制拆除公告,现法定程序已完,已具备依法予以拆除条件。

四、依法拆除时间、地点、方式及物资配备

1、依法拆除时间:

年月日

2、集合时间、地点:

3、方式:

机械拆除

4、物资配备:

220大型挖土机2辆、50大型铲车2辆、大型吊车2辆、物品运输车4辆、救护1辆、消防车1辆、垃圾清运车4辆、警车(扣押阻碍公务人员)、警戒线、摄像机(3部)、干粉灭火器(2个)、扩音器等。

五、拆违实施程序

1、现场指挥进行拆违动员,提出工作要求、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

2、工作人员及时到位,设置警戒线,如遇现场抵制或出现过激、暴力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对其进行控制,强行带离现场。

3、工作人员及时切断水、电等设施。

4、拆除实施单位进行物品清理、登记、摄像,安排工作人员迅速将房屋内的物品搬离现场。

5、乡干部对实施现场进一步对物品进行清查,核实无误后由乡负责人向现场指挥报告。

6、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现场指挥下达拆除命令。

7、机械及拆卸人员实施拆除。

8、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在拆除违法建筑中出现当事人突发心脏病等突发疾病或者受伤、自残的,由乡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协助救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严重的在采取必要救护措施后,立即送至医院。

如遇群众围观起哄、拍摄的情况,由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出面进行及时制止、劝说、教育。

如出现恶意谩骂,进入现场不听劝阻,阻挠拆违工作的滋事人员,对采取恐吓手段或极端措施阻挠拆违的非法人员,公安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制止,并带离现场。

9、拆除结束后,由现场指挥统一发布转移和撤离命令。

撤离顺序依次为:

拆除机械和人员先撤离,XXX最后撤离。

六、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组长:

常务副组长:

下设四个拆违工作组:

(一)、稳定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警力部署

此次任务共抽调警力70人,其中XXX3人,XXX5人,XXX20人,XXX10人,XXX10人,XXX10人,XXX12人。

3、任务分工

(1)、交通管理组:

负责人XXX,警力部署12人。

工作任务是:

指挥参加依法拆除活动的公务车辆有序停放,维护依法拆除附近路段的交通秩序,指挥车辆畅通有序通行。

(2)维护秩序组:

警力部署58人。

第一组:

负责中心现场,负责人XXX,警力部署15人,其中XXX各5人。

第二组:

负责现场东侧,负责人XXX,警力部署25人,其中XXX20人,XXX5人。

第三组:

负责现场北侧,负责人XXX,警力部署5人。

第四组:

负责现场西侧,负责人XXX,警力部署5人。

第五组:

负责现场南侧,负责人XXX,警力部署5人。

工作任务是:

①中心组负责配合执法局清理现场;②维护依法拆除顺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③对无理取闹、阻碍执行公务人员强制带离现场。

4、注意事项

(1)、全体执勤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执行本次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严禁自作主张,擅自行动。

(2)、全体执勤人员统一着作训服,不戴警衔和警号,要保持良好的执勤形象,依法劝解,说话和气,执勤文明。

(二)、拆违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拉人墙

墙外四周10米拉设警界线,靠警戒线人员手拉手拉成人墙,形成一道人墙屏障,以确保人墙内物品清运和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

人员组成:

XXX。

南墙由XXX负责,西墙由XXX负责,北墙由XXX负责,东墙及大门至濮清快速通道交通秩序由XXX负责,总负责人:

XXX。

3、搬运组

由拆除资质的拆除队人员和10名执法人员负责装卸、搬运物品,把乡清点过的、拆卸的、切割的等所有物品妥善装卸、搬运至乡指定的物品存放处。

装卸、搬运时严格填写物品清单,由负责人持经办人、接受人及公证人员签字后清单上交存档。

清单一式三份,XXX各一份。

XXX带领10人会同公证人员携带摄像机做最后清查,不留死角,彻底清查,以确保无关人员和漏清物品全部清场。

执法人员40人,其中:

10人负责清点并填写拆迁前物品清单和拆迁中建筑材料及其他物品清单,负责人:

XXX;10人负责监督指挥装卸、搬运,负责人:

XXX;20人维持交通秩序,负责人:

XXX

4、拆违组

首先选定有拆迁资质的拆迁公司,而后与该公司签订拆除协议。

在公证人员宣布清场完毕后,由拆迁公司实施具体拆除和垃圾的及时清运。

执法人员40人,其中:

10人监督指挥拆除车辆,10人指挥拆除人员,20人维持交通秩序;负责人:

XXX。

XXX负责做好拆除现场物品清运、现场全程录像等所有工作。

车辆设备:

20吨吊车1辆,物品搬运车4辆,50铲车2辆,挖土机2辆,垃圾清运车4辆,气焊、切割机、摄像、照相机等。

5、后续工作

拆除完成垃圾全部清运后,开发商立即砌筑施工围墙开始打桩进行正常开发施工。

XXX维持秩序,直至砌筑完毕。

(三)、资产清点保存组

每组由XXX3人、XXX1人、XXX1人、XXX2人组成。

1、分工

第一组负责室外,第二组和第三组负责室内,第二组从东侧开始,第三组从西侧开始。

XXX负责破门、拆卸、搬运,XXX负责清点登记,XXX负责全程鉴证,XXX负责协调临时封存地点和协助清点。

2、注意事项

效率要高

工作要细

协同配合

注意安全

(四)宣传组

按照善待媒体、善待记者、积极应对的要求,做出预案如下:

1、所有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记者,需到XXX统一登记,由XXX核实记者身份,未核实记者身份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接受记者采访。

2、若新闻媒体记者直接到相关单位或拆除工地采访的,相关单位和拆除工地负责人要第一时间通知XXX,由XXX统筹协调安排采访,未得到XXX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

3、接受记者采访前,XXX要事先撰写新闻通稿,报请领导审定,新闻通稿要语言精辟、言简意赅。

4、XXX回答记者问题时要统一口径,认真思考,不得信口开河,更不能无言以对,拒绝采访。

5、对尖锐问题,能当场回答的当场回答,不能当场回答的,可给记者说明情况,稍后回答。

同时及时给领导汇报,征求领导意见,协商一致后再回答,最终达到妥善解决。

6、必要时,在拆除XXX前一天,XXX负责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通报拆除情况。

7、拆除当天,XXX负责全程现场录像、拍照片,做好拆除、搬运记录工作;XXX做好应对媒体工作,严防记者现场拍摄采访。

8、要做好接待媒体记者的后勤保障工作,善待记者、善待媒体,确保树立我县对外良好形象。

七、工作要求

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所有参与依法拆违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拆除命令,听从现场指挥的指挥调度。

拆除工作期间,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尽职尽责,各项工作措施到位。

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任务分工,按照职能职责到岗到位,并认真履行拆违职责,积极做好拆除违法建筑各项工作任务。

3、密切配合,有序拆除。

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执法人员,要统一着装,佩戴执法证件。

4、严谨细致,确保安全。

现场各部门及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拆违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对妨碍违法建筑拆除和无理取闹人员,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进行耐心的说服、劝解、教育工作。

5、依法果断处置。

对在拆除工作中,阻挠、谩骂、殴打工作人员,不听劝阻或造成影响的滋事人员,公安人员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给予处置;对采取恐吓手段或对立措施的非法人员,要给予制止,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6、公开曝光,加强宣传。

电视台把这次拆违活动作为典型事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宣传,有效震慑违法建设的再次发生。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