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850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docx

整理211河津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caj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运行一体化。

顺应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实施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行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重新筹划三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的目标是保证城乡劳动力充分业并持续增加居民收入。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为引擎,以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逐步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强化三次产业的内在联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现代工商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高效生态农业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升级,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牵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种养业联动发展。

(一)发展特色产业。

城乡结合部村庄要特别利用紧靠城市的便利条件,发展都市观光农业、都市工业、新兴第三产业和发展为城市内的有关产业提供配套的服务性产业等,尽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的确立和发展加快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文章在分析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河津市委市政府要有意识地规划和引导,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等,使河津市产业集群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资源型向以资源为基础的创新型转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从而推动河津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产业集群促进河津的产业升级,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产业集群升级到主要依靠技术创新的产业集群;这是提升河津市经济竞争力,保持河津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河津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三、河津市具有通过建立产业集群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潜力

河津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河津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9亿元增长到2006年176.7亿元,年均增长32.2%;民营企业总产值由63.3亿元增长到191.7亿元。

年均增长31.9%:

财政总收入由4.6亿元增长到27.3亿元.同口径增长4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

2007年河津市生产总值191.4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2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6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6875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增长i7.7%。

河津市“十一五”时期的战略目标是:

深化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八大优势产业,突出发展铝工业、煤焦业、钢铁铸造业、精细化工业、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

把我市建成独具特色的铝工业基地、煤焦化工业基地、铸造加工基地、精细化工基地。

做强做大一批旗舰企业,要以现有亿元企业为依托.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兴企和品牌战略,采取资源项目整合、强强联合、股票上市等多种形式,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旗舰企业。

加快建设河津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

河津市具有资源产业和非资源产业的双重发展优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先后铺开52个调产项目。

累计投资153亿元,重点支持煤电铝、煤焦化、铁钢铸三大产业。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改变了有焦无化、有铁无钢、有铝无材的局面。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副产品加工、种植业、商贸服务业迅速发展。

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专业市场、商场酒店投入运营.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

这使得河津市与单纯的资源城市和单纯的非资源城市相比既具有资源的比较优势:

又具有非资源的产业发展优势,发展空间较大。

资源禀赋和非资源禀赋产业并存。

产业集群基本上是资源亲赋的。

即依托当她自然资源的优势,企业是在靠近自然资源的地方聚集,逐步发展起来的。

资源禀赋的产业集群具有资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尽管这种由自然性的因素所形成产业组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但在信息经济、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越来越起主要作用的现代企业中,自然资源在产业集群中所起的作用已经相对次要。

因此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措施.促进河津市产业的升级,通过产业集群提升河津市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河津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

 所谓“河津模式”,就是当地政府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焦化产业,经济高速增长,

 河津市的发展,时至今日依然遵循污染环境、竭泽而渔的“模式”,说明那里的当官为政者,政绩观依然没有改变,仍然存在“误区”,这就必然会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当然,在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纳入环保指标的新的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当官为政者从政绩观的“误区”中走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长期以来,评价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主要是看其经济发展的状况,甚至只是看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这也几乎成为了社会和老百姓的评价标准。

在这一评价标准下,地方领导干部往往只重视经济建设,甚至仅仅只重视工业的增长,忽视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只重视眼前和短期的发展,忽视、放弃甚至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常常因为政绩“平平”,而得不到重视和提拔。

 山西省河津市大力发展焦化产业,经济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全省最富裕的县级市。

经济发展了,但是有限的资源却大量消耗掉了,环境也被严重污染,当地成了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地区。

河津的GDP达到73.2亿元,凭着这一条,似乎可以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本应为此感到自豪的河津百姓,对此并不买账,他们慨叹:

宁在贫困县呆一年,也不愿在河津呆一天。

“河津模式”不仅令人心焦,更发人深省。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和国家工业基地的定位,重工业成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的经济发展结构。

即使经过了政府竭尽全力的引导,山西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大量涌向煤焦铁电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河津市发展计划局一位官员的话极具代表性,“我们当地的优势就是资源,让投资者把钱投向其他产业并不现实,投资者追求的是利益。

  记者了解到,2006年临汾市招商引来的资金,近60%的签约项目都是煤焦铁项目。

  也就是说,山西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如果不发生根本改变,环境状态也就难以实现真正改观。

  这意味着,不仅是吕梁、河津,山西更多的地方随时还会被环保总局采取“限批”制裁。

而制裁则必然导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到极大影响,山西的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2007年4月10日,经过3个月的整改,吕梁已达标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标准,“区域限批”于该日正式解封。

  “限批”对吕梁的影响已经充分体现。

吕梁市副市长李秀峰就曾表示,至少一百多个新项目都会受到影响,这一百多个项目如果按期上马,其产值能达到几百个亿。

  吕梁当地一位重要官员的话非常能体现政府部门的矛盾心态,“如果经济发展不起来,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社会事业的发展,学校、卫生、公路,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和限制。

五大战略重点

  

一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思路,扶持一产,提升二产,壮大三产。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多渠道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力争达到每户有一个以上务工经商人员。

  三是构建中心城市框架。

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水平管理,扩张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四是全面推举教育振兴。

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加大教育投天,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职教中心,争取建设1所大专院校,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农村标准化学校达到95%以上,初步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在全市消除零就业家庭。

做好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工作,力争全体公民都能纳入保障范围。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

二是加大农业投入。

三是实施阳光培训工程。

四是整治乡村环境。

五是完善公共设施。

六是加强农村管理。

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工业立市主导思想不动摇,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环保政策,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低、环境污染小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调整工业布局。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

三是做大企业规模。

四是提高科技含量。

  发展壮大商贸旅游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辐射和影响力。

  一是发展旅游产业。

二是推进市场建设。

三是发展现代服务。

我们以前说要建大连式的卫生城市,虽然设想很好,可是很不现实,因为我们有地理差异、我们有产业差异、我们有规模差异等等。

我们是一个资源型的城市,很多工业都是初级产品,都是依靠煤炭这个资源而发展的。

所以污染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存在。

相反大连的工业有很高的技术和科技含量,很多是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污染现对小很多。

还有我们是内陆,大连是沿海,区位方面差异也很大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的我们不可能实现大连式的城市梦想!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上一届政府定位的“三晋首富、全国百强”这两个目标已经是很快的实现,这两个响亮的口号让无数的河津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城市发展定位上又把河津建设成一座黄土高原上的区域性工贸城市这个目标定位也显得更加的准确和切合实际。

  但是目前来说我们河津在实现了“三晋首富、全国百强”这两个伟大的目标之后我们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

我们的城市又该如何去定位呢?

  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河津虽然是“三晋首富”却不是“中部首富”,2006年河津在中部县市中排名第四,我们要正当中部第一。

虽然是“全国百强”但还不是“全国五十强”。

2006年河津在全国排名是72位,我们离50强的目标还有地段距离。

所以下一个目标也很明显那就是“走出山西,走出中部,走想全国!

  上面说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那就是那种勇为人先的河津人的精神!

我们要不断的将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向前推进,不能满足于现状,因为我们没有自满的资本,要有危机意识,我们现在的排名很可能被后来者居上。

我们的发展水平相比与江浙、广东、山东那一带的县市差距还很大,所以只有奋起直追才能不断的进步与提高!

不能目光短期仅在山西这个小圈子看,我们是老的,而且老二离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这个想法和观念是不对的。

人常说心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

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发展意识和观念水平才能不断的进步,不被经济的快车和社会的滚滚潮流所淘汰。

  在回到河津定位这个话题。

目前河津的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十分的不合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去年2006年,国家搞产业调整和严管河津的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就受到很大的冲击。

这些归根到底都是产业不合理所造成的。

在河津的三大产业链(煤——焦——化,煤——电——铝,焦——铁——铸)这个被外界广泛好评的产业链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能源浪费严重,污染相当较大,这些都在国家经济产业宏观调控的范围内。

企业由于产业不合理,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所以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所以很容易陷入困境。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

  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煤炭,由于国家对小煤矿、私挖乱采的限制小煤窑得到了很大的打击,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河津宁可不收税也不能让宝贵的能源遭到浪费和破坏,富了少数人却是亏了大多数人,危及了子孙后代的发展。

随着华晋煤焦王家岭煤矿的开工建设未来河津的煤炭工业的发展将得到质的飞跃。

  对于焦化业,由于焦炭产能的无序增加,大打价格战,企业的效益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很多小企业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

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山西省政府的调整的对象,最近不断关闭一些小企业。

同时也制定了一个对于焦化产业的规定就是山西省在未来5年内不再批准任何的新建焦化项目。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河津目前的焦化行业的发展规模、产量已经达到顶点!

未来企业要想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规模的提升就必须从下游去做文章。

加大煤气、焦油、苯等等焦化业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最近的几个项目十分的好,比如太兴联合阳光等几个企业搞的精诚化工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太工天成和发鑫集团合作的25万吨甲醇项目都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另外由于能源产业的特点就是资金的大投入,规模产生效益的特点。

未来对河津现在的焦化企业进行重组合并很有必要。

未来可以在河津组建一家500万吨甚至更大的企业集团,这样规模上去了企业在环保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会更有能力和资金支持。

真正实现资源的全部合理有效利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再说电力方面目前国家的政策是鼓励上大机组、大电厂,因为大机组污染小、效率高、耗能低、节省煤炭资源等有点。

最近国家刚和五大发电集团和各省的发改委签署协议节约能耗,取缔小机组。

这些对于河津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现有的河津电厂都是大机组30万千万以上的,如果取缔小机组为了保持电力的供需平衡肯定要上新项目,所以河津的电厂的扩能机会会增大。

规划中的河津二电厂预期也会很快上马!

在电力方面将是国有的占主导作用,因为电力行业的投资巨大,民营企业是没有能力上这么大项目的。

  在说到铝行业。

众所周知河津是靠铝厂而发展起来的,中铝山西铝厂为河津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国内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的中铝山西分公司的产能再扩大近期内已经不再可能。

因为中国铝业公司已经宣布,中国铝业今后三年将不再上马任何的氧化铝项目。

作为氧化铝的下游产品电解铝也因为耗能过大,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对整个电解铝行业的发展进行控制。

目前华泽铝电公司的电解铝产能已经全部投产,企业产能再扩大的机会也逐渐减小,未来进入铝材加工领域的可能性很大。

  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振兴集团,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电解铝发展也是没有很大的突破,新建的20万千瓦发电机组因为没有经过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而遭到点名批评。

虽然振兴在成本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自己的煤矿、自己的电厂、自己的电解铝,除了氧化铝以外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预计未来的突破口将是铝材的深加工方向。

  这些国有、民营企业在目前的产业布局方面已经是遇到很大的困难,可以这么说河津什么是强项国家现在调控的就是什么。

煤炭、焦化、电解铝、钢铁、氧化铝等等。

河津的经济要想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工业产业的布局调整是势在必行。

  上面说了你们多归根到底可以说我们下一步要走的就是在铝深加工上面做文章。

  我们河津要打响铝这品牌。

要经过努力和发展让所有的中国人和世界都知道,山西河津——中国铝城,中国铝城——山西河津。

把铝作为我们这个城市持续发展和对外的一个形象来做,将铝作为我们的名片来做。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

浙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县市都将自己的产业发展的特色定位于城市的特色。

中国五金城——浙江永康,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义乌,中国皮革之都——浙江海宁等等这些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对外的最响亮的名片。

  城市的形象标准可以为城市自身的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这张名片打造出来,宣传出去,来促进真个河津铝加工业的发展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河津的企业对于这个铝加工行业还很陌生,很多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振兴铝业、华泽铝电都只在搞电解铝,健康能源集团刚刚开始进入铝加工这个行业,做铝箔、铝板带项目,三联集团开始跟韩国合资搞铝铸造发动机壳体的项目。

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和开端。

所以政府要加强引导,做好产业规划和研究,防止未来出现一股脑上马重复建设的局面,更加全国乃至全世界铝加工行业发展的动态和供需关系,已经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方向等等,合理分配铝加工产业布局,不要重蹈河津焦化业发展的老路和遗憾。

  政府对于关闭的那些小焦化企业的老板们要对他们进行引导,不要让他们关门就了事,让这些企业家们找到更好的行业去切入、去投资,可以按照规范的公司法成了股份公司,把大家的资金集合起来做企业。

通过合资和引进的方式将外地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引进到河津。

  加强和央企的合资,通过政府和中国铝业的沟通和合资,吸引中铝进一步将好的项目落后河津。

上一届政府对铝厂环境的整治得到中铝的支持最后100多个亿的项目落后河津。

给河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建立铝材加工工业园的形式吸引一些外地企业入驻,引导本地的企业转产进入铝加工行业。

  这样经过持续的、不断的努力河津未来必将打造出一个中国铝城来,改变人们对河津的印象就是脏污染严重这些不良的印象。

中国铝城——山西河津。

(三)发展商贸流通,加快壮大第三产业

坚持工贸并举,推进商贸活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一要扩大商贸流通网络。

以温州步行街为依托,开辟商贸流通线路,开通河津至温州、义乌、永康、白沟等商贸发达地区的客运班车,加快物流、人流向河津集中。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每个乡镇发展一个综合性商业中心,每个村发展一个标准化便民小超市,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二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

结合城市特点和产业布局,巩固完善,扩大规模,改造津辉建材城、小关蔬菜批发市场,建设汽车贸易、装饰材料、钢材建材、仓储物流市场。

规划图书街、电子街等城市特色商业街道,提高城市商业品位和档次。

三要发展新型服务产业。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黄河三门游等景区开发。

繁荣文化、信息、金融、物流等新兴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推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改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河津经济的迅速崛起,令世人瞩目,河津民营企业的冲击波威震四方,连绵不断

20世纪80年代初,河津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向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发起了大胆的冲击。

乡镇企业以地下资源开发为主,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形成了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重型结构,适应了当时市场能源原材料供需偏紧的形势,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乡镇企业“五分天下有其四”的辉煌局面。

20世纪90年代初,河津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感召下,踏着第二轮解放思想的激越鼓点,开始淡化企业“成分论”,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构造了乡镇企业机制的新优势,参股农民及社会股东达1万余人,吸纳股金2.1亿元。

2001年,在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引下,该市再次掀起了以开展“加快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为标志的第三轮解放思想热潮。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立足河津市情,着眼世纪发展,响亮地提出了“绘大发展蓝图,做调结构文章,定新世纪战略,摘首富市桂冠”的口号,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实施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的八大战略,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板块、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小康建设的主战场、财源建设的主角色、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劳动就业主阵地,并呈现出了主体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园区化、现代化的格局。

到2002年底,全市百万元产值的企业260家,千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112家,亿元以上33家,10亿以上2家。

年产焦炭700万吨、生铁230万吨、电解铝15万吨、水泥140万吨,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002年12月,省委书记在河津调研时视察了三联集团汽车发动机缸体现代化生产线后说,三联集团为山西调产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丰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与祥和宽松的企业环境是河津市民营经济得以迅速膨大的真谛所在,市委、市政府已经成为民企发展的参谋部和指挥部,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均在于此

河津敲定“工贸并举”新目标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杨志俊 通讯员 魏 娜)3月13日,从河津市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该市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将由“以工为主”向“工贸并举”转变。

      近年来,河津市以工为主的发展思路逐渐使人们在心里形成一种“工业是立市之本”观念,工业发展紧随时代的脚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年开春后,该市确定的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项目全部启动,重点项目也在实施中。

韩国星宇集团和ABC商社近期到该市考察铝深加工项目后,与三联集团、华泽铝电达成合作协议,准备在三联集团附近建设韩国工业小区,开发60万套发动机缸体盖铸件及100万只铝合金轮毂及铸件;太兴集团精细化工10万吨洗油、5万吨重苯、3万吨粗酚扩建项目正在抓紧进行。

以这两个项目为代表的20多个工业新建技改项目建成之后,该市的产业产品结构将会上档升级,工业经济将实现由“黑色产业”向“白色产业”转变,由“粗放资源型”向“精细加工型”转变,由单一的“家族式、单打独斗式”管理向“民企、国企、外企合作”多种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河津形成“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慢”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对此,河津市委、市政府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紧“薛仁贵故里”、“高廾怼绷酱缶扒魈骞こ探ㄉ瑁黄舳坪犹采糜吻突坪印⒔孪抗热庞慰⑾钅康龋哟舐糜尾吠平榱Χ龋岣呗糜畏务质量,尽快把该市旅游景点纳入运城市黄河根祖文化游范围。

与此同时,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提升酒店、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法律、资产评估、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产业等,尽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

      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河津市将踏着坚实的脚步向“工贸城市”迈进。

河津经济转型 飘满清香(图)

控黑拓白

  3月25日,河津隆兴科技示范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蝴蝶兰。

该示范园实施“控黑拓白”战略,推倒小焦炉创办示范园,目前已形成500亩示范基地。

南茶北进

  3月26日,安泽县府城镇孔村农民正在种植茶树。

该县经过科学考察,并根据当地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使南茶北种,让茶香飘满荀乡。

苏晓峰孙秋虎摄

没有煤,这里基本上不可能成为首富县。

河津在整个山西资源型产业链中只是一个不大的角色。

不过,当你置身于这个拥有200万人口的县城里时,还是不难发现煤焦产业给当地经济带来的活力与环境上的创伤。

  赵建诚(化名)是个外乡人,15年前来到河津,做过小本生意、跑过运输;92年随朋友转行跑了出租直至今日。

对于近期遭遇的“区域限批”,赵显得有些不理解,“凡事总的一步一步来,环境说好就能好了?

人一顿饭吃不成个胖子,同样,河津的环境问题想要一两天解决也不现实,一个限批令下来多少工人下了岗,没工作了还要环境做啥?

  对于此次制裁,河津市环保局长闫吉河认为:

河津的问题是多年来造成的,加大整改的力度也非一日能促成,目前决心已经很大了。

无论如何,为了保证环境达标,经济受到冲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闫吉河介绍,在省环保局下达“限批”令后,河津21座不达标焦炉现已全部关闭。

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河津环境问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已经关停的河津振兴集团2×200MW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工地,记者看到,空旷的工地已基本看不到人,在工地旁负责看守的人说,自从这里封停之后,原先的工人大部分已回家了,有的则转去别的项目干活,这里什么时候能开工谁都说不清楚

1、着力深化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科学指数

   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要突出调优二产,调活三产,努力实现工贸并举。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煤电铝、煤焦化、焦铁铸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要整体优化和全面升级,在“材”、“化”、“铸”上取得重大突破。

要以铝材加工为重点突破口,依托铝基地优势,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规模大、效益高、实力强的铝型材旗舰企业,力争尽快达到年消化电解铝20万吨的铝材深加工生产能力。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煤焦产业形成的原始资本积累优势,引进大资金、大项目,吸纳新技术、新人才,大力发展一批不依赖煤炭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产品销路好的新兴非煤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从政策上、资金上、服务上予以支持,加快提升三产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