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971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劳动

第五单元劳动

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非常特殊,写的是正在从事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蜂》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对,他是诗人李白。

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新生。

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

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

你感受到什么?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

怎么体会到的?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6)教师小结:

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

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7)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

1、指名背诵已学古诗。

 

2、了解李白。

 

3、读课题学生质疑。

 

⒈生自学,交流学习收获。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1)理解回答

 

(2)谈体会,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回答,品读,回味。

 

(1)理解词语,回答问题。

(2)回答问题。

体会句意。

 

(3)想象回答。

(4)回答,读文,体会。

 

(5)谈体会。

 

(7)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8)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

《秋浦歌》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

《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

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

“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

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

“为谁甜”?

,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

雨果说: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

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

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

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

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品颂会。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六)达标测评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3.背诵这两首诗。

读题目,质疑。

 

了解作者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这首诗的内容

2)回答问题。

3)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古诗,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问题。

②想象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③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④回答问题,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回答问题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集体品读

同学们谈收获?

 

《秋浦歌》品颂会。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3.背诵这两首诗。

2幸福在哪里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

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劳动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课前小故事:

《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

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

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

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的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六、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回答谈感受?

 

2、回答

回答问题

找寻答案!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认读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读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 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回答问题

1、自读这部分内容:

回答问题?

画出不动的地方。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回答问题,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3、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六、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说说你与家长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二、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练习册中的作业。

一.说说你对“幸福是什么?

”的理解。

谈收获。

回答问题

 

交流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谈感受。

记名言警句

 

二、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练习册中的作业。

 

3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本课节选自吴运铎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

“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细读课文

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提问:

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

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听作者解介。

读课题,理解:

“开端”,开头的意思。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生讨论,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细读课文

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分角色朗读句子,回答问题

 

3.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回答问题。

作业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

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

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

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

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

”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

(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

提问:

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

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

先明确主要内容。

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五、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六、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

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六、达标测评:

1、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2、完成练习册习题。

1、生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齐读。

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

 

回答问题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

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

理解比喻句,

4.生自由感情朗读

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

(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

回答问题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回答问题

 

生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语文园地6(5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劳山道士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

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

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

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

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进行新课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提问:

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呢?

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开端(第一自然段):

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

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

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

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

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

”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抽生交流资料:

简介作者和作品

 

1、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

 

3.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4、思考回答问题。

 

5.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完成拓展作业。

 

教学内容: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

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对劳动者的热爱。

2、培养的劳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准备:

观察家长或其他劳动者一天的劳动情况。

教学准备:

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又是艰苦的,辛劳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谈谈劳动。

二、策划

1、需要做哪些准备?

2、邀请的时间、地点、请谁的家长做典型介绍、确定准备展示哪些生活中的劳动图片、照片等等。

三、行动

1、向家长发邀请函。

邀请函怎么写?

请 柬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更创造了美。

根据语文园地五综合活动要求,我班决定在“五一”前夕在班级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与家长的恳谈会。

根据活动的安排,需要有5位左右的家长现场参与活动,您可以介绍自己一天劳动(工作)的情况,报告自己的劳动体会,展示自己的劳动图照、实物等等。

尊敬的家长,为了这次活动顺利开展和我们的全面发展,您愿伸出关爱的双手助上一臂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